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宫的那位花匠郑玄卿,常道长在看到萧渊拿过来的奏报时, 又听顾君辞回忆起当日他说的那番话, 便认为郑玄卿其实并没有想要暗害萧渊的意思。
不然, 依照郑玄卿的能力,他可以直接为萧衍出谋划策,而不是让他一意孤行, 非要去前线打仗。
但既然有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存在,那么顾君辞与道长之间商议在坊间掀起舆论做法,只怕得想个万全之策了。
元朔三年五月,太子萧衍战败的战报传会京城, 原本萧渊已经带兵打进了洛阳的外围, 岂料半路杀出了袁仁德,萧衍几战几败,最后只能退守武牢关。
如此战报传会长安, 莫说满朝文武都陷入了惶恐之中外, 坊间百姓也开始传言,若当初不诏回庆王殿下,今日的大梁也不会节节败退。
更有甚者,还有人传出, 当年的兰陵失守, 也是太子当时贪生怕死,还不如已故的华阳长公主萧舜华。
坊间传言愈演愈烈,最后还传进了萧伯绪的耳朵里,更是气的晕倒在了文德殿。
而后, 朝中便有人提议再次启用庆王殿下,萧伯绪自然也应允了,奈何旨到庆王府时,萧渊却以身体并未痊愈为由,拒绝了萧伯绪的圣旨。
为此,在朝中的太子一派,纷纷攻击萧渊不敬尊长,不忠陛下,甚至这些人为了能够彻底铲除萧渊,竟然在朝堂上公开说他独揽朝中大权,目无君上,如今便自视甚高,将来必定会是朝廷隐患。
为萧渊说话的人自然也是为他极力开脱,却不想在朝中引起了双方的骂战,一发不可收拾,气的萧伯绪当即便怕拍案走人,只留下了满朝堂惊愕哑声的朝臣。
大将军府上的后院里,家里的仆人们早就准备好的茶叶点心,临水而建的栖芳亭中,此刻大大小小的围着十二个人,有坐有立,神色却都出奇的一致。
眉头紧锁,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炉子上的水壶里,煮沸的水已经漫出来了,水渍浇在炭火上发出刺耳的声音,还有些许难闻的气味。
顾君辞漫不经心的提起了水壶添水泡茶,再分出茶水来,抬眸瞧了一转这里的人,不由道“都喝些水,眼下的事总会过去的。”
“二殿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啊”裴盛没理顾君辞的话,只是接过了他递过去的水杯,直勾勾的看着萧渊。
萧渊找顾君辞要了杯茶,吹了吹后,便轻抿一口才道“朝中局势眼下是如火如荼,但我绝不让步。”
柳书贤也道“是这个道理,用兵的事,我只是一介书生,不如在座的各位将军,但是我也明白,太子这一次能让陛下从前线诏回二殿下,那便还有下一回。”
余世爻低沉着声音,不满的开口“他奶奶的,这个太子是不是急功好利,想抢咱们二殿下的风头。”
此言一出,却将众人的视线皆吸引了过去,原本倚着柱子、抱臂而站的余世爻立马站直了身躯“我我说错什么了”
霍司徒连忙笑道“你可没说错话,你是说对了,这太子殿下处处针对咱们殿下,也不是一两回了。”
裴盛道“从前在兰陵时,偏心也就罢了,却不想如今都为一国之君了,却还这样偏心。”
顾君辞也道“话虽如此,可殿下始终是臣是子,不能逾越过陛下这座大山去。”
在一旁沉默的吴尧钦忽然幽幽开口道“如果这太子从前线逃回来的话,那不就完了。”
“不至于吧,临阵脱逃,这可是要处以军法的。”霍司徒身边的杨君方连忙提醒。
顾君辞笑着端起茶杯轻嗅,转头瞧了萧渊一眼,随后笑道“我觉得他做的出来,临阵脱逃,又不是没做过。”
顾君辞话中所指,无非就是当初让他据守兰陵,却不想萧衍却携带家眷逃跑,还是靠着萧舜华替他们断后,以至于丢了性命,就连腹中骨肉都没有保住。
为此,琅琊王氏虽然与萧家还有往来,但因萧衍一事,加上王氏的当家主母与太老夫人乃是前朝皇室中人,故而也就不怎么往来了,甚至在萧渊推行新的科考制度时,原本想邀请王弗年入仕为官,也都被婉拒了。
不单如此,就连皇后的身体,也是从兰陵逃亡长安这一路落下了病根,常年用药,就是不见好转。
一群人在顾君辞府上用过晚饭之后,这该离去的才算离去。
在送道长去他住的厢房时,一下午都沉默不语的道长这才留住了萧渊及顾君辞。
回廊下,青灯摇曳着,晚风吹动着院中的树叶飒飒作响,道长站在回廊下,与萧渊揖礼拜道
“二殿下,贫道有一言不吐不快。”
萧渊“道长请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眼下的时局就是如此,二殿下若能舍弃一切,便能获得转机。”道长神色凝重,语气也十分认真。
萧渊想了想,随后才点头应着“我知道了,多谢道长。”
