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姿跟李逸相处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气。马大成对他来说并不是亲生儿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着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她话里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负责,现在为着自己方便,把太监的胃口养大,从一时来说,马大成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长远来,恶肯定大于利。
李逸的辩才一向不如王琼姿,说不过她,投降道“好吧,我会好好想一想,不会给宁儿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琼姿见好就收,止住了这个话题。
锦衣卫在办事效率上绝对值得表扬。不亏是特务机构,查起人的阴私来也很厉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徐勉就将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琼姿看了徐勉的报告,简直是又气又好笑,这天底下还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吗,必须没有。
就算是她与李逸都不在宫里,建昌伯夫人也休想把宁儿带出宫,她当宫里的守卫都是傻子现在不是先帝时代,后宫太后一手遮天,王琼姿当皇后这些年,早就开始收拢太后的势力,太后的话根本出不了清宁宫。
这又蠢又坏的两口子勾搭上楚王,楚王给了不少银子给他们,并且派人游说,许了重重好处。
王琼姿越看眉头越发皱进,楚王,怎么哪里都有楚王的影子,豹房的老虎豹子有一大半是楚王所进宫,再就是之前她隐隐听李逸说过,楚王请求恢复藩王府的两千护卫,当时马大成还帮楚王说了好话。马大成无利不起早的性子,只怕了收了楚王不少银子。
楚王这人办事的法子老套但好使,直接拿银子砸,真金白银亮出来,不怕人不买账。
楚王真想起兵谋反,难。除非李逸突然死了,没有儿子才可行。这么一想王琼姿恍然大悟,这位楚王的父亲与先帝是亲兄弟,身份较之其他宗室,与李逸的血缘关系近亲多了,只要他善于经营,还是极有可能的。
没想到查建昌伯居然还挖出这档子事来,楚王的事情交给李逸去办,至于建昌伯夫妇想要害宁儿,王琼姿绝不轻饶,立刻让锦衣卫逮捕建昌伯夫妇,并将人关进锦衣卫诏狱。
建昌伯夫妇不过是跳梁小丑,不难处理,但是事关太后。李逸让王琼姿给他想个好法子出来,“不然太后又要闹绝食了,我实在是没办法,总不能看着亲娘饿死吧”
撑死容易,饿死难,王琼姿一直以为太后就是做做样子吓唬儿子,她问“太后是真的啥都不吃”
李逸点点头,表情沉痛地说“对,我刚登基的哪一年,建昌伯闯了大祸,也是像现在这样关在诏狱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她话里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负责,现在为着自己方便,把太监的胃口养大,从一时来说,马大成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长远来,恶肯定大于利。
李逸的辩才一向不如王琼姿,说不过她,投降道“好吧,我会好好想一想,不会给宁儿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琼姿见好就收,止住了这个话题。
锦衣卫在办事效率上绝对值得表扬。不亏是特务机构,查起人的阴私来也很厉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徐勉就将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琼姿看了徐勉的报告,简直是又气又好笑,这天底下还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吗,必须没有。
就算是她与李逸都不在宫里,建昌伯夫人也休想把宁儿带出宫,她当宫里的守卫都是傻子现在不是先帝时代,后宫太后一手遮天,王琼姿当皇后这些年,早就开始收拢太后的势力,太后的话根本出不了清宁宫。
这又蠢又坏的两口子勾搭上楚王,楚王给了不少银子给他们,并且派人游说,许了重重好处。
王琼姿越看眉头越发皱进,楚王,怎么哪里都有楚王的影子,豹房的老虎豹子有一大半是楚王所进宫,再就是之前她隐隐听李逸说过,楚王请求恢复藩王府的两千护卫,当时马大成还帮楚王说了好话。马大成无利不起早的性子,只怕了收了楚王不少银子。
楚王这人办事的法子老套但好使,直接拿银子砸,真金白银亮出来,不怕人不买账。
楚王真想起兵谋反,难。除非李逸突然死了,没有儿子才可行。这么一想王琼姿恍然大悟,这位楚王的父亲与先帝是亲兄弟,身份较之其他宗室,与李逸的血缘关系近亲多了,只要他善于经营,还是极有可能的。
没想到查建昌伯居然还挖出这档子事来,楚王的事情交给李逸去办,至于建昌伯夫妇想要害宁儿,王琼姿绝不轻饶,立刻让锦衣卫逮捕建昌伯夫妇,并将人关进锦衣卫诏狱。
建昌伯夫妇不过是跳梁小丑,不难处理,但是事关太后。李逸让王琼姿给他想个好法子出来,“不然太后又要闹绝食了,我实在是没办法,总不能看着亲娘饿死吧”
撑死容易,饿死难,王琼姿一直以为太后就是做做样子吓唬儿子,她问“太后是真的啥都不吃”
李逸点点头,表情沉痛地说“对,我刚登基的哪一年,建昌伯闯了大祸,也是像现在这样关在诏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