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征见猎心喜, 就想见识一下被史夫人如此称赞的学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哪天有空, 叫他过来, 我也见识一番咱们潞安府的神童。”
    史教谕应下, 转而想到一件事,对着陆征问道“不知希仁有没有兴趣收个学生”
    陆征愣了一下, 他还是早年收过几个学生,如今都已经入朝为官,不需要再听自己教导。如今除了家中几个孩子, 他很久没有收过学生了。
    “可是那于舒文”
    史教谕点头,“正是, 那孩子是个可造之材, 希仁若感兴趣, 我明日便叫他过来。”
    陆征又问道“这般好苗子,公明兄为何不自己收在门下呢”
    史教谕叹了一口气“我喜欢山水田园, 自在度日, 不喜官场倾轧。他却不同, 他有能力有学识,注定是要进入官场的。志不同道不合,我教不了他,若是收下他,反倒是耽搁了。希仁你浸淫官场多年,若能成为他的领路人,于你们二人都是好事。”
    史教谕虽然人在山野,却知道朝中之事皇家与世家之战已不可避免, 只看何时爆发了。陆家一惯站在皇帝一边,必定不能独善其身。
    于舒文出身农家,注定被世家排挤,天然便站在世家的对立面,与陆家立场一致。
    闻言,陆征心下一动,不过,自己年岁已高,若收下于舒文,便要当成关门弟子了,待我好生考察一番。
    “公明兄只说他有能力有学识,我却未曾亲眼看到,只得个小三元可不够看。”
    潞安府文风不盛,小三元的含金量远远不如江南和京畿。
    在此地人人称赞的神童,不一定能入陆征的眼
    正好几人用完午饭,史教谕便请陆征到他的书房叙话,“明日我将他叫来,随你怎么考校他。你若要看他的能力,我这儿也有现成的。你看这是于舒文今秋院试答卷。”
    史教谕将书案上的卷子拿给陆征,这是于舒文下考场后重新誊抄,请他指正的。
    “这笔字倒还行”陆征拿到答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于舒文的书法。
    书法是一个人的脸面,字里行间隐藏着执笔人的性格。
    于舒文的书法清新自然,笔锋有力,转折从容,可见是一个心思清明,自信果断的人。
    陆征对他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史教谕提醒道“不是让你看字,看策论”
    陆征翻到第二页,看到了于舒文的策论
    于舒文并不知道自己最大的机缘将要到来,他从史教谕的小院出来后,就回到府学藏书楼。
    史教谕刚刚提到的观点与自己在前朝某位大家的传记上看到的正好相反,于舒文想要找到那本书,将两种观点都揣摩一番。
    院试过后,于舒文得了案首,以廪生的身份成为府学的一员。
    廪生即“廪膳生员”,朝廷负责廪生的所有费用,每月还能领到官府发放的米粮,名头好听,还有实惠。
    不过,廪生的身份也不是固定的,在府学挂名的秀才每年年末都要参加岁考,按着岁考成绩重新评定等级考的好的成为廪生,次一级的为增生,再次为附生。若连续三次为附生,则不能参加乡试。
    虽然所有的考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上延展,但千百年来,儒家已经展成为一门庞大的学科,凡是与儒家经义有关的书籍都要了解,儒家名士对经典的注解都要熟悉,才能做到成竹在胸。
    于舒文抓紧时间学习夫子教导的新知识,为了通过岁考,维持自己的廪生身份,他将话本都放下了。
    每日里寝室,课堂,藏书楼,三点轮转,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请教夫子。
    偶尔几次,于舒文向史教谕请教,史教谕也耐心为他解答。于舒文还从史教谕那里借到藏书楼没有的书,他立刻就像发现宝藏的守金人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学完书籍中的内容,然后到史教谕处换取其他书籍。
    这些书都是史教谕的珍藏,藏书楼没有,外面书肆也没有。能借到这些书,于舒文也不在乎史教谕怎么看他了,反正他自认为自己的脸皮已经足够厚了。
    于舒文如同长鲸吸水一般,用尽全力吸收着新知识。
    书房里,史教谕正在品茶,看着好友忽而惊叹,忽而沉思的神情,史教谕微微颔首,看来收徒这件事板上钉钉了
    一气看完,陆征只觉得这篇策论逻辑清晰,文辞典雅,便是拿到乡试上都算上佳之作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学子在策论中提到的具体措施,都是有迹可循的,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脚踏实地,很多策略在前人的书籍中也能看到一鳞半爪,真正施展之时定能有所助益。
    陆征奇道“这真是农家子写出来的”
    农家子远离朝政,比起常年受到家人熏陶的世家子弟,他们往往见识短浅,视野狭窄,难以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的不同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金榜题名(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苦竹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苦竹根并收藏金榜题名(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