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夫人想到当年自己为了以后能够隐姓埋名的生活,彻底的过去告别,特意做的那些准备,不由露出几缕苦笑,命运啊命运,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墨姝当即应了下来,她不知道崔夫人所说的这份户籍是如何准备的,可她信任崔夫人,对方既然这个时候将这份户籍拿出来必然是确定不会出任何问题,更何况还是京城的户籍,这更是极其难得了。
要知道任何时候首都的户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天墨姝拿着这两份户籍和安安一起去上户籍,只说自己户籍丢失,而安安之前并没有户籍,再加上墨姝给了银子,对方就只简单的问了她们之前的生活经历和居住地,知道她们是重灾区的连连感叹她们命大,接着就不再迟疑的给他们办理了户籍登记。
墨姝顺手就将小麦和大米的户籍也做了一个登记,两个孩子虽然想和她们一起生活,但他们同时也想要保留父母的姓氏和家族传承,所以墨姝给他们立了单独的户籍,地址就写的他们家,算作干亲。
墨姝拿着新到手的户籍心中异常满足,因为在户籍中安安的性别彻底变成了男人。
接下来的日子墨姝除了日常的做生意,就是打听名声好又有实力的私塾了,既然家中有三个男孩,自然是要出去读书的,墨姝也不求孩子们封侯拜相,她只是希望孩子们在年纪合适的时候专心学习,等到拥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后,自己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
墨姝回去的时候就看见安安在和崔夫人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崔夫人对安安的要求非常严格,她告诉安安既然选择了就决不许反悔,今后所有女孩子的东西她都要舍弃掉,必须熟知男子的行走坐卧礼仪和说话、做事细节,成为真正的男子。
墨姝也不知道崔夫人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些东西,但她看着安安越来越自然的大跨步走路、行为举止间的洒脱优雅,明白安安的学习并没有特别夸张或者过于追求像一个男人,就默默放下心,好吧,她也许并不应该担心,因为习惯仪态、追求一举一动尽显风雅的崔夫人想要培养的从来都是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贵公子。
月末的时候墨姝打听到距离这里不远的孙秀才开的私塾口碑不错,很多将蒙童送去的人家都连连称赞。
墨姝自己扮作男子去打探了几次,发现孙秀才那是真的教学很有一套,倒不是说他学富五车,而是他很有教育孩子的套路,基础牢固的同时又思路灵活,对孩子们有耐心还讲策略,算得上因材施教,而他本身也不是那种一心追求科考的人,所以他的教学内容很丰富、也不拘泥于形式。
墨姝觉得他应该是孩子们很喜欢的那种先生,而墨姝受前世的影响,相信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六岁的孩子虽然也要读书,可应该参考现代的幼儿园和小学,讲究劳逸结合、开发思维。
所以虽然还有私塾比之孙秀才这里更加声名远播,墨姝却从没考虑,反而选择了孙秀才这边,她希望孩子们在读书的同时可以学会将知识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知识驱使。
墨姝带着三个孩子过去面试,孙秀才问了三个孩子读书的情况,又考察了孩子们的功课,顿时同意收下三个孩子,墨姝按照其他孩子的标准准备了三份拜师礼又交了束脩,三个孩子的读书生涯就此拉开帷幕。
孩子们都去读书以后,家里就只剩下墨姝和崔夫人两人,一开始他们还真有点不习惯,尤其整天陪着孩子们的崔夫人,更是一下子就觉的整个人都空虚了,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墨姝当即拉着崔夫人给自己研究新的菜色,又购买了很多长方形、上方没有盖子的木柜子,加了土开始种菜,这样一来崔夫人再次忙碌起来,也就没有时间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孤寂中。
后来和邻居来往的多了,崔夫人更是喜欢上了刺绣,每当下午秋风袭来的时候她就坐在门边和对门的老太太边说话边等待孩子们回来,孙秀才的私塾从这个方向正好能看见大门,只要孩子们一下课从门内出来,崔夫人一眼就能看到,她就会笑容灿烂的等着孩子们跑到她的跟前,叽叽喳喳的说着白天读了什么书,懂了什么道理。
