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郎一夜没有睡踏实, 第二日醒来, 简单用过早饭之后就直奔大理寺。
她刚下马车,就听见后面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她转过头, 正看见季凤青骑马过来。不知怎地,她忽然就笑了。
季凤青见她微笑, 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你好了”
他翻身下马, 走到徐玉郎跟前问道。
徐玉郎点点头, 嘴角却仍旧一直往上翘。
“笑什么”季凤青又问道。
“没事。”徐玉郎说道, “可能是因为身体好了, 高兴吧。”
“即便好了,也不能太劳神。”
季凤青趁着周围不注意,又伸手摸摸她的额头,见确实不烧了, 才安心。
徐玉郎嘟着嘴,伸手照着季凤青就是一拳, 转身就往进了大门。
“我不是故意的。”季凤青赶忙追了过去,因为跑得急, 还差点被门槛绊了一跤。
“笨蛋”徐玉郎听见动静, 转头看着季凤青嘲笑他。
这二人, 相处得太久,即便身份被戳破了,习惯也是改不了的。
汴梁城已经快要入冬了,虽然阳光明媚,但是冷风吹过, 还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裹紧衣服。
一个老妇,跟随着人群进了城。守城的士兵仔细地瞧瞧她的路引,抬手放行。
那妇人穿过城门,看着人来人往的汴梁城,忽然热泪盈眶,这么多年,她终于回来了。
“敢问这位小哥,甜水巷在哪儿”
那位老妇坐在茶水摊前,喝着水问道。
“您沿着这条路往南走。到了第四个路口往东,再走两条街,就到了。”茶水摊的小贩说道,“听您的口音,不似外地来人啊”
“早年间嫁到金陵。”老妇人说道,“这么多年才得空回来看看,好多地方,都记不住了”
“那您可得好好逛逛。”小贩说道。
“那是当然。”老妇人喝完茶,摸出铜板递给那个人,拿着包袱离开了。
这位老妇不是别人,正是秦妈妈。
徐夫人正在忙着操持佛奴百日的事情,听见下人说秦妈妈来了,赶忙让人请她进来。
“老身见过徐夫人。”秦妈妈进门就行了个礼。
“您多礼了。”徐夫人说完就吩咐下人给秦妈妈倒茶,“我那干女儿还好”
“托您的福,嫣红好着呢”秦妈妈说道,“刚进白家门不到两个月,就诊出喜脉来了,给我那亲家喜得啊”
“嫣红好福气”徐夫人说道。
秦妈妈说完从包袱里掏出一件衣裳递给徐夫人。
“这是嫣红托我给您的,她说现在夫家人管着她,不让她劳累了,也就只能做这一件了。”
徐夫人接过来,看那细密的针脚,忍不住赞叹。
“嫣红是个好姑娘。”
“听说您来汴梁是寻旧主”徐夫人问道,“可有眉目”
“一点都没有。”秦妈妈说道,“这么多年,旧主还在不在汴梁都不知道,只不过心里一直有这么个念想,想来看看。”
“不着急。实在不行,就去找玉儿,他认识的人多,总有法子。”徐夫人说道,“这孩子说您不好意思住在家里,我就做主在隔壁给您赁了间屋子。就挨着这院子,这样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那院子也只住着一个妇人,听闻是个寡妇,倒也清净。”
“这可多谢您了。”秦妈妈笑着说道。因为不清楚要在汴梁城待多久,她又舍不得银钱,只求徐玉郎给她赁一间小屋子就好。
徐夫人留秦妈妈用了顿饭,这才遣人带她去隔壁院子。
秦妈妈走进院子,就见一个妇人背对着她坐在院子里洗衣服。她虚着眼仔细瞧了瞧,这背影,怎么如此眼熟
“白夫人,我们来了。”侍女朗声说道。
“我这就来。”
那妇人说完之后,站起身来拿放在一旁的帕子擦擦手,则会才转过身来。
两个人一下子都愣住了。
“白夫人,这位就是我家夫人说的秦妈妈。”侍女笑着说道。
“好好好。”那位夫人说道,“就住下吧。”
侍女帮着秦妈妈把包袱放到西边的厢房,又跟白夫人客套了几句。
“秦妈妈,婢子先回去了。”那侍女说道,“晚上记得过来用饭,我们公子要见您呢”
“一定一定”秦妈妈说道。
那侍女走了以后,白夫人关上院门,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秦妈妈跟着,握着她的胳膊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
“竟然是你”白夫人激动的嘴唇在发抖,“居然真的是你”
