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一步。”杜之显搔了搔脖颈痒,问起杜渝婚事“小池,你心中仍是不喜崇梵的,对么”
杜渝张口便道“那等书呆子,我喜欢他作甚”话音方落,她便脸红起来,道“父亲,问这作甚”当初她任性之下去了安西,其中一条便是知晓与郑结的婚事,不可逆转,可郑结那副模样,却让杜渝压根喜欢不起来。
“眼见你年岁大了,是该考虑下。”杜之显皱着眉,像极了当初理政之时思索的模样,道“你若不喜崇梵,得好生想个法子,既要退了这门亲事,还不能坏了四姓交好。”他倒不像崔氏,一味想着先辈定下的不可食言,顿让杜渝蔫儿了下来,道“父亲,甭提了。昨夜里宫中举宴,我贪恋那梨花白,不由多喝了两杯,便出门透风,遇到郑崇梵。他倒是喝醉了,欲行不轨,便给我打了一顿”
她将除夕夜宴中的事给杜之显讲了,唯恐挨骂是以说得细致。然而杜之显若有所思等了盏茶功夫都没吭一字,倒让天不怕地不怕的杜姑娘忐忑难安起来。
“父亲虽说人神不知,也有十三娘为我担承,但我心中觉着,还是得去趟茂公府上致歉”杜渝斟酌着,唯恐因此气死阿父,阻了他修道之路。
杜之显这才抬眉瞥了眼杜渝,道“我且问你,揍了崇梵废其右手,你可心有悔意”
杜渝一愣,直言道“他因酒失德不假,但所作所在该打,儿无悔意。”
“吾儿敢作敢为,虽有错处,但大道仍在。他该打,你该出手,这又有什么。”杜之显呵呵一笑,道“但且记住,下回再要揍人,应择夜黑风高时,什么把柄,都莫要留下。”
“你既不喜这门婚事,不如让簪娘过些日子露些风声出去。以崇梵那高傲的性子,应是死也不肯再娶你。这时候再想办法退婚,也不会伤了两家情谊。”杜之显说罢,问道“簪娘现在跟着你了,没错吧”
“父亲料事如神。”杜渝还沉浸在杜之显蛮不讲理的意思里,自顾自想了许久,才道“阿父您这些年当真避世一心修道么”
杜之显眼底笑意更甚,指了指自己道髻,道“莫不是你瞧着我不像个道士”
杜渝红了脸,道“阿父装扮十足道士,可可这言行,当真与仙风道骨,是分道扬镳啊。”
父女二人相视一笑,杜之显指了指自己胸口,道“你知晓为父为何远离朝堂么”
杜渝诚实道“外面皆言阿父受张观主点化一心修仙,儿不信。”
杜之显欣慰颔首,正色道“宪宗昏庸,先帝有心无力,大唐已在风雨之中飘摇矣。恩棠此人,执礼甚深,理政亦有其高明之处,然论私德,却泯然众人。我若仍于朝中,一尚老庄,一崇孔儒,与他争端愈深,朝廷便有分崩离析之像。景氏不过三代,恩棠是断然不肯退却半步的。”
这等缘由闻所未闻,杜渝稍加思索便恍然大悟,道“原是阿父主动退让,才还朝堂一半清明。”
杜之显点头又摇头,道“然我于大道,身心皆向往。得此借口脱离牢笼,又何尝不乐是以,你以为念着先代血亲,能让恩棠这些年待我虞公府多有暗中照拂么”
“那阿父今后,可有复仕的打算”杜渝不笨,一语中的。
杜之显摇头道“我已得清明,何必再入樊笼如今冷眼旁观,殿下并非恋权之人。只要能拖住三年五载,四姓皆可功成身退。”
“可十三娘对圣人态度,总是模棱两可的。”杜渝将这些时日所见所闻提了,又道“我见圣人每多忍让,待十三娘真心实意,总觉是她多心。”
杜之显道“圣人品行,我也不过耳闻。但殿下算是自小看着长大的,她此番作为,定有深意。你要记住,杜氏与殿下,一荣俱荣。若逢大事,要听殿下主意。”
