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族人并不亲近, 也无往来,要寻一个人出来过继, 却是为难我了。”吴彩儿显得兴致缺缺, 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故意说得很沮丧。
何娘子是喝多了, 反应稍稍迟钝, 但吴彩儿这么明显的抵抗, 她这等心思细腻之人, 又如何看不出来对于吴彩儿提到族人的反感, 何娘子心里是有所猜测的, 恐怕这吴家亲友, 与自家一样, 是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吴娘子, 将吴娘子祖上传下来的产业都霸占了, 才惹得吴娘子再不往来。
何娘子是完全没想过, 吴彩儿不与族人来往, 兴许不是因为族人不睦, 而是怕露了马脚,被人看出她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彩儿。
“既不想与他们往来, 吴娘子可想过, 你爹娘祭祀之事”何娘子稍稍探寻道“还是说吴娘子你准备招婿”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招婿后,生子便也算是延续了吴家的血脉,日后祭祀的也是吴娘子的父母祖辈。
不过招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便是,能愿意入赘的男子,总是有很大的不如意,如果单单是家里艰难,其他样样都好,那才是遇了良人。
如果不仅仅是家贫,人品、能力差了,那可就真配不上吴娘子这样的女子了。
招婿,吴彩儿瞪大了眼睛,这她可没想过啊,招一个夫婿,吴彩儿心里嘀咕着,这可也算一个法子,赘婿在地位上不高,低于妻子,要是招婿的话,这可不必去伺候公婆,万事顺遂自己心意。
“却没这个想法。不过何娘子你这么一提点,我倒也是有了点想法,日后如果遇到良人,他也愿意入赘,那便如此办。”吴彩儿道。
何娘子道“如果能够遇到,那就好了。”
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谈多了,又该回到过继的事上,所以吴彩儿生硬的转了话题,问道“何昇弟弟考中秀才,日后是往县学里读书,还是继续留在他现在的先生那进读”
秀才,是得往县学里读书的,不过有很多拜了名师的,或者在有名书院读书的,便不会往县学里读书,毕竟那比起自家拜的老师,那要差上一筹不止。
何娘子知道吴彩儿在转话题,她也是担忧会不会戳到吴彩儿的痛处,所以很配合的转了话题。道“这个听弟弟提过,会继续留在先生那读书,他先生在县城里有名望,比起县学里的,要学问高。不过,也不是说就不往县学里去。”接着便解释了为啥去县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县学里的同窗,日后也能彼此助益。”
官场上,同乡、同窗、同年,是天然的为官关系,能够彼此拉近,做官场上的友人。
所以,为了日后能够多些朋友,这县学,何昇是会去的。
点了点头,吴彩儿问道“那今年的乡试,不知道何昇弟弟要不要参加”乡试是三年两考,今年正巧是乡试年,要是今年不试试,那么要考,就得等到后年了。
何娘子失声笑道“我弟弟不过勉强中了秀才,这等学识去参加乡试,只能是徒增笑柄,要试这乡试,不说七分把握,总得有几成能中的可能,不然外人见我那还不及冠的弟弟参加,还不得骂一句狂妄小子”
吴彩儿是没有正确的认知古代科举的难度,她前世看电视小说看多了,映像里总是觉得这科举简单,中举人更是简单。
她是没想过,这乡试啊,每科就录那么几个,每省那么多人,还三年两次,比起高考来,那是数倍之难啊。
两人正聊着,外面敲门声响起,张远在外头道“东家,不知道你们暂时歇息好了没,要不要安排马车送你们回去休息”
过问了一下给东家送酒的小二,得知东家要了有两斤多黄酒,张远便想着这次东家恐怕是醉酒了,急急就赶了过来询问。
何娘子是喝多了, 反应稍稍迟钝, 但吴彩儿这么明显的抵抗, 她这等心思细腻之人, 又如何看不出来对于吴彩儿提到族人的反感, 何娘子心里是有所猜测的, 恐怕这吴家亲友, 与自家一样, 是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吴娘子, 将吴娘子祖上传下来的产业都霸占了, 才惹得吴娘子再不往来。
何娘子是完全没想过, 吴彩儿不与族人来往, 兴许不是因为族人不睦, 而是怕露了马脚,被人看出她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彩儿。
“既不想与他们往来, 吴娘子可想过, 你爹娘祭祀之事”何娘子稍稍探寻道“还是说吴娘子你准备招婿”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招婿后,生子便也算是延续了吴家的血脉,日后祭祀的也是吴娘子的父母祖辈。
不过招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便是,能愿意入赘的男子,总是有很大的不如意,如果单单是家里艰难,其他样样都好,那才是遇了良人。
如果不仅仅是家贫,人品、能力差了,那可就真配不上吴娘子这样的女子了。
招婿,吴彩儿瞪大了眼睛,这她可没想过啊,招一个夫婿,吴彩儿心里嘀咕着,这可也算一个法子,赘婿在地位上不高,低于妻子,要是招婿的话,这可不必去伺候公婆,万事顺遂自己心意。
“却没这个想法。不过何娘子你这么一提点,我倒也是有了点想法,日后如果遇到良人,他也愿意入赘,那便如此办。”吴彩儿道。
何娘子道“如果能够遇到,那就好了。”
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谈多了,又该回到过继的事上,所以吴彩儿生硬的转了话题,问道“何昇弟弟考中秀才,日后是往县学里读书,还是继续留在他现在的先生那进读”
秀才,是得往县学里读书的,不过有很多拜了名师的,或者在有名书院读书的,便不会往县学里读书,毕竟那比起自家拜的老师,那要差上一筹不止。
何娘子知道吴彩儿在转话题,她也是担忧会不会戳到吴彩儿的痛处,所以很配合的转了话题。道“这个听弟弟提过,会继续留在先生那读书,他先生在县城里有名望,比起县学里的,要学问高。不过,也不是说就不往县学里去。”接着便解释了为啥去县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县学里的同窗,日后也能彼此助益。”
官场上,同乡、同窗、同年,是天然的为官关系,能够彼此拉近,做官场上的友人。
所以,为了日后能够多些朋友,这县学,何昇是会去的。
点了点头,吴彩儿问道“那今年的乡试,不知道何昇弟弟要不要参加”乡试是三年两考,今年正巧是乡试年,要是今年不试试,那么要考,就得等到后年了。
何娘子失声笑道“我弟弟不过勉强中了秀才,这等学识去参加乡试,只能是徒增笑柄,要试这乡试,不说七分把握,总得有几成能中的可能,不然外人见我那还不及冠的弟弟参加,还不得骂一句狂妄小子”
吴彩儿是没有正确的认知古代科举的难度,她前世看电视小说看多了,映像里总是觉得这科举简单,中举人更是简单。
她是没想过,这乡试啊,每科就录那么几个,每省那么多人,还三年两次,比起高考来,那是数倍之难啊。
两人正聊着,外面敲门声响起,张远在外头道“东家,不知道你们暂时歇息好了没,要不要安排马车送你们回去休息”
过问了一下给东家送酒的小二,得知东家要了有两斤多黄酒,张远便想着这次东家恐怕是醉酒了,急急就赶了过来询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