秦妈妈也含着眼泪看着白夫人,说“没想到,居然一回来就遇见了你,可真好。你什么时候来的”
“去年。”白夫人说着拉着秦妈妈的手往屋里走去,“进屋说进屋说。”
“没见到太子妃”秦妈妈坐到椅子上,急急地问道。
“我在汴梁城一直深居简出。”白夫人说道,“先不说这个,怎么你也认识徐家公子”
“他是我那干女儿以前的客人。”秦妈妈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我来汴梁两眼一抹黑,没办法,就求了徐公子。”
白妈妈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
“你可知道小公主是谁正是那位徐公子。那位,是女扮男装”
“什么”秦妈妈惊讶地瞪大眼睛,“怪不得我一直瞧着他像极了先太子。可是,白姐姐,既然是你带着小公主去的苏州,怎么她却养在徐家”
“这话可说起来可就长了。”白夫人倒了杯茶给秦妈妈,“我慢慢讲给你听。”
原来,那日白氏带着小公主离开汴梁之后,一路去了苏州。白氏警惕得很,一路上她总觉得有人跟着自己,所以很是小心。她不敢走落单,借口自己是个寡妇,带着孩子投奔娘家,搭着一家商户的队伍,一路到了苏州。
进城后,她带着小公主找了间客栈住下。半夜的时候,她不敢睡,瞧瞧走到门口,果然从门缝里发现有人在门外站着。
看来行迹暴露了,白氏暗想。
第二日,她赶忙带着小公主离开客栈,她在苏州城绕了好几圈,却一直甩不开跟在她身后的人。眼见着天色越来越黑,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白氏最后没有办法,给小公主喂了搀着安神汤的牛乳,趁人不备,把她包好放在河边的芦苇从里。自己则跳到水里,一路往前游。
她故意弄出很大动静,没一会儿,就听见岸上传来的脚步声跟说话声。
“人就在河里,追我就不信她带着孩子不上岸”
白氏想了想,故作体力不支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叼了根芦苇管就潜在水里。
寒冬腊月,那水冰冷刺骨,白氏却一动都不敢动,直到过了许久,岸上不见动静,她才往小公主所在的地方游去。
她回到那里,徐老爷刚刚命人把小公主报上马车。白氏借着月光把马车上的表
她刚下马车,就听见后面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她转过头, 正看见季凤青骑马过来。不知怎地,她忽然就笑了。
季凤青见她微笑, 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你好了”
他翻身下马, 走到徐玉郎跟前问道。
徐玉郎点点头, 嘴角却仍旧一直往上翘。
“笑什么”季凤青又问道。
“没事。”徐玉郎说道, “可能是因为身体好了, 高兴吧。”
“即便好了,也不能太劳神。”
季凤青趁着周围不注意,又伸手摸摸她的额头,见确实不烧了, 才安心。
徐玉郎嘟着嘴,伸手照着季凤青就是一拳, 转身就往进了大门。
“我不是故意的。”季凤青赶忙追了过去,因为跑得急, 还差点被门槛绊了一跤。
“笨蛋”徐玉郎听见动静, 转头看着季凤青嘲笑他。
这二人, 相处得太久,即便身份被戳破了,习惯也是改不了的。
汴梁城已经快要入冬了,虽然阳光明媚,但是冷风吹过, 还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裹紧衣服。
一个老妇,跟随着人群进了城。守城的士兵仔细地瞧瞧她的路引,抬手放行。
那妇人穿过城门,看着人来人往的汴梁城,忽然热泪盈眶,这么多年,她终于回来了。
“敢问这位小哥,甜水巷在哪儿”
那位老妇坐在茶水摊前,喝着水问道。
“您沿着这条路往南走。到了第四个路口往东,再走两条街,就到了。”茶水摊的小贩说道,“听您的口音,不似外地来人啊”
“早年间嫁到金陵。”老妇人说道,“这么多年才得空回来看看,好多地方,都记不住了”
“那您可得好好逛逛。”小贩说道。
“那是当然。”老妇人喝完茶,摸出铜板递给那个人,拿着包袱离开了。
这位老妇不是别人,正是秦妈妈。
徐夫人正在忙着操持佛奴百日的事情,听见下人说秦妈妈来了,赶忙让人请她进来。
“老身见过徐夫人。”秦妈妈进门就行了个礼。
“您多礼了。”徐夫人说完就吩咐下人给秦妈妈倒茶,“我那干女儿还好”
“托您的福,嫣红好着呢”秦妈妈说道,“刚进白家门不到两个月,就诊出喜脉来了,给我那亲家喜得啊”
