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摇头“不缺。”
“那不就行了。”刘主任笑起来, “他们都是省立一中、师大附中、实验中学跟八中的高材生,不要埋没他们,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用途。”
两人走到田头的时候, 刚好听到田雨大呼小叫“余秋, 那怎么办用什么消毒止血呢”
余秋摇摇头“没有东西的话, 就让它自行止血。里头的血冲出来,也起到了冲洗的作用。”
刘主任停下脚步,转头问秘书“她叫余秋”
“对。”秘书反应过来, “就是她, 我忘了跟您说。县革委会安排下来的知青有十三位, 这姑娘不知道为什么也跟了出来。昨晚上风大雨大,没办法把人送走,就只好留她住了一晚上。”
现在如何安置这位余秋, 还是个大问题。
刘主任摇摇头“这有什么问题,就当她是投亲好了。是人才就不要推三阻四的, 咱们公社的合作医疗到现在都不成规模。广大社员尤其是住在山上的社员连病都看不上。”
秘书犯难“投亲的话,到底投什么亲呢”
刘主任笑了笑“就认在我家里头吧,我爱人朋友的孩子。”
当年这丫头跟着她父亲巡回医疗时, 才到大人腿高。正换牙,用说话漏风的嘴巴强调“我以后不当大夫, 我跟我妈弹钢琴。”
现在她大了, 她母亲去世了,父亲也关进了牛棚。
秘书疑惑地抬起头,然而领导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刘主任不仅在田头查看, 他还抓着铁锹帮忙挖排水沟。
直到太阳下山,天都黑透了,收工的口哨声响起,他才放下手里头的铁锹,大声招呼知青都过去。
余秋赶紧从田里头爬起来,撒欢儿往田埂跑。
栽了一下午的秧苗,她现在有三个结论,第一、插秧机是人类福音;第二、谁都不要再跟她说什么下田劳作田园风光。她的一把老骨头啊,姐姐的腰都要断了。第三、在生存面前,任何小情绪都是矫情。
她没骨气,她现在宁可回医院上夜班,跟人扯皮打官司她也认了。
行到田头,经过沤肥的坑时,余秋赶紧一路小跑。
再多诗情画意,都能死于一桶大粪。
夏天蚊虫多,田头尤甚。走到田边的大路上,余秋还偷偷左右动弹自己的双腿,企图避免自己变成蚊子窝。
刘主任朝大家点点头,清清嗓子道“刚才我跟大家商量了一下,定下了你们插队的具体地点。”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虽说革命螺丝钉,祖国让去哪里就去哪里,可螺丝钉也分位置啊。
就连余秋也脖子微微往前倾,她被迫穿越只想休长假,真的没打算活活累死在这里。
太要命了,再这样插秧下去,她要么被蚂蟥抬走,要么手直接泡烂,绝对没有别的去向。
刘主任微笑,充满鼓励地看向众人“你们都写了自己的特长,我们决定发挥所长。郝红梅,你会打算盘,那就去供销社站柜台。陈媛,你毛笔字好,那做个宣传干事应该不成问题。”
他一口气报了好几个名字。神奇的是,每个人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完全没发生张冠李戴的事情。
余秋心中大写的佩服,有这种能耐的人绝对能成大器。
几乎所有的知青都被安排在了不错的工作岗位上,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要下田挣工分。
就连跃跃欲试想当赤脚医生的郝建国跟周伟民,前者普通话好被派去了广播站当广播员。后者说自己跟电工父亲学过手艺,立刻进公社当电工。
刘主任目光往边上移,落在田雨脸上“至于田雨,既然在学校当过小老师,那就在杨树湾也当小老师,好好教育社会主义接班人。”
田雨又惊又喜,完全没想到居然会是这种安排。
她结结巴巴道“我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我要参加农业劳动。”
她今天看到连十岁的秀秀都跟着下田插秧,更觉得自己应当好好劳动,不能当米虫,让贫下中农养活自己。
余秋差点儿没晕过去,姑娘,你就不怕广大人民群众撕了你吗你这种行为叫拖大家集体下水啊。
没想到知青同志们的觉悟远远超乎余秋想象。
胡杨也跟着附和“我也希望在泥巴地里滚掉骄娇二气。”
公社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杨树湾大队会计,因为老会计眼睛不行了,看不清账簿。
其他人跟着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要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扎根农村的心。
余秋心里头呵呵,年轻人,要么天真要么油滑,年纪轻轻的,一个个能否脚踏实地真诚些呢
不要自己往火坑里头跳,你跟领导假客气,领导会打蛇随棍上的。
刘主任往下压压手,笑道“要参加农业生产方法多的是。每天下班以后,天黑之前,照样可以参加农业生产。我看你们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合作社,定期帮助孤寡老人跟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嘛。至于你”
