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2/2)
新房的安排布置是全家商量过的。之前屋子没住人,就放了点杂物。既然要做新房,就要好好收拾一番。秋收结束后,先是找人刮了一下大白。
接着请了专业盘炕的把式在新房做了火炕,北方的天气冬天太冷,生活物资又稀缺,只有城镇户口才有煤炭供应,铁炉子也不是人人能弄到的。因此村里除了知青所的知青们睡得是木板床,村民家里都是火炕。这样只要人勤快多捡点柴,冬天就不会冻死。不然精穷的人们没有暖和铺盖都没法子过冬了。
姜林记忆力还留有前两年冬天像寒号鸟一样哆嗦发抖的场景。也是奇怪,第一年冬天,一大帮没经验的小年轻没料到也便罢了,第二年有亲身经历了竟然也没人张罗找村民帮忙盘炕来住,幸亏都是年轻人,火力比较壮。
不想再体验那种冬天夜里的寒冷,姜林非常支持盘炕的决定,即使烧火炕有点脏。假如有电褥子的话,他肯定毫不犹豫地投奔大床大怀抱。可惜没有
炕盘好后,姜林听说隔壁村里有盖砖瓦房的,就去找人匀了半袋子水泥,和沙子活到一起,均匀抹在炕围上,盖住了之前涂抹的稻草泥,立马显得干净了很多。接着,又用剩下的水泥把其他屋里的炕都抹了一遍才罢休。
至于炕上,明显是稻草泥更有助于保温,睡着也更舒适。先在上面铺一层用晒干的谷杆做成的草苫子,再铺上自家用苇杆编织的炕席,等住进来后,还要铺一层炕被子和床单。配上新棉花做的被子,这个冬天绝对非常安逸。
哈哈,通过哥的努力,生活品质会越来越高的。
家具已经做好了,杨爷爷做了两只炕箱子,一只放衣服,一只放被子。一个双开门的橱子,只有上面有门,安了个小锁头。下面类似是是个箱子,可以放过季的衣物,上面有几层隔板的,可以放些零嘴和贵重之物。
最后还有两把椅子,一张桌子。杨奶奶和小康正在将家具打磨光滑,再刷上枣红漆和桐油,在外面晾几天,就可以搬进新房了。
姜林开始是想自己设计一番,至少弄个衣柜什么的。后来想想,一共没几件换洗衣服,而且也根本不怕褶皱,衣柜费事儿不说还不如橱子实用呢,实在有点鸡肋。
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得飞快,终于在临结婚前,什么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新娘子的喜服做好了,新房里的铺盖也准备好了。杨奶奶给他们做了两床被子,又用老粗布缝合了一个窗帘15的那种。至于布料和钱哪里来的,杨奶奶表示,她之前辛辛苦苦织了三年,正好给孙女做脸。
至于姜林,穿之前姜母给他带的那身新衣服就可以,反正他也没穿过。
结婚前三天是不能见面的,从那天开始,姜林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杨康同学来送饭吃了。
接着请了专业盘炕的把式在新房做了火炕,北方的天气冬天太冷,生活物资又稀缺,只有城镇户口才有煤炭供应,铁炉子也不是人人能弄到的。因此村里除了知青所的知青们睡得是木板床,村民家里都是火炕。这样只要人勤快多捡点柴,冬天就不会冻死。不然精穷的人们没有暖和铺盖都没法子过冬了。
姜林记忆力还留有前两年冬天像寒号鸟一样哆嗦发抖的场景。也是奇怪,第一年冬天,一大帮没经验的小年轻没料到也便罢了,第二年有亲身经历了竟然也没人张罗找村民帮忙盘炕来住,幸亏都是年轻人,火力比较壮。
不想再体验那种冬天夜里的寒冷,姜林非常支持盘炕的决定,即使烧火炕有点脏。假如有电褥子的话,他肯定毫不犹豫地投奔大床大怀抱。可惜没有
炕盘好后,姜林听说隔壁村里有盖砖瓦房的,就去找人匀了半袋子水泥,和沙子活到一起,均匀抹在炕围上,盖住了之前涂抹的稻草泥,立马显得干净了很多。接着,又用剩下的水泥把其他屋里的炕都抹了一遍才罢休。
至于炕上,明显是稻草泥更有助于保温,睡着也更舒适。先在上面铺一层用晒干的谷杆做成的草苫子,再铺上自家用苇杆编织的炕席,等住进来后,还要铺一层炕被子和床单。配上新棉花做的被子,这个冬天绝对非常安逸。
哈哈,通过哥的努力,生活品质会越来越高的。
家具已经做好了,杨爷爷做了两只炕箱子,一只放衣服,一只放被子。一个双开门的橱子,只有上面有门,安了个小锁头。下面类似是是个箱子,可以放过季的衣物,上面有几层隔板的,可以放些零嘴和贵重之物。
最后还有两把椅子,一张桌子。杨奶奶和小康正在将家具打磨光滑,再刷上枣红漆和桐油,在外面晾几天,就可以搬进新房了。
姜林开始是想自己设计一番,至少弄个衣柜什么的。后来想想,一共没几件换洗衣服,而且也根本不怕褶皱,衣柜费事儿不说还不如橱子实用呢,实在有点鸡肋。
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得飞快,终于在临结婚前,什么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新娘子的喜服做好了,新房里的铺盖也准备好了。杨奶奶给他们做了两床被子,又用老粗布缝合了一个窗帘15的那种。至于布料和钱哪里来的,杨奶奶表示,她之前辛辛苦苦织了三年,正好给孙女做脸。
至于姜林,穿之前姜母给他带的那身新衣服就可以,反正他也没穿过。
结婚前三天是不能见面的,从那天开始,姜林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杨康同学来送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