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御书房内。
谢昼满脸疲惫的坐在椅子上, 看似在望着眼前空荡荡的地方, 实则眼神迷茫, 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但又仿佛是单纯的在发呆。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其实,甭管谢昼怎么认为他童年、少年时期有多么的黑暗和不幸, 可他事实上并且受到过实质性的伤害。
诚然, 如今的太后当年的皇后不怎么受宠,但这个是要看对比的, 难不成谢昼如今的皇后就受宠了尊重本来就不等于受宠。别的不说, 单看谢昼同胞兄弟姐妹就应该明白了,先帝其实还是很在乎他的皇后的,要不然为什么会让当时的皇后诞下一女两子呢而且年岁差距还那么大,等于说, 翊亲王谢晨出生时,当时的皇后已经年近四十了。
很多事情本来就不能光看表面的。
太后直到如今, 在先帝过世多年之后,仍然对先帝念念不忘, 从根本上而言,这俩人是有感情的,全然不像如今的帝后, 那才是真正的表面夫妻。
说白了,不过就是谢昼遭遇到的坎坷太少了。
童年时期,眼看着其他的哥哥姐姐受宠,尤其是哥哥们, 一个个长大成人后,纷纷大婚离开御学参与朝政,而他作为皇后嫡子,却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御学里,听着那些老学究论经讲道。说完全没有不甘心是不可能的,尤其那时,谢昼嫡姐已然和亲远嫁,更令他满心满眼都是怨愤。
少年时期,他如愿的娶妻大婚,却并不曾留在宫中,而是要跟其他皇子一样,离宫建府。哪怕这一回是公平了,但你真的以为,人人追求的都是公平吗
之后,因为先帝生了病,哪怕尽可能的隐瞒了下来,但想也知道,身为一国之君,那必然是受到了万众瞩目的,即便想隐瞒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只这般,几位年长的皇子之间开始暗潮涌现,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甚至一度将手伸到了宫中。
随着事态的愈发严重,先帝终于出手,手段之狠辣这才让人明白,曾经择人而噬的猛兽就算已然年迈,那也不是任由旁人戏弄的玩物。
谢昼什么都没做,不是他不想做些什么,而是当时太后娘家式微,什么忙都帮不上。他娶的正妃娘家又是满门清贵,想要什么绝版书籍倒是可以找安家想想法子,但若是涉及到夺位逼宫这种事儿,还是趁早歇了吧。
只这般,什么都不曾做的谢昼,就这样成为了最终的受益人。在先帝的最后两三年光景里,摒弃了所有的事情,一心只为了尽快接手朝政。
这其实不算难的,因为有先帝鼎力相助。
况且,元后嫡子这个身份,在很多读书人看来,是相当管用的。哪怕谢昼其实学问并不出众,对政务虽能处理但却少了一分天赋。但总得来说,他还算是一个合且称职的帝皇。
可守业,但无法开创新的辉煌。
虽说谢昼有着无法避免的缺陷,但在当时那个情况下,先帝已经别无选择了。他曾经精心培养的皇子们,一个个都倒了下去。好在历经多年后,北周国已然稳固,即便谢昼天赋不佳,作为一个守业的皇帝,纵然无功但应该能做过无过。
只这般,在经历了不怎么平顺的童年和少年之后,谢昼在几乎能媲美后世高考学子的那种高压环境下,连着待了两三年后,最终在先帝驾崩后,继承了皇位。
总得来说,坎坷是有,但谈不上磨难。
只是这却是在外人看来的。
在谢昼本人看来,他是元后嫡子,理所当然应该继承这如画江山,先帝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去培养其他的皇子。撇开姐妹们不提,单说他的那些兄弟们,若是没有那些人,他的生活会更舒坦顺利。
他没有想过,他跟他的同胞姐姐相差了近十岁,而他的同胞姐姐甚至还不是先帝的第一个孩子。
也就是说,在长达至少十年时间里,元后无子。
人家是真正的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况且在这个年代里,挑战男女平等那是绝对的天方夜谭。再一个,先帝时期的朝政跟谢昼如今又是截然不同的。
在当时,传承数百年的世家、跟着元帝一起打天下的勋贵们、以及最初刚开国时为了平衡之道不得不做出妥协的地方世族
谢昼花了两天时间,没有处理朝政,反而是翻看了当年先帝早期的政务记录,这才意识到自己误会了什么。
不是先帝坐看后宫混乱,而是他压根就没办法同时保证后宫和朝堂皆平稳。
有得必有失,两害取其轻。
