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清妩垂眸福礼, 轻声回“陛下万安。”
萧锦琛冲御案前新摆的圈椅点点头, 道“免礼,坐下说话。”
听话的舒清妩便上前来, 规规矩矩坐下,浅浅扫了一眼御案上的折子。
那似乎是一份简单的政令折,不过因着馆阁体字太过细小,舒清妩未曾看清。
仿佛是感受到了舒清妩的目光, 萧锦琛指了指桌上的折子“你看一看吧。”
这倒是奇了。
萧锦琛还要同她讨论政事不成就是萧锦琛想讨论,许多实行的新政舒清妩也不可能清楚,想讨论也没话题说。
不过如此想来,前世萧锦琛也曾问过她些许政令,大多都跟民生有关,这舒清妩能答上,如今看来倒也不算特别异常。
如此一想,舒清妩便颇为坦荡拿起折子,似乎不怎么害怕萧锦琛翻脸不认人。
他还算是个很有原则的君子, 说一是一,他让舒清妩看, 舒清妩看了一准不会出事。
于是舒清妩便很自然地举起折子,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写了八个字“如保赤子,心诚求之”。1
舒清妩一开始没有看懂,半响才明白过来。
“陛下,这是殿试题目”
萧锦琛放下手里的折扇, 回到御案边坐下,认真看向舒清妩“会试的题目还未全出,只能等考完之后才拿给你看,但殿试的题目是朕亲笔所写,已同文渊阁讨论过,现在想问一问你的意见。”
这一回,舒清妩几乎都要惊掉下巴。
“陛下问臣妾的意见”
萧锦琛理所应当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你既学过四书五经,又正经在书院读了预科和经科出来,虽未曾特地训练科考,这点见地应当也是有的。”
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丽嫔娘娘这些都学过,又不算事彻底的读书人,她来提意见是最好的。
这个体验,其实很是新鲜。
舒清妩自己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坐在乾元宫的御书房里,同萧锦琛一本正经商讨政事。
她低头认真看了看这八个字,想了想道“陛下,臣妾以为此题很是得当,大齐立国近二百年,如今已达国力顶峰,举国内外皆是安定,对于如今的百姓来说,现在的生活最为富足安逸,但对于朝廷来说,却从来不是安逸之时。”
两个人隔着宽大的御案,明媚的正午阳光透过雕花隔窗飘洒进来,点亮了他们年轻的眉眼。
一阵和煦的春风拂来,带着早春醉人的微醺,舒清妩抬起头,目光浅淡,毫无波痕。
她淡然地看着萧锦琛,似乎不觉自己到底说了什么,态度坦然而诚恳。
萧锦琛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
他发现,只要她在身边,他不是太过平静,就是分外激动,总归不能平常心以待之。
他用那双常人不敢对视的漆黑眼眸紧紧看着舒清妩,突然发现她似乎比之前见的时候要略胖了一些。
不,也不能说是胖。
在他眼里,舒清妩一直都是瘦瘦小小的,脸蛋儿只有巴掌大,纤腰不盈一握。那日在听竹阁上,舒清妩不小心摔下楼来,萧锦琛曾经抱过她。
比他想象的还要更轻巧许多。
因此,萧锦琛觉得她比以前胖了,并非是说她整个人胖了几圈,而是觉得她更莹润一些,气色也比之前要好了许多。
大抵是这些时候将养的好,人也精神,才显得如此朝气蓬勃。
舒清妩倒是不知萧锦琛都在想些什么,她思考片刻,继续道“曾经有大儒之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皆在帝王一念之间,而苦却皆为百姓。”
贺启苍一听她说这个,差点没把手中的拂尘扔到地上去,这位丽嫔娘娘胆子可真大,便是文渊阁的阁老们,也不怎么在陛下面前如此畅快直言。
然而吓坏了贺大伴的丽嫔娘娘却已然淡定,她继续道“陛下这题最是切中要害,世人皆看盛世,皆叹富饶,却看不到繁盛之下的枯骨,看不透盛世之下的悲凉。”
“越是盛世,对父母官的要求也就越高,只有他们能保赤子之心,方能延续盛世。”
舒清妩一语中的,道破要害。
此题看似简单,浅一层为保民如保赤子,实际上也要以赤子之心治国,不忘科举为官的初心。2
赤子二字可为民,也可为官。
舒清妩虽从未做过殿试题目,但她却了解萧锦琛,他所求的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而已,如今看似四海清平盛世繁华,实则大厦将倾,一旦松懈,便会如同空中楼阁,一切繁华皆是昙花一现。
因为年轻,也因为先帝时刻谆谆教诲,萧锦琛从不敢有一丝松懈。纵观史书,有多少盛极必衰的先例
舒清妩所言句句都在萧锦琛心坎上。
他下意识坐正身体,炯炯有神地看着舒清妩,似乎在探究,又似在寻找着什么。
舒清妩微微抬起头,目光同他的对视在一起,却是丝毫不退缩。
萧锦琛突然笑了。
他似乎很久都没有笑过了,那张笑脸并不怎么好看,却让人很容易就放松心神。
皇帝陛下的笑容仿佛定心丸,贺启苍一下子就不慌了,忙上前给帝妃二人续茶水。
舒清妩从头到尾都没慌过,她看萧锦琛不说话,便问“陛下,臣妾所言可对”
萧锦琛目光微闪,他举杯抿了口茶,然后才道“丽嫔以为呢”
“臣妾以为,”舒清妩抿嘴笑了,“臣妾以为,臣妾答得很好。”
