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啊,咱不做了,我听着爹他们都停手了呢,天黑了伤眼,您肚子里还有小弟弟呢。”黄昏时分,扎着两个小鬏鬏的女童放下手里完工的的手帕,也不站起来,就顺着自己正坐着的床沿不急不缓的蹭到床头处,看上去有几分莽撞、实则手下很轻柔的从挺着大肚子的少妇手里扯出了绣花绷子,她打量一眼,又赞叹一句,“我娘的手艺真是厉害,叫什么巧夺天工吧。”
“净胡说,小丫头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怕人笑话。”少妇摸摸小姑娘的手,觉得有些凉,轻轻叹口气,叫她站起来,“贞儿快穿上鞋,咱们上厨房帮忙去。”
小女孩儿撇撇嘴,原本沉静的表情就鲜活起来。她不过八九岁模样,和母亲一般肤色白皙,眉毛有些浅淡,不过鹅蛋脸、高鼻梁、丹凤眼,嘴型也十分精致,看上去也是清秀娇美,讨人喜欢。她弯下腰,利索的把棉鞋套在脚上,就连忙来搀扶母亲,嘴里说道“您着什么急呢,我二婶不是在做吗,再说我三婶也回来了,家里还能少了做饭的人”
少妇作势拍了她胳膊一下,低声教导她“出了这个门可不许这样说话,你爷爷把老何家的和睦名声看得比天还大,听着了准保不高兴。”
“知道知道,放心吧娘,我眼瞅着过了年就十岁了,有什么不懂的”何贞心里叹气,这要是算上她那爹不疼妈不爱的上辈子,她活了都有快四个十岁了呢,在这个世界待得太久了,倒真觉得自己是个九岁的乡下小姑娘了。
腊月天寒,一推开东厢房的木门,一股冷气铺面而来,直往人骨头缝里钻。就算是何贞有心理准备,也还是冻得打了个寒颤,倒是身边的母亲张氏,也许是孕妇体热的缘故,并没什么反应。何贞赶忙回身把房门从外面拴住,免得屋里好容易攒的热乎气儿都散了。
这是一座普通的北方农家院子,没有院墙,扎了一圈篱笆。北面有正房三间,是石头垒的,上头盖了瓦片,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土坯房,盖了茅草顶,西厢房和正房中间是灶房,这会儿烟囱里正飘出丝丝缕缕的炊烟。南边低矮的大门一侧扎了个草棚,里面拴着一头正在吃草的大黄牛,西南角上是茅厕,两只鸡在院子踱步,既不怕人,也扑楞不起来。
厢房低矮,倒看不出什么,正房的瓦檐下却挂着长长的冰凌柱,再加上院子里男人们说话间口中哈出的白气,无一不在说明,这是个非常寒冷的傍晚。
快到年关,地里也没什么活计,过日子仔细些的农人们就会把家具农具检视一遍,修修补补,既是过年了瞧着利落,也为来年的耕作生活做个准备。何贞的爹爹何大郎因为会些粗浅的木工,这阵子便总有乡邻找来家里做活。忙碌了一个下午,太阳落下,何家的女人们进了厨房,院子里做活聊天抽烟的男人们也就散去了,总不好赖在人家家里吃饭吧
何大郎闷头收拾了工具,又拿大木头扫帚把刨下来的木屑扫在一起,留着烧火用,还没扫完,就瞧见老婆女儿,憨厚的脸上便露出个笑来。
何贞见了,心里也是欢喜。何大郎是家里的老大,沉默憨厚,也没什么大本事,可是对老婆体贴,儿女疼爱,不像村里常见的庄稼汉子那样打老婆骂孩子。她几乎是下意识的,就朝何老大奔过去“爹,你忙完了”
何大郎又看了一眼老婆,才放下扫帚,摸摸何贞的头,笑着答“忙完了,我去迎迎你兄弟,你去不去”
“去”何贞脆生生的应了,连忙拉住何大郎的袖子,跟着他出门往村塾那里去。
何家村不算是个大村,不过因为村里出了一个在朝廷当大官的人物,托那个大人物的福,村里也修了所私塾,有一个老童生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因为有那个大人物出钱,孩子们读书只要逢年过节给先生送些菜蔬之类就行,所以不少人家都咬咬牙,买上一套粗陋的纸笔,让自家孩子学着识几个字,考功名是不用想的,只要大了能上城里找个好些的活计,就比土里刨食强。就是这样的原因,何贞的双胞胎弟弟何明辉已经在村塾里读了两年多了。
乡下的孩子,不用干活就是极限了,自然没人去接送他们上学,平常何明辉也是自己走去的,不过是这几日农闲,何大郎不干活的时候也不愿在家听老爹和兄弟们那些狗屁倒灶的小算计,便找了个名头出来。