如果非要损失一方,先帝做出的选择是保全朝堂,任由后宫乱象迭起。还有就是,先帝名义上是喜欢才女,但才女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的。如果是美女,就算是审美不太相同,但总归不会产生太大的差距。但若是才女,哪怕当真是胸无点墨,还不能找人代笔
先帝时期的后宫,与其说是才女聚集,不如说是各大百年世家、勋贵权臣、地方世族的聚集区。
每一个人单独拎出来,都是足以制霸谢昼如今后宫的存在。
这也是没法子的。
本朝传到谢昼手中已经是第四代了,第一代的元帝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推翻前朝建立新朝这事儿上了。等好不容易坐上了龙椅,元帝已然命不久矣,根本无力坐稳江山。
到了第二代,也是忙于平乱,毕竟前朝虽已覆灭,但余孽仍旧不少。再一个,本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属于那种擅长征战沙场的人,他一生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平息各地叛乱,亲自上战场御驾亲征,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压制了周边小国,强行坐稳天下。
再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先帝时期,他并非一个能征善战之人,况且那会儿整个国家的整体局势已然稳定,倒是没必要再终日惶惶不安。
但大局稳固并不代表就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时候,当外患暂时消失时,内忧就会陡然爆发出来。
先帝没办法,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将那些出身百年世家、跟随元帝打天下的勋贵大族等等贵女们,一一收入后宫。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哪怕那些人的祖先曾经并肩作战,当他们的女儿同时身处后宫之时,就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毫无芥蒂了。
不是因为那见鬼的吃醋,就是单纯的后宫争斗。
只要自家的女儿能够生下皇子,而那个皇子若能成为下一任天子,那么他们家就能真的鸡犬升天了。
先帝时期子嗣众多,尤其是在前面十年里,他几乎让所有出身高贵的妃嫔都诞下了皇子,且很多妃嫔还不止一个孩子,甚至这些皇子的年岁外得相近。
初时尚且看不分明,但却是为后来的夺嫡之争埋下了隐患。
要说先帝完全没有猜到是不可能的,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但他也没想过让诸皇子们全军覆没,而是想着借由争斗,来选拔出最优秀的那位继承人。
结果却是,当他生病之后,那些年长的皇子们互相残杀,甚至最终将利刃对准了他这个父皇。
但说句实话,即便再来一次,这都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后宫和朝堂必须乱一个,后宫尚且还能够控制,朝堂一乱,百姓遭殃,万里江山甚至极有可能再度陷入战乱之中,重现几十年前的一幕。
谢昼吃亏就吃亏在他并不曾客观的去了解过那段历史,他径自认为是先帝贪恋后宫美色,任由着其他妃嫔压制皇后一脉。
至少,在几天之前他还是这么认为的。
也正因为这些既定的想法,让他在处理自己的后宫时,一面倒的偏向了皇后一脉,却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是先帝的八皇子,跟先帝年岁差距三十余年。可太子却是他的长子,跟他只相差了十七年。
当谢昼亲眼看着由自己一手养大的太子,在大婚后离开了御学参与了朝堂后,那如鱼得水般的情况,以及诸位朝臣纷纷赞不绝口
他心态失衡了。
如果说,谢昼当初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朝堂处理教育,只因时间太为紧迫,加上谢昼本人的资质也就一般般,缺乏举一反三的领悟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太晚了。
可太子不是啊,他很小就被确立为了太子,且他是明确的知道自己将来要继承皇位,而非谢昼小时候那般具有不确定性。再就是,他的领悟能力要比谢昼强太多了,即便只是看一些请安折子以及不重要的邸报之类的,也能有自己的想法。
