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本王, 王妃很委屈”
令嘉听到这问话,不知是第几次感慨这人还真能忍啊
忍出庆和殿, 忍回熙和殿, 忍到她用完膳, 这都要午睡了,他居然才问出来。
令嘉人躺在榻上, 语调带着几分慵懒, “也不算委屈吧,只是和我娘原先设想的差的有点大。”
萧彻坐到榻边,顺手从被下捞出一只福寿,抛到地上,“不知傅夫人是何等设想”
令嘉拿手撑起右脸, 笑吟吟地看着和她挨得极近的萧彻, “能喜欢我的福寿。”
萧彻默默将脚边那只正在他靴上磨爪的猫抓起来, 扔到令嘉脸上。
令嘉左手拦下,揽到胸前, 在福寿颈间顺了几下毛,方还穷凶极恶的福寿一下就温顺下来。
“家风清正。”
萧彻不语。
萧家往上数三代, 代代都是骨肉相残之事,父子兄弟, 全不讲亲伦,这等凶残家风硬要说清明,即便是皇家也没这么厚脸皮。
“人品端正。”
萧彻目光一利,“本王人品不正”
令嘉不置可否, 只含蓄道“此乃日久方知的事,殿下何必着急。”
萧彻冷哼一声,放她过关,“还有呢”
“不得纳妾。”
这一条萧彻回得相当理直气壮,“本王没有姬妾。”
令嘉默默同情了一下萧彻。
不纳姬妾这一条放在别人身上,会被张氏赞为“洁身自好”,可放在燕王殿下的身上,就被张氏斥为“故作姿态”。两者待遇不可谓不悬殊,不过没办法,谁叫你爹有给人送美人这个恶习呢父债子偿也是正理。
“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对方门第不能太低”
萧彻正欲开口,令嘉又悠悠地添了句,“但也不能太高,必须得在傅家之下,如此我若吃了亏,我娘便能打上门去。”
不计猫那一条,四条标准,他真正通过的只有一条。
打小起无往不利的燕王殿下受此嫌弃,大受打击,恼羞成怒,讥嘲道“本王这般不合傅夫人的意,还能娶到王妃,说来还真要感谢傅公了。”
令嘉一下变得面无表情,她将福寿推出,指着萧彻命令道“福寿,赶他走。”
“喵”
萧彻自是不惧这一只小猫,可是“能喜欢我的福寿”这个标准犹在耳边,他不好下死手,竟真叫这只凶性忽发的猫赶出了内室。
出了房间,他看着手上不经意被抓出的两道挠痕,面上除了恼怒之外,还有几分悻悻然方才不是说的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翻脸了
拿宽袖掩好手上的爪痕,萧彻转身正要离开,忽地脚步蹲下。
方才她说的全是她娘的标准,却没说她自己的。
萧彻返身回到内室,却见方才还气势十足的女人坐在榻边,螓首低垂,眉心微蹙,目光怅然。
有一瞬间,萧彻在她身上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
这位人前总是轻颦浅笑的皇后,总会在人后流露出忧伤的神色。
萧彻不解。
他的妻子人生顺遂,肆意任性,一身被她娘娇惯出来的毛病,纵使对着她身份尊贵的丈夫都是不假辞色,如何会有着和他那个隐忍的母亲一样无声的忧伤。
“嫁给我,你就这么不愿”
令嘉抬首,看向忽然折返的男人她父亲为她挑选的丈夫,忽地笑了笑,笑里全是凉意。
“是不愿。”
萧彻神色晦暗。
“只是这不愿与殿下本身无关。”
令嘉挽起鬓间散发,眉眼一派沉凝。
“从小到大,我都是我娘最疼爱的孩子。并非因为我有多乖巧听话,只是因为我是女孩,是唯一一个安全的孩子。我娘其实一直希望最少能留下一个孩子在身边,或从文,或从商,哪怕像小二郎那般做个纨绔子弟也好,只要远离沙场就好。只可惜我爹不愿,他说傅家门庭稀薄,正需子弟奋力,于是我六位兄长,除了大哥早夭,二哥循制留于京中,其余全都身赴戎场。十年前,四哥、五哥战死的消息传来时,我娘大病一场,险些没能熬过去。”
十年前,大安八年,北狄汗王耶律尧逝世,定下的继位者是庶出的耶律旷,普王后所出的四王子不服,携奚部普氏叛乱,同时十王子耶律昌手掌陇西一线重兵,又有外家万俟部为援,对王位也是虎视眈眈。
