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蓁蓁定睛一看
果然, 山脚下蜿蜒绵长的黄沙大路上,一条细长的队伍正朝着这边儿而来。
渐渐的,队伍近了。叶蓁蓁能看到队伍里举着的各种旗帜, 最大的一面旗帜上写着“梁”, 另外还有几面红双喜的大旗帜
队伍的前头, 是一队骑兵,急急策马在前头开路。后头跟着几十个持戈的士兵,正跟着一溜小跑。再后头,便是几辆马车, 其中一辆,便是最最华丽、也是最大的。
再往后,就是长长的嫁妆车队、以及各种辎重。
叶蓁蓁的视线落在了那辆最高大、最华贵的马车之上。
她深呼吸, 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样物事,将之放在距离东歌不远处的地方,低声说道“东歌, 拜托你啦帮我把这个交给佩娘罢”
梁任从怀里掏出了一支短短的细竹竿, 竹竿上绑着几根颜色鲜艳的鸟羽,他挥着那只细竹竿, 朝着山脚下的那队伍比划了几下。
东歌收着翅膀、慢吞吞地朝一旁跳了几下, 然后突然跃下了悬崖
叶蓁蓁张大了嘴。
可没一会儿,东歌就展开着双翅, 慢悠悠的飞了上来。
它围着叶蓁蓁飞了两圈,突然一个低飞
在经过叶蓁蓁面前的时候,因为身躯庞大, 东歌带来了一阵疾风,刮得叶蓁蓁脸庞生疼
东歌离开后,叶蓁蓁注意到,原先她放在地上的那样东西已经不见了。
她揉了揉眼睛,抱紧了怀里的琵琶。
叮咚拨动了几下琴弦
也不知怎么的,叶蓁蓁却突然泪盈于眶。
一曲采桑,被她弹奏得又急又快。蕴藏着她的愤怒、不舍、难过与怜悯
弹到第二遍的时候,叶蓁蓁总算能控制住情绪了,曲调变得活泼欢快。
她轻声唱道
桑叶闲闲、七里桑田,
阿父饲蚕、阿姊采桑。
桑叶萋萋、机杼唧唧,
阿母纺丝、阿姊采桑。
桑叶莫莫、鸣蝉织织,
阿弟拾柴、阿姊采桑。
桑叶盈盈、皎月泠泠,
阿妹浣衣、阿姊采桑。
这曲儿已在华夏大地吟唱了千年之久,歌词简单,曲调悠扬,固然说的是采桑女一家艰辛劳作的生活,但一家子齐齐整整的呆在一块儿、再辛苦再难,也总有迎来光明、过上好日子的一天。
山脚下的那支队伍,已经有人听到了这琅琅的琵琶声,更有东歌一直盘桓在送亲队伍上方
那骑着马儿阵打头的将军抬起了手,示意队伍停下。
灵雀儿小小声说道“解忧公主能听到吗”
灵鹂儿说道“咱们一块儿唱吧有多大声说唱多大声让所有的人都听到”
跟着,二婢跟随着叶蓁蓁弹奏琵琶的旋律,齐齐大声吟唱了起来,还拼命地朝着山下的队伍、高扬着手儿
当她们反复唱了两三回以后,就连任重道远四大侍卫也跟着大声唱了起来
“桑叶闲闲、七里桑田,阿父饲蚕、阿姊采桑”
儿郎们一开口,这首清丽的小曲儿,就被他们给唱得慷慨激昂,还隐含着铁马金戈的铿锵意昧。
渐渐的,就连山下的那支送亲队伍里的人们,也开始附和着、唱起了这支小曲儿。
解忧公主萧佩娘正坐在车架之中,发着呆。
突然,马车停了下来
萧佩娘一怔。
她听到有人唱起了“阿姊采桑”这首家乡小调
先前她坐在马车之上,听到的、是自家队伍里的马儿小跑的铁蹄声、军士们跑步时带出的凌乱脚步声,车轮辘辘的嘈杂声
所以她并没有听到琵琶乐声,只是觉得疑惑,心想送亲的军士们这是怎么了
她掀开了车窗帘子
陪伴在她身边的红衣宫女冷傲地说道“公主殿下,还请注意您的仪态”
另一个绿衣宫女却说道“公主殿下,奴婢好像听到了琵琶奏乐的声音”
红衣宫女狠狠地白了绿衣一眼,说道“有病吧这荒郊野外的,哪儿来的琵琶声哎,公主殿下”
一语了,萧佩娘已掀开了马车的帘子,跃身而下。
果然
萧佩娘清清楚楚地听到了琵琶悠扬、又略显得有些空灵的乐声。
好些人大声唱着“桑叶盈盈、皎月泠泠,阿妹浣衣、阿姊采桑”
萧佩娘不住地环顾四周,终于发现在不远处的矮山坡上,有一众约十几人的队伍,那些人正朝着她这儿拼命的挥着手
萧佩娘倒抽了一口气,仔细聆听
似乎真有女子的歌声
萧佩娘愣住。
半晌,她突然毫无征兆的大哭了起来
她人缘又不好。离京之时、除去庄皇后作主,为她举行了一场饯别宴之外,压根儿就没人在意她马上就要离开,是不是要去北寮送死
怎会有人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唱出家乡小调
分明就是
分明就是叶蓁娘
她来了,她是来送她的
年前叶蓁娘离京时,还特意进宫来看萧佩娘、还告诉她、来年三月在她出塞之前,一定会来送她
可谁也没想到,北寮老君王会突然病
