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晔的谈吐和举止, 仍然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郭嘉注意到他的手,指腹、虎口等位置都有一层厚茧,不像文士的手, 倒像是舞刀弄剑的人。
    这年头讲究君子六艺, 文武双全的士族子弟才是主流,但对于不用参与战场厮杀的文官来说,佩剑是贵族、士族身份的象征, 以及装饰品,通常只追求好看,并不实用。
    然而刘晔的佩剑绝非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品, 他佩了一把重剑,剑鞘上镶嵌着红玉, 古朴厚重的长剑,和他略微阴郁的气质不太相符。
    刘晔对郭嘉的态度有点奇怪,初次见面,就保持着很强的警惕心。郭嘉随意聊几句风雅趣事,引导他放松戒备,但刘晔每次将要透露出自身情况的时候, 都会突然打住,另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敷衍过去。
    这种反应,一般来说, 主要有两种可能一、刘晔自闭,和世俗有一些微妙的隔阂,拒绝跟别人交流。二、刘晔就是给小皇帝刘协出主意的人, 他心中有鬼,这种防备仅仅针对于郭嘉这个“苦主”。
    其实也算不上苦主,刘协的离间计没起到什么作用。郭嘉毕竟只是阳翟郭的旁枝子弟,家族对他的支持,和他对家族的维护都十分有限,跟荀彧、陈群这类肩负着家族使命的世家嫡系子弟相比,曹操更信任相对自由的郭嘉。
    如果是第二种,那继续互相试探也没有意义。
    戏璕托郭嘉打听的事,进度条始终卡在百分之十。刘晔的戒心很强,在确认他盯着看的人是左中郎将、左军师戏志才之后,就开始有意转移话题。
    郭嘉随手摇着折扇,扇底生风“子扬刘晔胆智过人,不知是否愿意为曹公效力嘉可代为引荐。”为曹公效力,只是一个借口,是在下要把子扬兄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着,才能放心。
    刘晔心中暗惊,莫非郭嘉已经猜到,是他给陛下出的离间计要是这样,就不能拒绝郭嘉的提议。郭嘉可不是善茬子,想让他不计前嫌,只能服从安排。
    刘晔下意识地双手抱臂,故作镇定,说“晔才疏学潜,郭祭酒若是肯提携,感激不尽。”
    郭嘉抱臂的资态,说明刘晔缺乏安全感。
    既然要当引荐人,打听一下刘晔从前的经历也不过分,于是,某人毫不客气地问东问西。
    先了解刘晔的家学,平常治的什么经主要研究什么儒家经典。又探讨天下大势,双方相谈甚欢,已经开始互称表字。
    然而,就在刘晔放下戒备,纵情指点江山的时候,郭嘉冷不丁地问了一句“戏志才好看吗”
    刘晔脸上瞬间变了颜色,眼前又闪过戏志才把手按在郭嘉的肩头,说着悄悄话,那种亲昵的互动。他额角的青筋又抽了一下,低声说“戏狎无益,听闻戏大人和奉孝是同乡,他这些年一向可好”
    冠礼仍在继续,第三次加爵弁冠一种礼冠,荀彧祝福“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陈群去向戏璕敬酒,虽说当初关系不好,但终究是书院同窗。
    戏璕笑得意味深长“不治行检,原来长文也会说违心之言。”
    陈群羞恼“奉孝藐视礼仪,本来就不治行俭。”
    戏璕饮尽杯中酒,幽幽地说“长文陈群是真的那么厌恶奉孝,还是、因为他说了你不敢说的话,做了你不敢做的事,活成了你羡慕的样子呢”
    陈群良久无言。
    不远处,郭嘉坐姿随意,外袍半敞着,衣摆和衣袖自然垂落,有种超然物外的轻灵飘逸,他正在和一位锦衣青年对饮。
    不可否认,陈群真的羡慕过这个浪子。
    蓦地,陈群瞪大眼睛直接提起酒壶狂饮这成何体统哼,军师祭酒不治行俭的论据又多出一条。
    不多时,郭嘉掂了掂酒壶,刘晔这里的酒已然被他扫荡干净,他一手拿着折扇,一手端着酒杯,又朝戏璕这边来了。
    某人打定主意要趁着荀彧脱不开身,偷偷过一把酒瘾。
    戏璕“等文若和公达都到齐了,咱们一起去敬仲德先生程昱。”
    程昱最近过得不太顺心,他性情刚戾,树敌太多。先前为了给曹操筹集军粮,带兵抢夺东阿百姓家中的存粮,又坏了名声。有心人四处宣扬程昱在军粮中添加人肉脯的谣言,他被百官弹劾的次数,远超郭嘉,并且遥遥领先,稳居第一。
    那些人什么脏水都往程昱的身上泼,上个月,竟然有御史台的官员风闻奏事,说他谋反。
    昔日年少,在颍川书院,仲德先生请大家宴饮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陈群叹息一声,点头道“应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这个懒人没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这个懒人没起并收藏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