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支持袁绍开战的谋臣,互相之间也有矛盾。袁绍喜欢小儿子袁尚,郭图和辛评支持他的大儿子袁谭。逄纪和审配则支持袁尚。
    逄纪担心郭图掌兵权,会使大公子袁谭得势,于是他也向袁绍进谗言,想夺走郭图刚到手的兵权。
    郭图的一系列表现,让袁绍相当器重他。尤其是那个进军黎阳抢占先机的建议,袁绍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听郭图的。但逄纪的话也有道理,郭图还有一个同族在曹操那边当军师祭酒呢,让郭图掌兵、担任三军总监,有点冒险。
    于是,袁绍作出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决策,他下令从今日起,撤销三军总监这个官职,将军队分成三部分,分设三个都督,郭图、沮授、淳于琼都当都督,各领一部分军队,互不统属。
    以郭图和沮授的矛盾,以及颍川系郭图、冀州系沮授和袁绍最早的心腹淳于琼之间的矛盾,这三股势力会斗成什么样子,还真难以预测。
    沮授异常绝望,他赶在随军出征之前,召集族人,将所有家财散给他们,说“如果袁公在官渡获胜,我们就会威无不加,但若战败的话,我们连自身也不能保全,真是可悲”
    这话传到袁绍的耳朵里,要不是大敌当前,袁绍真想送沮授去和田丰一起吃牢饭。
    九月,曹操回到许都,留于禁屯兵守官渡。
    曹操回来,是为了处理衣带诏的事。董承、吴子兰、吴硕和种辑都被诛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全部遭殃。至于王子服刘服,他是宗室子弟,梁王的嫡孙,三族包括了天子刘协,所以只好例外。
    这或许有些残忍,但假设董承成功了,被诛杀的就是曹操的三族,郭嘉、戏志才、董昭、毛玠、满宠等人估计也难逃一死。权利的游戏一向如此残酷,这一次,就连荀彧也没有劝阻曹操。曹操险些被毒死,还面临着灭族的危险,谁有资格让他放过仇人
    曹操杀了董承,余怒未消,红着眼,佩着剑,带着虎卫军曹操的亲兵,由许褚统领冲入皇宫。
    沿路的宫女、宦官都被曹操的气势吓到,有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有的转身就跑。
    刘协刚用过晚膳,正在寝殿中和伏皇后低声私语,一个中常侍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被门槛绊倒,发簪都摔掉了,也顾不上收拾,朝刘协嚷嚷道“陛下,曹司空带兵啊”
    话没说完,许褚一把拎起这个中常侍,扔出寝殿,将闲杂人等都清理干净,才迎曹操进殿。
    曹死盯着刘协,右手按住剑柄,阴恻恻地问“董承谋反,陛下知道吗”
    刘协装糊涂“董卓已经伏诛了。”感谢郭祭酒,被问过一次,已经想好该怎样蒙混过关。
    曹操的声音陡然高了三分“不是董卓,是董承”
    刘协镇定地说“朕确实不知道。”
    “既然陛下毫不知情,那就是董承主谋。谋反论罪当诛三族,董承还有一个女儿在后宫侍奉陛下,也应该斩首示众。”
    刘协不敢吭声,伏皇后颇有威仪地说“董妃已有身孕,望曹司空见怜。”
    “好,那就留她一个全尸。”曹操冷笑数声,让虎卫擒来董妃,用白绫缢死。
    至于刘备和张飞,看在关羽愿意随军征讨袁绍的份上,暂时不作处置。
    曹操再次回到官渡前线,军情紧急,袁绍的军队围困白马。
    荀攸献上声东击西之策,曹操兵进延津,假装要渡过黄河,绕到后方去偷袭袁绍,引诱袁军的主力西移。然后,曹操再轻兵突袭,解白马之围。
    袁绍果然中计,派颜良继续进攻白马,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去追击曹操。
    沮授识破了荀攸的计谋,苦劝袁绍“颜良性狭,虽然勇猛,但不可以独自领兵。曹操兵进延津,八成是声东击西之计,曹军真正的目标还是先解白马之围。”
    袁绍不听劝,下令全军渡过黄河,猛追曹操。
    大江东去,浊浪滔滔,沮授立在飘摇的小船上悲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是蔡邕蔡文姬她爹记载在琴操中的一首异域歌谣。
    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之人提着酒壶,在河中奔跑。眼看他就要冲进激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的人被河水淹死了。他的妻子拨弹箜篌,唱了一曲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将奈公何”歌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沮授唱这首箜篌引,是暗喻袁绍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
    袁绍听了大怒,下令剥夺沮授的兵权,将他看押起来。
    袁绍追呀追,一直追到延津的南边,终于彻底追丢了曹操的身影。然后,就传来曹操的大将张辽和关羽斩杀颜良,解除白马之围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正史上,官渡之战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开始筹备,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曹操取得最终胜利,持续了一年多。
    这期间,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曹操至少离开前线两次,一次是建安四年九月回许都,一次是建安五年正月衣带诏、打刘备。还有郭嘉预言孙策之死,也发生在官渡期间。

章节目录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这个懒人没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这个懒人没起并收藏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