果然, 山脚下蜿蜒绵长的黄沙大路上,一条细长的队伍正朝着这边儿而来。
渐渐的,队伍近了。叶蓁蓁能看到队伍里举着的各种旗帜, 最大的一面旗帜上写着“梁”, 另外还有几面红双喜的大旗帜
队伍的前头, 是一队骑兵,急急策马在前头开路。后头跟着几十个持戈的士兵,正跟着一溜小跑。再后头,便是几辆马车, 其中一辆,便是最最华丽、也是最大的。
再往后,就是长长的嫁妆车队、以及各种辎重。
叶蓁蓁的视线落在了那辆最高大、最华贵的马车之上。
她深呼吸, 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样物事,将之放在距离东歌不远处的地方,低声说道“东歌, 拜托你啦帮我把这个交给佩娘罢”
梁任从怀里掏出了一支短短的细竹竿, 竹竿上绑着几根颜色鲜艳的鸟羽,他挥着那只细竹竿, 朝着山脚下的那队伍比划了几下。
东歌收着翅膀、慢吞吞地朝一旁跳了几下, 然后突然跃下了悬崖
叶蓁蓁张大了嘴。
可没一会儿,东歌就展开着双翅, 慢悠悠的飞了上来。
它围着叶蓁蓁飞了两圈,突然一个低飞
在经过叶蓁蓁面前的时候,因为身躯庞大, 东歌带来了一阵疾风,刮得叶蓁蓁脸庞生疼
东歌离开后,叶蓁蓁注意到,原先她放在地上的那样东西已经不见了。
她揉了揉眼睛,抱紧了怀里的琵琶。
叮咚拨动了几下琴弦
也不知怎么的,叶蓁蓁却突然泪盈于眶。
一曲采桑,被她弹奏得又急又快。蕴藏着她的愤怒、不舍、难过与怜悯
弹到第二遍的时候,叶蓁蓁总算能控制住情绪了,曲调变得活泼欢快。
她轻声唱道
桑叶闲闲、七里桑田,
阿父饲蚕、阿姊采桑。
桑叶萋萋、机杼唧唧,
阿母纺丝、阿姊采桑。
桑叶莫莫、鸣蝉织织,
阿弟拾柴、阿姊采桑。
桑叶盈盈、皎月泠泠,
阿妹浣衣、阿姊采桑。
这曲儿已在华夏大地吟唱了千年之久,歌词简单,曲调悠扬,固然说的是采桑女一家艰辛劳作的生活,但一家子齐齐整整的呆在一块儿、再辛苦再难,也总有迎来光明、过上好日子的一天。
山脚下的那支队伍,已经有人听到了这琅琅的琵琶声,更有东歌一直盘桓在送亲队伍上方
那骑着马儿阵打头的将军抬起了手,示意队伍停下。
灵雀儿小小声说道“解忧公主能听到吗”
灵鹂儿说道“咱们一块儿唱吧有多大声说唱多大声让所有的人都听到”
跟着,二婢跟随着叶蓁蓁弹奏琵琶的旋律,齐齐大声吟唱了起来,还拼命地朝着山下的队伍、高扬着手儿
当她们反复唱了两三回以后,就连任重道远四大侍卫也跟着大声唱了起来
“桑叶闲闲、七里桑田,阿父饲蚕、阿姊采桑”
儿郎们一开口,这首清丽的小曲儿,就被他们给唱得慷慨激昂,还隐含着铁马金戈的铿锵意昧。
渐渐的,就连山下的那支送亲队伍里的人们,也开始附和着、唱起了这支小曲儿。
解忧公主萧佩娘正坐在车架之中,发着呆。
突然,马车停了下来
萧佩娘一怔。
她听到有人唱起了“阿姊采桑”这首家乡小调
先前她坐在马车之上,听到的、是自家队伍里的马儿小跑的铁蹄声、军士们跑步时带出的凌乱脚步声,车轮辘辘的嘈杂声
所以她并没有听到琵琶乐声,只是觉得疑惑,心想送亲的军士们这是怎么了
她掀开了车窗帘子
陪伴在她身边的红衣宫女冷傲地说道“公主殿下,还请注意您的仪态”
另一个绿衣宫女却说道“公主殿下,奴婢好像听到了琵琶奏乐的声音”
红衣宫女狠狠地白了绿衣一眼,说道“有病吧这荒郊野外的,哪儿来的琵琶声哎,公主殿下”
一语了,萧佩娘已掀开了马车的帘子,跃身而下。
果然
萧佩娘清清楚楚地听到了琵琶悠扬、又略显得有些空灵的乐声。
好些人大声唱着“桑叶盈盈、皎月泠泠,阿妹浣衣、阿姊采桑”
萧佩娘不住地环顾四周,终于发现在不远处的矮山坡上,有一众约十几人的队伍,那些人正朝着她这儿拼命的挥着手
萧佩娘倒抽了一口气,仔细聆听
似乎真有女子的歌声
萧佩娘愣住。
半晌,她突然毫无征兆的大哭了起来
她人缘又不好。离京之时、除去庄皇后作主,为她举行了一场饯别宴之外,压根儿就没人在意她马上就要离开,是不是要去北寮送死
怎会有人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唱出家乡小调
分明就是
分明就是叶蓁娘
她来了,她是来送她的
年前叶蓁娘离京时,还特意进宫来看萧佩娘、还告诉她、来年三月在她出塞之前,一定会来送她
可谁也没想到,北寮老君王会突然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