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15) (1/2)
赵军战败的消息传到邯郸之后, 街头巷尾瞬间一片死静,无数家庭都不敢相信这一结局。然而带回这一消息的是二百余位邯郸城的少年郎君, 这些郎君都是年龄未到征兵线的少年人,他们或是偷溜进去,或是被强制征兵, 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惊恐。
这些人亲眼目睹了赵军被斩杀的全过程。
他们不是逃回来的,而是被秦军放回来的。
秦军要坑杀赵军是为了削去赵国未来二十年的有生力量, 而放归他们这二百余名少年, 是为了借他们之口来威吓和警告赵国, 亦是无言的嘲讽。
很有效, 当赵民自这二百余名或是嚎啕大哭或是魂不守舍的少年人口中得知真相后, 赵国的士气降到了最低。
这些少年人虽然被放归,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再上前线了, 他们不同程度地患上了一定的心理疾病,最严重的到现在都还只敢蜷缩在被窝里头瑟瑟发抖, 吃食全靠灌,即便是轻的, 在见到利器的锋芒时都还止不住地尖啸。
这二百多个少年人的人生还没有开始绽放就已经枯萎,而他们也成为了邯郸城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邯郸城内家家户户都挂着招魂幡,有些人家挂了不止一面, 街上遇到的人几乎个个都身披麻衣, 茫然和悲伤是最常见的神色,嚎啕是最嘹亮的声音。
这一战败得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虽然人数中带有水分, 但是这也是数十万大军,其中还有实打实的赵国最强的战斗力,如果他们排成队列走过更可谓是遮天蔽日,怎么,怎么可能就这么败了
赵国陷入了一片茫然,荀卿的课堂也没有一个村民前来听课,昔日热热闹闹的小林子如今一片死寂。
荀卿面色淡然地合上了竹卷,对于今日所见并不惊讶,他微一偏头,就看到几个学生齐齐站在一旁看着他。荀卿整理书卷的动作不易察觉地微微一滞,然而他的神色太过自然并未被人发现。男人站了起来,含笑走近,“今日既然没有其他学生来听课,我们便多讲一些吧”
师兄弟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忽而有人从背后戳了一下吕安,示意他行动。
荀卿的几个学生来自周边诸国,尤其是荀卿在齐国任职时候拜师的齐国人最多,其次是专出人才的魏国,譬如尉缭,不知是否是凑巧,赵国的学子竟是一个都没有。在赵国惨败的现在,这些学生们觉得老师一定很难过,却没有一个人有这个立场前去劝慰。
主要还是荀卿的表现过于正常了,正常到大家觉得现在去劝说先生实在是有些失礼的程度。
吕小安被师兄们暗示,当下迈动小短腿跑上去然后啪嗒一下抱住了师傅的大腿。
赵国地处北方,虽然荀子平日里头温文儒雅,但事实上他也是肌肉虬结的八尺大汉哦吕小安如今的身高也就是能当个腿部挂件的程度,要想要抱腰的话那还得举高手去,这实在太傻了。
吕安磕磕巴巴地背着师兄们写给他的安慰辞藻,最后还差三分之一要背完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安抚的摸摸。
荀卿从众多徒弟的态度看出了他们的心意,心中熨帖,于是道“这场败仗,为师在三年之前便已经有预料,半年前赵国换将之时更是确定。”他看着几个弟子摇了摇头,“为师有一友人擅长兵道,只可惜他现在不在这儿,不然也能给你们好好讲讲这场战役。”
他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平静地吐出了一句话
“秦,非杀俘不可。”
在赵国的另一个地方,也有人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掷地有声。
吕不韦正待细说,便听到有扣门之声,随后书房的移门被拉开,赵姬捧着茶壶走了进来。他见状暂时按下不说,哪知异人见他不说竟然连连催促。
吕不韦又见赵姬开始了烹茶等一系列手续,自知所费时间漫长,又看了看异人转变的态度,心中就是一动。他面上没有丝毫表露,只是继续道“秦军寡而赵军众,上党之地又靠近赵国,秦鞭长难及,若是这二十余万降兵被放归,秦王难以心安。”
