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跟爹说说, 要了那地能干啥,爹也没听说种药材用沙地的。”
珍珠郑重道,“爹, 我想种寒瓜。”
寒瓜就是现在的西瓜,种西瓜最好的地就是沙土地,加上南坡向阳光照足, 种出来的瓜一准儿能甜掉牙。
“寒瓜”
这东西沈木生倒是听沈水生提过, 不过没见过没吃过, 只是知道卖起来不便宜。
珍珠就给解释了一番, “爹, 天然居那许掌柜跟我说的,沙土地种寒瓜最好, 他去年搁自己后院就种了几棵苗的。寒瓜好伺弄, 许老板那里又有种子,咱拿过来直接用,到秋下给捧几个瓜去就成。再有就是如果种寒瓜的话都不用开地,少弄点腐殖土一盖, 直接就能种。到时候能收瓜卖钱,还能防止南坡再滑坡,不是一举两得么。”
沈木生听得一愣一愣的, 懵懂地问, “你不是说要种药材,怎么又想起来种寒瓜了,那药材呢, 不种了”
“当然得种,南坡的沙地不过两亩多吧,咱和三叔加一起最低也得种六亩,爹我看过了,南坡往里走那片地不错,开起来也不太费劲,直接种药材就行。不过现在应该有不少人盯着这片地,就看咱怎么跟村正说了。”
沈木生想了下,“那我先跟你三叔商量下,他点子多。”
珍珠点头,“我跟爹一起找三叔去。”
这事儿珍珠其实心里想好了说辞的,结果跟沈水生不谋而和。
就是把今天刘丰年摔下山坡的事跟村正说了一遍,让村正知道再不治理南坡以后肯定会出大事,之后表明自己家有这个意愿,便可以轻易争取来那片沙地。
既然这片地是木生和水生的了,人家在地里种东西,来回上山的人自然不能拿自己的大脚丫子去踩人家的地。
这样一来,想要给沙土地后头那片地开荒就得绕路,绕得还不近乎,村民们哪个不是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的
因此想要那地的人就不会多,自然落到老沈家头上的机率就大了些。
村正本就对老沈家另眼相看,分荒地的事也是第一个便来老沈家听意见,看人家掏心掏肺说了半天,便打定主意将老沈家属意的地分给他们。
当然不能直接拍板定下来,还得假装听听后面村里人的想法才行。
珍珠知道这事是八九不离十了,等村正走后,将柜里的党参籽拿了出来,“爹,三叔,这是我今天挖菜时候采到的党参籽。还有几颗党参呢,让我娘也给挖回来了,在土里种着呢。”
沈水生知道党参是啥,沈木生不太懂,可一听带着“参”字,就知道是好东西,便问珍珠,“你是想种这个”
“对,种这个一本万利。”
“你会”
她三叔在眼前呢,那人的智商可不是散装的,珍珠便没法子瞎编说她会种党参是镇上济生堂教的。
“爹,三叔,这东西野生都能长那么好,人伺弄着能差到哪儿去再说了,咱得这参籽都没花钱,也不怕赔,有啥不敢种的。”
这话倒也在理,沈珍珠又有福星的身份压着,她爹和三叔也就点头了。
清明起早下了牛毛细雨,沈家三个兄弟带上烧纸去给王氏的爹上坟。
老沈家是后搬来的,沈树和的爹娘早亡,搬来之前就在从前的住地立了坟头,跟着他们一家子过来的,就只有王氏的爹。
因为珍珠这几个月奇佳的表现,王氏他爹跟着在老沈家声名鹊起,这回王氏多买了几刀烧纸,还蒸了白面馍,炒了两个素菜带着,算是老爷子死后最为隆重的一次孝敬。
上坟有规矩,女人不能去,珍珠便跟她爹说让帮着她多叨咕两句感谢太爷爷的话。
沈木生带了镰刀去的,先给坟头附近的杂草清了,摆上饭菜,点了烧纸,哥三个一人念叨了会,等纸灰熄了就准备走。
沈水生说要撒尿,让两个哥先下山等自己,他转悠了几下找到等在树下的聂文,张嘴就问,“给你姥姥姥爷烧纸了么”
聂文遥望了一眼王氏他爹的坟,踢了下脚下的石子,“昨晚跟我娘上十字路口烧了,放心吧。”
沈水生叹口气,“离得远回不去,只能这么烧了,也不知道能收到不。”
聂文没出声,隔了会儿跟沈水生说,“我得回山上住段时间,我那个师傅身子不大好,我总得回去孝敬孝敬。”
聂文出生后,因家里的一些变故,被送到山上拜了个师傅习武,沈水生是知道这事儿的。
“啥时候启程”
“明天。”
“行,你娘那儿我会照看,再说了还有郝伯一家子陪着,你不用担心。”
聂文眼神闪了闪,吭哧半天。
沈水生一寻思外甥都快走了,这一去还不知要多久,干脆不逗他了,就直截了当道,“这些日子李怀允来家了几趟,不是送纸就是送书,我看着每次珍珠都没露面,都是她娘出来收的,还都按市价给付了铜板。”
聂文眼眉一抬,脸上有了些喜色,“珍珠没看中那小子”
“好像不只她没看中吧,我娘和我二嫂怕是都没太看中。”
聂文长长地吐了口气,“那舅你把自己家照看好就成,我娘那头有郝伯呢,不用你费心。”
今天他没带飞龙来,说罢这些自己轻装上阵,顺着另一条路走了。
沈水生呵呵笑了半天,往山下走时路过王氏老爹的坟头,突然发现馒头和菜都没了,他眉头紧了紧,快速下山。