他点点胡杨,“想在泥巴里头滚,再简单不过,你们七位男同志,集体编入民兵队伍,训练都不要偷懒。”
众人这才勉为其难地点头表示接受。
田雨突然间反应过来“余秋呢主任,余秋安排去哪里”
难不成是公社卫生院好是好,就是离杨树湾有点儿远,以后不能跟自己见面了。
刘主任微笑“关于余秋同志,我们有个想法。杨树湾的合作医疗站一直没认真搞起来,以前的赤脚医生刚开始工作,就被铁路招走了。余秋同志既然有这方面的专长,就试试干个赤脚医生吧。”
郝建国还没放弃当赤脚医生的梦想,神差鬼使冒了一句“余秋不想当大夫的。”
要不是当着革委会主任的面,田雨真想动手殴打革命同志。谁让他多嘴多舌的
像余秋这样的,她不当大夫谁能当
“没有的事”田雨抓着余秋的手,眼神渴求而热切,“你想当的,对不对”
她的目光是如此的热情迫切,跟太阳光似的,刺得余秋躲都没地方躲。
余秋喉咙像被什么堵着一样,不得不清清嗓子挤出一句“我只怕我学得不精,耽误了乡亲们。”
“没事。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刘主任点点头,招呼众人,“早点儿休息,明天一早去各自工作岗位报到。”
知青们嘴里头喊着乌拉,精神抖擞地往前跑。
经过田头水渠的时候,胡杨手上拎着的马灯照亮了蹲着的农民。
胡杨看着他手里的竹筒就心慌,说话不由自主地带上抖“老乡,你干什么呢”
他腿上的伤口虽然愈合了,可他总觉得到现在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味。
不对,就是有血。
胡杨抬高手中的马灯,照亮了水田边上的竹篓,那里面赫然放着一块猪血。
猪血块显然是新鲜的,甚至有丝丝缕缕的血往外头渗,晚风一吹,血腥味直往知青们鼻孔里头钻。
田雨吓得脸色发白,问话的声音都不由自主地尖锐起来“你在干什么啊”
那人头也不抬,只忙着自己手上的事“抓蚂蟥,田里头蚂蟥太多,大家下田容易被咬到。”
胡杨如释重负,立刻大声赞扬他“你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向你学习。”
陈媛也认真肯定“我要写通讯稿表扬你。”
那人笑了,露出的牙齿颇为洁白“不用了,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上了大路,知青们还在讨论抓蚂蟥的农民。大家七嘴八舌,都对他佩服的紧。
周卫东小声嘀咕了一句“说不定他是在抓蚂蟥卖钱呢。你们没听他说,蚂蟥是中药吗说不定很值钱。”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集聚在余秋脸上,看得新上任的赤脚医生莫名其妙“我哪儿知道蚂蟥值不值钱。”
姐姐是西医,孩子们,姐姐不看中药。
她笑着揶揄众人“怎么你们打算抓蚂蟥卖”
十几岁的大姑娘小伙子们齐齐变色,毫不犹豫地摇头。算了,挖草药都比抓蚂蟥好。
众人赶紧踩着星光向知青点跑。
经过大树底下时,余秋听到有人哭。
这黑灯瞎火的,呜呜咽咽的哭声听得可真是瘆人的很。大家面面相觑,琢磨着要不要上前一探究竟。
黑暗中,又传来说话的声音“好啦发洪水淹死猪,谁都不想的。队长不是说了嘛,社员都晓得不是你的责任。”
哭泣的人还在伤心“才五十多斤重啊,要是养到年底的话,肯定能养到起码一百五十斤。我愧对了队里的信任。”
田雨听得心酸,小声道“他肯定很难过。”
“没关系的。”安慰他的人又开了口,“再养一头就是了。反正淹死的猪也没浪费,肉都烧给学校娃娃还有公社干部跟知青们吃了。”
给知青们吃了。
余秋脑海中上前头草泥马奔腾,每一头身上都顶着瘟猪肉三个大字。
麻蛋,她竟然吃瘟猪肉了。
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他还扬起了胳膊,恰好叫拍门男人手里提着的马灯照亮了书的封面。
赤脚医生手册。
余秋眼皮子直跳,她看这书没感觉,她只怕旁边知青手上抓着的银针戳到了人。
男知青兴致勃勃,像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找什么接生婆,我们要遵循伟大领袖的六二六指示,赤脚医生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
余秋眼皮子跳得更厉害了,这是她今天第二次听到赤脚医生这个名词。
“你们站在这里干什么”
先前带她们进屋的小姑娘手上端着一筐子煮山芋,茫然地看着众人。
她老太喊她过来给知青姐姐们送点儿吃的。
提着马灯的男人一把抓住小姑娘的胳膊“秀秀,赶紧喊你老太,我老婆生不下来。”
“我老太不接生了,不是有宝珍姐姐在吗宝珍姐姐去县里头学过的。”小姑娘连连摇头,放下山芋筐子就走。
男人追着她往黑暗中去,那主动请缨却碰了一鼻子灰的“赤脚医生”也跟着上去。
田雨与几位女知青面面相觑,既害怕又期待,生孩子啊,她们也想去看看。
