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了三日琴, 都不曾心静下来,也是多年未见王妃如此了”
“丹姑, 为什么我觉着你仿佛乐见我如此模样”
“老奴是想起了王妃小时候呢。”丹姑笑眯眯地说道“王妃打小就是这样, 每次闹脾气了, 就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声不吭地奏琴。想当年王妃琴艺未成时,那真叫一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啊连夫人都抗不住。”
令嘉这种“我不痛快, 那谁也想痛快”的骄纵脾气那可真是早早就有了端倪的。不过令嘉自是不会承认,她为自己辩解道“那时年纪小还不懂事呢”
丹姑微笑着,也不反驳,只道“我倒是怀念王妃不懂事的时候呢。自王妃长大后,再不曾有这般闹过了。”
令嘉不由怔了怔。
丹姑是看着令嘉长大的。知晓她自幼心思敏感, 喜怒不定, 脾性可谓恶劣, 心性可称偏激。但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仿佛一夕之间, 她就从那个乖僻任性,令人头疼的傅七娘子变得稳重安静乖巧。而在经过神一法师教导后, 这种安静更是渐渐转变为淡漠。自此之后,纵是与亲友玩闹, 她的眼角眉梢都带着出世的缥缈。夫人这些年这般心急火燎地为王妃相看夫婿,也正是存心想借姻缘之事让令嘉沾些红尘气息。
只可惜看好的几个人选相继折戟,反倒是这半路杀出的燕王却是歪打正着。
也真是世事难料。
反倒是嫁与燕王后,今日耍耍脾气, 明日闹闹别扭,反而多了几分人气。虽说脾气见长,但反倒有了几分幼时的影子。
丹姑看在眼里,心中也不是不欣慰的。
这份欣慰,令嘉自是难以体会,她怔忪片刻后,却是自嘲道“我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可这是好事,若夫人见了,定然欣慰得很。”
“欣慰”令嘉扯了扯嘴角,“怕是担忧居多吧。”
丹姑慢条斯理道“养儿百岁,常忧九九,夫人自不能例外。若叫夫人同老奴一般,亲眼见过殿下是如何对待王妃的,想必夫人也不会太过担忧。”
“丹姑你觉得他很好”令嘉合上炉盖,转身看她,神色难测。
“以殿下的出身来说,是极好的了。”丹姑迟疑了片刻,却还是这般道“前些年,卫王思慕王妃,王妃不过婉拒于他,他便欲暗中施强,若非郎主和夫人谨慎,看护得周密,王妃险些就要毁在他手里了。而殿下数权势地位,还在卫王之上,却能如此包容王妃的脾气,实属难得。”
“不,丹姑你说错了。萧彻那可不是脾气好。”
令嘉轻嗤一声,说道“卫王生母出身低微,无得力的外家相助,又不受官家重视,自身才干也是有限,于是几个皇子里面数他最受人忽视,他心存隐恨,便迁怒到自己的出身上去,自卑又自傲,平素最好颜面。他所谓的思慕,也很难说是冲着我,还是冲着雍京第一美人的名头去的。我拂了他的面子,便是他的奇耻大辱,如此之下,他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我都不奇怪。可萧彻”
令嘉讥嘲道“他不过是不在意我那些小动作罢了。”
闻言丹姑皱了皱眉,可随即眉头又舒展开来。
“王妃又在强词夺理了。”她老神在在道“若只是不在意,殿下何苦每次都上赶着来受王妃你的气呢”
“我很给他气受”令嘉语声稍稍高了些。
丹姑反问“王妃脾气如何,心里没有数嘛”
“丹姑,你怎么老替他说话”这话里带着委屈和恼意,“萧彻他就那么好”
