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既然有人开了这个头,我们就该让这件事变成真的。”
顾君辞瞧着他十分坦然的神色,明明刚才还十分担忧,此刻竟然也就放心下来了。
不过顾君辞刚端了茶杯饮茶,便见着萧衍怒气冲冲的进了萧渊的院子,就连上前去拦他的小厮也被他一掌推开,径直冲进了亭子里,拽起了萧渊的衣领怒道
“萧渊你究竟是何居心竟然想要害得我们家满门抄斩”
萧渊凝视着盛怒的萧衍,将他揪着衣领的手拍开道“我做了什么,你如此问罪。”
“你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不清楚么”萧衍眼中含怒,“你知不知道现在尚有天子坐朝,你怎么能让你手底下的人来推举父亲做皇帝,这是公开的谋反。”
萧渊神色坦然“公主跟你说的”
“别管谁跟我说的。”
萧渊扬唇直勾勾的凝视着萧衍盛怒下的双眸,一字一句认真道“就算我想让父亲做皇帝,那又怎么样,父亲做了皇帝,难道受益最大的不是大哥么依照父亲对大哥的宠爱,父亲一旦坐上了皇位,那东宫太子,岂不就是大哥的囊中之物”
萧衍被萧渊看的神色惊愕,半晌都没说出一句话来。
萧渊接着又道“大哥难道想一辈子为人臣子,卑躬屈膝,心仪公主,却又不得青睐难道大哥不想抱得美人归”
“别说了。”萧衍连忙出声阻止,“萧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父皇做了皇帝,你会不跟我争太子么哼。”
萧渊“即便是与大哥争,那也要父亲是天下之主啊,父亲不是,那又何来相争一说呢”
萧衍不由后退一步,神情凝重,似乎是在衡量着什么。
顾君辞朝萧渊望了过去,却见萧渊阖眸颔首,顾君辞也就不打算说话,只是安静的喝茶。
萧衍想了半晌,最后也只是望了萧渊一眼,转身便昂首阔步的离开,并没有与萧渊再为难。
顾君辞欣喜道“这萧大公子怎么了”
萧渊道“大约,比起为公主臣子,他似乎更想做太子,娶公主。”
顾君辞有些惊讶,望着院门口道“那倒是盼着你大哥这次能够清醒一些。”
萧渊笑而不语,只与顾君辞举了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虽然朝中有人认为晋朝的江山气数已尽,又有东岳大帝示警的碑文,都大力想让萧伯绪登基为帝,然而萧伯绪却以自己能力不足唯有,推辞了。
而春闱放榜后,此前那位被萧渊解救下来的考生韩延陵,以三甲头名被钦点为状元,其中还有位名为柳书贤的考生,也已三甲二名的成绩,被钦点为榜眼。
至此春闱结束后,朝中又安稳太平了一段时间。
岂料这安稳的日子过了还没两个月,五月初,这朝中大臣再次旧事重提,希望萧伯绪登基为帝。
而这一次,或许因为有了萧衍的推波助澜,公主也知道了大势已去,最后不得不让小皇帝写下退位诏书,禅位于摄政王萧伯绪。
时至五月十三,摄政王萧伯绪于大明宫宣政殿内,在萧渊与萧衍,及众大臣的拥立下,即位为帝,国号梁,改年号元朔,称今年为元朔元年。
此后,又为了彰显新帝登基后的仁德,便册封禅位的前朝幼帝为献王,封地献州,暂居京城。
而萧渊被封作庆王,加封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大将军,领太尉,司徒及尚书令,兰陵太守等诸多职衔。
就连顾君辞,因多年前于植树岗前救下萧伯绪一命,又在追随萧氏期间,屡建军功,被封为上柱国大将军,兼护国大将军,赐尚方宝剑,可斩佞臣,匡扶社稷。
至于萧衍与萧珏,还有萧瑜,皆获赐封,虽然一个个的名号十分响亮,却总让人感觉少了些什么。
太子之位空缺,就连长子萧衍也只是封了一个晋王的名号,领中书令,并未提及会被敕封太子,这就让萧衍心中存了疑惑,就连在朝上的时候,他也频频将视线投向了萧渊。
眼下最为风光的,恐怕就是萧渊与顾君辞了,这两个人掌管新朝的全部兵马的调配,这将来若是建了更大的军功,只怕这太子之位,也会成为萧渊的囊中之物。
如此一想,萧衍便陷入了沉思。
从前是他没想明白,如今他想明白了,似乎这太子之位,他也要争一争了。