谢昼愕然发现,兴许他儿子真的比他更适合坐在这个位置上。
但谢昼今年也才三十四岁啊
别扯服不服老的问题,他压根就没老
眼看了连一贯站在力嫔身后的齐国公一脉的人,都隐隐被太子的能力所折服,谢昼是真的急了。
他这才意识到,一面倒的偏向于皇后一脉,兴许对太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而言,无异于为自己埋下了滔天的隐患。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平衡。
同时,他也十分的庆幸,当初在发现庄妃是他皇长兄布置在他身边的一步暗棋时,他一时心软,没忍心迁怒于无辜的儿女,虽说之后他对二皇子怎么看都不顺眼,但起码二皇子平安的长大了。
用二皇子来制衡太子,然后
谢昼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人都是自私的,哪怕他心系江山社稷,但他更在意的人还是自己。
也许,多年之后,当他老态龙钟了,还是会选择将这个如画江山交给太子。当然,也有可能太子早早的跟他生了嫌隙,那换一个继承人也不是不可以。他的儿子们是没先帝那会儿多,但好歹也有十位皇子,再说也会再有的。
当年太后生下谢昼时,先帝大概也就是谢昼如今这个岁数,所以
一切都会如他所愿的,对不对
可惜,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他是捧了二皇子,但显然因为这些年来,他对二皇子的忽略和下意识的打压,直接导致二皇子在朝堂上根本就立不住。哪怕二皇子也大婚了,也离开了御学,也参与了朝政,但他看得出来,一则是二皇子本人的能力不足,二则却是朝臣们并不服气二皇子。
谢昼不知道后世有“路人粉”这个概念,太子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因为他是皇后嫡子,又是谢昼的长子,他就会圈一波粉。哪怕这个粉丝群体并不纯粹,但也足够应对二皇子了。
眼瞅着太子被他打发护送太后回京郊皇庄,并且他还特地吩咐了,让太子在皇庄里多停留一段时日,想以此来消除太子对整个朝堂的影响力,但事实上,没能成功。
太子就算不在京城之中,那他也还是太子殿下。
太子即便离开了朝堂,去做护送工作,去陪伴太后,那他也是当今太子。
谢昼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也因此,才会将自己关在御书房里,重新翻出先帝时期的记载,试图从中寻找到突破难关的方法。
然而,谢昼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意识到了他曾经误会了先帝太多年。
先帝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放弃了后宫平衡。可尽管如此,当时的后宫有不少年幼的皇子皇女夭折,但皇后做出的两子一女却平安康健的长大了,若说这里头没有先帝的手笔可能吗
唯一的疑问大概就是,关于他大皇姐的。
沉默了许久之后,谢昼唤了刘太监进来,让他去请周公公。
周万全,那是陪伴了先帝多年的老公公。当然在先帝驾崩后,他就自请离开了,只因一朝天子一朝臣,兴许有些重臣是没办法第一时间换掉的,但作为跟前伺候的老太监,他肯定是留不下来的。
谢昼甭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心软的人,他对先帝曾经的怨恨,在最后那两三年里被彻底的磨平了。又因为周公公一贯待他不错,就索性让周公公去以前先帝最爱的那个园子里管事,名为管事大公公,实则就是去养老的,跟前有人伺候着,一应份例也给足了。可以说,周公公的晚年生活,是宫里所有太监都羡慕的。
也幸亏如此,当谢昼终于意识到他对先帝有所误会又心存狐疑时,还能有个人可以问一问。
园子离京城还挺远的,比太后所居的皇庄更远一些。不过即便如此,第二天下午,人还是赶到了。
周公公的年纪要比先帝小上十来岁,可即便如此,他也早已老态龙钟了。
“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再入宫一次。”
宫里的人想出去获得自由,但对于五岁就入宫的周万全来说,皇宫才是他的家,哪怕在这里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活儿干久了也会变成本能的。
周万全入宫是避开其他人耳目的,待他入得御书房后,刘公公很快就离开了。
没人担心周万全有问题,况且他已经老迈到无人搀扶都站不住的地步了,更没必要担心了。