虽然这些投降的兵士大部分都是原本驻守在大粮山一带以及负责运粮的民兵,本身战斗力不强,但都是青壮年,民兵和正规军之间差的也不过是一二年时间。
赵国此次战败蛰伏一段时间之后就又可以再次雄起,而秦国到时候却难以再发动一场兵事,到时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上党郡又要落回赵国手中,秦军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将这二十万人带走
那更不可能了。
此处距离秦国路途遥远,别说二十万,便是两万敌军俘虏带回去之后都要考虑如何安置的问题。二十万人若是在半途哗变,秦军难免要吃个大亏。
更何况赵国已经弹尽粮绝,秦国又能好上多少虽然鼓励农桑,但是秦国本身国内运转制度还是以军工为先,最重要的是秦国本身的可耕地面积不多,此前虽是拿下了巴蜀地区得了些耕地,然巴蜀多雨地势复杂,河流时常泛滥,丰收和受灾总是交替着来,秦国不得不花大力气治理巴蜀之地。
听闻这几年秦国有一水工耗费大量人力修建了名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虽有收效,然而一方水土养富一方人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等到此地能够反哺秦国更是需要十数年之久。
秦赵两国交战,恐怕也就是半饱对全饥,说白了就是半斤八两。
若不想此次战役白打,并且守住战争成果,秦军就不可能将这二十万俘虏放归。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吕不韦看了眼煮完茶后在异人示意下坐在一旁的赵姬,手指轻轻捏了捏袖角,但面上依然是一副自若姿态,“秦国的军功授爵制,逼得白起必须杀投降之人。”
“此前战役,秦军损失人数比起赵军要多,按照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若不想受罚,他们就不得不杀死投降之人来抵消这份差额。”
按照秦国的制度来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绝对不允许的。秦国本就地广人稀,人是他们的根本,这样的战役哪怕胜利了,将领都要受到惩罚,兵士更是没有半点福利可以拿。何况秦国此前数次诱敌,加上赵军拼杀勇猛,造成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
白起已经封无可封,就算受罚也不过是降个爵,不痛不痒,但他必须为手下的兵士着想。
而这二十万降卒,便是平分下去都足够让兵士们都能升上一等不止了,所以,如果他不杀俘,自家的兵就要吃亏。
异人自然也知道这个,他叹了口气,“我同武安侯面对面交谈过”他沉默了下,还是含蓄说道,“他是一个很温和之人。”
有些时候人做出的决定,未必是出于其本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如今的各队虽然募兵方式大同小异,现在诸国的军队,有的是将军的军队,有的是诸侯国王的军队,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均是为了利益而战。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便是在此大环境下孕育出的文化。这些兵士的津贴微薄,就算是命没了能够留给家人的也就是一点点抚恤金,支撑着他们豁出命去拼杀的就是钱和权。
“一场战争拼死拼活,若是最后没有半点晋升,反而要被罚”吕不韦摇了摇头,“日后秦兵哪里还会有愿意出战的呢”
所以,秦军必须要杀投降者,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喂饱出征的秦国大军。
如果说杀降是个错误的话,那么其根源就是在于秦国立身之本的军功授爵制度,所以“若如今战时也罢,若是未来秦有意此法不可再用。”
吕不韦话说一半,异人却是听懂了,他稍一思索后摇了摇头,“很难。”