分明刚成亲时,丹姑还和是很防备萧彻的。怎么才过这么点时间,就彻底投向了萧彻。
丹姑叹了口气道“殿下好不好,老奴岂能置喙。老奴之所以想替殿下说话,不过是因为王妃喜欢殿下罢了。”
殿内陡然安静下来。
令嘉脸上恼怒的表情凝固在那里,像是一层拙劣的面具。好一会后,她方才敛眉垂眼,轻声问道“我表现得很明显”
丹姑委婉答道“若能略去王妃的喜怒不定,也不算很明显。”
“既然这么明显,为何我这两日才发现呢”令嘉又问,似是在问丹姑,又似在自问。
丹姑虽讶然于令嘉在这事上的迟钝,但还是替她想好了解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令嘉一口否决了这个解释,她道“春江水暖,水中的鸭只会比岸上的人知道得更多,所谓的当局者迷,不过是为一叶障目。”
“我本不该这般迟钝的。”令嘉低喃着,“对于我动心了这件事。”
令嘉从来不是迟钝的人,相反她心细入微,敏锐至极。萧彻的伪装尚且瞒不过她,她又岂会对自己的心事这般后知后觉
是萧彻的低姿态膨胀了她的傲慢,麻痹了她的警惕,蒙蔽了她的感知。
她本该高高地坐在台下,冷眼旁观裙下之臣情不自禁的戏目。可是有人用令人松懈的温柔将引她步步上前,直至一声鼓响,她方才惊觉,不知何时,她竟也成了戏中人。
晴天霹雳之下,令嘉被吓得落荒而逃。
不过为了逃得不是太难看,令嘉自是借题发挥了一番,以至于亲近如丹姑都看不出,她这一通脾气里,竟是惧多于恼。
既是看不出,有些话便也劝不到点子上。
“王妃既是明了自己心意,那更不该和殿下闹脾气才是。殿下哪怕是恼火最甚的时候,王妃你要免安内监的罚,一句话递过去,他也仍是遂了王妃的意思,这何其难得”
“丹姑,你不明白。”令嘉不耐烦地打断。
“王妃若觉得老奴不明白,那就和老奴说个明白。”丹姑眼都不眨地道“你到底在发什么脾气”
图穷现匕。
这才是丹姑的目的。
她虽说很是看中萧彻对令嘉的好,但立场十分坚定,始终站在令嘉这边不曾动摇。萧彻受点气,对她来说算什么。令嘉心神不定,和自己过不去,这才是她见不得的。
“我说话时,他都没用心听,全然敷衍我,我便有些气恼。”
“王妃,你虽然平日脾气是差了些,但还不至于这般无理取闹。”
“丹姑你到底是在损我,还是在夸我。”
“不损不夸,实话实说罢了。王妃莫要再顾左右而言其他。”丹姑咬住口子,就是不肯放开。
令嘉不语。两道黛眉锁成一个结,轻薄的眼皮虚虚掩着杏眸,编贝皓齿咬下,唇色嫣红如滴。
良久,她抬眼道“夫妻相悦是极难得的好事,可是我和萧彻我们两个真的适合嘛”
黑白分明的杏眸浮起淡淡的迷惘“他胸存大志,意志坚如磐石,视余之一切为无物,纵使对我有真心,可又值得几分而我”
她垂下头,“纵使随法师养这么些年的性,但本性依旧,对待萧彻,必有求全之毁。届时,我绝无可能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令嘉形容郁郁,神色恹恹,丹姑却是无动于衷,只问道“王妃知己知彼,半点不差,只不知你现在可能收心”
“丹姑就莫再嘲笑我了。这些时日,我连静心都做不到,遑论收心。心猿难伏,心岂由己。”
“既然心不由其,王妃又何苦和它逆着来。任你思量千万,说不得到最后都是杞人之忧。”
令道扯了扯唇角,语含嘲意“丹姑说的是轻松,但就这桩婚事,我若不去思量,那真是被卖了几分价钱,都无从知晓。”
丹姑见她眸中忽起冷意,话锋忽变“王妃自言与殿下不合适,却是不知当年老夫人也曾说过夫人与郎主不合适。”
令嘉愣了愣,问“外祖母为什么这么说”
“郎主幼失怙恃,为先帝后抚养,自幼与三位皇子公主一起长大。郎主长大后,先帝曾有意让他尚新城长公主。”
