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郎, 你说我们这次回去会不会有赏赐”罗松灌了一口酒, “我阿娘捎信来,说要给我兄弟说门亲,我想着要是能有些赏赐,顺带给我家大郎也把亲事定下。”
罗松的长子今年十三岁,只比他幼弟小三个年头。家中条件不好,兄弟四人现在还活着的, 就他和幼弟。家里除开老母亲外,还有二弟三弟留下的五个孩子, 他阿娘跟娘子两个女人扛着这个家着实压力不小。
陶大郎小心翼翼的把烧开的水灌入铜钵里,掰开硬饼子,再倒入特制的肉沫和香料粉,搅和匀后, 就是一顿热乎乎还带着肉香的晚饭。
这种特制的肉沫和香料粉是他阿妹特意遣人送来给他的。分量不多,是想要让他在外面巡守的时候能吃点热乎的。连这个铜钵都是阿妹让人特制的, 听说他未来妹夫也有一个。
陶大喝了一口糊糊, 觉得揪成一团的胃终于舒展开了,才吁了一口气, 接过罗松的话头。
“将军既然说了照功行赏,那就一定会做到的。不过我挺担心乔二他们。”
罗松闻言酒也不喝了, 皱着眉头“乔二跟宋四不对付, 这两人一起出巡,没遇到事情还好,要是遇到蛮族”
他们也不知道将军是怎么想的, 明知道这两人针尖对麦芒,还总让两人一起出去。
“其实他们俩以前可是好兄弟。”
一起巡守的一共五人,罗松是小队长,陶大虽然是裨将,但初来乍到,对周围情况不熟悉,也默认罗松领队。其他三人是老油条了,闭着眼都能走完一圈不带绕路的。
说话的这人在朔方已经服役满了十年,今夏换防他就该回去了。
“乔二和宋四是同乡,他们俩个村子相邻,就隔了一个池塘。自小也是一块儿玩到大的,当初来的时候,乔二中箭,还是宋四拼命把他背回去才顺利活下来。”
“既然他们俩如此好,怎么会闹到现在这样子。”
罗松叹气“还不是钱闹的。”
早两年大家职位都低,小兵嘛,能混个肚饱,能活着回去就是万幸了。他们几个算是运气好的,遇到那一场大战,都立了功,然后慢慢也就混到了个百夫长千夫长的职位,军饷也比当小兵时多了些。
“乔二的弟弟娶媳妇,他把自己攒的钱托人带回去。当时带钱回去的是宋四的同宗兄弟,这钱乔二就托了宋四让他兄弟带的。结果,那兄弟直接把钱给了宋四的娘子,一分钱都没送到乔家。乔二家里还指望着这钱办婚事,结果一问说是乔二没给。后来还是乔二家到处借的钱才把婚事办完。宋四家拿着钱转头就给宋四的大侄子娶了亲,见人还说自己家的兄弟就是好,各种显摆吧。”
后来这事儿被乔二知道了,他找宋四对质,结果宋四说钱是给了乔家的,说乔二在讹诈他。两人自然就闹翻了,以后就跟仇人一样。
“那这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知道呢。乔家人一口咬定没有收到乔二托人带回去的钱,宋四的兄弟说他当时宋送钱回去给宋四娘子,还特意说清楚了里面有一多半是乔二带回去的。但是宋四的娘子却说她拿到手的钱没有多余的,正好是宋四说的那么多。”
反正当时没有其他人作证,谁都扯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乔二因为这事儿被家人埋怨,兄弟甚至都不肯搭理他家人,心里也是气恼得不行。
陶大郎跟那两人都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俩谁在撒谎,还是说他们俩的家里人昧下了这笔钱。
“我听乔二说,他打算换防之后就不回去了。反正家里人对他一家是横眉竖眼的,他自觉也没欠家里,在边关这么多年,他送回去的钱别说给兄弟娶亲了,家里的房子都是他的钱给起来的。可就因为那点钱,他家大娘子差点病死都没人给请郎中来看,还是他娘子的娘家兄弟凑钱给买的药吃。他说这次回去后就分家,然后带着妻女到朔方来讨生活。”
像乔二这样情况的人不少,朔方本地的土著不多,这么多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历年换防之后留下来的边关兵士和家人后代。他们在边关十几二十年,真回去了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还不如留在边关,同样的下田干活,挣的钱不比在家里少。再有一个,这里人熟,挣钱的机会也多。
“宋四是肯定要回去的,他家条件比乔二家好,听说他大兄的次子被贵人家的女郎看上了,要招赘上门。”
虽然入赘不好听,但是也得看你入赘到什么人家。这年头穷才是最惨的。
大家聚一块儿说了些八卦,罗松把目光投向陶大郎。
“大郎,听闻你阿妹在小方城那边买了田地,你以后可是打算留在边关了”