“若秦国是一辆威武战车,那么商君花费百年时间,就是给这辆战车上装了轮子,而一辆已经飞驰起来的车不是想让它停就能停的。”
“但此法非改不可。”吕不韦垂下了眼帘,“公子不妨试想,如今白起可以坑杀二十万战俘,靠的是一个出其不意,赵军没有想到秦军会将俘虏全数杀害所以投降,但是未来呢”
“先生是指”
吕不韦微微抬首,看向了坐在一旁的赵姬,恭敬道“夫人怀有小公子,我等说的问题过于血腥,夫人看”
“无妨的。”异人摆摆手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我这孩儿最是喜欢这些打打杀杀的话题。”
他一边说一边伸手习惯性地就想要摸摸赵姬的肚子,然而看见对面是吕不韦才反应过来赶紧收手,但举到半空的手无处落下,收回又过于奇怪,异人灵机一动落在了吕不韦的手上。
他握住了吕不韦的手道“还烦劳先生连同我儿一起教了叭。”
突然被握住手的吕不韦犹疑地看了眼满脸热忱的异人,再看了眼平静的赵姬,视线又落到了赵姬的腹部,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不过当异人握着他的手摇了摇之后,他赶紧收敛心神,言道“不韦妄言一句,自今日之后,秦之战役恐怕再也遇不上一支愿意投降的军队了。”
投降了也是死,哪个兵士还会投降男儿郎自有血性在,纵然贪生却也不愿意尊严被人践踏,秦军杀降的消息一经传出,日后秦军便再也遇不到一支降兵。敌军不愿意投降,那也就意味着秦军所面对的每一场战役都会是一场恶战。
吕不韦的言下之意,异人听懂了。
“秦若是只想做一个霸主,便可继续以此道治国,而如果秦想要拥有更多便不得不考虑各国之势。”异人双眼骤缩,“拥有更多”这四个字看似普普通通,却让他本能地为了其中的隐喻而欢喜。
这是藏在老秦人血脉中的执着。从他们因站队失败成为周王朝的炮灰那一日开始,就将之在一代一代中传承了近八百年的执念总有一天,他们会从被驱逐的极西之地归来,夺回他们应有的一切。
便是性格温厚的异人也不例外,他自己可能并未察觉,但事实上他的眼眸之中透露出了一种名为野心的光芒。那是一种藏在平静湖泊下头暗自涌动的激流,因为吕不韦的一句话,无意间翻涌了下。
这一抹光亮恰恰被吕不韦捕捉到了,他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商君之计为强国之道,然而强道虽好,却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它的代价就是被征服者心中的悲恨怨毒。一旦力量衰竭,天下人将全是你的敌人。”
这算什么代价异人听到这番话颇有些不以为然。
作为秦国的王孙,他自不会去想秦国会有衰败的一日。而且被征服者哪有心悦诚服一说哪块被夺走的土地上当地人是欢喜送上的秦国夺来那么多土地,当地的百姓初时有多么不甘仇恨又有何用最后还不是秦国一征兵便争相报名
“那如果,有一日秦国一统天下,自此再无仗可打,无爵可封了呢”吕不韦倾身问道,“届时这些等着战争获取爵位、获取地位之人又要如何”
“他们,会愿意吗”
他可以察觉到握住他手的嬴异人的手猛然一紧,吕不韦语气平和温柔,“不知公子可知,商君生前曾经问其友人赵良,其与五羖大夫比如何公子可知赵良如何答”
“赵良答曰百里奚出入不坐车,酷暑不打伞,行走是不乘坐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其可布衣而行于闹市之中,而商君呢”吕不韦低声细语,“战车相随,甲胄之士伴行,无持矛操戟者不敢出行,为何”
“百里奚故去之时秦国男女皆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而商君故去之时,公子可曾听闻一句民众的感念之语可曾听闻一个臣子为其说情之话”
“商君变法三十余年,当时朝堂之中定然有因其福荫而起之人,这些人为何也不为商君说话”
“为何”异人也跟着喃喃道,“军功授爵制于民而言,不是也是极好的”不如说,这些自平民而起的官僚最应当感谢的不就是商鞅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吕不韦叹道,“商君所行「强道」,奉行以力服人,见效极快,然被制服者心中又怎会甘愿军功授爵于寻常百姓起初确是好事,只是前提是他们当真是完全出于自愿去了前线,以及有这个命能活着回来。”