诸子争位,前线空虚。大殷趁此机会大军进攻北狄,却不料耶律昌并未回王庭争位,而是绕过了大军,奇袭攻下萧关,直入关中,不过旬余就到雍京,列兵十万于渭河之北,天下哗然。
雍京三朝不历战事,禁军不过六万,其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战力勉强,如何能与耶律昌麾下的百战精兵相比,不过是占着守城之利,勉力支应罢了。但雍京终是都城,城防严密,粮草充足,等得周围驻军,兵难自消。耶律昌奇兵深入,自知短处,眼见三日难下京城,在英宗陵墓茂陵肆虐一番,便引缰离去。整个雍京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人离去的背影,却不敢出击。
君辱则臣死,国耻则民恨。开国三朝,国都第一次被围,如此奇耻大辱,全大殷的人都该死上一回。
为了雪耻,边军再顾不得北狄内斗,只跳转方向往雍京,欲在耶律昌回军路上夹击耶律昌。孰料耶律昌在此关头,自己领一万精锐骑兵往东而去,只让手下领着剩下的大军往萧关出。耶律昌东去,狼奔豸突,四处劫掠。但他声势虽大,却从不入城。无城池阻碍,以北狄骑兵的迅捷,殷军却是为难万分派骑兵追击,无论派多少,都是有去无回。若不追击难道还眼睁睁看着他出关不成。
耶律昌一路行至山西,决汾水、晋水,效智瑶水淹太原,此后竟是往太行山去。
众军一路追索其行迹,却是不知此时,耶律昌已至雁门
值此之时,却有一队身着殷军盔甲的三千骑兵正在悄悄靠近雁门关人人都道耶律昌人在太原,却不知他已再次分兵,换了殷兵甲胄,悄悄到了雁门关。趁着大殷内部人仰马翻,他本欲诈入雁门,却不料撞上了燕州的援军。
耶律昌东行,必欲从山西走,水淹太原,遁入太行什么的,不过是声东击西。而关西关隘无数,以雁门为首。以常理推,耶律昌会避开雁门,令嘉四哥却是断定耶律昌必过雁门。
他猜对了,却还是输了雁门有内应。里应外合之下,燕州援军全军覆没,耶律昌假以将令,伪作殷兵,逃出了长城。
这就是大殷建国以来最大的耻辱,雍京之围。
自雍京之围之后,耶律昌这个名字,便如一团不散的阴魂,笼罩在整个殷朝
令嘉听到这问话,不知是第几次感慨这人还真能忍啊
忍出庆和殿, 忍回熙和殿, 忍到她用完膳, 这都要午睡了,他居然才问出来。
令嘉人躺在榻上, 语调带着几分慵懒, “也不算委屈吧,只是和我娘原先设想的差的有点大。”
萧彻坐到榻边,顺手从被下捞出一只福寿,抛到地上,“不知傅夫人是何等设想”
令嘉拿手撑起右脸, 笑吟吟地看着和她挨得极近的萧彻, “能喜欢我的福寿。”
萧彻默默将脚边那只正在他靴上磨爪的猫抓起来, 扔到令嘉脸上。
令嘉左手拦下,揽到胸前, 在福寿颈间顺了几下毛,方还穷凶极恶的福寿一下就温顺下来。
“家风清正。”
萧彻不语。
萧家往上数三代, 代代都是骨肉相残之事,父子兄弟, 全不讲亲伦,这等凶残家风硬要说清明,即便是皇家也没这么厚脸皮。
“人品端正。”
萧彻目光一利,“本王人品不正”
令嘉不置可否, 只含蓄道“此乃日久方知的事,殿下何必着急。”
萧彻冷哼一声,放她过关,“还有呢”
“不得纳妾。”
这一条萧彻回得相当理直气壮,“本王没有姬妾。”
令嘉默默同情了一下萧彻。
不纳姬妾这一条放在别人身上,会被张氏赞为“洁身自好”,可放在燕王殿下的身上,就被张氏斥为“故作姿态”。两者待遇不可谓不悬殊,不过没办法,谁叫你爹有给人送美人这个恶习呢父债子偿也是正理。
“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对方门第不能太低”
萧彻正欲开口,令嘉又悠悠地添了句,“但也不能太高,必须得在傅家之下,如此我若吃了亏,我娘便能打上门去。”
不计猫那一条,四条标准,他真正通过的只有一条。
打小起无往不利的燕王殿下受此嫌弃,大受打击,恼羞成怒,讥嘲道“本王这般不合傅夫人的意,还能娶到王妃,说来还真要感谢傅公了。”
令嘉一下变得面无表情,她将福寿推出,指着萧彻命令道“福寿,赶他走。”
“喵”
萧彻自是不惧这一只小猫,可是“能喜欢我的福寿”这个标准犹在耳边,他不好下死手,竟真叫这只凶性忽发的猫赶出了内室。
