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殿中突然出现的舒清妩全不在意,每个人看的都是自己桌上那个卷封好的试卷。
礼部尚书前行一步,高声唱诵道“起礼,祭拜天地。”
萧锦琛也起身,领着殿中众人祭拜天地、先祖、孔子神位。
舒清妩跟在萧锦琛身后,甚至还能一心二用,她发现今日的殿试一共大约二三百人的样子,其中有十几名女书生,也都是绷着脸站在人群中。
能有十几名女书生,已经算是大年份,因为今年是恩科,所纳选进士数量增多,可以见得女书生也一样可以考取功名。
祭祀结束之后,贡生落座,萧锦琛才道“今年特开恩科,是时机,也是时运,能不能抓住机会,端看你们自己。”
“开卷吧。”萧锦琛道。
随着他话音落下,太极殿上响起一片纸卷轻抚声。
大殿正中的香炉上,由萧锦琛亲自燃起三炷香,烟火袅袅,燃烧着飞速流逝的时间。
所有贡生皆聚精会神,开始答题。
殿试只有一道题目,总共只有一个时辰的答题时间,若是没有深厚的功底和见底,一个时辰绝对无法写出一篇完整的策论。
舒清妩跟萧锦琛小声说“还是之前的题目”
萧锦琛点点头,让贺启苍给两人端上茶水“略修了修细节,整体的意思不变。”
舒清妩明白过来,认真看着台下的人。
她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穿着一个颜色的学子服,头上束着一样的平定四方巾,除了年纪和性别,真的很难区分谁是谁。
舒清妩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天纵奇才秦观阳,最后只能问萧锦琛“这一次有没特别好的苗子”
因着先帝末年身体一直不怎么康健,景祥十八年的科举其实是萧锦琛以太子代为主持,当时他就选了一批自己认可的贤良之才,如今这其实算是第二回。
故而舒清妩有此一问。
他们俩个远远坐在御台之上,小声说话根本没人能听到,因此倒也可以简单闲聊,倒也不用太过顾忌。
且萧锦琛从来就不在乎旁人的目光,谁都不敢多说他一个不字。
萧锦琛就指了指堂下道“你看坐在第一排最正中间的那个年轻人,他叫秦观阳,已经连中两元,淮阴乡试解元、盛京会试会元皆为他一人,只要他今次殿试成绩不是差得离谱,有三元及第的可能。”
三元及第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成绩确实优秀,既然秦观阳能有解元和会元的水平,那么殿试一定差不了太多。
只要他不发挥失常,哪怕不是状元,也会是榜眼或者探花郎。
为了给这次恩科,乃至整个隆庆年号都开个好头,萧锦琛倾向于给他一个三元及第,用以鼓励天下读书人。
秦观阳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子,他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全靠自己努力读书,笔耕不辍。
这就是最好的典范。
舒清妩点点头,这才看到人群中的秦观阳。
跟舒清妩记忆中的略有些差别,现在的他还一脸稚嫩,大概只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还没有正式步入官场。
舒清妩知道,他即将成为旁边观看着的重臣一员。
他也即将成为逐利者。
但他所走的每一步,都被萧锦琛亲自推着,似乎成为了皇帝陛下在前朝的一把刀,成为他最忠诚的心腹。
他用忠心和努力,换了稳立内阁的权利。
舒清妩看了看只能的秦观阳,扭头看向萧锦琛“这么年轻啊。”
萧锦琛笑了“年轻才好。”
在等待殿试的过程里,舒清妩喝了两杯茶,看了一会儿书,萧锦琛批了一摞折子,还叫了阁臣上前讨论。
而几位尚书大人则在殿中来回穿行,似乎在看贡生们的试卷。
舒清妩注意到,秦观阳已经早早停笔,坐在那反复检查。
看他那个样子,倒是十分胸有成竹,怪不得能三元及第青史留名。
待到香炉里的香燃尽,礼部尚书朗声道“时辰已到,封笔。”
一瞬间,十几名黄门从大殿侧门涌入,从后往前挨个封卷。
答完题的贡生们有的如丧考妣,有的犹豫不定,还有的兴致勃勃,不停抬头望殿上看。
萧锦琛放下手里的朱笔,微微一笑“试卷答完,爱卿们可有一问”
这就直接进入了问答环节。
萧锦琛别出心裁,他不给出问题,而是让共生们自己提出问题。
就看有个颤颤巍巍的大约有五六十岁的老贡生起身对萧锦琛行大礼,他却是问“陛下,朝廷之重,贡举之肃,岂可由女子临朝兼听”
此话一出,上下皆诧。
作者有话要说淑妃娘娘紧张严肃,浑身出汗。
