有更大的地方还可以扩展一下,找上一两个有技能的手艺人,教授孩子们一些专业技术,就类似账房先生、木匠、工匠、花匠等技术人才,只要形成规模就能和京城的大小商铺商谈,为他们专门运输人才,这就和现代的大专院校差不多,学的就是基础技术。

    墨姝越想越觉得可行,不过建立综合学院也不是急的来的事情,她手中的钱财也不知道够不够,还是得慢慢来。

    于是之后的日子墨姝再次忙起来,小饭馆自前几年墨姝找了一个有经验的掌柜,又买了两个厨子以后就彻底独立出去,墨姝只需要定期查账就行,所以墨姝的注意力这几年一直在孩子们身上。

    现在眼看孩子们也一个个要读出来了,墨姝也得想想以后了,以前害怕平头百姓有一门赚钱的门路容易被打压或者算计,现在孩子们都当了官,她也能慢慢的谋划起来。

    墨姝买下了柳条胡同王家的院子,又打听附近有没有人家要卖院子,但可惜周边的人家基本都是世代居住在这边的,不到万不得已根本舍不得出卖自家的院子。

    墨姝早有预料倒也不失望,而是找了牙行询问京郊那边的情况,她如果要建一所综合技能培训学院,目前最紧要的反而是土地,城内两个院子也不过一百多平,也就能满足一个专业的需求,她需要及早准备更大的地方。

    牙行那边跟墨姝出来的是老熟人,算是他们胡同那一块的孩子,叫武勤,武勤带着墨姝出了城门就往西边走去,墨姝回忆一番记起西边有个叫三焦的村子,村子里的人基本都是焦姓,前朝时都城在南边,据说这村子一开始是从南边遭了洪灾逃过来的姓焦三兄弟找的暂居地,所以叫三焦,这些年京城成为了都城,三焦村子自然人口增加了不少,不过因为焦家人最多,所以焦姓在村子里的势力很大。

    武勤带墨姝过来的就是三焦村,并且一来就找了村子的村长给墨姝介绍。

    焦村长很是和善,一听墨姝是想要建书院就更是热情,带着墨姝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告诉墨姝之前他指的那几个地方都非常适合修建书院。

    墨姝对地方倒是挺满意的,虽然村长说的地方大多是村子外围的荒山荒坡,可至少地方大价钱便宜,而且三焦村距离京城非常近,不到五里路的距离,价格比京城内少下三倍多。

    墨姝又询问焦村长她看好的那个荒坡有没有地契之类的东西,作为一个现代人,墨姝很注重土地的产权问题,并且很庆幸古代的集体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并且县衙会直接给做登记。

    焦村长告诉墨姝只要她决定买,马上就可以去办理过户,并且因为是建立学堂,价格方面还可以更优惠。

    于是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墨姝最终以五百两银子买下来三焦村的一个低矮山坡,当天两人就去县衙办理了地契。

    墨姝当天晚上回去就跟崔夫人和三个孩子商量了一下那边的建设问题,几人都很支持墨姝开设技能学院的想法,因安安和小麦还要准备之后的科举,大米就跟着墨姝在两边跑。

    墨姝亲自画了简易的设计图,又经过大米给他仔细计算和润色,最终确定了学堂的修整方案。

    墨姝准备先开设的是会计、木匠、雕刻、厨子、花匠这五门课,所以学院的设计是分成六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中间用墙隔开留一个大门,打开门就是相通的一个专业,关上门还可以当做两个专业区域。

    房子的修建墨姝大致准备了教学楼、办公室、宿舍、食堂、澡堂、礼堂这些设施,不过因为看起来过于凌乱,大米就拿过去再给设计了一下,参考的四合院那种充分利用周边修建房间的思路,整体下来倒是能容纳不少人。

    有了图纸墨姝就找了三角村那边的村民以及附近的青壮年,让他们按照图纸的设计修建房屋,墨姝请了几个大娘给这些人做吃的,因为是农闲,倒是很多人过来。

    大米基本每天都出去监工,墨姝毕竟是女人也不太方便每天走这么远的路程和一众男人混在一起,便帮着看城内柳条胡同这边的学堂。

    墨姝暂时还没准备在学院那边开设走科举的学堂,主要是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墨姝想着等她将技能培训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总会慢慢寻摸到合适的老师。

章节目录

慢穿之带娃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现实的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现实的羊并收藏慢穿之带娃求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