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死后, 眼睛仍然睁着。过了片刻,才有人被贪念驱使,大着胆子去搜他的身, 寻找传国玉玺。
    奇怪的是翻遍袁术全身上下, 连他歇脚的亭子都搜查数次,居然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些人不信邪,连袁术随身携带的香囊都解开来看, 里面是一些香草,和一小撮女人的头发。
    袁术的部将戚寄、秦翊郁闷许久,率领残兵归顺曹操。
    到了许都一打听, 才知道,原来玉玺早就被东海相徐璆收起来, 藏在马日磾的棺材里,和金尚的灵枢一起运到许都,将玉玺献给“朝廷”。
    当年,太傅马日磾奉命出使袁术,被袁术强行扣留,逼迫他担任军师, 马日磾的符节被袁术连骗带抢给夺了去,不肯还给他,他觉得受到羞辱, 最终忧愤病逝。
    至于金尚,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还有点眼熟,他就是曹操入主兖州之后, 朝廷委派的兖州刺史。金尚没有实力和曹操争夺兖州,无法赴任兖州刺史,只得投奔袁术。谁知袁术僣号称帝,非要让金尚当太尉,他不肯附逆,顶撞袁术,还试图逃走,被袁术杀了。
    曹操打开装玉玺的盒子,随手拿起传国玉玺看了看,是一整块蓝田美玉雕刻而成,方圆四寸,缺了一个角,以黄金补上,镌刻着龙纹,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他将玉玺放回锦盒之中,让董昭送入皇宫,交给天子刘协过目。
    曹操追忆旧事,叹息一声,对荀彧说“想不到金元休金尚还是节烈之臣。他家中还有什么人”
    金尚是京兆名士,落到这般下场,曹操也有点责任。他这样问,是打算厚待金尚的子侄。
    “金元休的长子金玮,年方弱冠,客居许都。”荀彧的眉微微蹙着,曹操拿御玺时的神态,让他心中隐隐不安。
    曹操下令征召金玮担任议郎,并表彰忠烈之臣,组织百官吊祭金尚。他还打算礼葬金尚和马日磾。
    孔融反对说“马日磾持天子的髦节,奉命处理地方事务,竟然取媚奸贼朝廷大臣失节,难道可以用受到威胁为借口吗而且袁术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马日磾在淮南周旋历年。汉律规定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视作知情人不追究马日磾的罪名,已经很宽大了,不应该再加礼。”
    话说孔融出使袁绍,表现也并没有比马日磾好多少,回来以后还升了官,现在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
    死者为大,马日磾被袁术扣留,实属无奈,孔融这番话也忒刻薄了一些。但依照汉律,马日确实有罪。
    曹操想了想,采纳孔融的意见,只礼葬金尚。
    先前,曹军从扬州回许都的路上,恰逢梅雨时节。
    郭嘉和曹昂千里奔袭蕲春城,身体原本就有些吃不消,恰好赶上连日的梅雨,天气又湿又热,粮草和帐篷都发霉了。郭嘉再次不幸染病。
    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曹军此战大获全胜,上至将军,下至营中的小兵,都有点松懈。
    士兵甲自言自语,嘀咕“听说郭祭酒随军出征,从家里带了一个精通医术的方士,难道他在许都,就知道自个儿会生病”
    士兵乙自豪地叉腰“新来的,俺不是跟你说过,郭祭酒算无遗策,他当然早就知道。”
    刚巧路过的几位将领都忍俊不禁。
    郭嘉低低地咳了两声我才不要这样的算无遗策
    曹操当众为郭嘉撑伞,雨中同行,进了中军帐,照旧请郭嘉和他同席而坐,还让长子曹昂亲手侍奉汤药。
    主公对郭祭酒不同寻常的礼遇,众人见得多了,已经麻木,当下该干嘛干嘛,完全不受影响。何况郭嘉率性随和,饮酒豪迈,人缘还不错,很多武将都十分敬重他。
    大战过后,需要处理的事情依然很多。比如新增地盘的政务交接,曹操表严象为扬州刺史。
    这个严象是京兆名士,颇有胆识,文武兼备。由荀彧举荐给曹操,最初担任督军。现在曹军占据扬州的寿春等地,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留在这里主持大局。
    曹操还要对抗袁绍,离不开荀攸、郭嘉、戏志才出谋画策,刘晔是宗室子弟,身份敏感。曹操思来想去,只有严象可以留下。
    各项事宜一件件的商议妥当,诸位将军陆续领命离去。
    雨后湿热难耐,议事的时候,郭嘉强撑着精神,此刻,中军帐里只剩下曹操和几位友人,郭嘉扯开外袍,倚着几案,蔫蔫地说“听闻南方多疫,这鬼天气,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南方气候湿热,容易生疫病,像我这种体弱多病的人,如果去南方,定然不能活着回来。
    大家都觉得这话十分不祥,荀攸啐了一声,道“此话不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这个懒人没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这个懒人没起并收藏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