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舒文的话正说到陆大夫人的心坎上了, 她知道大族内院是什么样子, 也知道那些后院夫人过的什么样的日子, 她最喜欢的就是于舒文家里简单的关系。
陆大夫人悄悄拉了拉陆文远的袖子, 示意他差不多就得了,阿蔓已经嫁给于舒文了, 若是刁难太过,夹在中间为难的可是自家女儿。
陆文远在心里暗暗点头,其实他对女婿的要求也不算高, 只要对阿蔓好,让她这辈子开心快乐就足够了。
陆文远换了个话题道“听闻你是青州府解元。”
于舒文自然谦虚道“是小婿运气好, 更重要的是祖父不遗余力的教导, 这才能得了名次, 小婿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陆文远正色道“你既是解元,我便问你几个问题。”
这才是正式的考校, 于舒文端正态度, 认真对待。
陆文远问道“何为四端”
于舒文答曰“孟子曾言, 四端即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有这四种品德才能称为人,若没有便是禽兽了。
这问题答案固定,只要熟记四书五经便能答上来,于舒文自然没有问题。
陆文远又问“何谓仁”
“仁”可谓儒家思想的核心, 不同的人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孔子提倡的“仁”为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符合道德标准的事。并且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而孟子则将“仁”这个概念延伸为“仁政”,即统治者的施政纲领,教导统治者要用仁义道德治理国家。
于舒文思索片刻,答道“一为亲民,即上位者与百姓同乐;二为任用贤良,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三为尊人权,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四为同情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为杀无道,惩治贪腐五蠹,还天下海清河宴。这是在下的理解。”
陆文远又问“”
如此这般,几个问题下来,陆文远对于舒文的才学能力算是有了全面的认知。
陆文远拂须颔首道“入国子监要专心读书,用心学业,不可荒废时间。”
于舒文恭敬行礼“是,小婿谨遵岳父大人教诲。”
陆文远与陆大夫人带着几个子女到松鹤堂,向长辈请安,陆家的晚饭一般是一家人一起吃的。
他们到的时候,二老爷陆文博和二夫人带着陆瑾昱、陆微已经在堂中等候。
小辈们先行见礼,待看到陆瑾昱,陆文远勉励道“阿昱,来年进入国子监一定要用心读书,多向夫子们请教,那可都是整个大周最有学问的人。”
“是,大伯,侄儿记住了。”
陆瑾昱兴冲冲的向父亲介绍于舒文,“父亲,这就是我跟你说的于大哥,于大哥学识可好了,我能有这样的成绩,多亏了于大哥的帮助。”
陆文博赞道“我听闻子澄可是青州府的解元,想来学识定是不凡。阿昱,你要多向子澄学习,不要贪玩。”
陆瑾昱支吾道“我哪里有贪玩”
于舒文道“二叔谬赞了,阿昱学习很用功,也很专注,定能取得好成绩。日后,舒文要向您学习的更多。”
陆文博是翰林学士,如今正做着太子的讲师,学识能力有目共睹。
陆文博笑到“子澄已经是我陆家的女婿,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但凡有问题只管来问我。来年,你们同在国子监,更要守望互助,相互扶持才是。”
两人自然应道“是,谨遵父亲二叔教诲。”
于舒文一直觉得陆文博很是面善,似乎在哪里见过,直到晚饭时,于舒文看到餐桌上的豆腐,才猛然想起来。
于舒文问道“您可曾到过昌平县”
陆文博道“去过,有十多年了吧,那时候昌平还是曲子檀做县令。”
于舒文道“您可还记得在府衙曾见过一个六岁的小娃”
陆文博眉间一跳,想起那个孩子,“那孩子是你”
于舒文笑道“正是在下。”
陆文博击掌赞道“真是你缘分当真奇妙当时,子檀兄便说,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如今果然应了他的话。”
众人都有些好奇,纷纷看向两人,陆瑾昱把大家的想法问了出来,“父亲,您见过于大哥”
陆文博解释道“是啊,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为父奉命青州府公干,回程途中特意去看了老朋友,没想到却发现了一种美食,就是豆腐。当时子檀见子澄的时候,我便在场,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居然能够做到有礼有节,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让我很是难忘啊。”
