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2/2)
,公瑾能与你结交,实属大幸”
“哈哈哈哈哈哈”两人春风得意,畅声朗笑。
周瑜凑身过去,目光凛凛,谋划“而今部众愈万,士气方盛,正是挥师南下,夺取吴郡、会稽,平定山越的良机某自请为先锋,替伯符开道”
周瑜抱拳请命,孙策心知他雄心壮志,锐不可当。但无奈自己亲信不多,亲信之中文韬武略兼而有之的,独周瑜一人。
孙策按住周瑜,恳切相告“公瑾之志,亦我志向我用此部众已绰绰有余,无须公瑾出马。策最忧心的,是刚夺下的丹阳。刘繇新败,在丹徒虎视眈眈,万一卷土重来,丹阳无人镇守,岂不功亏一篑再三考虑,唯有托你坐镇此地,我心方安”
周瑜觉得这话有理,欣然领命。二人觥筹交错,乘兴复饮三杯。
此时孙策、周瑜已有四五分醉意,倍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周瑜起身拔剑,嫌舱内狭窄,施展不开,三步并作两步迈到船头,纵情舞剑。
孙策持酒倚在舱口,连声叫好。
利刃劈风,月华流肩,巾带飘动,周瑜剑指明月,高声吟唱“对月起誓兮山水证,剑扫天下兮定四方,扩疆安民兮庆丰年”
孙策送酒与他,两人对饮,“吾亦应誓”
周瑜收剑,低头回舱,忽瞥见江心月下,泊着一只小船,船头立一素衣女子,对月叩拜,身姿袅娜。周瑜醉意朦胧,没想到还有同自己一样对月抒怀之人。看这女子仿佛青女素娥临凡。不多时,就进船不见。周公瑾顿感黯然,又听江心吹来一阵琴声,缥缈悠远,清音动人。
“船家,寻琴声,驱船去江心。”周瑜嘱咐船夫,转身进舱,挨在窗边,静听琴乐。
孙策知道好友素好音律,造诣过人,醉酒之后尚能听出弹奏错处,打趣他“吴中小儿都唱,曲有误,周郎顾。公瑾又要给人纠错否”
周瑜听得入神,并不言语,微微一笑。一曲将罢,才赞道“高山流水,奏之不易。不知弹奏者是何人手法确实不错更难得曲中藏情,暗露忧思”
“嘭”的一声,船身晃动,酒水溅洒,把孙策和周瑜都惊了一跳。
孙策扬声问“船家,何事”
周瑜出去查看,原来是船家驾船太近,江波起伏,不慎与弹琴人的船相碰。
船家赶忙赔罪,周瑜伸手止住,转身立在船头,觑出对面船内两道倩影,被灯火映在窗口。
“听琴入迷,不慎冲撞,特来赔罪。”周瑜躬身施礼。
这厢黛玉也被两船相撞惊得停弦,不等紫鹃出去探查缘由,就听一个温润男声传来。
黛玉原以为江上无人,却不妨招来这段事故,羞得低头不出,绞着手帕咬唇思索,有了法子招手叫紫鹃附耳过去嘱咐几句。
紫鹃听完,心下了然,出船应答“无妨,不是什么大事。天寒露重,公子请回吧。”
周瑜看这丫鬟妍丽灵巧,应对得体,难免惦记船中人,于礼而言,不好多问,可要回去,又似不舍,遂停在船头,左右为难。
孙策在船中,瞧出几分意思。
黛玉听紫鹃答完,再无动静,不禁纳闷。恰巧江风骤起,分帘送凉,黛玉隔着帘子缝隙,望见对面船头,站着一位青年公子,长身玉立,身着月白衣衫,月华、水光正映出他俊秀的面庞,笑眼可亲。
黛玉微红了脸,看紫鹃和这公子相对无言,怕丫鬟在外窘迫,出声解围“萍水相逢,知音难觅。妾琴技拙劣,辱公子清听。公子不必介怀。”
周瑜释然笑道“姑娘过谦了。听姑娘口音,像是吴中人士。”
周瑜又说“在下听姑娘琴音,暗藏愁绪,不知有何难处”
黛玉讶然,弹琴人总是期许有人能解曲意,真被人解出,又不免羞涩,“离家数年,近乡情怯。”
紫鹃看这位公子气度不凡,彬彬有礼,好言解释“我们姑娘确是吴地人今从北方归家,乘船往吴郡去。”
孙策和周瑜闻言,双双一愣,思及之前孙策要攻吴郡之言,不能多说。孙策出手解围,走出来吩咐侍从送酒过去,“为表歉意,这壶家乡桂花酒,送与姑娘压惊”
周瑜欲言又止,似有绵绵不舍之意,终是折回船内。船家会意,移船靠岸。孙策、周瑜二人归营,酒酣梦沉。次日一早,临行饯别。
清夜啼曙,西天星子两三点。孙策飞身上马,临别留言“公瑾,丹阳就托付给你了待我平定山越,回来与你庆功”
长风吹动两人衣袖,公瑾抱拳道“保重”
远望孙策领兵渐行渐远,散入茫茫烟尘之中。周瑜想起昨夜对话,若由着那姑娘主仆二人就此去吴郡,万一逢上战事,恐有性命之虞。急忙骑马奔赴昨夜江边,四处寻觅,不见踪迹。
“想是开船走了”
周瑜当机立断,长鞭打出一声脆响,惊起水边成双白鹭。纵马狂奔,沿江追出三十里。东边晨曦翻滚,江水金光耀目,风凉气清,秋草的露水打湿了周瑜的衣摆,好不容易才追上了黛玉的船只。