令嘉听到此
“丹姑, 为什么我觉着你仿佛乐见我如此模样”
“老奴是想起了王妃小时候呢。”丹姑笑眯眯地说道“王妃打小就是这样, 每次闹脾气了, 就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声不吭地奏琴。想当年王妃琴艺未成时,那真叫一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啊连夫人都抗不住。”
令嘉这种“我不痛快, 那谁也想痛快”的骄纵脾气那可真是早早就有了端倪的。不过令嘉自是不会承认,她为自己辩解道“那时年纪小还不懂事呢”
丹姑微笑着,也不反驳,只道“我倒是怀念王妃不懂事的时候呢。自王妃长大后,再不曾有这般闹过了。”
令嘉不由怔了怔。
丹姑是看着令嘉长大的。知晓她自幼心思敏感, 喜怒不定, 脾性可谓恶劣, 心性可称偏激。但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仿佛一夕之间, 她就从那个乖僻任性,令人头疼的傅七娘子变得稳重安静乖巧。而在经过神一法师教导后, 这种安静更是渐渐转变为淡漠。自此之后,纵是与亲友玩闹, 她的眼角眉梢都带着出世的缥缈。夫人这些年这般心急火燎地为王妃相看夫婿,也正是存心想借姻缘之事让令嘉沾些红尘气息。
只可惜看好的几个人选相继折戟,反倒是这半路杀出的燕王却是歪打正着。
也真是世事难料。
反倒是嫁与燕王后,今日耍耍脾气, 明日闹闹别扭,反而多了几分人气。虽说脾气见长,但反倒有了几分幼时的影子。
丹姑看在眼里,心中也不是不欣慰的。
这份欣慰,令嘉自是难以体会,她怔忪片刻后,却是自嘲道“我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可这是好事,若夫人见了,定然欣慰得很。”
“欣慰”令嘉扯了扯嘴角,“怕是担忧居多吧。”
丹姑慢条斯理道“养儿百岁,常忧九九,夫人自不能例外。若叫夫人同老奴一般,亲眼见过殿下是如何对待王妃的,想必夫人也不会太过担忧。”
“丹姑你觉得他很好”令嘉合上炉盖,转身看她,神色难测。
“以殿下的出身来说,是极好的了。”丹姑迟疑了片刻,却还是这般道“前些年,卫王思慕王妃,王妃不过婉拒于他,他便欲暗中施强,若非郎主和夫人谨慎,看护得周密,王妃险些就要毁在他手里了。而殿下数权势地位,还在卫王之上,却能如此包容王妃的脾气,实属难得。”
“不,丹姑你说错了。萧彻那可不是脾气好。”
令嘉轻嗤一声,说道“卫王生母出身低微,无得力的外家相助,又不受官家重视,自身才干也是有限,于是几个皇子里面数他最受人忽视,他心存隐恨,便迁怒到自己的出身上去,自卑又自傲,平素最好颜面。他所谓的思慕,也很难说是冲着我,还是冲着雍京第一美人的名头去的。我拂了他的面子,便是他的奇耻大辱,如此之下,他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我都不奇怪。可萧彻”
令嘉讥嘲道“他不过是不在意我那些小动作罢了。”
闻言丹姑皱了皱眉,可随即眉头又舒展开来。
“王妃又在强词夺理了。”她老神在在道“若只是不在意,殿下何苦每次都上赶着来受王妃你的气呢”
“我很给他气受”令嘉语声稍稍高了些。
丹姑反问“王妃脾气如何,心里没有数嘛”
“丹姑,你怎么老替他说话”这话里带着委屈和恼意,“萧彻他就那么好”
分明刚成亲时,丹姑还和是很防备萧彻的。怎么才过这么点时间,就彻底投向了萧彻。
丹姑叹了口气道“殿下好不好,老奴岂能置喙。老奴之所以想替殿下说话,不过是因为王妃喜欢殿下罢了。”