陶翕君虽然没有刻意去宣扬自己的背景后台,但是小方城跟朔方之间也不是消息不互通的,加之陶倚君时常遣人送东西过来,跟他相熟的人都
罗松的长子今年十三岁,只比他幼弟小三个年头。家中条件不好,兄弟四人现在还活着的, 就他和幼弟。家里除开老母亲外,还有二弟三弟留下的五个孩子, 他阿娘跟娘子两个女人扛着这个家着实压力不小。
陶大郎小心翼翼的把烧开的水灌入铜钵里,掰开硬饼子,再倒入特制的肉沫和香料粉,搅和匀后, 就是一顿热乎乎还带着肉香的晚饭。
这种特制的肉沫和香料粉是他阿妹特意遣人送来给他的。分量不多,是想要让他在外面巡守的时候能吃点热乎的。连这个铜钵都是阿妹让人特制的, 听说他未来妹夫也有一个。
陶大喝了一口糊糊, 觉得揪成一团的胃终于舒展开了,才吁了一口气, 接过罗松的话头。
“将军既然说了照功行赏,那就一定会做到的。不过我挺担心乔二他们。”
罗松闻言酒也不喝了, 皱着眉头“乔二跟宋四不对付, 这两人一起出巡,没遇到事情还好,要是遇到蛮族”
他们也不知道将军是怎么想的, 明知道这两人针尖对麦芒,还总让两人一起出去。
“其实他们俩以前可是好兄弟。”
一起巡守的一共五人,罗松是小队长,陶大虽然是裨将,但初来乍到,对周围情况不熟悉,也默认罗松领队。其他三人是老油条了,闭着眼都能走完一圈不带绕路的。
说话的这人在朔方已经服役满了十年,今夏换防他就该回去了。
“乔二和宋四是同乡,他们俩个村子相邻,就隔了一个池塘。自小也是一块儿玩到大的,当初来的时候,乔二中箭,还是宋四拼命把他背回去才顺利活下来。”
“既然他们俩如此好,怎么会闹到现在这样子。”
罗松叹气“还不是钱闹的。”
早两年大家职位都低,小兵嘛,能混个肚饱,能活着回去就是万幸了。他们几个算是运气好的,遇到那一场大战,都立了功,然后慢慢也就混到了个百夫长千夫长的职位,军饷也比当小兵时多了些。
“乔二的弟弟娶媳妇,他把自己攒的钱托人带回去。当时带钱回去的是宋四的同宗兄弟,这钱乔二就托了宋四让他兄弟带的。结果,那兄弟直接把钱给了宋四的娘子,一分钱都没送到乔家。乔二家里还指望着这钱办婚事,结果一问说是乔二没给。后来还是乔二家到处借的钱才把婚事办完。宋四家拿着钱转头就给宋四的大侄子娶了亲,见人还说自己家的兄弟就是好,各种显摆吧。”
后来这事儿被乔二知道了,他找宋四对质,结果宋四说钱是给了乔家的,说乔二在讹诈他。两人自然就闹翻了,以后就跟仇人一样。
“那这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知道呢。乔家人一口咬定没有收到乔二托人带回去的钱,宋四的兄弟说他当时宋送钱回去给宋四娘子,还特意说清楚了里面有一多半是乔二带回去的。但是宋四的娘子却说她拿到手的钱没有多余的,正好是宋四说的那么多。”
反正当时没有其他人作证,谁都扯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乔二因为这事儿被家人埋怨,兄弟甚至都不肯搭理他家人,心里也是气恼得不行。
陶大郎跟那两人都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俩谁在撒谎,还是说他们俩的家里人昧下了这笔钱。
“我听乔二说,他打算换防之后就不回去了。反正家里人对他一家是横眉竖眼的,他自觉也没欠家里,在边关这么多年,他送回去的钱别说给兄弟娶亲了,家里的房子都是他的钱给起来的。可就因为那点钱,他家大娘子差点病死都没人给请郎中来看,还是他娘子的娘家兄弟凑钱给买的药吃。他说这次回去后就分家,然后带着妻女到朔方来讨生活。”
像乔二这样情况的人不少,朔方本地的土著不多,这么多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历年换防之后留下来的边关兵士和家人后代。他们在边关十几二十年,真回去了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还不如留在边关,同样的下田干活,挣的钱不比在家里少。再有一个,这里人熟,挣钱的机会也多。
“宋四是肯定要回去的,他家条件比乔二家好,听说他大兄的次子被贵人家的女郎看上了,要招赘上门。”
虽然入赘不好听,但是也得看你入赘到什么人家。这年头穷才是最惨的。
大家聚一块儿说了些八卦,罗松把目光投向陶大郎。
“大郎,听闻你阿妹在小方城那边买了田地,你以后可是打算留在边关了”
陶翕君虽然没有刻意去宣扬自己的背景后台,但是小方城跟朔方之间也不是消息不互通的,加之陶倚君时常遣人送东西过来,跟他相熟的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