“姑娘姑娘且留步”
“船家停船”
“哈哈哈哈哈哈”两人春风得意,畅声朗笑。
周瑜凑身过去,目光凛凛,谋划“而今部众愈万,士气方盛,正是挥师南下,夺取吴郡、会稽,平定山越的良机某自请为先锋,替伯符开道”
周瑜抱拳请命,孙策心知他雄心壮志,锐不可当。但无奈自己亲信不多,亲信之中文韬武略兼而有之的,独周瑜一人。
孙策按住周瑜,恳切相告“公瑾之志,亦我志向我用此部众已绰绰有余,无须公瑾出马。策最忧心的,是刚夺下的丹阳。刘繇新败,在丹徒虎视眈眈,万一卷土重来,丹阳无人镇守,岂不功亏一篑再三考虑,唯有托你坐镇此地,我心方安”
周瑜觉得这话有理,欣然领命。二人觥筹交错,乘兴复饮三杯。
此时孙策、周瑜已有四五分醉意,倍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周瑜起身拔剑,嫌舱内狭窄,施展不开,三步并作两步迈到船头,纵情舞剑。
孙策持酒倚在舱口,连声叫好。
利刃劈风,月华流肩,巾带飘动,周瑜剑指明月,高声吟唱“对月起誓兮山水证,剑扫天下兮定四方,扩疆安民兮庆丰年”
孙策送酒与他,两人对饮,“吾亦应誓”
周瑜收剑,低头回舱,忽瞥见江心月下,泊着一只小船,船头立一素衣女子,对月叩拜,身姿袅娜。周瑜醉意朦胧,没想到还有同自己一样对月抒怀之人。看这女子仿佛青女素娥临凡。不多时,就进船不见。周公瑾顿感黯然,又听江心吹来一阵琴声,缥缈悠远,清音动人。
“船家,寻琴声,驱船去江心。”周瑜嘱咐船夫,转身进舱,挨在窗边,静听琴乐。
孙策知道好友素好音律,造诣过人,醉酒之后尚能听出弹奏错处,打趣他“吴中小儿都唱,曲有误,周郎顾。公瑾又要给人纠错否”
周瑜听得入神,并不言语,微微一笑。一曲将罢,才赞道“高山流水,奏之不易。不知弹奏者是何人手法确实不错更难得曲中藏情,暗露忧思”
“嘭”的一声,船身晃动,酒水溅洒,把孙策和周瑜都惊了一跳。
孙策扬声问“船家,何事”
周瑜出去查看,原来是船家驾船太近,江波起伏,不慎与弹琴人的船相碰。
船家赶忙赔罪,周瑜伸手止住,转身立在船头,觑出对面船内两道倩影,被灯火映在窗口。
“听琴入迷,不慎冲撞,特来赔罪。”周瑜躬身施礼。
这厢黛玉也被两船相撞惊得停弦,不等紫鹃出去探查缘由,就听一个温润男声传来。
黛玉原以为江上无人,却不妨招来这段事故,羞得低头不出,绞着手帕咬唇思索,有了法子招手叫紫鹃附耳过去嘱咐几句。
紫鹃听完,心下了然,出船应答“无妨,不是什么大事。天寒露重,公子请回吧。”
周瑜看这丫鬟妍丽灵巧,应对得体,难免惦记船中人,于礼而言,不好多问,可要回去,又似不舍,遂停在船头,左右为难。
孙策在船中,瞧出几分意思。
黛玉听紫鹃答完,再无动静,不禁纳闷。恰巧江风骤起,分帘送凉,黛玉隔着帘子缝隙,望见对面船头,站着一位青年公子,长身玉立,身着月白衣衫,月华、水光正映出他俊秀的面庞,笑眼可亲。
黛玉微红了脸,看紫鹃和这公子相对无言,怕丫鬟在外窘迫,出声解围“萍水相逢,知音难觅。妾琴技拙劣,辱公子清听。公子不必介怀。”
周瑜释然笑道“姑娘过谦了。听姑娘口音,像是吴中人士。”
周瑜又说“在下听姑娘琴音,暗藏愁绪,不知有何难处”
黛玉讶然,弹琴人总是期许有人能解曲意,真被人解出,又不免羞涩,“离家数年,近乡情怯。”
紫鹃看这位公子气度不凡,彬彬有礼,好言解释“我们姑娘确是吴地人今从北方归家,乘船往吴郡去。”
孙策和周瑜闻言,双双一愣,思及之前孙策要攻吴郡之言,不能多说。孙策出手解围,走出来吩咐侍从送酒过去,“为表歉意,这壶家乡桂花酒,送与姑娘压惊”
周瑜欲言又止,似有绵绵不舍之意,终是折回船内。船家会意,移船靠岸。孙策、周瑜二人归营,酒酣梦沉。次日一早,临行饯别。
清夜啼曙,西天星子两三点。孙策飞身上马,临别留言“公瑾,丹阳就托付给你了待我平定山越,回来与你庆功”
长风吹动两人衣袖,公瑾抱拳道“保重”
远望孙策领兵渐行渐远,散入茫茫烟尘之中。周瑜想起昨夜对话,若由着那姑娘主仆二人就此去吴郡,万一逢上战事,恐有性命之虞。急忙骑马奔赴昨夜江边,四处寻觅,不见踪迹。
“想是开船走了”
周瑜当机立断,长鞭打出一声脆响,惊起水边成双白鹭。纵马狂奔,沿江追出三十里。东边晨曦翻滚,江水金光耀目,风凉气清,秋草的露水打湿了周瑜的衣摆,好不容易才追上了黛玉的船只。
“姑娘姑娘且留步”
“船家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