珍珠郑重道,“爹, 我想种寒瓜。”
寒瓜就是现在的西瓜,种西瓜最好的地就是沙土地,加上南坡向阳光照足, 种出来的瓜一准儿能甜掉牙。
“寒瓜”
这东西沈木生倒是听沈水生提过, 不过没见过没吃过, 只是知道卖起来不便宜。
珍珠就给解释了一番, “爹, 天然居那许掌柜跟我说的,沙土地种寒瓜最好, 他去年搁自己后院就种了几棵苗的。寒瓜好伺弄, 许老板那里又有种子,咱拿过来直接用,到秋下给捧几个瓜去就成。再有就是如果种寒瓜的话都不用开地,少弄点腐殖土一盖, 直接就能种。到时候能收瓜卖钱,还能防止南坡再滑坡,不是一举两得么。”
沈木生听得一愣一愣的, 懵懂地问, “你不是说要种药材,怎么又想起来种寒瓜了,那药材呢, 不种了”
“当然得种,南坡的沙地不过两亩多吧,咱和三叔加一起最低也得种六亩,爹我看过了,南坡往里走那片地不错,开起来也不太费劲,直接种药材就行。不过现在应该有不少人盯着这片地,就看咱怎么跟村正说了。”
沈木生想了下,“那我先跟你三叔商量下,他点子多。”
珍珠点头,“我跟爹一起找三叔去。”
这事儿珍珠其实心里想好了说辞的,结果跟沈水生不谋而和。
就是把今天刘丰年摔下山坡的事跟村正说了一遍,让村正知道再不治理南坡以后肯定会出大事,之后表明自己家有这个意愿,便可以轻易争取来那片沙地。
既然这片地是木生和水生的了,人家在地里种东西,来回上山的人自然不能拿自己的大脚丫子去踩人家的地。
这样一来,想要给沙土地后头那片地开荒就得绕路,绕得还不近乎,村民们哪个不是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的
因此想要那地的人就不会多,自然落到老沈家头上的机率就大了些。
村正本就对老沈家另眼相看,分荒地的事也是第一个便来老沈家听意见,看人家掏心掏肺说了半天,便打定主意将老沈家属意的地分给他们。
当然不能直接拍板定下来,还得假装听听后面村里人的想法才行。
珍珠知道这事是八九不离十了,等村正走后,将柜里的党参籽拿了出来,“爹,三叔,这是我今天挖菜时候采到的党参籽。还有几颗党参呢,让我娘也给挖回来了,在土里种着呢。”
沈水生知道党参是啥,沈木生不太懂,可一听带着“参”字,就知道是好东西,便问珍珠,“你是想种这个”
“对,种这个一本万利。”
“你会”
她三叔在眼前呢,那人的智商可不是散装的,珍珠便没法子瞎编说她会种党参是镇上济生堂教的。
“爹,三叔,这东西野生都能长那么好,人伺弄着能差到哪儿去再说了,咱得这参籽都没花钱,也不怕赔,有啥不敢种的。”
这话倒也在理,沈珍珠又有福星的身份压着,她爹和三叔也就点头了。
清明起早下了牛毛细雨,沈家三个兄弟带上烧纸去给王氏的爹上坟。
老沈家是后搬来的,沈树和的爹娘早亡,搬来之前就在从前的住地立了坟头,跟着他们一家子过来的,就只有王氏的爹。
因为珍珠这几个月奇佳的表现,王氏他爹跟着在老沈家声名鹊起,这回王氏多买了几刀烧纸,还蒸了白面馍,炒了两个素菜带着,算是老爷子死后最为隆重的一次孝敬。
上坟有规矩,女人不能去,珍珠便跟她爹说让帮着她多叨咕两句感谢太爷爷的话。
沈木生带了镰刀去的,先给坟头附近的杂草清了,摆上饭菜,点了烧纸,哥三个一人念叨了会,等纸灰熄了就准备走。
沈水生说要撒尿,让两个哥先下山等自己,他转悠了几下找到等在树下的聂文,张嘴就问,“给你姥姥姥爷烧纸了么”
聂文遥望了一眼王氏他爹的坟,踢了下脚下的石子,“昨晚跟我娘上十字路口烧了,放心吧。”
沈水生叹口气,“离得远回不去,只能这么烧了,也不知道能收到不。”
聂文没出声,隔了会儿跟沈水生说,“我得回山上住段时间,我那个师傅身子不大好,我总得回去孝敬孝敬。”
聂文出生后,因家里的一些变故,被送到山上拜了个师傅习武,沈水生是知道这事儿的。
“啥时候启程”
“明天。”
“行,你娘那儿我会照看,再说了还有郝伯一家子陪着,你不用担心。”
聂文眼神闪了闪,吭哧半天。
沈水生一寻思外甥都快走了,这一去还不知要多久,干脆不逗他了,就直截了当道,“这些日子李怀允来家了几趟,不是送纸就是送书,我看着每次珍珠都没露面,都是她娘出来收的,还都按市价给付了铜板。”
聂文眼眉一抬,脸上有了些喜色,“珍珠没看中那小子”
“好像不只她没看中吧,我娘和我二嫂怕是都没太看中。”
聂文长长地吐了口气,“那舅你把自己家照看好就成,我娘那头有郝伯呢,不用你费心。”
今天他没带飞龙来,说罢这些自己轻装上阵,顺着另一条路走了。
沈水生呵呵笑了半天,往山下走时路过王氏老爹的坟头,突然发现馒头和菜都没了,他眉头紧了紧,快速下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