爵位自然是给活人的,死人只会落
这些人亲眼目睹了赵军被斩杀的全过程。
他们不是逃回来的,而是被秦军放回来的。
秦军要坑杀赵军是为了削去赵国未来二十年的有生力量, 而放归他们这二百余名少年, 是为了借他们之口来威吓和警告赵国, 亦是无言的嘲讽。
很有效, 当赵民自这二百余名或是嚎啕大哭或是魂不守舍的少年人口中得知真相后, 赵国的士气降到了最低。
这些少年人虽然被放归,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再上前线了, 他们不同程度地患上了一定的心理疾病,最严重的到现在都还只敢蜷缩在被窝里头瑟瑟发抖, 吃食全靠灌,即便是轻的, 在见到利器的锋芒时都还止不住地尖啸。
这二百多个少年人的人生还没有开始绽放就已经枯萎,而他们也成为了邯郸城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邯郸城内家家户户都挂着招魂幡,有些人家挂了不止一面, 街上遇到的人几乎个个都身披麻衣, 茫然和悲伤是最常见的神色,嚎啕是最嘹亮的声音。
这一战败得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虽然人数中带有水分, 但是这也是数十万大军,其中还有实打实的赵国最强的战斗力,如果他们排成队列走过更可谓是遮天蔽日,怎么,怎么可能就这么败了
赵国陷入了一片茫然,荀卿的课堂也没有一个村民前来听课,昔日热热闹闹的小林子如今一片死寂。
荀卿面色淡然地合上了竹卷,对于今日所见并不惊讶,他微一偏头,就看到几个学生齐齐站在一旁看着他。荀卿整理书卷的动作不易察觉地微微一滞,然而他的神色太过自然并未被人发现。男人站了起来,含笑走近,“今日既然没有其他学生来听课,我们便多讲一些吧”
师兄弟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忽而有人从背后戳了一下吕安,示意他行动。
荀卿的几个学生来自周边诸国,尤其是荀卿在齐国任职时候拜师的齐国人最多,其次是专出人才的魏国,譬如尉缭,不知是否是凑巧,赵国的学子竟是一个都没有。在赵国惨败的现在,这些学生们觉得老师一定很难过,却没有一个人有这个立场前去劝慰。
主要还是荀卿的表现过于正常了,正常到大家觉得现在去劝说先生实在是有些失礼的程度。
吕小安被师兄们暗示,当下迈动小短腿跑上去然后啪嗒一下抱住了师傅的大腿。
赵国地处北方,虽然荀子平日里头温文儒雅,但事实上他也是肌肉虬结的八尺大汉哦吕小安如今的身高也就是能当个腿部挂件的程度,要想要抱腰的话那还得举高手去,这实在太傻了。
吕安磕磕巴巴地背着师兄们写给他的安慰辞藻,最后还差三分之一要背完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安抚的摸摸。
荀卿从众多徒弟的态度看出了他们的心意,心中熨帖,于是道“这场败仗,为师在三年之前便已经有预料,半年前赵国换将之时更是确定。”他看着几个弟子摇了摇头,“为师有一友人擅长兵道,只可惜他现在不在这儿,不然也能给你们好好讲讲这场战役。”
他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平静地吐出了一句话
“秦,非杀俘不可。”
在赵国的另一个地方,也有人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掷地有声。
吕不韦正待细说,便听到有扣门之声,随后书房的移门被拉开,赵姬捧着茶壶走了进来。他见状暂时按下不说,哪知异人见他不说竟然连连催促。
吕不韦又见赵姬开始了烹茶等一系列手续,自知所费时间漫长,又看了看异人转变的态度,心中就是一动。他面上没有丝毫表露,只是继续道“秦军寡而赵军众,上党之地又靠近赵国,秦鞭长难及,若是这二十余万降兵被放归,秦王难以心安。”
虽然这些投降的兵士大部分都是原本驻守在大粮山一带以及负责运粮的民兵,本身战斗力不强,但都是青壮年,民兵和正规军之间差的也不过是一二年时间。