墨姝当即应了下来,她不知道崔夫人所说的这份户籍是如何准备的,可她信任崔夫人,对方既然这个时候将这份户籍拿出来必然是确定不会出任何问题,更何况还是京城的户籍,这更是极其难得了。
要知道任何时候首都的户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天墨姝拿着这两份户籍和安安一起去上户籍,只说自己户籍丢失,而安安之前并没有户籍,再加上墨姝给了银子,对方就只简单的问了她们之前的生活经历和居住地,知道她们是重灾区的连连感叹她们命大,接着就不再迟疑的给他们办理了户籍登记。
墨姝顺手就将小麦和大米的户籍也做了一个登记,两个孩子虽然想和她们一起生活,但他们同时也想要保留父母的姓氏和家族传承,所以墨姝给他们立了单独的户籍,地址就写的他们家,算作干亲。
墨姝拿着新到手的户籍心中异常满足,因为在户籍中安安的性别彻底变成了男人。
接下来的日子墨姝除了日常的做生意,就是打听名声好又有实力的私塾了,既然家中有三个男孩,自然是要出去读书的,墨姝也不求孩子们封侯拜相,她只是希望孩子们在年纪合适的时候专心学习,等到拥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后,自己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
墨姝回去的时候就看见安安在和崔夫人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崔夫人对安安的要求非常严格,她告诉安安既然选择了就决不许反悔,今后所有女孩子的东西她都要舍弃掉,必须熟知男子的行走坐卧礼仪和说话、做事细节,成为真正的男子。
墨姝也不知道崔夫人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些东西,但她看着安安越来越自然的大跨步走路、行为举止间的洒脱优雅,明白安安的学习并没有特别夸张或者过于追求像一个男人,就默默放下心,好吧,她也许并不应该担心,因为习惯仪态、追求一举一动尽显风雅的崔夫人想要培养的从来都是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贵公子。
月末的时候墨姝打听到距离这里不远的孙秀才开的私塾口碑不错,很多将蒙童送去的人家都连连称赞。
墨姝自己扮作男子去打探了几次,发现孙秀才那是真的教学很有一套,倒不是说他学富五车,而是他很有教育孩子的套路,基础牢固的同时又思路灵活,对孩子们有耐心还讲策略,算得上因材施教,而他本身也不是那种一心追求科考的人,所以他的教学内容很丰富、也不拘泥于形式。
墨姝觉得他应该是孩子们很喜欢的那种先生,而墨姝受前世的影响,相信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六岁的孩子虽然也要读书,可应该参考现代的幼儿园和小学,讲究劳逸结合、开发思维。
所以虽然还有私塾比之孙秀才这里更加声名远播,墨姝却从没考虑,反而选择了孙秀才这边,她希望孩子们在读书的同时可以学会将知识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知识驱使。
墨姝带着三个孩子过去面试,孙秀才问了三个孩子读书的情况,又考察了孩子们的功课,顿时同意收下三个孩子,墨姝按照其他孩子的标准准备了三份拜师礼又交了束脩,三个孩子的读书生涯就此拉开帷幕。
孩子们都去读书以后,家里就只剩下墨姝和崔夫人两人,一开始他们还真有点不习惯,尤其整天陪着孩子们的崔夫人,更是一下子就觉的整个人都空虚了,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墨姝当即拉着崔夫人给自己研究新的菜色,又购买了很多长方形、上方没有盖子的木柜子,加了土开始种菜,这样一来崔夫人再次忙碌起来,也就没有时间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孤寂中。
后来和邻居来往的多了,崔夫人更是喜欢上了刺绣,每当下午秋风袭来的时候她就坐在门边和对门的老太太边说话边等待孩子们回来,孙秀才的私塾从这个方向正好能看见大门,只要孩子们一下课从门内出来,崔夫人一眼就能看到,她就会笑容灿烂的等着孩子们跑到她的跟前,叽叽喳喳的说着白天读了什么书,懂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