在做学问这件事上,舒清妩还真是颇有些自
萧锦琛冲御案前新摆的圈椅点点头, 道“免礼,坐下说话。”
听话的舒清妩便上前来, 规规矩矩坐下,浅浅扫了一眼御案上的折子。
那似乎是一份简单的政令折,不过因着馆阁体字太过细小,舒清妩未曾看清。
仿佛是感受到了舒清妩的目光, 萧锦琛指了指桌上的折子“你看一看吧。”
这倒是奇了。
萧锦琛还要同她讨论政事不成就是萧锦琛想讨论,许多实行的新政舒清妩也不可能清楚,想讨论也没话题说。
不过如此想来,前世萧锦琛也曾问过她些许政令,大多都跟民生有关,这舒清妩能答上,如今看来倒也不算特别异常。
如此一想,舒清妩便颇为坦荡拿起折子,似乎不怎么害怕萧锦琛翻脸不认人。
他还算是个很有原则的君子, 说一是一,他让舒清妩看, 舒清妩看了一准不会出事。
于是舒清妩便很自然地举起折子,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写了八个字“如保赤子,心诚求之”。1
舒清妩一开始没有看懂,半响才明白过来。
“陛下,这是殿试题目”
萧锦琛放下手里的折扇, 回到御案边坐下,认真看向舒清妩“会试的题目还未全出,只能等考完之后才拿给你看,但殿试的题目是朕亲笔所写,已同文渊阁讨论过,现在想问一问你的意见。”
这一回,舒清妩几乎都要惊掉下巴。
“陛下问臣妾的意见”
萧锦琛理所应当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你既学过四书五经,又正经在书院读了预科和经科出来,虽未曾特地训练科考,这点见地应当也是有的。”
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丽嫔娘娘这些都学过,又不算事彻底的读书人,她来提意见是最好的。
这个体验,其实很是新鲜。
舒清妩自己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坐在乾元宫的御书房里,同萧锦琛一本正经商讨政事。
她低头认真看了看这八个字,想了想道“陛下,臣妾以为此题很是得当,大齐立国近二百年,如今已达国力顶峰,举国内外皆是安定,对于如今的百姓来说,现在的生活最为富足安逸,但对于朝廷来说,却从来不是安逸之时。”
两个人隔着宽大的御案,明媚的正午阳光透过雕花隔窗飘洒进来,点亮了他们年轻的眉眼。
一阵和煦的春风拂来,带着早春醉人的微醺,舒清妩抬起头,目光浅淡,毫无波痕。
她淡然地看着萧锦琛,似乎不觉自己到底说了什么,态度坦然而诚恳。
萧锦琛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
他发现,只要她在身边,他不是太过平静,就是分外激动,总归不能平常心以待之。
他用那双常人不敢对视的漆黑眼眸紧紧看着舒清妩,突然发现她似乎比之前见的时候要略胖了一些。
不,也不能说是胖。
在他眼里,舒清妩一直都是瘦瘦小小的,脸蛋儿只有巴掌大,纤腰不盈一握。那日在听竹阁上,舒清妩不小心摔下楼来,萧锦琛曾经抱过她。
比他想象的还要更轻巧许多。
因此,萧锦琛觉得她比以前胖了,并非是说她整个人胖了几圈,而是觉得她更莹润一些,气色也比之前要好了许多。
大抵是这些时候将养的好,人也精神,才显得如此朝气蓬勃。
舒清妩倒是不知萧锦琛都在想些什么,她思考片刻,继续道“曾经有大儒之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皆在帝王一念之间,而苦却皆为百姓。”
贺启苍一听她说这个,差点没把手中的拂尘扔到地上去,这位丽嫔娘娘胆子可真大,便是文渊阁的阁老们,也不怎么在陛下面前如此畅快直言。
然而吓坏了贺大伴的丽嫔娘娘却已然淡定,她继续道“陛下这题最是切中要害,世人皆看盛世,皆叹富饶,却看不到繁盛之下的枯骨,看不透盛世之下的悲凉。”
“越是盛世,对父母官的要求也就越高,只有他们能保赤子之心,方能延续盛世。”
舒清妩一语中的,道破要害。
此题看似简单,浅一层为保民如保赤子,实际上也要以赤子之心治国,不忘科举为官的初心。2
赤子二字可为民,也可为官。
舒清妩虽从未做过殿试题目,但她却了解萧锦琛,他所求的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而已,如今看似四海清平盛世繁华,实则大厦将倾,一旦松懈,便会如同空中楼阁,一切繁华皆是昙花一现。
因为年轻,也因为先帝时刻谆谆教诲,萧锦琛从不敢有一丝松懈。纵观史书,有多少盛极必衰的先例
舒清妩所言句句都在萧锦琛心坎上。
他下意识坐正身体,炯炯有神地看着舒清妩,似乎在探究,又似在寻找着什么。
舒清妩微微抬起头,目光同他的对视在一起,却是丝毫不退缩。
萧锦琛突然笑了。
他似乎很久都没有笑过了,那张笑脸并不怎么好看,却让人很容易就放松心神。
皇帝陛下的笑容仿佛定心丸,贺启苍一下子就不慌了,忙上前给帝妃二人续茶水。
舒清妩从头到尾都没慌过,她看萧锦琛不说话,便问“陛下,臣妾所言可对”
萧锦琛目光微闪,他举杯抿了口茶,然后才道“丽嫔以为呢”
“臣妾以为,”舒清妩抿嘴笑了,“臣妾以为,臣妾答得很好。”
在做学问这件事上,舒清妩还真是颇有些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