赵国此次战败蛰伏一段时间之后就又可以再次雄起,而秦国到时候却难以再发动一场兵事,到时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上党郡又要落回赵国手中,秦军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将这二十万人带走
那更不可能了。
此处距离秦国路途遥远,别说二十万,便是两万敌军俘虏带回去之后都要考虑如何安置的问题。二十万人若是在半途哗变,秦军难免要吃个大亏。
更何况赵国已经弹尽粮绝,秦国又能好上多少虽然鼓励农桑,但是秦国本身国内运转制度还是以军工为先,最重要的是秦国本身的可耕地面积不多,此前虽是拿下了巴蜀地区得了些耕地,然巴蜀多雨地势复杂,河流时常泛滥,丰收和受灾总是交替着来,秦国不得不花大力气治理巴蜀之地。
听闻这几年秦国有一水工耗费大量人力修建了名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虽有收效,然而一方水土养富一方人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等到此地能够反哺秦国更是需要十数年之久。
秦赵两国交战,恐怕也就是半饱对全饥,说白了就是半斤八两。
若不想此次战役白打,并且守住战争成果,秦军就不可能将这二十万俘虏放归。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吕不韦看了眼煮完茶后在异人示意下坐在一旁的赵姬,手指轻轻捏了捏袖角,但面上依然是一副自若姿态,“秦国的军功授爵制,逼得白起必须杀投降之人。”
“此前战役,秦军损失人数比起赵军要多,按照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若不想受罚,他们就不得不杀死投降之人来抵消这份差额。”
按照秦国的制度来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绝对不允许的。秦国本就地广人稀,人是他们的根本,这样的战役哪怕胜利了,将领都要受到惩罚,兵士更是没有半点福利可以拿。何况秦国此前数次诱敌,加上赵军拼杀勇猛,造成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
白起已经封无可封,就算受罚也不过是降个爵,不痛不痒,但他必须为手下的兵士着想。
而这二十万降卒,便是平分下去都足够让兵士们都能升上一等不止了,所以,如果他不杀俘,自家的兵就要吃亏。
异人自然也知道这个,他叹了口气,“我同武安侯面对面交谈过”他沉默了下,还是含蓄说道,“他是一个很温和之人。”
有些时候人做出的决定,未必是出于其本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如今的各队虽然募兵方式大同小异,现在诸国的军队,有的是将军的军队,有的是诸侯国王的军队,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均是为了利益而战。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便是在此大环境下孕育出的文化。这些兵士的津贴微薄,就算是命没了能够留给家人的也就是一点点抚恤金,支撑着他们豁出命去拼杀的就是钱和权。
“一场战争拼死拼活,若是最后没有半点晋升,反而要被罚”吕不韦摇了摇头,“日后秦兵哪里还会有愿意出战的呢”
所以,秦军必须要杀投降者,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喂饱出征的秦国大军。
如果说杀降是个错误的话,那么其根源就是在于秦国立身之本的军功授爵制度,所以“若如今战时也罢,若是未来秦有意此法不可再用。”
吕不韦话说一半,异人却是听懂了,他稍一思索后摇了摇头,“很难。”
“若秦国是一辆威武战车,那么商君花费百年时间,就是给这辆战车上装了轮子,而一辆已经飞驰起来的车不是想让它停就能停的。”
“但此法非改不可。”吕不韦垂下了眼帘,“公子不妨试想,如今白起可以坑杀二十万战俘,靠的是一个出其不意,赵军没有想到秦军会将俘虏全数杀害所以投降,但是未来呢”