谢昼特地赐了座予他,要开口时,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毕竟时至今日,他早已不恨先帝了。事实上,早在先帝最后那两三年,跟他片刻不离时,他就已经选择了原谅。
真要说心里的疙瘩的话,大概就是
“周公公,沙陀国来信告知朕,来年欲前往我国,试图和亲。”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谢昼一眼瞥到桌案上的折子,忽的想起了这个事儿,便以开了口。
沙陀国只是一个小国,实力不算强大,不过和亲这种事情本来就跟实力无关。真要说的话,将和亲公主下嫁一事,本身就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赏。
当然,谢昼不打算嫁公主,这跟现有的三位公主年岁不合适没有半点儿关系。只是因为,在当年他的大皇姐被迫和亲远嫁时,他就暗暗发誓,假如他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远嫁。
不过,甭管谢昼心中是何等想法,以此作为开场白倒是挺合适的。
周万全沉默不语的听着,待谢昼说完之后,他才哑着嗓子道“皇上忽召奴才入宫,是为了当年先帝将长公主和亲远嫁一事吧”
要么怎么说这些个当奴才的,各个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呢别人且不提,但凡是能做到皇帝跟前第一人的,绝对差不了。
谢昼沉默的点了点头。
说白了,他对先帝当年的做法是原谅,所谓的原谅,就代表他内心还是有怨愤的,只是选择了放下。
可他还是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如果说,当年的后宫乱象迭起还是有原因的,那么为什么必须是他的大皇姐呢其他人不可以吗
“那么多的公主,为什么非是她”谢昼咬着牙挤出这句话,他当年有着太多的不甘,但甭管怎么说,这些不甘心在他继位之后,都慢慢的缓解了。
像先帝对谢晨极度无视,甚至一度斥责谢晨蠢笨不堪,那又如何在他继位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赐封太后,第二件事情就是赐封他同胞弟弟谢晨为翊亲王。
他唯一赐封的亲王。
御书房内。
谢昼满脸疲惫的坐在椅子上, 看似在望着眼前空荡荡的地方, 实则眼神迷茫, 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但又仿佛是单纯的在发呆。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其实,甭管谢昼怎么认为他童年、少年时期有多么的黑暗和不幸, 可他事实上并且受到过实质性的伤害。
诚然, 如今的太后当年的皇后不怎么受宠,但这个是要看对比的, 难不成谢昼如今的皇后就受宠了尊重本来就不等于受宠。别的不说, 单看谢昼同胞兄弟姐妹就应该明白了,先帝其实还是很在乎他的皇后的,要不然为什么会让当时的皇后诞下一女两子呢而且年岁差距还那么大,等于说, 翊亲王谢晨出生时,当时的皇后已经年近四十了。
很多事情本来就不能光看表面的。
太后直到如今, 在先帝过世多年之后,仍然对先帝念念不忘, 从根本上而言,这俩人是有感情的,全然不像如今的帝后, 那才是真正的表面夫妻。
说白了,不过就是谢昼遭遇到的坎坷太少了。
童年时期,眼看着其他的哥哥姐姐受宠,尤其是哥哥们, 一个个长大成人后,纷纷大婚离开御学参与朝政,而他作为皇后嫡子,却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御学里,听着那些老学究论经讲道。说完全没有不甘心是不可能的,尤其那时,谢昼嫡姐已然和亲远嫁,更令他满心满眼都是怨愤。
少年时期,他如愿的娶妻大婚,却并不曾留在宫中,而是要跟其他皇子一样,离宫建府。哪怕这一回是公平了,但你真的以为,人人追求的都是公平吗
之后,因为先帝生了病,哪怕尽可能的隐瞒了下来,但想也知道,身为一国之君,那必然是受到了万众瞩目的,即便想隐瞒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只这般,几位年长的皇子之间开始暗潮涌现,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甚至一度将手伸到了宫中。
随着事态的愈发严重,先帝终于出手,手段之狠辣这才让人明白,曾经择人而噬的猛兽就算已然年迈,那也不是任由旁人戏弄的玩物。
