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曾经是裕王府的琴师,因为他的关系,我一生下来,就在裕王府当差,并且有幸在裕王身边做了一个小跟班”
随着天和的诉说,那曾经在燕丘发生的一切,终于慢慢的揭开了那尘封已久的面纱。
裕王是赫连勃的手足,他名叫赫连朔。
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是崇德七年,赫连朔被封为裕王,就藩燕丘。
那个时候,赫连朔每年都会往返于皇城和燕丘之间,因为他和他的兄长,也就是当今的圣上赫连勃,两人感情非常好。
当年赫连勃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个人就常常在一念书,骑马,习武,甚至吃住睡觉都在一起。
赫连朔就藩之后,两人相隔甚远,却也丝毫影响不了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
那个时候,时间仿佛很长,却又仿佛很慢。
春去秋来,春华秋实。
赫连朔每每回到从燕丘回皇城的时候,脸上都是挂着满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每次他从皇城返回的时候,又更是比上一次更加期待下一次和自己的皇兄相见。
那个时候的赫连朔,谈论最多的,从来都只有赫连勃,因为那是他的君主,他的兄长,这西陵皇朝唯一的君王,而终于他热烈的邀约之下,崇德十二年,赫连勃初次踏上了寻访燕丘的旅途。
这一次,已经距离故去的先皇巡猎燕丘已有十数年。那原本只为皇家开放的行宫早已经冷清破败,为了迎接新的君王,赫连朔早在一年以前就已经命令时年正是燕丘太守的蓝太师将御庭园休整完毕,只为等候赫连勃的驾临。
那一次的巡猎非常成功,兄弟二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两人饮酒作乐,促膝长谈,没有皇家身份的束缚,仿佛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兄弟一般,兄友弟恭。
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当所有的人都觉得,日子就该这样一天天的平安度过的时候,终于,在崇德十五年,事情开始悄悄起了变化。
那一年的春天来得有些晚,雨夹杂了冰雪落着,天气阴冷。
也是从那一年的春天开始,赫连朔那张原本从来都是洋溢着笑意的脸上,渐渐的没有了笑容,他变得不再爱提及自己的兄长。而那一年的夏天,原本应该照着往年的日子来御庭园避暑巡猎的赫连勃也不再来了。同年的冬天,朝中来了旨意,说是为了预防流光来犯,赫连朔被突然被派往驻守边关,而此一去便是数月,连着那年的正旦节都是在边关里和将士一起度过的。
第二年的春天,说起来,天气就如同现在这样,明媚且温暖,谁也没有料到,在没有得到朝中任何赦令的赫连朔,突然班师回了朔方城。
在那之后不久,朝中就有消息传来,说裕王手握重兵有谋反之意。同一年的春夏之交时,朝中来了更让人不意料不到的消息,为平息兵乱,赫连勃御驾亲征。
已经一年没有再见面的兄弟二人,再次相见,已经是第三年的春天。
那个时候,燕丘外那原本应该青葱翠绿的草原已经染满了鲜血,双方的将士厮杀已半年有余,尸骨成河,赫连勃兵临城下,裕王终于兵败,于王府中自刎身亡。
“你为什么会知道怎么清楚”在听完天和的诉说,顺喜儿问道。
“因为,裕王自杀的时候,我就在他的身边,是我为他收的尸。”天和回答道。
“裕王为什么会突然班师回朔方城”顺喜儿又问道。
天和看着窗外,孩子们正在那窗外嬉闹,打闹声和笑声传入他的耳朵,半晌之后,他转过头,看着顺喜儿的眼睛,说“那是因为朝中有消息说,赫连勃即将迎娶皇后。”
顺喜儿一征“皇后”
“对,就是现在的太子的生母,已故的皇后。”天和说,“她是燕丘太守的女儿,名叫蓝雁玉。”
“裕王和她”
“裕王是在就藩的同年,结识的蓝雁玉,那一年,裕王不过十二岁,蓝雁玉也不过十三岁。”天和说道。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顺喜儿抚着额头念出这两句,他的脸上充满了痛苦的表情。
“是的,那正是两小无猜的年纪。”天和继续说着,“裕王与蓝家大小姐,相识多年,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关于这一点,蓝太守也非常清楚。”
“但是为什么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顺喜儿连忙又该了口,“为什么蓝家大小姐会选择嫁给”
天和没有说话,他只是沉默着,然后很久之后,他又继续开口说道“我只知道裕王和蓝雁玉是在崇德十二年的时候,在御庭园私定的终生。那一年燕丘太守修缮了御庭园,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被留在裕王身边当差,也是在这一年,赫连勃第一年开始游猎燕丘,短住御庭园。”
后面的话,天和没有再继续说下去,然而包括者也在内,在场的三人都清楚的知道,也许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初到燕丘的赫连勃,认识了蓝雁玉,也许也正是那一年他们的相识,促成了这之后发生的种种悲剧。
“所以,在得知心爱之人即将成为他人之妻,裕王才违抗了皇命带兵返回了朔方城”在沉默了很长世间之后,顺喜儿方才低声开了口,他的言语中有着掩饰不住的痛苦。
天和点了点头,道“因为那个时候,裕王很着急,他急于想要问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就匆匆返回了朔方城,并往宫里递交了书信。很快没有多久,宫里有信递了出来,在收到那份信之后,裕王变得很反常,他连着好几夜没有睡觉,不停的在屋子里走动,再然后,司空孤风将军聚集了燕丘所有的兵将,总计十万人,自燕丘南下”
“而后,便是裕王谋反,赫连勃亲征”
“是的。”天和回应着顺喜儿的话,神色变得更加晦暗,“我跟在裕王身边也有好几年,虽说不能说完全了解他,但是也很清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会谋反的人。”
