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知府姓刘, 出身寒门, 也是通过科举层层选拔才成为朝廷命官的。如今, 见到天赋出众还能脚踏实地的学子自然免不了心生喜爱, 当即便勉励了于舒文几句。
    “考中秀才是你走上科举的第一步,万不可骄傲松懈, 当更加勤奋向学,努力研读经义,早日金榜题名”
    于舒文躬身行礼道“学生多谢大人教诲, 定会将大人的良言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于舒文坐下后, 又有第二名学子上前作诗
    于舒文专心听着其他学子的诗文, 在心中暗自品评, 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些学子中,正有一人用不善的目光盯着自己。
    那人坐在末席, 正是院试第三十五名方玉林
    方玉林上次落榜后便回到家中, 在西席的教导下学习经义。他知道于舒文会参加今年的院试, 早就等着与他一较高下。
    却没想到,院试榜单上,他与于舒文一头一尾,对比鲜明
    这个成绩对于方玉林无比讽刺,让他的自信变成了自大,骄傲变成了傲慢
    方玉林不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自己这么多年不懈努力,却总是被于舒文压一头。
    这两年自己在家中有先生单独指导, 于舒文在府学,与众多学子一起听课,为什么自己还是比不过他
    难道自己真的天赋不如人
    可是自己也是从小被赞神童的人啊
    看着高居首位,被知府大人关切勉励的于舒文,方玉林迷茫了,他不知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是回到府学,还是继续留在家中
    很快众学子做完了诗文,刘知府举起酒杯道“本官在此恭祝各位榜上有名,希望诸位继续努力,金榜题名为我潞安府文风昌盛,干杯”
    诸学子起身,举杯相应,“多谢大人,学生谨记大人教诲”
    众人落座,刘知府接着道“此次院试正逢天灾降临,青州内外流民遍地,今秋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已成定局。幸而圣上开明,体察民心,免去了青州府这一年的赋税。只是大雨封路,朝廷的赈灾米粮迟迟未到,府库的存粮无法支撑到明年开春,真可谓捉襟见肘,焦头烂额本官身为潞安府父母官,上不能为圣上分忧,下不能解黎民之苦,不仅愧对圣上的信任,也无颜面对潞安父老。真是惭愧惭愧啊”
    众学子感怀于知府的一片诚心,当即表态“大人一腔爱民之心,学生等甚是感佩,愿与大人共渡难关”
    “潞安府能有如此安定的局面全靠大人一力维持”
    “学生出身寒门,代黎民百姓感谢大人”
    “学生回去便劝家人开设粥棚,为大人分忧解难”
    刘知府看着这些学子一腔报国之心,微笑着点点头,这些学子中很有一些书香大族的子弟,能说动他们施粥赈灾,潞安府的局面还能稳定一段时间,也不枉自己刚刚那一番诉苦
    刘知府身为父母官,最是了解普通百姓的心理。
    民以食为天
    马上就要秋收了,若是一点粮食都收不上来,必然会引起恐慌,甚至会有人逃亡。
    因天灾肆虐,自己及时赈灾,维持稳定,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这一年的考核想来能得个“中”。但若是太多人逃离潞安,来年收成还是提不上来,那自己的考核就只能是“下”了
    为黎民百姓着想,与自己的利益并不冲突,在这样的时刻,任何一位有良心的父母官都会选择赈灾救民。
    于舒文对刘大人的感官更好了,想来,有这位大人坐镇府城,潞安府便乱不了。
    宴席结束,于舒文有半个月的假期,他决定跟着父亲回家安顿,也好让爷爷奶奶安心。
    于连成兄弟租了两辆牛车,装着买好的米粮和布匹,带着舒文于庆一起回家。杨广成自然也和他们结伴而行,杨家家底厚实,几代人都是杨家村的村长,杨家村有一半田地是他们家的,往年的存粮很多,自然不需要购买米粮。
    回去的路上,府城到县城的道路坑坑洼洼,时常有大树倒在路边,他们还遇上一场大暴雨,牛车上的东西不能淋雨,便只能停下脚步,等大雨过后再启程。如今他们不赶时间,便选择绕远路避过障碍,总算有惊无险的回到家中。
    于舒文考取秀才的事情早已经传回家中,发榜之后,衙役便将喜报送到各学子的家乡,昌平县令收到喜报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了杨家村。
    故而,尽管下着小雨,杨家村的村民依然聚集到村口,迎接舒文回家。
    杨家村还从没有出过秀才呢
    村长站在最前面,带着村民,放着鞭炮,所有人都在恭喜舒文。于舒文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孔,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很是高兴。
    “富贵不归家乡,如锦衣夜行。”古人诚不欺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金榜题名(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苦竹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苦竹根并收藏金榜题名(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