谢昼什么都没做,不是他不想做些什么,而是当时太后娘家式微,什么忙都帮不上。他娶的正妃娘家又是满门清贵,想要什么绝版书籍倒是可以找安家想想法子,但若是涉及到夺位逼宫这种事儿,还是趁早歇了吧。
只这般,什么都不曾做的谢昼,就这样成为了最终的受益人。在先帝的最后两三年光景里,摒弃了所有的事情,一心只为了尽快接手朝政。
这其实不算难的,因为有先帝鼎力相助。
况且,元后嫡子这个身份,在很多读书人看来,是相当管用的。哪怕谢昼其实学问并不出众,对政务虽能处理但却少了一分天赋。但总得来说,他还算是一个合且称职的帝皇。
可守业,但无法开创新的辉煌。
虽说谢昼有着无法避免的缺陷,但在当时那个情况下,先帝已经别无选择了。他曾经精心培养的皇子们,一个个都倒了下去。好在历经多年后,北周国已然稳固,即便谢昼天赋不佳,作为一个守业的皇帝,纵然无功但应该能做过无过。
只这般,在经历了不怎么平顺的童年和少年之后,谢昼在几乎能媲美后世高考学子的那种高压环境下,连着待了两三年后,最终在先帝驾崩后,继承了皇位。
总得来说,坎坷是有,但谈不上磨难。
只是这却是在外人看来的。
在谢昼本人看来,他是元后嫡子,理所当然应该继承这如画江山,先帝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去培养其他的皇子。撇开姐妹们不提,单说他的那些兄弟们,若是没有那些人,他的生活会更舒坦顺利。
他没有想过,他跟他的同胞姐姐相差了近十岁,而他的同胞姐姐甚至还不是先帝的第一个孩子。
也就是说,在长达至少十年时间里,元后无子。
人家是真正的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况且在这个年代里,挑战男女平等那是绝对的天方夜谭。再一个,先帝时期的朝政跟谢昼如今又是截然不同的。
在当时,传承数百年的世家、跟着元帝一起打天下的勋贵们、以及最初刚开国时为了平衡之道不得不做出妥协的地方世族
谢昼花了两天时间,没有处理朝政,反而是翻看了当年先帝早期的政务记录,这才意识到自己误会了什么。
不是先帝坐看后宫混乱,而是他压根就没办法同时保证后宫和朝堂皆平稳。
有得必有失,两害取其轻。
如果非要损失一方,先帝做出的选择是保全朝堂,任由后宫乱象迭起。还有就是,先帝名义上是喜欢才女,但才女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的。如果是美女,就算是审美不太相同,但总归不会产生太大的差距。但若是才女,哪怕当真是胸无点墨,还不能找人代笔
先帝时期的后宫,与其说是才女聚集,不如说是各大百年世家、勋贵权臣、地方世族的聚集区。
每一个人单独拎出来,都是足以制霸谢昼如今后宫的存在。
这也是没法子的。
本朝传到谢昼手中已经是第四代了,第一代的元帝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推翻前朝建立新朝这事儿上了。等好不容易坐上了龙椅,元帝已然命不久矣,根本无力坐稳江山。
到了第二代,也是忙于平乱,毕竟前朝虽已覆灭,但余孽仍旧不少。再一个,本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属于那种擅长征战沙场的人,他一生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平息各地叛乱,亲自上战场御驾亲征,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压制了周边小国,强行坐稳天下。
再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先帝时期,他并非一个能征善战之人,况且那会儿整个国家的整体局势已然稳定,倒是没必要再终日惶惶不安。
但大局稳固并不代表就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时候,当外患暂时消失时,内忧就会陡然爆发出来。
先帝没办法,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将那些出身百年世家、跟随元帝打天下的勋贵大族等等贵女们,一一收入后宫。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哪怕那些人的祖先曾经并肩作战,当他们的女儿同时身处后宫之时,就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毫无芥蒂了。
不是因为那见鬼的吃醋,就是单纯的后宫争斗。
只要自家的女儿能够生下皇子,而那个皇子若能成为下一任天子,那么他们家就能真的鸡犬升天了。
