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仲绶自是在养德轩中,陪着他的也不是别人,正是李丛礼。
两人冲着赫连仲绶见了礼,却没说是为着何来。赫连仲绶想着应是为着前朝事来,于是便让李丛礼去偏殿候着。
李丛礼退下之后,顺喜儿便将来东宫所谓何事一一说了。赫连仲绶听后便让他二人将那奏折递交上来,在看完那上面的名单之后,他沉吟片刻后,问道“赵尚书执掌天官,调度人事只有公断。喜公公圈点追加的这些名额,若是没有妥帖的理由,本宫也觉得难以信服”
顺喜儿点了点头,道“回太子殿下的话,奴才做这些事确是有些理由的。”
“那便是说来听听。”赫连仲绶道。
“每年春闱秋试,点选进士,为的是于国选拔栋梁之才,唯才录取。能在万人之中进士及第的,必然是那万里挑一的人才。”顺喜儿回答道,“而这些个庶吉士更是优中选优,以充翰林院,成为栋梁之中的栋梁。”
赫连仲绶听着他的话,点了点头,算是认同。赵闻介则是站在一旁,冷冷的听着。
“赵大人会同国子监和翰林院所遴选出来的名单,从才学上来讲,确是没有任何任何问题的。只是却有一点忽略了。”顺喜儿继续道。
赵闻介听着这话却有些来气,正想说话,却瞧见赫连仲绶抬了抬手,于是又将肚子里的火压了下去。
“你倒是且说说看,哪一点”赫连仲绶问道。
“这些进士及第的举子,论才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师出名门,即便不是身出名门,也都早拜在名门之下自认门生。”顺喜儿回道。
“这算是什么理由”赵闻介终究是忍不住在一旁抱怨了一声。
顺喜儿确是摇了摇头,道“赵大人,难道您忘了当年您是如何坐到眼下这尚书之位的了么”
赵闻介原本正是在气头上,却被顺喜儿一句话猛的点醒了。
当年他进士及第,位列三甲,却因为没有向其他举子一样去拜权臣为师,非但没有被点为庶吉士,反而被安排吏部做一名小小的知事。熬了不少年头,他不过才坐到殿上的四品官,而同期的其他举子莫不是外放做地方大员,就是京城中各部的要职。
倘若不是那一次的偶然机会,就算自己熟读吏部下辖各官员的履历,恐怕也是一辈子就在那个位置上坐着,永无出头之日。
瞧着他沉默不语,顺喜儿又续道“这拜名师,认门生之风,其实也不是本朝所起,历朝历代都有。只是这种看上去似乎习以为常的裙带关系,他损害了那原本比更有才学的庶人子弟的晋升机会不说,更促成朝中朋党之争,让原本应该一心为江山为社稷的肱骨大臣,变成互相构陷,相互排挤的敌人。成为皇朝之中最为致命之处。”
赫连仲绶沉默了半晌,道“这些圈点提拟圈点的名额的试卷,你都看见了”
顺喜儿点了点头,道“这折子奴才留了两天,亲自去翻阅了这些人的考卷,选取了其中最优的,和这上面原本名单上的人相比之后,才做了圈点和增补。”
“倒是难为你耗费了这些时日。”赫连仲绶说着便是看向了赵闻介,“赵大人你认为呢”
赵闻介自问自己素日里在朝堂之上,也算得上是件件公允,却没想到在这件事上却差了顺喜儿一头,不免那面上有些难堪,竟是连着赫连仲绶的问话,也觉得羞于开口。
瞧着他不说话,赫连仲绶又道“赵大人,倒是不妨听本宫一句”
“太子殿下请讲。”
“喜公公的说法,本宫觉得很是有些道理。所以本宫觉得,赵大人不妨听取喜公公的建议,若是对于这增补的名额,赵大人有所异议,倒是再可以调取他们的试卷备考。若是再有争议的,也可以送到东宫来,由本宫和李大人裁定,谁优谁劣。”
赫连仲绶的提议倒是把赵闻介弄得一惊,他忙跪下道“本官未有质疑太子殿下的意思。”
“赵大人,你倒是不必这么紧张。”赫连仲绶说着便将他扶了起来,“而今朝中之事,还指望着你两位的通力协助。”
“太子殿下的话,下官记下了。”赵闻介拱手道,“今次的名单就这样照着司礼监的意思办吧。”
眼瞧着此事既是有了定论,赫连仲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两人说话就要告辞,赫连仲绶瞧着顺喜儿,想起那日在回龙观里,李丛礼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心中不免一阵激荡,一时激动着,想要开口留下顺喜儿,然而却终究碍着那赵闻介在场,只得由着这两人离开。