顾君辞瞧着他十分坦然的神色,明明刚才还十分担忧,此刻竟然也就放心下来了。
不过顾君辞刚端了茶杯饮茶,便见着萧衍怒气冲冲的进了萧渊的院子,就连上前去拦他的小厮也被他一掌推开,径直冲进了亭子里,拽起了萧渊的衣领怒道
“萧渊你究竟是何居心竟然想要害得我们家满门抄斩”
萧渊凝视着盛怒的萧衍,将他揪着衣领的手拍开道“我做了什么,你如此问罪。”
“你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不清楚么”萧衍眼中含怒,“你知不知道现在尚有天子坐朝,你怎么能让你手底下的人来推举父亲做皇帝,这是公开的谋反。”
萧渊神色坦然“公主跟你说的”
“别管谁跟我说的。”
萧渊扬唇直勾勾的凝视着萧衍盛怒下的双眸,一字一句认真道“就算我想让父亲做皇帝,那又怎么样,父亲做了皇帝,难道受益最大的不是大哥么依照父亲对大哥的宠爱,父亲一旦坐上了皇位,那东宫太子,岂不就是大哥的囊中之物”
萧衍被萧渊看的神色惊愕,半晌都没说出一句话来。
萧渊接着又道“大哥难道想一辈子为人臣子,卑躬屈膝,心仪公主,却又不得青睐难道大哥不想抱得美人归”
“别说了。”萧衍连忙出声阻止,“萧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父皇做了皇帝,你会不跟我争太子么哼。”
萧渊“即便是与大哥争,那也要父亲是天下之主啊,父亲不是,那又何来相争一说呢”
萧衍不由后退一步,神情凝重,似乎是在衡量着什么。
顾君辞朝萧渊望了过去,却见萧渊阖眸颔首,顾君辞也就不打算说话,只是安静的喝茶。
萧衍想了半晌,最后也只是望了萧渊一眼,转身便昂首阔步的离开,并没有与萧渊再为难。
顾君辞欣喜道“这萧大公子怎么了”
萧渊道“大约,比起为公主臣子,他似乎更想做太子,娶公主。”
顾君辞有些惊讶,望着院门口道“那倒是盼着你大哥这次能够清醒一些。”
萧渊笑而不语,只与顾君辞举了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虽然朝中有人认为晋朝的江山气数已尽,又有东岳大帝示警的碑文,都大力想让萧伯绪登基为帝,然而萧伯绪却以自己能力不足唯有,推辞了。
而春闱放榜后,此前那位被萧渊解救下来的考生韩延陵,以三甲头名被钦点为状元,其中还有位名为柳书贤的考生,也已三甲二名的成绩,被钦点为榜眼。
至此春闱结束后,朝中又安稳太平了一段时间。
岂料这安稳的日子过了还没两个月,五月初,这朝中大臣再次旧事重提,希望萧伯绪登基为帝。
而这一次,或许因为有了萧衍的推波助澜,公主也知道了大势已去,最后不得不让小皇帝写下退位诏书,禅位于摄政王萧伯绪。
时至五月十三,摄政王萧伯绪于大明宫宣政殿内,在萧渊与萧衍,及众大臣的拥立下,即位为帝,国号梁,改年号元朔,称今年为元朔元年。
此后,又为了彰显新帝登基后的仁德,便册封禅位的前朝幼帝为献王,封地献州,暂居京城。
而萧渊被封作庆王,加封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大将军,领太尉,司徒及尚书令,兰陵太守等诸多职衔。
就连顾君辞,因多年前于植树岗前救下萧伯绪一命,又在追随萧氏期间,屡建军功,被封为上柱国大将军,兼护国大将军,赐尚方宝剑,可斩佞臣,匡扶社稷。
至于萧衍与萧珏,还有萧瑜,皆获赐封,虽然一个个的名号十分响亮,却总让人感觉少了些什么。
太子之位空缺,就连长子萧衍也只是封了一个晋王的名号,领中书令,并未提及会被敕封太子,这就让萧衍心中存了疑惑,就连在朝上的时候,他也频频将视线投向了萧渊。
眼下最为风光的,恐怕就是萧渊与顾君辞了,这两个人掌管新朝的全部兵马的调配,这将来若是建了更大的军功,只怕这太子之位,也会成为萧渊的囊中之物。
如此一想,萧衍便陷入了沉思。
从前是他没想明白,如今他想明白了,似乎这太子之位,他也要争一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