先帝时期子嗣众多,尤其是在前面十年里,他几乎让所有出身高贵的妃嫔都诞下了皇子,且很多妃嫔还不止一个孩子,甚至这些皇子的年岁外得相近。
初时尚且看不分明,但却是为后来的夺嫡之争埋下了隐患。
要说先帝完全没有猜到是不可能的,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但他也没想过让诸皇子们全军覆没,而是想着借由争斗,来选拔出最优秀的那位继承人。
结果却是,当他生病之后,那些年长的皇子们互相残杀,甚至最终将利刃对准了他这个父皇。
但说句实话,即便再来一次,这都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后宫和朝堂必须乱一个,后宫尚且还能够控制,朝堂一乱,百姓遭殃,万里江山甚至极有可能再度陷入战乱之中,重现几十年前的一幕。
谢昼吃亏就吃亏在他并不曾客观的去了解过那段历史,他径自认为是先帝贪恋后宫美色,任由着其他妃嫔压制皇后一脉。
至少,在几天之前他还是这么认为的。
也正因为这些既定的想法,让他在处理自己的后宫时,一面倒的偏向了皇后一脉,却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是先帝的八皇子,跟先帝年岁差距三十余年。可太子却是他的长子,跟他只相差了十七年。
当谢昼亲眼看着由自己一手养大的太子,在大婚后离开了御学参与了朝堂后,那如鱼得水般的情况,以及诸位朝臣纷纷赞不绝口
他心态失衡了。
如果说,谢昼当初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朝堂处理教育,只因时间太为紧迫,加上谢昼本人的资质也就一般般,缺乏举一反三的领悟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太晚了。
可太子不是啊,他很小就被确立为了太子,且他是明确的知道自己将来要继承皇位,而非谢昼小时候那般具有不确定性。再就是,他的领悟能力要比谢昼强太多了,即便只是看一些请安折子以及不重要的邸报之类的,也能有自己的想法。
谢昼愕然发现,兴许他儿子真的比他更适合坐在这个位置上。
但谢昼今年也才三十四岁啊
别扯服不服老的问题,他压根就没老
眼看了连一贯站在力嫔身后的齐国公一脉的人,都隐隐被太子的能力所折服,谢昼是真的急了。
他这才意识到,一面倒的偏向于皇后一脉,兴许对太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而言,无异于为自己埋下了滔天的隐患。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平衡。
同时,他也十分的庆幸,当初在发现庄妃是他皇长兄布置在他身边的一步暗棋时,他一时心软,没忍心迁怒于无辜的儿女,虽说之后他对二皇子怎么看都不顺眼,但起码二皇子平安的长大了。
用二皇子来制衡太子,然后
谢昼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人都是自私的,哪怕他心系江山社稷,但他更在意的人还是自己。
也许,多年之后,当他老态龙钟了,还是会选择将这个如画江山交给太子。当然,也有可能太子早早的跟他生了嫌隙,那换一个继承人也不是不可以。他的儿子们是没先帝那会儿多,但好歹也有十位皇子,再说也会再有的。
当年太后生下谢昼时,先帝大概也就是谢昼如今这个岁数,所以
一切都会如他所愿的,对不对
可惜,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他是捧了二皇子,但显然因为这些年来,他对二皇子的忽略和下意识的打压,直接导致二皇子在朝堂上根本就立不住。哪怕二皇子也大婚了,也离开了御学,也参与了朝政,但他看得出来,一则是二皇子本人的能力不足,二则却是朝臣们并不服气二皇子。
谢昼不知道后世有“路人粉”这个概念,太子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因为他是皇后嫡子,又是谢昼的长子,他就会圈一波粉。哪怕这个粉丝群体并不纯粹,但也足够应对二皇子了。
眼瞅着太子被他打发护送太后回京郊皇庄,并且他还特地吩咐了,让太子在皇庄里多停留一段时日,想以此来消除太子对整个朝堂的影响力,但事实上,没能成功。
太子就算不在京城之中,那他也还是太子殿下。
太子即便离开了朝堂,去做护送工作,去陪伴太后,那他也是当今太子。
谢昼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也因此,才会将自己关在御书房里,重新翻出先帝时期的记载,试图从中寻找到突破难关的方法。
