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叶蓁蓁梳好了头, 在姐妹们和婢女们的帮助下穿上了嫁衣、又戴上了花冠以后
    众人齐齐惊呆
    冯曼娘赞道“真真儿是个仙姿佚貌的美人儿”
    方才叶蓁蓁已经在铜镜里见过自己的容貌了。
    老实讲,比起她前世出嫁那会儿如今的自己尚未完全长成,姿色尚略欠一筹。
    不过, 前世今生已经完全不可比前世就是盲婚哑嫁, 出嫁前夕是既盼望、又忧心的。
    今生么
    此刻心里只有满满的欢喜, 又有些依依的不舍。
    小汪氏倒比崔氏还激动些,已拿着帕子在那儿摁起了眼角,泣道“一转眼就大了啊当初你娘生你的时候、还早产了,七个多月就出来了, 只有巴掌大,说你像猫那都是客气话,其实就像只老鼠崽儿似的”
    “那会儿你娘坐着月子、又大出血, 我和阿青衣不解带的照看着你你太小了,连吃奶都不会,我找来了三个奶娘, 轮流挤些乳汁给你, 用小碗儿盛了,还特意请银匠打了个比挖耳勺大不了多少的银匙, 一匙一匙的喂你吃喂上勺、大约能灌进去小半勺”
    “没日没夜的照顾了你三个多月, 你才学会了哭你身子弱,三岁才会走、四岁开口说话也不知花用了多少补气养身的好东西, 才慢慢长到了如今”
    “如今你就要离了我这老婆子啦”说着,小汪氏呜呜地哭了起来,“你那婆母看着和气, 哪个晓得她会不会把你当成亲生的闺女一般疼爱你那郎君看着也是人中龙凤可他也是个初经人事的小毛头,纵有爱你的心、哪个晓得他的疼爱、是不是你受得起的”
    小汪氏大哭了起来。
    崔氏早忍不住了,拿着帕子也捂着眼,哭得不像样子。
    叶蓁蓁也泪流满面。
    但她不敢哭出声音来,就怕祖母和母亲会更伤心
    崔大夫人、冯姨母与米氏连忙齐齐来劝
    “亲家夫人哪,虽说小娘子出嫁是要哭一哭的,可我们作作样子就好啦,毕竟这是喜事”
    “是呀亲家夫人,蓁蓁的娘还怀着身子哪,快不要再哭了不好惹她。”
    “娘,您要是不放心哪,一会子我送了五娘子去必不让武家人欺负五娘子的”
    小汪氏当然知道,只是一时控制不住自己
    她自个儿拼命地压制自己、也听姻亲们的劝,好不容易才止住了哭泣。
    回头一看,崔氏又哭得不像样子
    小汪氏担忧她的身份,便板着脸儿训斥了崔氏几句,崔氏这才悲戚戚的收住了哭声。
    然而叶蓁蓁也哭花了妆。
    众女眷们齐心协力的卖乖、说笑话,那祖孙仨才慢慢好了
    然而这时,天色也已经慢慢的亮了。
    崔氏出了屋子,将叶蓁蓁的陪房们都召集拢来,先是狠狠地敲打了一番,这才将他们的身契交与叶蓁蓁。
    陪房的奴仆们又跪下向叶蓁蓁认主
    这时,外院的康嬷嬷过来传话“回伯夫人的话,伯爷说要是这边儿好了就先去花厅那边儿,他还有话要和五娘子说。”
    众人面面相觑。
    小汪氏连忙说道“这就去了”
    遂又领着众人去了花厅。
    叶蓁蓁被簇拥着去了花厅,果然见到祖翁已经在那儿了。
    他今儿穿了一袭新衣,看向叶蓁蓁时,虽然面带笑容,却也是眼眶微红。
    叶蓁蓁朝着祖翁盈盈拜倒。
    祖翁摸着胡子点头“好、好好好吾家孙女儿初长成啊”
    这时
    管家娘子匆匆来报“伯爷伯夫人武家来迎亲了”
    崔大夫人愣住,低声嘀咕道“不是说好了辰时正才来迎亲的吗这至少提早了一个时辰罢”
    冯姨母捂嘴笑道“新郎倌儿都等不及了”
    米氏嗔怪道“亲家大嫂子、亲家大妹妹啊,你们是不晓得他们家不光是新郎倌儿着急,蓁蓁的婆母更着急简直恨不得在咱们接了赐婚圣旨的那一日便将蓁蓁迎了去”
    众人都笑了起来。
    祖翁也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生气来这么急干嘛他都没空跟小孙女儿多说上几句话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大碍。毕竟两家又隔得不远,蓁蓁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这么一想,他才释然了。
    很快,震天的鞭炮响了起来、礼乐班子奏出的喜乐也渐渐由远而近。
    男方请来催喜的队伍、第一波已抵达了宁乡伯府
    大梁王朝的婚庆有个习俗。
    迎亲时,都有“催喜”这个环节。即为了尊重女方的矜持、男方一般会请些德高望重的亲朋好友,代表己方去女方家里“三催四请”,即催新娘子出门、一共要催七次。
    每一次去催,女方都不为所动、然后留客吃茶。
    直到七位德高望重的人物集齐在女方家里,最后一次才由新郎倌出马
    于是,众人将见证新郎倌与新娘子拜别女方的父母长辈,然后齐齐送新娘子出门。