自从东宫出来之后,赵闻介便是说要回吏部去准备文书,顺喜儿也不拦着他,而是相送去了宫门之外。
在那棂星门外,顺喜儿道“赵大人,方才在下的失言失德之处,还望海涵。”
赵闻介摆了摆手,却是不再说什么。
“赵大人,其实在下有事相求。”顺喜儿又道。
顺喜儿的话令赵闻介心生惊诧,他倒是没想过眼前这个已经算得上是权势了得的司礼监秉笔 太监会有什么事儿会求道自己跟前来。
“是关于庶吉士之中的贾淮和许阳乐。”顺喜儿说着,又提了几个在那名单中的人。
“这几个人怎么了”赵闻介问道。
“贾淮和许阳乐这两人,才学和人才秉性都是一等一的,在下想要请赵大人安排着两人做东宫的詹事和少詹事。其余几人,希望赵大人可以安排至翰林院,充任太子试讲。”
赵闻介看着他半晌,道“方才你在明光阁里说的,让太子示下的,就是指的这个事儿”
顺喜儿点了点头,算是认同。
“可是方才你为何不说”
顺喜儿回头望着那东宫的方向,确是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想说,只是那李丛礼在太子跟前,若是那时说了,指不定李丛礼会出些什么乱子出来,想想来,还是求了赵闻介,直接把人安插到太子东宫里去来得稳妥。
“在太子宫里安插官员,此事非同小可。”赵闻介道。
“赵大人还请放心,这件事,我会跟小竖公公提及,并让他通知皇上。只要人才品行稳妥,我想皇上那边也不会反对。”顺喜儿道。
“不过,太子跟前的侍讲,第一位的是翰林院的李丛礼,你这样又安排了几位”赵闻介话说着,确又是摇了摇头,“罢了,既是你说相求,那我便是应了吧。合该让你方才戳到我的痛处来了。”
顺喜儿面上不免有些尴尬,他道“赵大人,这便是我对不住您了。”
赵闻介只是叹了口气,道“我为官这十数载,自认为看事通透,却不想宦海浮沉,自己也活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那副模样,哎”
说罢,赵闻介便是转身大步的离开了。顺喜儿站在他身后,默默的看了很久,方才转身往他相反的方向而去。
两人冲着赫连仲绶见了礼,却没说是为着何来。赫连仲绶想着应是为着前朝事来,于是便让李丛礼去偏殿候着。
李丛礼退下之后,顺喜儿便将来东宫所谓何事一一说了。赫连仲绶听后便让他二人将那奏折递交上来,在看完那上面的名单之后,他沉吟片刻后,问道“赵尚书执掌天官,调度人事只有公断。喜公公圈点追加的这些名额,若是没有妥帖的理由,本宫也觉得难以信服”
顺喜儿点了点头,道“回太子殿下的话,奴才做这些事确是有些理由的。”
“那便是说来听听。”赫连仲绶道。
“每年春闱秋试,点选进士,为的是于国选拔栋梁之才,唯才录取。能在万人之中进士及第的,必然是那万里挑一的人才。”顺喜儿回答道,“而这些个庶吉士更是优中选优,以充翰林院,成为栋梁之中的栋梁。”
赫连仲绶听着他的话,点了点头,算是认同。赵闻介则是站在一旁,冷冷的听着。
“赵大人会同国子监和翰林院所遴选出来的名单,从才学上来讲,确是没有任何任何问题的。只是却有一点忽略了。”顺喜儿继续道。
赵闻介听着这话却有些来气,正想说话,却瞧见赫连仲绶抬了抬手,于是又将肚子里的火压了下去。
“你倒是且说说看,哪一点”赫连仲绶问道。
“这些进士及第的举子,论才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师出名门,即便不是身出名门,也都早拜在名门之下自认门生。”顺喜儿回道。
“这算是什么理由”赵闻介终究是忍不住在一旁抱怨了一声。
顺喜儿确是摇了摇头,道“赵大人,难道您忘了当年您是如何坐到眼下这尚书之位的了么”
赵闻介原本正是在气头上,却被顺喜儿一句话猛的点醒了。
当年他进士及第,位列三甲,却因为没有向其他举子一样去拜权臣为师,非但没有被点为庶吉士,反而被安排吏部做一名小小的知事。熬了不少年头,他不过才坐到殿上的四品官,而同期的其他举子莫不是外放做地方大员,就是京城中各部的要职。
倘若不是那一次的偶然机会,就算自己熟读吏部下辖各官员的履历,恐怕也是一辈子就在那个位置上坐着,永无出头之日。
