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除了没牙的老人,都特别喜欢。

    现在收枣的时候是可以随便吃的,想禁止也禁不了,但带回家就不行了。人多力量大,一天就可以把枣树都打完,按每家交的重量算工分。

    以前每次打枣,都是李青江的小儿子来帮忙打枣,杨家其余人下面捡,今年有了姜林这个壮小伙,就由他来担负起这个责任了。他也不是第一次干这活了,打枣捡枣这个活计知青也是有份的,不但能挣工分,还可以像村民一样参与分配。不像柿子树,只有知青所外面新栽的一棵归知青,每年分不到几个。

    有原身的记忆在,姜林爬树打枣还是很迅速的,累是累了点,可是特别开心。在分给他们的片区内,杨华打下面,姜林打上面难打的部分,捡完一篮子就倒进袋子里或大背篓里,满了就推到牛车那里,称好重量。

    每装满一车就会统一拉倒大队部,支书在大队部那里守护,大队长在地里监督大家干活,会计负责称量记每家的工分,有条不紊,等下午完工后加一下重量,按人头分给每家每户后,剩余的就在大队部晒干交到供销社去。

    这次杨家分到一大背篓红枣,这可真是不小的收获。挑拣出一点瑕疵也没有的红枣洗净晒干表皮水分,用酒做成醉枣,过个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吃了,也只要不开盖子,可以存放到次年夏天都不会坏掉。剩余的红枣晒干后收起来,蒸年糕、蒸花糕、包粽子、煮粥,当零嘴吃,送人或换钱都非常便bian宜。

    因为挑出来的没破损的枣很多,足足做了五罐头瓶和两个陶罐的醉枣,把之前剩下的酒用光了。这个罪魁祸首一看就是姜林了,以前杨奶奶顶多做三个罐头瓶的量。要知道一个陶罐可就顶三个罐头瓶了,一下子快翻三倍了。

    看着那一排壮观的瓶子,杨康默默地搬到了地窖里。奶奶知道后一定会后悔去和姐姐去洗衣服,而把醉枣的活计交给了自告奋勇的新姐夫的。

    这两天地里不太忙,大家都上半天工。分完枣的第二天下午,王爱党就来找姜林。俩人一商量干脆去山上摘野枣吧,回来还可以弄点柴禾回来。俩人人背着背篓,带着镰刀和绳子就出发了。

    小杨庄有山有水,只是山都不高,山连着山,绵延不断。山上大部分都是灌木和野草,并没有多少树木。只有一面山上有柏树,这个是不让砍的,只有特定节日会统一安排人砍一些枝杈用。

    每到冬季,队里会组织社员们到山上割草,储存起来做草料。村民们每年也要割很多灌木带回家做柴禾,灌木烧火做饭比秸秆好多了,做饭快、省火、占地方小。尤其是煮肉或蒸年糕的时候,必须用比较扛烧的柴禾,用秸秆树叶之类是不行的。勤快的人家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储备了,割下来晒干,冬天煮饭和取暖全指望它了。

    近处的野枣基本都被孩子们摘光了。他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比较远的山脚下。其实这边也有地,只是全部是旱地,种小麦收成不高,队里干脆全部种了红薯,过段时间就要收获了。

    野枣小小的,还没有红枣核大,有圆的也有椭圆形的,有的很甜,有的又特别酸,吃起来没多少东西,主要是小孩子们的零嘴。据说野枣核还是一种药材,只是这里没有人收。

    这里野枣丛比较多,野枣也不少,这个东西晒干后就剩一层皮,也就新鲜着吃个味道。四个人边摘边吃,每个人摘了两大捧就不摘了。找块没有荆棘的地方躺下来,望着蓝天白云,心情特别舒朗。

    “哎,你最近过得挺滋润呀”王爱党捅捅他。

    “是还不错。”姜林哈哈笑,住得好了,吃得也不错,可不是很滋润呀。

    “哎”王爱党惆怅地感叹了一声,“你说,我们还有机会回城吗”

    “应该有吧。这两年回城指标比以前多了,肯定有机会。”

    俩人砍了一小时灌木,晾开放在太阳底下,然后在山上转悠了一圈,又摘了点野枣和野葡萄。不经意间看到一只野兔子,俩人兴奋地追了半天,直到满头大汗,兔子没影了,才泱泱地回来。擦擦汗,歇了会儿,太阳快下山了,把晾晒的灌木绑起来,背上灌木迎着美丽的夕阳往家还。

章节目录

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小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小馒头并收藏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