杜渝心中不服,但面对老父谆谆教诲,只诚恳道“阿父放心,儿会用心领悟。”
杜之显松口气,道“敏琼虽有大局,但论目光深远,她自小锦衣玉食从不受苦,还是差了些。内府之事,你若遇急,不愿与殿下商议,可约振渊相商。满朝上下,独他心怀赤子,绝不肯落井下石。”
“明日你不必来告辞,直与殿下离开便是。千牛卫虽要紧,但你要想清楚,你的志向何在”杜之显说罢,起身拉开门,冲杜渝道“于为父而言,修道乃己任,那些俗物,若非你尚浅薄,我是不肯与你分辨半句的。今次一见,你我父女之缘已尽,今后莫要再来,扰我大道求索。”
杜渝浑身一颤,踟躇起身,沉默立了半晌。直到穿堂风吹耳,颈边冰凉连心,才打了哆嗦,道“阿父,儿告辞。愿您早证大道,您万要保重。”
从杜之显住处离开,杜渝心中郁结,满腹心事地乱走,还是撞见前来寻她的簪娘,才能跟着回到住处,已是周身冻得彻骨冰凉了。
“姑娘,国公一心证道,早已不理世事。便是便是大郎落葬,他也不曾离观半步。”簪娘搓着杜渝冰凉的手,含泪道“国公若说了胡言乱语,你万不可挂在心中自苦。虞公府上下,可全指望着姑娘的。”
杜渝苦笑道“我我以为阿父即便心中无国,还是有家的。”
这话大逆不道,簪娘犹豫着接话“夫人总说,国公是修道修坏了脑子。”她说罢打了自己朱唇,道“婢子只盼姑娘莫要瞎想,若姑娘要治罪,婢子一力承担。”
杜渝低了头,道“不说这些了,你去帮我寻些吃食,填饱了肚子,咱们好好睡一觉,明日便回家。”今后,再也不来了。
然那后半句,便是少女心肠再硬,也舍不得言出于口。如此到底留了转圜馀地,留了些许恩情,万企今后骨肉再见时,能多看一眼。
杜渝张口便道“那等书呆子,我喜欢他作甚”话音方落,她便脸红起来,道“父亲,问这作甚”当初她任性之下去了安西,其中一条便是知晓与郑结的婚事,不可逆转,可郑结那副模样,却让杜渝压根喜欢不起来。
“眼见你年岁大了,是该考虑下。”杜之显皱着眉,像极了当初理政之时思索的模样,道“你若不喜崇梵,得好生想个法子,既要退了这门亲事,还不能坏了四姓交好。”他倒不像崔氏,一味想着先辈定下的不可食言,顿让杜渝蔫儿了下来,道“父亲,甭提了。昨夜里宫中举宴,我贪恋那梨花白,不由多喝了两杯,便出门透风,遇到郑崇梵。他倒是喝醉了,欲行不轨,便给我打了一顿”
她将除夕夜宴中的事给杜之显讲了,唯恐挨骂是以说得细致。然而杜之显若有所思等了盏茶功夫都没吭一字,倒让天不怕地不怕的杜姑娘忐忑难安起来。
“父亲虽说人神不知,也有十三娘为我担承,但我心中觉着,还是得去趟茂公府上致歉”杜渝斟酌着,唯恐因此气死阿父,阻了他修道之路。
杜之显这才抬眉瞥了眼杜渝,道“我且问你,揍了崇梵废其右手,你可心有悔意”
杜渝一愣,直言道“他因酒失德不假,但所作所在该打,儿无悔意。”
“吾儿敢作敢为,虽有错处,但大道仍在。他该打,你该出手,这又有什么。”杜之显呵呵一笑,道“但且记住,下回再要揍人,应择夜黑风高时,什么把柄,都莫要留下。”
“你既不喜这门婚事,不如让簪娘过些日子露些风声出去。以崇梵那高傲的性子,应是死也不肯再娶你。这时候再想办法退婚,也不会伤了两家情谊。”杜之显说罢,问道“簪娘现在跟着你了,没错吧”
