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才算勉强消停,德妃的女儿得以平安降生。
从那以后,德妃在宫中作为宠妃的地位也进一步稳固,皇后在后宫之中也愈发沉默。
太子与皇后母子连心,见不得皇后整日这般意志消沉,他想为皇后做些什么,皇后却极力反对太子行事“你身为沅国储君,不该牵扯后宫事宜,若是被你父皇知晓,只怕你的太子之位也要不稳。”
太子插手后宫之事,听起来的确不怎么像话,魏成勋对此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但太子之位却并未因此而稳固。
其后几年,宫中又陆续添了几位皇子,等太子十五岁那年,皇帝却突然表露出要废太子的意愿。
即使到了这般风口浪尖的时候,皇后她依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
然而朝臣们不能任由事态继续发展,德妃所生二皇子,在朝臣们眼中不堪大任。
上朝时,几大士族领头,朝臣们跟随,天天在皇帝面前念叨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废太子宜臼,结果导致申侯勾结犬戎,都城被破,周幽王身死的故事。
皇帝听得耳朵起茧,却一直沉默地听着,不说要废,也不说不废,总之让朝臣们相当忐忑。
魏成勋私下里跟太子谈起这件事,没想到太子也是一副淡然处之的态度“父皇想让谁继位是他的事,我无权干涉。”
魏成勋除忐忑之外也相当愤慨,觉得皇帝做得忒绝,先是冷淡皇后,再是废太子,全然不顾念夫妻、父子之情,简直太让人寒心。
最是无情帝王家,事实果真如此。
魏成勋回到家里,和长辈们继续想办法,试图扭转乾坤。
至于后来的事,则是由父亲说给我听的。
朝臣们使尽浑身解数,皇帝始终不为所动。
听说皇帝甚至已经在悄悄草拟废太子的诏书,朝臣们无计可施,只好求到东平王这个大奸臣那里。
沅国朝堂百年以来有过无数奇观,但朝臣去求奸臣力保太子,护一国根基这种奇观,在竟宁年间绝对是头一回,可惜我没能亲眼看见,只能听父亲的转述。
东平王悠闲地坐在自己家里饮着茶,听朝臣们左一句“沅国江山永固全仰仗王爷”、右一句“王爷行事向来以江山社稷为重”,被夸得十分舒坦。
“诸位的意思我明白了。”东平王见朝臣们夸得口干舌燥,再夸不出什么新花样,终于大发慈悲放下茶杯道,“我会尽力劝谏陛下,至于结果究竟如何,还是要看陛下自己的意思。”
在场的朝臣们得到东平王这句回答,瞬间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我好奇地问父亲“你也哭了”
父亲答“装的。”
父亲的回答果然不出我所料。
东平王背负着朝臣们的殷切期盼进了宫,和皇帝谈了两个时辰,谈话的内容不为外人所知,但东平王出来以后给了句准话“陛下禅位之前都不会再提废太子之事。”
皇帝身强体壮,等他禅位还早得很,此事还有无限转机,朝臣们听到这句话,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太子与皇帝经此一事,关系已经降至冰点,除了平常讨论政事,再没有促膝谈心的时刻。
太子仍是那个朝臣眼中最合适的储君,却不再是令皇帝最满意的继承人,父子之间再无亲情可言。
太子没对人诉说过心里的委屈,但魏成勋明白,太子他一定很委屈。
我对魏成勋说的这些没什么概念,只拍了拍他的肩道“魏成勋,你真是个好人。”
不知为何,魏成勋听了这句话却想揍我。
啧,莫名其妙。
竟宁十八年九月廿一日,宫中为皇后举办千秋宴,我和姐姐随母亲一同入宫为皇后庆贺。
我那时不知姐姐已经和檀晖暗生情愫,道完贺以后,她便跟檀晖跑到宫中的太液池边,讨论诗词歌赋去了,我一个人则跟着母亲和其他府上的几位夫人在宫中闲逛。
逛着逛着便生了事端,一位宫女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地从桂花园中奔了出来,大呼救命,说有人对她欲行不轨。
披头散发的宫一边女哭嚎,一边指着身后从桂花园里跟出来的成年男子,对在场众人控诉“就是他就是他想对我行不轨”
我抬头看向她所指的人,忍不住扶额。