出了房间,他看着手上不经意被抓出的两道挠痕,面上除了恼怒之外,还有几分悻悻然方才不是说的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翻脸了
拿宽袖掩好手上的爪痕,萧彻转身正要离开,忽地脚步蹲下。
方才她说的全是她娘的标准,却没说她自己的。
萧彻返身回到内室,却见方才还气势十足的女人坐在榻边,螓首低垂,眉心微蹙,目光怅然。
有一瞬间,萧彻在她身上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
这位人前总是轻颦浅笑的皇后,总会在人后流露出忧伤的神色。
萧彻不解。
他的妻子人生顺遂,肆意任性,一身被她娘娇惯出来的毛病,纵使对着她身份尊贵的丈夫都是不假辞色,如何会有着和他那个隐忍的母亲一样无声的忧伤。
“嫁给我,你就这么不愿”
令嘉抬首,看向忽然折返的男人她父亲为她挑选的丈夫,忽地笑了笑,笑里全是凉意。
“是不愿。”
萧彻神色晦暗。
“只是这不愿与殿下本身无关。”
令嘉挽起鬓间散发,眉眼一派沉凝。
“从小到大,我都是我娘最疼爱的孩子。并非因为我有多乖巧听话,只是因为我是女孩,是唯一一个安全的孩子。我娘其实一直希望最少能留下一个孩子在身边,或从文,或从商,哪怕像小二郎那般做个纨绔子弟也好,只要远离沙场就好。只可惜我爹不愿,他说傅家门庭稀薄,正需子弟奋力,于是我六位兄长,除了大哥早夭,二哥循制留于京中,其余全都身赴戎场。十年前,四哥、五哥战死的消息传来时,我娘大病一场,险些没能熬过去。”
十年前,大安八年,北狄汗王耶律尧逝世,定下的继位者是庶出的耶律旷,普王后所出的四王子不服,携奚部普氏叛乱,同时十王子耶律昌手掌陇西一线重兵,又有外家万俟部为援,对王位也是虎视眈眈。
诸子争位,前线空虚。大殷趁此机会大军进攻北狄,却不料耶律昌并未回王庭争位,而是绕过了大军,奇袭攻下萧关,直入关中,不过旬余就到雍京,列兵十万于渭河之北,天下哗然。
雍京三朝不历战事,禁军不过六万,其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战力勉强,如何能与耶律昌麾下的百战精兵相比,不过是占着守城之利,勉力支应罢了。但雍京终是都城,城防严密,粮草充足,等得周围驻军,兵难自消。耶律昌奇兵深入,自知短处,眼见三日难下京城,在英宗陵墓茂陵肆虐一番,便引缰离去。整个雍京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人离去的背影,却不敢出击。
君辱则臣死,国耻则民恨。开国三朝,国都第一次被围,如此奇耻大辱,全大殷的人都该死上一回。
为了雪耻,边军再顾不得北狄内斗,只跳转方向往雍京,欲在耶律昌回军路上夹击耶律昌。孰料耶律昌在此关头,自己领一万精锐骑兵往东而去,只让手下领着剩下的大军往萧关出。耶律昌东去,狼奔豸突,四处劫掠。但他声势虽大,却从不入城。无城池阻碍,以北狄骑兵的迅捷,殷军却是为难万分派骑兵追击,无论派多少,都是有去无回。若不追击难道还眼睁睁看着他出关不成。
耶律昌一路行至山西,决汾水、晋水,效智瑶水淹太原,此后竟是往太行山去。
众军一路追索其行迹,却是不知此时,耶律昌已至雁门
值此之时,却有一队身着殷军盔甲的三千骑兵正在悄悄靠近雁门关人人都道耶律昌人在太原,却不知他已再次分兵,换了殷兵甲胄,悄悄到了雁门关。趁着大殷内部人仰马翻,他本欲诈入雁门,却不料撞上了燕州的援军。
耶律昌东行,必欲从山西走,水淹太原,遁入太行什么的,不过是声东击西。而关西关隘无数,以雁门为首。以常理推,耶律昌会避开雁门,令嘉四哥却是断定耶律昌必过雁门。
他猜对了,却还是输了雁门有内应。里应外合之下,燕州援军全军覆没,耶律昌假以将令,伪作殷兵,逃出了长城。
这就是大殷建国以来最大的耻辱,雍京之围。
自雍京之围之后,耶律昌这个名字,便如一团不散的阴魂,笼罩在整个殷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