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就会很香,还有甜味。而若是有肉,玉米饼子和红薯面做的窝窝头也非常赞。但若是在吃饱和吃好之间做选择,那就必须是在能吃饱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吃好了。

    五个人的工分和人头,杨家分到的红薯、红薯干都不少,推了两推车才运回来。把红薯藏到地窖里,红薯干放到专门的屋子里,底下还要垫层板,防止受潮。

    看着屋里好几袋子粮食,杨家的心终于放下了。最近吃得又比往年更好一些,大家饭量也就大了,再加上办酒席等耗费,粮食眼见着越来越少。庆幸的是谷子和玉米每家只是先分了一小部分口粮,大头会在年底分配。

    收完红薯,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村里组织社员都去上山割草,割完就整齐地原地晾晒,一时铺满山坡。支书觉得差不多了,才喊停。这个活计轻松简单,一点就做完了。甚至还有时间给自己打几困柴背回家。等草晾干后再找几个壮劳力来打捆,装上车运回牛棚。山上空了也能防止发生火灾,第二年春天又会生长出新的灌木和野草。

    忙完地里的活,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每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大笸箩,把剩下的玉米棒子都进行脱粒。听说有的平原地区已经有了脱粒机,但他们闵县还没有。有人用改锥或者剪刀先在玉米棒子上戳下来一排,再交给其他人褪粒,就会快很多。脱完粒,倒进袋子里称重。

    玉米粒都堆放到一个屋子里,等都玉米棒子都脱粒完成。大队长就会组织发粮食,每个人头和工分能领多少玉米和谷子都是有数额的。队里还要余下一些放仓库里,方便借给将来断粮的人家。另外,玉米芯子也要按人口分配,这个东西烧火比较好使。

    姜林干活熟练了,后面俩月比刚来时的工分要高一些,每天都能拿到九分或十分。杨家五口人能分到四百多斤玉米,一百多斤小米,足够吃到秋收了。拿到粮食,一家人欢欢喜喜往家运。同村的大部分人家也是这样,今年是个丰收年,孩子多的人家把粗粮换成细粮也能吃饱饭。

    这下子,姜林是彻底闲下来了。村里现在只有民兵分班巡逻村子的治安,还有猪牛要喂,其他人都只要猫冬即可。此时活跃的也只有媒婆了,到处牵线搭桥。

    杨奶奶带着杨华在炕上做鞋子,做棉衣,越来越冷了,现在已经开始穿夹袄了。杨爷爷带着孙子在堂屋做小板凳,这个可以拿到集市上去换钱。姜林没啥事,就观摩,偶尔给杨爷爷打个下手。

    听见大队部广播他的名字,原来前段时间姜小弟给他寄的包裹到了,李大队长帮忙取回来了。

    谢过大队长,姜林回家就兴冲冲地打开,果然是他上封信要求的书。从初中到高中,很齐全。里面还有一罐麦乳精,据说是大姐和大姐夫给他的贺礼;两双解放鞋票是姜家给他的。

    他现在不缺吃食,身体也棒棒的。就把麦乳精拿到堂屋,一人冲了一大碗,吃个红薯喝完麦乳精,就当下午茶了,姜林乐呵呵地想着。没理会杨奶奶的推拒,他把罐子放到桌子上。

    “奶奶,这个是我大姐寄过来的。你们四个以后每天泡一碗补补身子。”

    “我们身体都挺好,吃饭能吃饱。哪里用得着这么金贵的东西。你留着,以后有用。”杨爷爷也道。

    “给杨华和小康补一补。他们都太瘦啦。”

    听到这里,杨奶奶也不再推了,把东西收到柜子里。

    杨康本来就是早产,后来只吃了不到一个月的母乳,他娘就跑了。当时家里条件差,手头没钱,天天喝米汤,玉米糊糊。半岁时又赶上自然灾害,庄稼歉收,这下子,米汤也喝不上了,饿的都没力气哭。杨华也是,瘦骨嶙峋的,多亏有她弟弟青江帮扶着,一家人才度过难关。

    哪怕后几年条件好点了,天天能吃饱,杨康还是比同龄的孩子瘦弱一些。底子本事就差,婴儿时期又没养好。杨华要比弟弟好点,她出生时营养足,五岁之前养得也很好。

    麦乳精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很金贵的营养品。一般人家能弄到也是为了送礼,不会给孩子吃。有这个钱,不如多换几斤粮食,让一家人都吃饱呢。

    杨奶奶本来也很心疼,但想到这是孙女婿给的。于是美滋滋地决定以后每天晚上给两个孙子孙女冲一碗喝。孙女身体好了容易生娃,孙子身体强壮了好娶媳妇

章节目录

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小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小馒头并收藏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