殿内陡然安静下来。
令嘉脸上恼怒的表情凝固在那里,像是一层拙劣的面具。好一会后,她方才敛眉垂眼,轻声问道“我表现得很明显”
丹姑委婉答道“若能略去王妃的喜怒不定,也不算很明显。”
“既然这么明显,为何我这两日才发现呢”令嘉又问,似是在问丹姑,又似在自问。
丹姑虽讶然于令嘉在这事上的迟钝,但还是替她想好了解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令嘉一口否决了这个解释,她道“春江水暖,水中的鸭只会比岸上的人知道得更多,所谓的当局者迷,不过是为一叶障目。”
“我本不该这般迟钝的。”令嘉低喃着,“对于我动心了这件事。”
令嘉从来不是迟钝的人,相反她心细入微,敏锐至极。萧彻的伪装尚且瞒不过她,她又岂会对自己的心事这般后知后觉
是萧彻的低姿态膨胀了她的傲慢,麻痹了她的警惕,蒙蔽了她的感知。
她本该高高地坐在台下,冷眼旁观裙下之臣情不自禁的戏目。可是有人用令人松懈的温柔将引她步步上前,直至一声鼓响,她方才惊觉,不知何时,她竟也成了戏中人。
晴天霹雳之下,令嘉被吓得落荒而逃。
不过为了逃得不是太难看,令嘉自是借题发挥了一番,以至于亲近如丹姑都看不出,她这一通脾气里,竟是惧多于恼。
既是看不出,有些话便也劝不到点子上。
“王妃既是明了自己心意,那更不该和殿下闹脾气才是。殿下哪怕是恼火最甚的时候,王妃你要免安内监的罚,一句话递过去,他也仍是遂了王妃的意思,这何其难得”
“丹姑,你不明白。”令嘉不耐烦地打断。
“王妃若觉得老奴不明白,那就和老奴说个明白。”丹姑眼都不眨地道“你到底在发什么脾气”
图穷现匕。
这才是丹姑的目的。
她虽说很是看中萧彻对令嘉的好,但立场十分坚定,始终站在令嘉这边不曾动摇。萧彻受点气,对她来说算什么。令嘉心神不定,和自己过不去,这才是她见不得的。
“我说话时,他都没用心听,全然敷衍我,我便有些气恼。”
“王妃,你虽然平日脾气是差了些,但还不至于这般无理取闹。”
“丹姑你到底是在损我,还是在夸我。”
“不损不夸,实话实说罢了。王妃莫要再顾左右而言其他。”丹姑咬住口子,就是不肯放开。
令嘉不语。两道黛眉锁成一个结,轻薄的眼皮虚虚掩着杏眸,编贝皓齿咬下,唇色嫣红如滴。
良久,她抬眼道“夫妻相悦是极难得的好事,可是我和萧彻我们两个真的适合嘛”
黑白分明的杏眸浮起淡淡的迷惘“他胸存大志,意志坚如磐石,视余之一切为无物,纵使对我有真心,可又值得几分而我”
她垂下头,“纵使随法师养这么些年的性,但本性依旧,对待萧彻,必有求全之毁。届时,我绝无可能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令嘉形容郁郁,神色恹恹,丹姑却是无动于衷,只问道“王妃知己知彼,半点不差,只不知你现在可能收心”
“丹姑就莫再嘲笑我了。这些时日,我连静心都做不到,遑论收心。心猿难伏,心岂由己。”
“既然心不由其,王妃又何苦和它逆着来。任你思量千万,说不得到最后都是杞人之忧。”
令道扯了扯唇角,语含嘲意“丹姑说的是轻松,但就这桩婚事,我若不去思量,那真是被卖了几分价钱,都无从知晓。”
丹姑见她眸中忽起冷意,话锋忽变“王妃自言与殿下不合适,却是不知当年老夫人也曾说过夫人与郎主不合适。”
令嘉愣了愣,问“外祖母为什么这么说”
“郎主幼失怙恃,为先帝后抚养,自幼与三位皇子公主一起长大。郎主长大后,先帝曾有意让他尚新城长公主。”
令嘉听到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