“嫣红好福气”徐夫人说道。
秦妈妈说完从包袱里掏出一件衣裳递给徐夫人。
“这是嫣红托我给您的,她说现在夫家人管着她,不让她劳累了,也就只能做这一件了。”
徐夫人接过来,看那细密的针脚,忍不住赞叹。
“嫣红是个好姑娘。”
“听说您来汴梁是寻旧主”徐夫人问道,“可有眉目”
“一点都没有。”秦妈妈说道,“这么多年,旧主还在不在汴梁都不知道,只不过心里一直有这么个念想,想来看看。”
“不着急。实在不行,就去找玉儿,他认识的人多,总有法子。”徐夫人说道,“这孩子说您不好意思住在家里,我就做主在隔壁给您赁了间屋子。就挨着这院子,这样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那院子也只住着一个妇人,听闻是个寡妇,倒也清净。”
“这可多谢您了。”秦妈妈笑着说道。因为不清楚要在汴梁城待多久,她又舍不得银钱,只求徐玉郎给她赁一间小屋子就好。
徐夫人留秦妈妈用了顿饭,这才遣人带她去隔壁院子。
秦妈妈走进院子,就见一个妇人背对着她坐在院子里洗衣服。她虚着眼仔细瞧了瞧,这背影,怎么如此眼熟
“白夫人,我们来了。”侍女朗声说道。
“我这就来。”
那妇人说完之后,站起身来拿放在一旁的帕子擦擦手,则会才转过身来。
两个人一下子都愣住了。
“白夫人,这位就是我家夫人说的秦妈妈。”侍女笑着说道。
“好好好。”那位夫人说道,“就住下吧。”
侍女帮着秦妈妈把包袱放到西边的厢房,又跟白夫人客套了几句。
“秦妈妈,婢子先回去了。”那侍女说道,“晚上记得过来用饭,我们公子要见您呢”
“一定一定”秦妈妈说道。
那侍女走了以后,白夫人关上院门,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秦妈妈跟着,握着她的胳膊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
“竟然是你”白夫人激动的嘴唇在发抖,“居然真的是你”
秦妈妈也含着眼泪看着白夫人,说“没想到,居然一回来就遇见了你,可真好。你什么时候来的”
“去年。”白夫人说着拉着秦妈妈的手往屋里走去,“进屋说进屋说。”
“没见到太子妃”秦妈妈坐到椅子上,急急地问道。
“我在汴梁城一直深居简出。”白夫人说道,“先不说这个,怎么你也认识徐家公子”
“他是我那干女儿以前的客人。”秦妈妈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我来汴梁两眼一抹黑,没办法,就求了徐公子。”
白妈妈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
“你可知道小公主是谁正是那位徐公子。那位,是女扮男装”
“什么”秦妈妈惊讶地瞪大眼睛,“怪不得我一直瞧着他像极了先太子。可是,白姐姐,既然是你带着小公主去的苏州,怎么她却养在徐家”
“这话可说起来可就长了。”白夫人倒了杯茶给秦妈妈,“我慢慢讲给你听。”
原来,那日白氏带着小公主离开汴梁之后,一路去了苏州。白氏警惕得很,一路上她总觉得有人跟着自己,所以很是小心。她不敢走落单,借口自己是个寡妇,带着孩子投奔娘家,搭着一家商户的队伍,一路到了苏州。
进城后,她带着小公主找了间客栈住下。半夜的时候,她不敢睡,瞧瞧走到门口,果然从门缝里发现有人在门外站着。
看来行迹暴露了,白氏暗想。
第二日,她赶忙带着小公主离开客栈,她在苏州城绕了好几圈,却一直甩不开跟在她身后的人。眼见着天色越来越黑,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白氏最后没有办法,给小公主喂了搀着安神汤的牛乳,趁人不备,把她包好放在河边的芦苇从里。自己则跳到水里,一路往前游。
她故意弄出很大动静,没一会儿,就听见岸上传来的脚步声跟说话声。
“人就在河里,追我就不信她带着孩子不上岸”
白氏想了想,故作体力不支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叼了根芦苇管就潜在水里。
寒冬腊月,那水冰冷刺骨,白氏却一动都不敢动,直到过了许久,岸上不见动静,她才往小公主所在的地方游去。
她回到那里,徐老爷刚刚命人把小公主报上马车。白氏借着月光把马车上的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