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居住在延康宫, 一向甚少与其他妃嫔来往。自先帝去世后,便一直守着宫里头的小佛堂, 每日吃斋礼佛, 闭门不出, 也不掺和到这六宫的事情里来。
朱嫣跟着太后跨进延康宫的宫门时, 心底还有丝丝缕缕的惑意。
好端端的,太后为何会将她要过来
延康宫不比岐阳宫的金碧辉煌, 因太后寡居礼佛的缘故, 瞧起来颇为素净清寂。一水儿的沉朱梁柱, 既无金箔银绘,也无鲜花织锦, 独有庭中栽了一棵万年松, 绿意绵延, 松针常青。
“哀家年纪大了, 这延康宫也破落。你在皇后那里金娇玉贵的,恐怕有些不习惯。”老太后捻着佛珠, 慢悠悠在前头道。
朱嫣连忙低身一礼,道“延康宫肃穆端庄,嫣儿怎敢生出那等心思”先前久跪的劲头还没缓和过来, 她半蹲时,膝盖一阵麻麻的痛。
“瞧你说的”老太后摇了摇头,道, “哀家这里, 定然是比皇后那要无趣冷清得多的。没有那么多的年轻姑娘, 有的只是几个老姑子;也没有欢声笑语,只能听见佛号经声。说来,哀家原本也不该将你要到这老尼姑的地界来,但哀家也只是受人所托。”
“受人所托”朱嫣的眉心一结,心底隐隐浮出一个身影来。
“是呀。”老太后挑眉,道,“人在侧殿,你去瞧瞧就知道了。”
朱嫣迟疑地看向了一旁的侧殿,再三瞥了太后的面色,这才告了退,慎重地朝侧殿行去。瞧她背影,似乎是去什么地狱阎罗殿似的,一步三停。
老太后瞧着朱嫣,对身旁的瓯姑姑叹口气道“络儿这么大了,哀家方知道他是纯嘉的孩子。这么多年睁着眼过去了,也不知道补不补得上。”
瓯姑姑扶着太后皱纹横生的手掌,道“您也是被陛下蒙住了,什么事儿都不知道。这也不是您的过错。”
老太后一脸愁容,道“这是造孽,叫佛祖知道了,不得好报。”
“又哪里是那等严重的事儿您捐了七层浮屠塔,年年给大把的香火钱,可是个大福大善之人。”瓯姑姑殷勤地劝着太后,“且奴婢瞧,五殿下也没怪责您的意思,上来还是祖母、祖母喊得亲热,您就放心吧。”
外头老太后与瓯姑姑细声说着话,这边朱嫣跨入了侧殿里,就瞧见李络站在梅花窗前,正用香插拨弄着博山鼎里的炉灰。梅花窗开了泰半,徐徐的光自外头的松针隙里落下来,映得人脸上一片斑驳的松针影子。应公公垂着手,在他身后伺候着。
“五殿下安。”她行了个礼,声音有些不情愿。
她猜到了这请太后出山的人是李络,可她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先前的事情还没过去呢,且不说她放不下朱家与李络的那些仇,单单说李络占她便宜的那次,就足够让她懊恼了。
而且,明明清清楚楚说好了就此两清的人,兀的又伸手来扯她了,这着实是麻烦得很。
“我听你与祖母在外头相谈甚欢。”李络合上炉盖儿,慢声道,“都在说些什么我与祖母十多年没说话了,也不知如何哄老人家高兴。”
“没什么,”她垂了眼帘,道,“不过是在问,到底是谁这样好心,竟请太后娘娘伸手来捞我。太后娘娘说,那人就在侧殿里,如今我也知道这人是谁了。”
“哦”李络侧过身,将拨香灰用的银插交给了应公公,问,“现在知道是谁了”
“知道了。”朱嫣说,“太后娘娘都说了,人在侧殿里,那还能有谁”
“是谁”他好整以暇地问。
“是”她撇撇嘴,“应公公呗。”
四下里有片刻的寂静,旋即,应公公表情古怪地咳起来,像是在瘪着一口呛到的水。好半晌后,应公公才弱声道“嫣小姐,小的可没那个本事说动太后娘娘去岐阳宫啊。”
李络的手一僵,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你太记仇了。”
“我哪里记仇了”朱嫣眼珠子一转,语气很无辜,“是太后娘娘说,请她出山的人就在这侧殿里的。我寻思这侧殿里只有两个人,五殿下和应公公。我和五殿下非亲非故的,五殿下肯定不会帮我,那当然只有应公公了。一定是应公共仁善心肠,才决定这么做的。”
应公公忍不住又是一阵干瘪瘪的咳嗽,眼底有哀求的意思“嫣小姐,您可别作弄小的了。”
朱嫣转着眼神光,说“喔。那就是我弄错了。五殿下一定不会见怪吧。”
李络摇头“我不见怪。我习惯了。有的人就是这么小鸡肚肠,我看的次数多了。”
朱嫣喉咙一紧,登时有了咬牙的冲动李络竟然趁机骂她小鸡肚肠这什么人啊不就是没夸他厉害吗他至于这么小心眼嘛
李络损完她,用手敲了敲一旁的椅背,道“你刚在皇后的前庭跪了那么久,脚不累坐下来吧。”