辞了道长以后,这顾君辞才与萧渊往回走,一路上听着鸟鸣风声,顾君辞
不然, 依照郑玄卿的能力,他可以直接为萧衍出谋划策,而不是让他一意孤行, 非要去前线打仗。
但既然有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存在,那么顾君辞与道长之间商议在坊间掀起舆论做法,只怕得想个万全之策了。
元朔三年五月,太子萧衍战败的战报传会京城, 原本萧渊已经带兵打进了洛阳的外围, 岂料半路杀出了袁仁德,萧衍几战几败,最后只能退守武牢关。
如此战报传会长安, 莫说满朝文武都陷入了惶恐之中外, 坊间百姓也开始传言,若当初不诏回庆王殿下,今日的大梁也不会节节败退。
更有甚者,还有人传出, 当年的兰陵失守, 也是太子当时贪生怕死,还不如已故的华阳长公主萧舜华。
坊间传言愈演愈烈,最后还传进了萧伯绪的耳朵里,更是气的晕倒在了文德殿。
而后, 朝中便有人提议再次启用庆王殿下,萧伯绪自然也应允了,奈何旨到庆王府时,萧渊却以身体并未痊愈为由,拒绝了萧伯绪的圣旨。
为此,在朝中的太子一派,纷纷攻击萧渊不敬尊长,不忠陛下,甚至这些人为了能够彻底铲除萧渊,竟然在朝堂上公开说他独揽朝中大权,目无君上,如今便自视甚高,将来必定会是朝廷隐患。
为萧渊说话的人自然也是为他极力开脱,却不想在朝中引起了双方的骂战,一发不可收拾,气的萧伯绪当即便怕拍案走人,只留下了满朝堂惊愕哑声的朝臣。
大将军府上的后院里,家里的仆人们早就准备好的茶叶点心,临水而建的栖芳亭中,此刻大大小小的围着十二个人,有坐有立,神色却都出奇的一致。
眉头紧锁,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炉子上的水壶里,煮沸的水已经漫出来了,水渍浇在炭火上发出刺耳的声音,还有些许难闻的气味。
顾君辞漫不经心的提起了水壶添水泡茶,再分出茶水来,抬眸瞧了一转这里的人,不由道“都喝些水,眼下的事总会过去的。”
“二殿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啊”裴盛没理顾君辞的话,只是接过了他递过去的水杯,直勾勾的看着萧渊。
萧渊找顾君辞要了杯茶,吹了吹后,便轻抿一口才道“朝中局势眼下是如火如荼,但我绝不让步。”
柳书贤也道“是这个道理,用兵的事,我只是一介书生,不如在座的各位将军,但是我也明白,太子这一次能让陛下从前线诏回二殿下,那便还有下一回。”
余世爻低沉着声音,不满的开口“他奶奶的,这个太子是不是急功好利,想抢咱们二殿下的风头。”
此言一出,却将众人的视线皆吸引了过去,原本倚着柱子、抱臂而站的余世爻立马站直了身躯“我我说错什么了”
霍司徒连忙笑道“你可没说错话,你是说对了,这太子殿下处处针对咱们殿下,也不是一两回了。”
裴盛道“从前在兰陵时,偏心也就罢了,却不想如今都为一国之君了,却还这样偏心。”
顾君辞也道“话虽如此,可殿下始终是臣是子,不能逾越过陛下这座大山去。”
在一旁沉默的吴尧钦忽然幽幽开口道“如果这太子从前线逃回来的话,那不就完了。”
“不至于吧,临阵脱逃,这可是要处以军法的。”霍司徒身边的杨君方连忙提醒。
顾君辞笑着端起茶杯轻嗅,转头瞧了萧渊一眼,随后笑道“我觉得他做的出来,临阵脱逃,又不是没做过。”
顾君辞话中所指,无非就是当初让他据守兰陵,却不想萧衍却携带家眷逃跑,还是靠着萧舜华替他们断后,以至于丢了性命,就连腹中骨肉都没有保住。
为此,琅琊王氏虽然与萧家还有往来,但因萧衍一事,加上王氏的当家主母与太老夫人乃是前朝皇室中人,故而也就不怎么往来了,甚至在萧渊推行新的科考制度时,原本想邀请王弗年入仕为官,也都被婉拒了。
不单如此,就连皇后的身体,也是从兰陵逃亡长安这一路落下了病根,常年用药,就是不见好转。
一群人在顾君辞府上用过晚饭之后,这该离去的才算离去。
在送道长去他住的厢房时,一下午都沉默不语的道长这才留住了萧渊及顾君辞。
回廊下,青灯摇曳着,晚风吹动着院中的树叶飒飒作响,道长站在回廊下,与萧渊揖礼拜道
“二殿下,贫道有一言不吐不快。”
萧渊“道长请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眼下的时局就是如此,二殿下若能舍弃一切,便能获得转机。”道长神色凝重,语气也十分认真。
萧渊想了想,随后才点头应着“我知道了,多谢道长。”
辞了道长以后,这顾君辞才与萧渊往回走,一路上听着鸟鸣风声,顾君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