“先生是指”
吕不韦微微抬首,看向了坐在一旁的赵姬,恭敬道“夫人怀有小公子,我等说的问题过于血腥,夫人看”
“无妨的。”异人摆摆手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我这孩儿最是喜欢这些打打杀杀的话题。”
他一边说一边伸手习惯性地就想要摸摸赵姬的肚子,然而看见对面是吕不韦才反应过来赶紧收手,但举到半空的手无处落下,收回又过于奇怪,异人灵机一动落在了吕不韦的手上。
他握住了吕不韦的手道“还烦劳先生连同我儿一起教了叭。”
突然被握住手的吕不韦犹疑地看了眼满脸热忱的异人,再看了眼平静的赵姬,视线又落到了赵姬的腹部,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不过当异人握着他的手摇了摇之后,他赶紧收敛心神,言道“不韦妄言一句,自今日之后,秦之战役恐怕再也遇不上一支愿意投降的军队了。”
投降了也是死,哪个兵士还会投降男儿郎自有血性在,纵然贪生却也不愿意尊严被人践踏,秦军杀降的消息一经传出,日后秦军便再也遇不到一支降兵。敌军不愿意投降,那也就意味着秦军所面对的每一场战役都会是一场恶战。
吕不韦的言下之意,异人听懂了。
“秦若是只想做一个霸主,便可继续以此道治国,而如果秦想要拥有更多便不得不考虑各国之势。”异人双眼骤缩,“拥有更多”这四个字看似普普通通,却让他本能地为了其中的隐喻而欢喜。
这是藏在老秦人血脉中的执着。从他们因站队失败成为周王朝的炮灰那一日开始,就将之在一代一代中传承了近八百年的执念总有一天,他们会从被驱逐的极西之地归来,夺回他们应有的一切。
便是性格温厚的异人也不例外,他自己可能并未察觉,但事实上他的眼眸之中透露出了一种名为野心的光芒。那是一种藏在平静湖泊下头暗自涌动的激流,因为吕不韦的一句话,无意间翻涌了下。
这一抹光亮恰恰被吕不韦捕捉到了,他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商君之计为强国之道,然而强道虽好,却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它的代价就是被征服者心中的悲恨怨毒。一旦力量衰竭,天下人将全是你的敌人。”
这算什么代价异人听到这番话颇有些不以为然。
作为秦国的王孙,他自不会去想秦国会有衰败的一日。而且被征服者哪有心悦诚服一说哪块被夺走的土地上当地人是欢喜送上的秦国夺来那么多土地,当地的百姓初时有多么不甘仇恨又有何用最后还不是秦国一征兵便争相报名
“那如果,有一日秦国一统天下,自此再无仗可打,无爵可封了呢”吕不韦倾身问道,“届时这些等着战争获取爵位、获取地位之人又要如何”
“他们,会愿意吗”
他可以察觉到握住他手的嬴异人的手猛然一紧,吕不韦语气平和温柔,“不知公子可知,商君生前曾经问其友人赵良,其与五羖大夫比如何公子可知赵良如何答”
“赵良答曰百里奚出入不坐车,酷暑不打伞,行走是不乘坐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其可布衣而行于闹市之中,而商君呢”吕不韦低声细语,“战车相随,甲胄之士伴行,无持矛操戟者不敢出行,为何”
“百里奚故去之时秦国男女皆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而商君故去之时,公子可曾听闻一句民众的感念之语可曾听闻一个臣子为其说情之话”
“商君变法三十余年,当时朝堂之中定然有因其福荫而起之人,这些人为何也不为商君说话”
“为何”异人也跟着喃喃道,“军功授爵制于民而言,不是也是极好的”不如说,这些自平民而起的官僚最应当感谢的不就是商鞅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吕不韦叹道,“商君所行「强道」,奉行以力服人,见效极快,然被制服者心中又怎会甘愿军功授爵于寻常百姓起初确是好事,只是前提是他们当真是完全出于自愿去了前线,以及有这个命能活着回来。”
爵位自然是给活人的,死人只会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