何贞人小腿短,便小跑着,踢踢踏踏的跟上何大郎的速度,好在村里的孩子,就算她不常出门,体力也还好,并不气喘,还有力气开口说话“爹啊,你说,今天明义也跟着去,他头一天上学,能行吗”明义是何大郎的次子,今年五岁了,今天是头一天跟着哥哥一起去学堂,也不算正式上学,
“净胡说,小丫头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怕人笑话。”少妇摸摸小姑娘的手,觉得有些凉,轻轻叹口气,叫她站起来,“贞儿快穿上鞋,咱们上厨房帮忙去。”
小女孩儿撇撇嘴,原本沉静的表情就鲜活起来。她不过八九岁模样,和母亲一般肤色白皙,眉毛有些浅淡,不过鹅蛋脸、高鼻梁、丹凤眼,嘴型也十分精致,看上去也是清秀娇美,讨人喜欢。她弯下腰,利索的把棉鞋套在脚上,就连忙来搀扶母亲,嘴里说道“您着什么急呢,我二婶不是在做吗,再说我三婶也回来了,家里还能少了做饭的人”
少妇作势拍了她胳膊一下,低声教导她“出了这个门可不许这样说话,你爷爷把老何家的和睦名声看得比天还大,听着了准保不高兴。”
“知道知道,放心吧娘,我眼瞅着过了年就十岁了,有什么不懂的”何贞心里叹气,这要是算上她那爹不疼妈不爱的上辈子,她活了都有快四个十岁了呢,在这个世界待得太久了,倒真觉得自己是个九岁的乡下小姑娘了。
腊月天寒,一推开东厢房的木门,一股冷气铺面而来,直往人骨头缝里钻。就算是何贞有心理准备,也还是冻得打了个寒颤,倒是身边的母亲张氏,也许是孕妇体热的缘故,并没什么反应。何贞赶忙回身把房门从外面拴住,免得屋里好容易攒的热乎气儿都散了。
这是一座普通的北方农家院子,没有院墙,扎了一圈篱笆。北面有正房三间,是石头垒的,上头盖了瓦片,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土坯房,盖了茅草顶,西厢房和正房中间是灶房,这会儿烟囱里正飘出丝丝缕缕的炊烟。南边低矮的大门一侧扎了个草棚,里面拴着一头正在吃草的大黄牛,西南角上是茅厕,两只鸡在院子踱步,既不怕人,也扑楞不起来。
厢房低矮,倒看不出什么,正房的瓦檐下却挂着长长的冰凌柱,再加上院子里男人们说话间口中哈出的白气,无一不在说明,这是个非常寒冷的傍晚。
快到年关,地里也没什么活计,过日子仔细些的农人们就会把家具农具检视一遍,修修补补,既是过年了瞧着利落,也为来年的耕作生活做个准备。何贞的爹爹何大郎因为会些粗浅的木工,这阵子便总有乡邻找来家里做活。忙碌了一个下午,太阳落下,何家的女人们进了厨房,院子里做活聊天抽烟的男人们也就散去了,总不好赖在人家家里吃饭吧
何大郎闷头收拾了工具,又拿大木头扫帚把刨下来的木屑扫在一起,留着烧火用,还没扫完,就瞧见老婆女儿,憨厚的脸上便露出个笑来。
何贞见了,心里也是欢喜。何大郎是家里的老大,沉默憨厚,也没什么大本事,可是对老婆体贴,儿女疼爱,不像村里常见的庄稼汉子那样打老婆骂孩子。她几乎是下意识的,就朝何老大奔过去“爹,你忙完了”
何大郎又看了一眼老婆,才放下扫帚,摸摸何贞的头,笑着答“忙完了,我去迎迎你兄弟,你去不去”
“去”何贞脆生生的应了,连忙拉住何大郎的袖子,跟着他出门往村塾那里去。
何家村不算是个大村,不过因为村里出了一个在朝廷当大官的人物,托那个大人物的福,村里也修了所私塾,有一个老童生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因为有那个大人物出钱,孩子们读书只要逢年过节给先生送些菜蔬之类就行,所以不少人家都咬咬牙,买上一套粗陋的纸笔,让自家孩子学着识几个字,考功名是不用想的,只要大了能上城里找个好些的活计,就比土里刨食强。就是这样的原因,何贞的双胞胎弟弟何明辉已经在村塾里读了两年多了。
乡下的孩子,不用干活就是极限了,自然没人去接送他们上学,平常何明辉也是自己走去的,不过是这几日农闲,何大郎不干活的时候也不愿在家听老爹和兄弟们那些狗屁倒灶的小算计,便找了个名头出来。
何贞人小腿短,便小跑着,踢踢踏踏的跟上何大郎的速度,好在村里的孩子,就算她不常出门,体力也还好,并不气喘,还有力气开口说话“爹啊,你说,今天明义也跟着去,他头一天上学,能行吗”明义是何大郎的次子,今年五岁了,今天是头一天跟着哥哥一起去学堂,也不算正式上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