“父亲料事如神。”杜渝还沉浸在杜之显蛮不讲理的意思里,自顾自想了许久,才道“阿父您这些年当真避世一心修道么”
杜之显眼底笑意更甚,指了指自己道髻,道“莫不是你瞧着我不像个道士”
杜渝红了脸,道“阿父装扮十足道士,可可这言行,当真与仙风道骨,是分道扬镳啊。”
父女二人相视一笑,杜之显指了指自己胸口,道“你知晓为父为何远离朝堂么”
杜渝诚实道“外面皆言阿父受张观主点化一心修仙,儿不信。”
杜之显欣慰颔首,正色道“宪宗昏庸,先帝有心无力,大唐已在风雨之中飘摇矣。恩棠此人,执礼甚深,理政亦有其高明之处,然论私德,却泯然众人。我若仍于朝中,一尚老庄,一崇孔儒,与他争端愈深,朝廷便有分崩离析之像。景氏不过三代,恩棠是断然不肯退却半步的。”
这等缘由闻所未闻,杜渝稍加思索便恍然大悟,道“原是阿父主动退让,才还朝堂一半清明。”
杜之显点头又摇头,道“然我于大道,身心皆向往。得此借口脱离牢笼,又何尝不乐是以,你以为念着先代血亲,能让恩棠这些年待我虞公府多有暗中照拂么”
“那阿父今后,可有复仕的打算”杜渝不笨,一语中的。
杜之显摇头道“我已得清明,何必再入樊笼如今冷眼旁观,殿下并非恋权之人。只要能拖住三年五载,四姓皆可功成身退。”
“可十三娘对圣人态度,总是模棱两可的。”杜渝将这些时日所见所闻提了,又道“我见圣人每多忍让,待十三娘真心实意,总觉是她多心。”
杜之显道“圣人品行,我也不过耳闻。但殿下算是自小看着长大的,她此番作为,定有深意。你要记住,杜氏与殿下,一荣俱荣。若逢大事,要听殿下主意。”
杜渝心中不服,但面对老父谆谆教诲,只诚恳道“阿父放心,儿会用心领悟。”
杜之显松口气,道“敏琼虽有大局,但论目光深远,她自小锦衣玉食从不受苦,还是差了些。内府之事,你若遇急,不愿与殿下商议,可约振渊相商。满朝上下,独他心怀赤子,绝不肯落井下石。”
“明日你不必来告辞,直与殿下离开便是。千牛卫虽要紧,但你要想清楚,你的志向何在”杜之显说罢,起身拉开门,冲杜渝道“于为父而言,修道乃己任,那些俗物,若非你尚浅薄,我是不肯与你分辨半句的。今次一见,你我父女之缘已尽,今后莫要再来,扰我大道求索。”
杜渝浑身一颤,踟躇起身,沉默立了半晌。直到穿堂风吹耳,颈边冰凉连心,才打了哆嗦,道“阿父,儿告辞。愿您早证大道,您万要保重。”
从杜之显住处离开,杜渝心中郁结,满腹心事地乱走,还是撞见前来寻她的簪娘,才能跟着回到住处,已是周身冻得彻骨冰凉了。
“姑娘,国公一心证道,早已不理世事。便是便是大郎落葬,他也不曾离观半步。”簪娘搓着杜渝冰凉的手,含泪道“国公若说了胡言乱语,你万不可挂在心中自苦。虞公府上下,可全指望着姑娘的。”
杜渝苦笑道“我我以为阿父即便心中无国,还是有家的。”
这话大逆不道,簪娘犹豫着接话“夫人总说,国公是修道修坏了脑子。”她说罢打了自己朱唇,道“婢子只盼姑娘莫要瞎想,若姑娘要治罪,婢子一力承担。”
杜渝低了头,道“不说这些了,你去帮我寻些吃食,填饱了肚子,咱们好好睡一觉,明日便回家。”今后,再也不来了。
然那后半句,便是少女心肠再硬,也舍不得言出于口。如此到底留了转圜馀地,留了些许恩情,万企今后骨肉再见时,能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