瞧着他沉默不语,顺喜儿又续道“这拜名师,认门生之风,其实也不是本朝所起,历朝历代都有。只是这种看上去似乎习以为常的裙带关系,他损害了那原本比更有才学的庶人子弟的晋升机会不说,更促成朝中朋党之争,让原本应该一心为江山为社稷的肱骨大臣,变成互相构陷,相互排挤的敌人。成为皇朝之中最为致命之处。”
赫连仲绶沉默了半晌,道“这些圈点提拟圈点的名额的试卷,你都看见了”
顺喜儿点了点头,道“这折子奴才留了两天,亲自去翻阅了这些人的考卷,选取了其中最优的,和这上面原本名单上的人相比之后,才做了圈点和增补。”
“倒是难为你耗费了这些时日。”赫连仲绶说着便是看向了赵闻介,“赵大人你认为呢”
赵闻介自问自己素日里在朝堂之上,也算得上是件件公允,却没想到在这件事上却差了顺喜儿一头,不免那面上有些难堪,竟是连着赫连仲绶的问话,也觉得羞于开口。
瞧着他不说话,赫连仲绶又道“赵大人,倒是不妨听本宫一句”
“太子殿下请讲。”
“喜公公的说法,本宫觉得很是有些道理。所以本宫觉得,赵大人不妨听取喜公公的建议,若是对于这增补的名额,赵大人有所异议,倒是再可以调取他们的试卷备考。若是再有争议的,也可以送到东宫来,由本宫和李大人裁定,谁优谁劣。”
赫连仲绶的提议倒是把赵闻介弄得一惊,他忙跪下道“本官未有质疑太子殿下的意思。”
“赵大人,你倒是不必这么紧张。”赫连仲绶说着便将他扶了起来,“而今朝中之事,还指望着你两位的通力协助。”
“太子殿下的话,下官记下了。”赵闻介拱手道,“今次的名单就这样照着司礼监的意思办吧。”
眼瞧着此事既是有了定论,赫连仲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两人说话就要告辞,赫连仲绶瞧着顺喜儿,想起那日在回龙观里,李丛礼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心中不免一阵激荡,一时激动着,想要开口留下顺喜儿,然而却终究碍着那赵闻介在场,只得由着这两人离开。
自从东宫出来之后,赵闻介便是说要回吏部去准备文书,顺喜儿也不拦着他,而是相送去了宫门之外。
在那棂星门外,顺喜儿道“赵大人,方才在下的失言失德之处,还望海涵。”
赵闻介摆了摆手,却是不再说什么。
“赵大人,其实在下有事相求。”顺喜儿又道。
顺喜儿的话令赵闻介心生惊诧,他倒是没想过眼前这个已经算得上是权势了得的司礼监秉笔 太监会有什么事儿会求道自己跟前来。
“是关于庶吉士之中的贾淮和许阳乐。”顺喜儿说着,又提了几个在那名单中的人。
“这几个人怎么了”赵闻介问道。
“贾淮和许阳乐这两人,才学和人才秉性都是一等一的,在下想要请赵大人安排着两人做东宫的詹事和少詹事。其余几人,希望赵大人可以安排至翰林院,充任太子试讲。”
赵闻介看着他半晌,道“方才你在明光阁里说的,让太子示下的,就是指的这个事儿”
顺喜儿点了点头,算是认同。
“可是方才你为何不说”
顺喜儿回头望着那东宫的方向,确是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想说,只是那李丛礼在太子跟前,若是那时说了,指不定李丛礼会出些什么乱子出来,想想来,还是求了赵闻介,直接把人安插到太子东宫里去来得稳妥。
“在太子宫里安插官员,此事非同小可。”赵闻介道。
“赵大人还请放心,这件事,我会跟小竖公公提及,并让他通知皇上。只要人才品行稳妥,我想皇上那边也不会反对。”顺喜儿道。
“不过,太子跟前的侍讲,第一位的是翰林院的李丛礼,你这样又安排了几位”赵闻介话说着,确又是摇了摇头,“罢了,既是你说相求,那我便是应了吧。合该让你方才戳到我的痛处来了。”
顺喜儿面上不免有些尴尬,他道“赵大人,这便是我对不住您了。”
赵闻介只是叹了口气,道“我为官这十数载,自认为看事通透,却不想宦海浮沉,自己也活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那副模样,哎”
说罢,赵闻介便是转身大步的离开了。顺喜儿站在他身后,默默的看了很久,方才转身往他相反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