“不管最初是为着什么,带兵十万南下,这不是谋逆又是什么
随着天和的诉说,那曾经在燕丘发生的一切,终于慢慢的揭开了那尘封已久的面纱。
裕王是赫连勃的手足,他名叫赫连朔。
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是崇德七年,赫连朔被封为裕王,就藩燕丘。
那个时候,赫连朔每年都会往返于皇城和燕丘之间,因为他和他的兄长,也就是当今的圣上赫连勃,两人感情非常好。
当年赫连勃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个人就常常在一念书,骑马,习武,甚至吃住睡觉都在一起。
赫连朔就藩之后,两人相隔甚远,却也丝毫影响不了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
那个时候,时间仿佛很长,却又仿佛很慢。
春去秋来,春华秋实。
赫连朔每每回到从燕丘回皇城的时候,脸上都是挂着满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每次他从皇城返回的时候,又更是比上一次更加期待下一次和自己的皇兄相见。
那个时候的赫连朔,谈论最多的,从来都只有赫连勃,因为那是他的君主,他的兄长,这西陵皇朝唯一的君王,而终于他热烈的邀约之下,崇德十二年,赫连勃初次踏上了寻访燕丘的旅途。
这一次,已经距离故去的先皇巡猎燕丘已有十数年。那原本只为皇家开放的行宫早已经冷清破败,为了迎接新的君王,赫连朔早在一年以前就已经命令时年正是燕丘太守的蓝太师将御庭园休整完毕,只为等候赫连勃的驾临。
那一次的巡猎非常成功,兄弟二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两人饮酒作乐,促膝长谈,没有皇家身份的束缚,仿佛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兄弟一般,兄友弟恭。
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当所有的人都觉得,日子就该这样一天天的平安度过的时候,终于,在崇德十五年,事情开始悄悄起了变化。
那一年的春天来得有些晚,雨夹杂了冰雪落着,天气阴冷。
也是从那一年的春天开始,赫连朔那张原本从来都是洋溢着笑意的脸上,渐渐的没有了笑容,他变得不再爱提及自己的兄长。而那一年的夏天,原本应该照着往年的日子来御庭园避暑巡猎的赫连勃也不再来了。同年的冬天,朝中来了旨意,说是为了预防流光来犯,赫连朔被突然被派往驻守边关,而此一去便是数月,连着那年的正旦节都是在边关里和将士一起度过的。
第二年的春天,说起来,天气就如同现在这样,明媚且温暖,谁也没有料到,在没有得到朝中任何赦令的赫连朔,突然班师回了朔方城。
在那之后不久,朝中就有消息传来,说裕王手握重兵有谋反之意。同一年的春夏之交时,朝中来了更让人不意料不到的消息,为平息兵乱,赫连勃御驾亲征。
已经一年没有再见面的兄弟二人,再次相见,已经是第三年的春天。
那个时候,燕丘外那原本应该青葱翠绿的草原已经染满了鲜血,双方的将士厮杀已半年有余,尸骨成河,赫连勃兵临城下,裕王终于兵败,于王府中自刎身亡。
“你为什么会知道怎么清楚”在听完天和的诉说,顺喜儿问道。
“因为,裕王自杀的时候,我就在他的身边,是我为他收的尸。”天和回答道。
“裕王为什么会突然班师回朔方城”顺喜儿又问道。
天和看着窗外,孩子们正在那窗外嬉闹,打闹声和笑声传入他的耳朵,半晌之后,他转过头,看着顺喜儿的眼睛,说“那是因为朝中有消息说,赫连勃即将迎娶皇后。”
顺喜儿一征“皇后”
“对,就是现在的太子的生母,已故的皇后。”天和说,“她是燕丘太守的女儿,名叫蓝雁玉。”
“裕王和她”
“裕王是在就藩的同年,结识的蓝雁玉,那一年,裕王不过十二岁,蓝雁玉也不过十三岁。”天和说道。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顺喜儿抚着额头念出这两句,他的脸上充满了痛苦的表情。
“是的,那正是两小无猜的年纪。”天和继续说着,“裕王与蓝家大小姐,相识多年,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关于这一点,蓝太守也非常清楚。”
“但是为什么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顺喜儿连忙又该了口,“为什么蓝家大小姐会选择嫁给”
天和没有说话,他只是沉默着,然后很久之后,他又继续开口说道“我只知道裕王和蓝雁玉是在崇德十二年的时候,在御庭园私定的终生。那一年燕丘太守修缮了御庭园,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被留在裕王身边当差,也是在这一年,赫连勃第一年开始游猎燕丘,短住御庭园。”
后面的话,天和没有再继续说下去,然而包括者也在内,在场的三人都清楚的知道,也许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初到燕丘的赫连勃,认识了蓝雁玉,也许也正是那一年他们的相识,促成了这之后发生的种种悲剧。
“所以,在得知心爱之人即将成为他人之妻,裕王才违抗了皇命带兵返回了朔方城”在沉默了很长世间之后,顺喜儿方才低声开了口,他的言语中有着掩饰不住的痛苦。
天和点了点头,道“因为那个时候,裕王很着急,他急于想要问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就匆匆返回了朔方城,并往宫里递交了书信。很快没有多久,宫里有信递了出来,在收到那份信之后,裕王变得很反常,他连着好几夜没有睡觉,不停的在屋子里走动,再然后,司空孤风将军聚集了燕丘所有的兵将,总计十万人,自燕丘南下”
“而后,便是裕王谋反,赫连勃亲征”
“是的。”天和回应着顺喜儿的话,神色变得更加晦暗,“我跟在裕王身边也有好几年,虽说不能说完全了解他,但是也很清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会谋反的人。”
“不管最初是为着什么,带兵十万南下,这不是谋逆又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