原来如此,没想到于舒文与陆家还有这样的缘分。
陆大夫人悄悄拉了拉陆文远的袖子, 示意他差不多就得了,阿蔓已经嫁给于舒文了, 若是刁难太过,夹在中间为难的可是自家女儿。
陆文远在心里暗暗点头,其实他对女婿的要求也不算高, 只要对阿蔓好,让她这辈子开心快乐就足够了。
陆文远换了个话题道“听闻你是青州府解元。”
于舒文自然谦虚道“是小婿运气好, 更重要的是祖父不遗余力的教导, 这才能得了名次, 小婿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陆文远正色道“你既是解元,我便问你几个问题。”
这才是正式的考校, 于舒文端正态度, 认真对待。
陆文远问道“何为四端”
于舒文答曰“孟子曾言, 四端即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有这四种品德才能称为人,若没有便是禽兽了。
这问题答案固定,只要熟记四书五经便能答上来,于舒文自然没有问题。
陆文远又问“何谓仁”
“仁”可谓儒家思想的核心, 不同的人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孔子提倡的“仁”为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符合道德标准的事。并且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而孟子则将“仁”这个概念延伸为“仁政”,即统治者的施政纲领,教导统治者要用仁义道德治理国家。
于舒文思索片刻,答道“一为亲民,即上位者与百姓同乐;二为任用贤良,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三为尊人权,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四为同情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为杀无道,惩治贪腐五蠹,还天下海清河宴。这是在下的理解。”
陆文远又问“”
如此这般,几个问题下来,陆文远对于舒文的才学能力算是有了全面的认知。
陆文远拂须颔首道“入国子监要专心读书,用心学业,不可荒废时间。”
于舒文恭敬行礼“是,小婿谨遵岳父大人教诲。”
陆文远与陆大夫人带着几个子女到松鹤堂,向长辈请安,陆家的晚饭一般是一家人一起吃的。
他们到的时候,二老爷陆文博和二夫人带着陆瑾昱、陆微已经在堂中等候。
小辈们先行见礼,待看到陆瑾昱,陆文远勉励道“阿昱,来年进入国子监一定要用心读书,多向夫子们请教,那可都是整个大周最有学问的人。”
“是,大伯,侄儿记住了。”
陆瑾昱兴冲冲的向父亲介绍于舒文,“父亲,这就是我跟你说的于大哥,于大哥学识可好了,我能有这样的成绩,多亏了于大哥的帮助。”
陆文博赞道“我听闻子澄可是青州府的解元,想来学识定是不凡。阿昱,你要多向子澄学习,不要贪玩。”
陆瑾昱支吾道“我哪里有贪玩”
于舒文道“二叔谬赞了,阿昱学习很用功,也很专注,定能取得好成绩。日后,舒文要向您学习的更多。”
陆文博是翰林学士,如今正做着太子的讲师,学识能力有目共睹。
陆文博笑到“子澄已经是我陆家的女婿,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但凡有问题只管来问我。来年,你们同在国子监,更要守望互助,相互扶持才是。”
两人自然应道“是,谨遵父亲二叔教诲。”
于舒文一直觉得陆文博很是面善,似乎在哪里见过,直到晚饭时,于舒文看到餐桌上的豆腐,才猛然想起来。
于舒文问道“您可曾到过昌平县”
陆文博道“去过,有十多年了吧,那时候昌平还是曲子檀做县令。”
于舒文道“您可还记得在府衙曾见过一个六岁的小娃”
陆文博眉间一跳,想起那个孩子,“那孩子是你”
于舒文笑道“正是在下。”
陆文博击掌赞道“真是你缘分当真奇妙当时,子檀兄便说,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如今果然应了他的话。”
众人都有些好奇,纷纷看向两人,陆瑾昱把大家的想法问了出来,“父亲,您见过于大哥”
陆文博解释道“是啊,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为父奉命青州府公干,回程途中特意去看了老朋友,没想到却发现了一种美食,就是豆腐。当时子檀见子澄的时候,我便在场,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居然能够做到有礼有节,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让我很是难忘啊。”
原来如此,没想到于舒文与陆家还有这样的缘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