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过唐夭的手打算离开, 不想却叫人拦下道“且慢, 竟然是有王佐之才的荀文若, 慕名久矣,竟然有缘遇上,实大幸也, 请荀郎君留下, 与我们一道讨论天下时势,我们也想见识见识王佐之才的荀文若当不当得起此等评价。”
    果然吧, 这样的宴会套路便是如此。
    荀彧道“王佐之才, 不过是旁人一句谬赞, 诸位竟然当真了。”
    可惜就算听到他们说出这样的话, 荀彧还是不想跟他们有什么过多的交流, 本来嘛, 出来就是听听看看最好,与人斗气, 他是还没成年吗
    年少的时候或许还会想争一争, 为了荀家,也是为了扬名,但是名既然扬了,想借他来扬名的人, 不好意思,荀彧并不想配合。尤其在天下纷争即将四起,而他还没想好接下来的路如何走的情况下,荀彧更不想
    唐夭能感受到荀彧心情的低落, 从进冀州后一直都低落的心情,令唐夭不知该如何劝的好。
    “荀文若,你是不敢吗”一看想切磋的意思荀彧并不想配合,有人大声的质问,荀彧答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话一落下,一众想为难荀彧的人都答不上话了,看他们迫不及待想跟荀彧相争相斗的样子,这是全然把人的告诫弃之不管
    唐夭默默为荀彧点个赞,看看吧,看看好了,就这样一句话就能把人打退,看他们还敢不敢起心想为难荀彧。
    “君子所戒,我等尚年少,与荀郎君相邀,若能再得荀郎君指点是我们的福份。”可是总有那真心求教,而不是一心只想争个输赢的人,一个十四五岁的郎君站出来,冲着荀彧作一揖,真心的求教。
    “彧不才,未能为师,不敢言教。”然而不管是来硬的还是来软的,荀彧是软硬不吃,此时牵着唐夭的手,“告辞。”
    半点没有想留下的意思,就是有人想叫住他,如何能叫得住。
    唐夭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群人冲着荀彧指指点点的,不知是不是在说荀彧过于高傲。
    可是作为名士哪一个没点脾气,荀彧只是不理人算是什么问题想请教,天下的名士何其多,难道是个人上来说几句软话,名士就真的会与他们谈古论今,让他知道天下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唐夭晃着头想着自家伯父的样子,能入自家伯父眼里的人太少,因此到了最后,把唐伯父说成目中无人的传言传得沸沸扬扬。
    可是与唐家相交的人都知道,虽说唐伯父性子古板了些,却是一个严谨的人,他愿意教导于人,先看人的禀性,其后才是学问,用唐伯父的话来说,一个人的禀性比他的学问更重要。
    “还好没带律儿来。”唐夭感觉气氛有些尴尬,提了一句唐律,荀彧道“最近还是让律儿在家中读书,我们荀家的藏书不少,律儿可以慢慢看看。有一些或许唐家没有。”
    读书好,读书知理明事,不像刚刚看到的郎君们一样跑出来惹事生非,读书再好不过。
    在一个人的性情未定之前,就得让人多读书,而少与那些心性不坚,不知何为黑白的人交往,对大家都不好。
    荀彧拉着唐夭的手,走在一旁的路上,若是遇着人便见礼,一般的时候还是两人在一起说话。
    宴会就在荀彧有意避开的情况下结束了,只是在袁绍的府门前碰面,荀攸心情不错,可是荀谌却一脸的不悦。
    唐夭只当作没看见,反正荀谌不管为何不悦总不会当着她的面发作,眼下更是在旁人的府门前,有什么不悦都不会说出口的。
    “友若,文若,公达,改日再登门拜访。”袁绍倒是客气的亲自来送,可见对荀彧和荀攸的看重,荀彧和荀攸都只是淡淡不失礼节地朝着他一笑。
    人就这么离开。才到府上,荀彧朝着唐夭道“你先回院里。”
    荀谌在后面黑着一张脸的走过来,唐夭应着一声是,朝着荀谌福福身离开,荀谌就算再有怒意都没办法朝唐夭发作的,又不是唐夭的错。
    等唐夭离开,兄弟二人进了府里,荀攸本该回自家去,但暗看情况两位叔叔要吵架呢,怎么样也应该跟着去看看,不能真让他们吵起来。
    荀攸摸摸鼻子死皮赖脸地跟上去,而荀谌一进门立刻冲着荀彧开口道“为何拒人千里之外”
    “为何兄长认为我不应该疏远”荀彧以反问,荀谌道“袁侯爷出身名门,素有爱才之名,与我们是一路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嫁了那个令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意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意元宝并收藏三国之嫁了那个令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