然而,谢昼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意识到了他曾经误会了先帝太多年。
先帝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放弃了后宫平衡。可尽管如此,当时的后宫有不少年幼的皇子皇女夭折,但皇后做出的两子一女却平安康健的长大了,若说这里头没有先帝的手笔可能吗
唯一的疑问大概就是,关于他大皇姐的。
沉默了许久之后,谢昼唤了刘太监进来,让他去请周公公。
周万全,那是陪伴了先帝多年的老公公。当然在先帝驾崩后,他就自请离开了,只因一朝天子一朝臣,兴许有些重臣是没办法第一时间换掉的,但作为跟前伺候的老太监,他肯定是留不下来的。
谢昼甭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心软的人,他对先帝曾经的怨恨,在最后那两三年里被彻底的磨平了。又因为周公公一贯待他不错,就索性让周公公去以前先帝最爱的那个园子里管事,名为管事大公公,实则就是去养老的,跟前有人伺候着,一应份例也给足了。可以说,周公公的晚年生活,是宫里所有太监都羡慕的。
也幸亏如此,当谢昼终于意识到他对先帝有所误会又心存狐疑时,还能有个人可以问一问。
园子离京城还挺远的,比太后所居的皇庄更远一些。不过即便如此,第二天下午,人还是赶到了。
周公公的年纪要比先帝小上十来岁,可即便如此,他也早已老态龙钟了。
“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再入宫一次。”
宫里的人想出去获得自由,但对于五岁就入宫的周万全来说,皇宫才是他的家,哪怕在这里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活儿干久了也会变成本能的。
周万全入宫是避开其他人耳目的,待他入得御书房后,刘公公很快就离开了。
没人担心周万全有问题,况且他已经老迈到无人搀扶都站不住的地步了,更没必要担心了。
谢昼特地赐了座予他,要开口时,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毕竟时至今日,他早已不恨先帝了。事实上,早在先帝最后那两三年,跟他片刻不离时,他就已经选择了原谅。
真要说心里的疙瘩的话,大概就是
“周公公,沙陀国来信告知朕,来年欲前往我国,试图和亲。”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谢昼一眼瞥到桌案上的折子,忽的想起了这个事儿,便以开了口。
沙陀国只是一个小国,实力不算强大,不过和亲这种事情本来就跟实力无关。真要说的话,将和亲公主下嫁一事,本身就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赏。
当然,谢昼不打算嫁公主,这跟现有的三位公主年岁不合适没有半点儿关系。只是因为,在当年他的大皇姐被迫和亲远嫁时,他就暗暗发誓,假如他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远嫁。
不过,甭管谢昼心中是何等想法,以此作为开场白倒是挺合适的。
周万全沉默不语的听着,待谢昼说完之后,他才哑着嗓子道“皇上忽召奴才入宫,是为了当年先帝将长公主和亲远嫁一事吧”
要么怎么说这些个当奴才的,各个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呢别人且不提,但凡是能做到皇帝跟前第一人的,绝对差不了。
谢昼沉默的点了点头。
说白了,他对先帝当年的做法是原谅,所谓的原谅,就代表他内心还是有怨愤的,只是选择了放下。
可他还是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如果说,当年的后宫乱象迭起还是有原因的,那么为什么必须是他的大皇姐呢其他人不可以吗
“那么多的公主,为什么非是她”谢昼咬着牙挤出这句话,他当年有着太多的不甘,但甭管怎么说,这些不甘心在他继位之后,都慢慢的缓解了。
像先帝对谢晨极度无视,甚至一度斥责谢晨蠢笨不堪,那又如何在他继位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赐封太后,第二件事情就是赐封他同胞弟弟谢晨为翊亲王。
他唯一赐封的亲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