是魏成勋。
从那以后,德妃在宫中作为宠妃的地位也进一步稳固,皇后在后宫之中也愈发沉默。
太子与皇后母子连心,见不得皇后整日这般意志消沉,他想为皇后做些什么,皇后却极力反对太子行事“你身为沅国储君,不该牵扯后宫事宜,若是被你父皇知晓,只怕你的太子之位也要不稳。”
太子插手后宫之事,听起来的确不怎么像话,魏成勋对此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但太子之位却并未因此而稳固。
其后几年,宫中又陆续添了几位皇子,等太子十五岁那年,皇帝却突然表露出要废太子的意愿。
即使到了这般风口浪尖的时候,皇后她依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
然而朝臣们不能任由事态继续发展,德妃所生二皇子,在朝臣们眼中不堪大任。
上朝时,几大士族领头,朝臣们跟随,天天在皇帝面前念叨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废太子宜臼,结果导致申侯勾结犬戎,都城被破,周幽王身死的故事。
皇帝听得耳朵起茧,却一直沉默地听着,不说要废,也不说不废,总之让朝臣们相当忐忑。
魏成勋私下里跟太子谈起这件事,没想到太子也是一副淡然处之的态度“父皇想让谁继位是他的事,我无权干涉。”
魏成勋除忐忑之外也相当愤慨,觉得皇帝做得忒绝,先是冷淡皇后,再是废太子,全然不顾念夫妻、父子之情,简直太让人寒心。
最是无情帝王家,事实果真如此。
魏成勋回到家里,和长辈们继续想办法,试图扭转乾坤。
至于后来的事,则是由父亲说给我听的。
朝臣们使尽浑身解数,皇帝始终不为所动。
听说皇帝甚至已经在悄悄草拟废太子的诏书,朝臣们无计可施,只好求到东平王这个大奸臣那里。
沅国朝堂百年以来有过无数奇观,但朝臣去求奸臣力保太子,护一国根基这种奇观,在竟宁年间绝对是头一回,可惜我没能亲眼看见,只能听父亲的转述。
东平王悠闲地坐在自己家里饮着茶,听朝臣们左一句“沅国江山永固全仰仗王爷”、右一句“王爷行事向来以江山社稷为重”,被夸得十分舒坦。
“诸位的意思我明白了。”东平王见朝臣们夸得口干舌燥,再夸不出什么新花样,终于大发慈悲放下茶杯道,“我会尽力劝谏陛下,至于结果究竟如何,还是要看陛下自己的意思。”
在场的朝臣们得到东平王这句回答,瞬间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我好奇地问父亲“你也哭了”
父亲答“装的。”
父亲的回答果然不出我所料。
东平王背负着朝臣们的殷切期盼进了宫,和皇帝谈了两个时辰,谈话的内容不为外人所知,但东平王出来以后给了句准话“陛下禅位之前都不会再提废太子之事。”
皇帝身强体壮,等他禅位还早得很,此事还有无限转机,朝臣们听到这句话,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太子与皇帝经此一事,关系已经降至冰点,除了平常讨论政事,再没有促膝谈心的时刻。
太子仍是那个朝臣眼中最合适的储君,却不再是令皇帝最满意的继承人,父子之间再无亲情可言。
太子没对人诉说过心里的委屈,但魏成勋明白,太子他一定很委屈。
我对魏成勋说的这些没什么概念,只拍了拍他的肩道“魏成勋,你真是个好人。”
不知为何,魏成勋听了这句话却想揍我。
啧,莫名其妙。
竟宁十八年九月廿一日,宫中为皇后举办千秋宴,我和姐姐随母亲一同入宫为皇后庆贺。
我那时不知姐姐已经和檀晖暗生情愫,道完贺以后,她便跟檀晖跑到宫中的太液池边,讨论诗词歌赋去了,我一个人则跟着母亲和其他府上的几位夫人在宫中闲逛。
逛着逛着便生了事端,一位宫女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地从桂花园中奔了出来,大呼救命,说有人对她欲行不轨。
披头散发的宫一边女哭嚎,一边指着身后从桂花园里跟出来的成年男子,对在场众人控诉“就是他就是他想对我行不轨”
我抬头看向她所指的人,忍不住扶额。
是魏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