皇帝陛下又不是什么大场面,吃瓜看戏也可以。
淑妃娘娘
礼部尚书前行一步,高声唱诵道“起礼,祭拜天地。”
萧锦琛也起身,领着殿中众人祭拜天地、先祖、孔子神位。
舒清妩跟在萧锦琛身后,甚至还能一心二用,她发现今日的殿试一共大约二三百人的样子,其中有十几名女书生,也都是绷着脸站在人群中。
能有十几名女书生,已经算是大年份,因为今年是恩科,所纳选进士数量增多,可以见得女书生也一样可以考取功名。
祭祀结束之后,贡生落座,萧锦琛才道“今年特开恩科,是时机,也是时运,能不能抓住机会,端看你们自己。”
“开卷吧。”萧锦琛道。
随着他话音落下,太极殿上响起一片纸卷轻抚声。
大殿正中的香炉上,由萧锦琛亲自燃起三炷香,烟火袅袅,燃烧着飞速流逝的时间。
所有贡生皆聚精会神,开始答题。
殿试只有一道题目,总共只有一个时辰的答题时间,若是没有深厚的功底和见底,一个时辰绝对无法写出一篇完整的策论。
舒清妩跟萧锦琛小声说“还是之前的题目”
萧锦琛点点头,让贺启苍给两人端上茶水“略修了修细节,整体的意思不变。”
舒清妩明白过来,认真看着台下的人。
她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穿着一个颜色的学子服,头上束着一样的平定四方巾,除了年纪和性别,真的很难区分谁是谁。
舒清妩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天纵奇才秦观阳,最后只能问萧锦琛“这一次有没特别好的苗子”
因着先帝末年身体一直不怎么康健,景祥十八年的科举其实是萧锦琛以太子代为主持,当时他就选了一批自己认可的贤良之才,如今这其实算是第二回。
故而舒清妩有此一问。
他们俩个远远坐在御台之上,小声说话根本没人能听到,因此倒也可以简单闲聊,倒也不用太过顾忌。
且萧锦琛从来就不在乎旁人的目光,谁都不敢多说他一个不字。
萧锦琛就指了指堂下道“你看坐在第一排最正中间的那个年轻人,他叫秦观阳,已经连中两元,淮阴乡试解元、盛京会试会元皆为他一人,只要他今次殿试成绩不是差得离谱,有三元及第的可能。”
三元及第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成绩确实优秀,既然秦观阳能有解元和会元的水平,那么殿试一定差不了太多。
只要他不发挥失常,哪怕不是状元,也会是榜眼或者探花郎。
为了给这次恩科,乃至整个隆庆年号都开个好头,萧锦琛倾向于给他一个三元及第,用以鼓励天下读书人。
秦观阳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子,他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全靠自己努力读书,笔耕不辍。
这就是最好的典范。
舒清妩点点头,这才看到人群中的秦观阳。
跟舒清妩记忆中的略有些差别,现在的他还一脸稚嫩,大概只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还没有正式步入官场。
舒清妩知道,他即将成为旁边观看着的重臣一员。
他也即将成为逐利者。
但他所走的每一步,都被萧锦琛亲自推着,似乎成为了皇帝陛下在前朝的一把刀,成为他最忠诚的心腹。
他用忠心和努力,换了稳立内阁的权利。
舒清妩看了看只能的秦观阳,扭头看向萧锦琛“这么年轻啊。”
萧锦琛笑了“年轻才好。”
在等待殿试的过程里,舒清妩喝了两杯茶,看了一会儿书,萧锦琛批了一摞折子,还叫了阁臣上前讨论。
而几位尚书大人则在殿中来回穿行,似乎在看贡生们的试卷。
舒清妩注意到,秦观阳已经早早停笔,坐在那反复检查。
看他那个样子,倒是十分胸有成竹,怪不得能三元及第青史留名。
待到香炉里的香燃尽,礼部尚书朗声道“时辰已到,封笔。”
一瞬间,十几名黄门从大殿侧门涌入,从后往前挨个封卷。
答完题的贡生们有的如丧考妣,有的犹豫不定,还有的兴致勃勃,不停抬头望殿上看。
萧锦琛放下手里的朱笔,微微一笑“试卷答完,爱卿们可有一问”
这就直接进入了问答环节。
萧锦琛别出心裁,他不给出问题,而是让共生们自己提出问题。
就看有个颤颤巍巍的大约有五六十岁的老贡生起身对萧锦琛行大礼,他却是问“陛下,朝廷之重,贡举之肃,岂可由女子临朝兼听”
此话一出,上下皆诧。
作者有话要说淑妃娘娘紧张严肃,浑身出汗。
皇帝陛下又不是什么大场面,吃瓜看戏也可以。
淑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