朱嫣摇头,道“您是皇子,我是臣子
朱嫣跟着太后跨进延康宫的宫门时, 心底还有丝丝缕缕的惑意。
好端端的,太后为何会将她要过来
延康宫不比岐阳宫的金碧辉煌, 因太后寡居礼佛的缘故, 瞧起来颇为素净清寂。一水儿的沉朱梁柱, 既无金箔银绘,也无鲜花织锦, 独有庭中栽了一棵万年松, 绿意绵延, 松针常青。
“哀家年纪大了, 这延康宫也破落。你在皇后那里金娇玉贵的,恐怕有些不习惯。”老太后捻着佛珠, 慢悠悠在前头道。
朱嫣连忙低身一礼,道“延康宫肃穆端庄,嫣儿怎敢生出那等心思”先前久跪的劲头还没缓和过来, 她半蹲时,膝盖一阵麻麻的痛。
“瞧你说的”老太后摇了摇头,道, “哀家这里, 定然是比皇后那要无趣冷清得多的。没有那么多的年轻姑娘, 有的只是几个老姑子;也没有欢声笑语,只能听见佛号经声。说来,哀家原本也不该将你要到这老尼姑的地界来,但哀家也只是受人所托。”
“受人所托”朱嫣的眉心一结,心底隐隐浮出一个身影来。
“是呀。”老太后挑眉,道,“人在侧殿,你去瞧瞧就知道了。”
朱嫣迟疑地看向了一旁的侧殿,再三瞥了太后的面色,这才告了退,慎重地朝侧殿行去。瞧她背影,似乎是去什么地狱阎罗殿似的,一步三停。
老太后瞧着朱嫣,对身旁的瓯姑姑叹口气道“络儿这么大了,哀家方知道他是纯嘉的孩子。这么多年睁着眼过去了,也不知道补不补得上。”
瓯姑姑扶着太后皱纹横生的手掌,道“您也是被陛下蒙住了,什么事儿都不知道。这也不是您的过错。”
老太后一脸愁容,道“这是造孽,叫佛祖知道了,不得好报。”
“又哪里是那等严重的事儿您捐了七层浮屠塔,年年给大把的香火钱,可是个大福大善之人。”瓯姑姑殷勤地劝着太后,“且奴婢瞧,五殿下也没怪责您的意思,上来还是祖母、祖母喊得亲热,您就放心吧。”
外头老太后与瓯姑姑细声说着话,这边朱嫣跨入了侧殿里,就瞧见李络站在梅花窗前,正用香插拨弄着博山鼎里的炉灰。梅花窗开了泰半,徐徐的光自外头的松针隙里落下来,映得人脸上一片斑驳的松针影子。应公公垂着手,在他身后伺候着。
“五殿下安。”她行了个礼,声音有些不情愿。
她猜到了这请太后出山的人是李络,可她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先前的事情还没过去呢,且不说她放不下朱家与李络的那些仇,单单说李络占她便宜的那次,就足够让她懊恼了。
而且,明明清清楚楚说好了就此两清的人,兀的又伸手来扯她了,这着实是麻烦得很。
“我听你与祖母在外头相谈甚欢。”李络合上炉盖儿,慢声道,“都在说些什么我与祖母十多年没说话了,也不知如何哄老人家高兴。”
“没什么,”她垂了眼帘,道,“不过是在问,到底是谁这样好心,竟请太后娘娘伸手来捞我。太后娘娘说,那人就在侧殿里,如今我也知道这人是谁了。”
“哦”李络侧过身,将拨香灰用的银插交给了应公公,问,“现在知道是谁了”
“知道了。”朱嫣说,“太后娘娘都说了,人在侧殿里,那还能有谁”
“是谁”他好整以暇地问。
“是”她撇撇嘴,“应公公呗。”
四下里有片刻的寂静,旋即,应公公表情古怪地咳起来,像是在瘪着一口呛到的水。好半晌后,应公公才弱声道“嫣小姐,小的可没那个本事说动太后娘娘去岐阳宫啊。”
李络的手一僵,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你太记仇了。”
“我哪里记仇了”朱嫣眼珠子一转,语气很无辜,“是太后娘娘说,请她出山的人就在这侧殿里的。我寻思这侧殿里只有两个人,五殿下和应公公。我和五殿下非亲非故的,五殿下肯定不会帮我,那当然只有应公公了。一定是应公共仁善心肠,才决定这么做的。”
应公公忍不住又是一阵干瘪瘪的咳嗽,眼底有哀求的意思“嫣小姐,您可别作弄小的了。”
朱嫣转着眼神光,说“喔。那就是我弄错了。五殿下一定不会见怪吧。”
李络摇头“我不见怪。我习惯了。有的人就是这么小鸡肚肠,我看的次数多了。”
朱嫣喉咙一紧,登时有了咬牙的冲动李络竟然趁机骂她小鸡肚肠这什么人啊不就是没夸他厉害吗他至于这么小心眼嘛
李络损完她,用手敲了敲一旁的椅背,道“你刚在皇后的前庭跪了那么久,脚不累坐下来吧。”
朱嫣摇头,道“您是皇子,我是臣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