    这头一拨代表武家前来催出门的,居然是抚庆伯
    叶家人十分意外。
    按说,“三催四请”的最后一位,通常是地位最高、辈份儿也最高的一位了。
    而武家请来的第一位催喜的老者,居然是抚庆伯爷
    那
    第七位会是谁
    目前还暂不得知。
    不过,抚庆伯也是祖翁的老友,二人聊了一会儿的天,都挺高兴的。没一会儿外头的喜庆班子又奏起了乐
    第二拨前来催喜的人也到了。
    博望伯
    很好,三位伯爷便开开心心地聊起了天。
    第三位来的是江阴候
    第四位来的是榆国公
    第五位被请来催喜的、是陶夭夭的外祖母庄太夫人庄太夫人的祖母是前朝皇室的嫡公主,故此身份十分尊贵。
    第六位代表武家来到叶家催喜的,居然是淳亲王
    这下子,众人都惊着了
    武家人居然请得动淳亲王
    这已经很让人浮想联翩了
    但也让众人更好奇了
    第七位即将登场的催喜人到底会是谁当朝还有谁、能比淳亲王的地位和辈份更高
    有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猜测了
    但更多的人,则是持观望态度。
    喜气洋洋的乐曲声音再一次奏起。
    这一回,所有的人都齐齐的扭着脖子、侧着头,眼巴巴的看向了花厅一侧。
    没一会儿,叶府的管家便匆匆地陪着一个人进来了。
    一时间,宁乡伯府的正堂之上哑雀无声
    近了近了
    那人终于来了
    然而众人却突然齐齐愣住
    原来
    来人却是个身穿黄色宫衣、看起只有十三四岁、身量未足的
    黄门小太监
    只见那小太监走到叶伯爷跟前,羞涩一笑“奴给伯爷请安啦爷爷大太监说、皇上提起今天宁乡伯府和安国候府办喜事儿呢也不知民间是怎么娶新媳妇儿的,想看看呢。所以爷爷让奴来看看,看完了还要回宫里去回话的。”
    说着,小太监又巴巴地说道“爷爷还说,伯爷府上的糕点是极好吃的”
    众人皆尽愣住。
    叶伯爷反应过来,笑道“有有有呆会子等我们府上的新娘子出了门再请小公公跟了我家二郎去,咱们府上可多的是好吃的”
    小太监笑眯了眼。
    一时间,众宾客心思各异。
    这小太监白白胖胖的、一团稚气,看起来也不大懂事的模样儿,且从他的服饰看来,根本就是个刚执事的低阶宦官。但他说了、这是皇上的意思,且是“爷爷”差他来的。
    能被小太监们称之为“爷爷”的,只有一位,那便是皇上身边的太监陈公公。
    前朝便是因宦官乱政才亡的国。
    所以到了本朝,太祖皇帝严令宦官等不得干政。
    陈公公做为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又是后宫总领他行事十分小心谨慎。今天他敢派个小太监出现在众臣面前,也就证明着,这事儿其实是过了明路的。
    那代表武家来宁乡伯府催喜的第七位老者
    根本就是皇上
    叶二郎已经过来站在小太监的身边,和他说起了话。小太监稚气未脱,笑眯眯的。
    过了一会儿,外头的喜乐班子突然铺天盖地的奏起了迎亲乐曲
    众人便知,新郎倌到了
    坐在后院花厅里的叶蓁蓁自然也听到了。
    她顿时紧张了起来
    她呆呆地坐着,心里既紧张、又期盼,又总觉得有些不安,像是这一切都太美好了害怕自己活在梦里,因此她一动也不敢动的,唯恐“梦醒。
    这时,已经二门处等了好一会儿的寅姐儿终于看到了一队衣着鲜亮的青年郎君们,正朝着这边而来
    小丫鬟飞快地朝花厅那边儿跑去,“五娘子五娘了姑爷来了姑爷来了”
    气得寄姐儿大骂“快回来堵着这门口怎么交代你的、又给忘了”
    依着大梁国的婚庆风俗,女婿上门迎亲的时候,要喝上一碗浸了蜜枣的苦荞茶、意寓“同甘共苦”;再将一个装满了粮食的米袋从一旁、搬到另一旁去,意寓以后的日子会过得“粮满仓”;最后再穿上由新娘子亲手作的披风、意寓着“顺风顺水”
    做完了这一切,新娘子的丫鬟才能放人进来。
    寅姐儿一听,又飞快地转了个弯儿,重新跑回到了二门处
    正好穿着身穿白袍、披着半臂金甲、头戴双龙束发金冠的武霸图一脚跨进了二门处。
    他容貌俊美、身材修长,这身的盔甲使他看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边将家的小媳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慕夏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慕夏衣并收藏边将家的小媳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