“余秋,你要不要一块儿过去”
坐在灶膛门口的余秋摇摇头,声音仍旧沙哑“我不去了。”
看什么生孩子,她现在对接生毫无兴趣。有接生员有接生婆,她多管什么闲事。踢在她腰上的那一脚,到现在还隐隐作痛呢。
她只奇怪一件事,为什么被她代替了身份的这个人也叫余秋。难道是这名字太过寻常,所以凑巧碰一块儿了
身体还是她的身体,幸亏她今天穿的是绿军裤配蓝棉布衬衫,脚上为了走路舒服,套了双布鞋。虽然比不上其他知青统一绿军装武装带解放鞋的打扮,也不至于太出格。
否则搞不好要被当典型批判的。
可惜的是,她的手机跟钥匙不知道是不是被洪水冲走了,口袋里空空如也。
田雨没勉强她,只点点头叮嘱“那你把门窗关好,我们去去就回来。”
余秋嘴里头嗯了一声,心道想得挺美的,生孩子又不是鸡生蛋,最短也要几个小时,说不定疼到天亮都生不下来。
她腹中空空如也,随手拿起个煮山芋送到嘴边。
大概是饿狠了,煮山芋吃在嘴里头居然也分外香甜。
余秋狼吞虎咽,一连干掉三个煮山芋才感觉心里头慌得不是那么厉害。她停下手想找水瓶,山芋吃多了也口渴。
可惜屋里有水的地方就是水缸,想喝水得自己烧,她却连灶膛都点不着。
余秋出门的时候告诫自己,她就是去小姑娘家讨口水喝的,其他的事情都跟她没关系。
多事都没好下场。要是自己够豁的出去,做完术前准备直接下夜班走人,那台手术,她不就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的吗
只隔壁屋子黑的,连旁边的男知青点也黑黢黢。
少年人热血沸腾,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帮半大小子居然也跑去看人生孩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廖主任的话中领袖指示是指毛的626指示,其中有段话“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传染给自己。要分别对待嘛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的隔阂。”
打鸡血一说的由来
文格时quot打鸡血quot的荒谬疗法:人人怀抱公鸡等待注射
人民网 2010年10月29日 08:09
“我们家附近地段医院的注射室门口,开始排起长蛇般的队伍。人人提着装鸡的篮子或网兜,等待护士小姐出手,一边交流打鸡血的经验与传闻,地上到处遗留着肮脏的鸡毛和鸡屎,此外就是鸡的尖声惊叫。它们的恐惧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了整个时代。”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回忆当时“打鸡血”盛况时说,“鸡血不仅是养生的圣药,而且给疯狂的种族注入了诡异的激素。格命的热血奔涌在身上,而格命的烈火则燃烧在祖国的大地上。从1967到1968,打鸡血盛行的时间,据说维持了十个月之久,与文格最疯狂的时刻完全暗合。它跟造返狂热之间的神秘呼应,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索解的悬谜。”
从1959年到“文格”期间,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在“打鸡血”这个形容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是一段狂热的岁月。
文杜兴
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上海永安棉纺三厂次年8月转为上海无线电三厂,一个叫俞昌时的医生,在依约而来的病人眼前,给自己打了一针鲜鸡血。五年后,他回忆这次“当众表演”时说,“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
医生的亲身示范消释了病人们的疑虑。从下午1时开始,四十多人让俞注射了鸡血,奇迹立刻显现“有的频频咳嗽,注后五分钟即愈;有的喘息数月不能睡,当晚即睡得极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疖肿大消”。
这已经不是俞第一次打鸡血。在过去几年里,坚信“鸡血疗法”对百病都有“奇效”的俞昌时已经暗自搞了一些实验,而“大越近”的到来,更让他觉得有了“攻关”的动力。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看似不可思议的“鸡血疗法”,竟然会伴随着狂热岁月的激情,得以四处蔓延,并最终流行了十多年之久。
肇始
1903年生于安徽南陵的俞昌时,有一份红彤彤的格命简历。19岁时,在上海医科大学读书的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半后转为中公党员。“五卅运动”期间,他活跃在上海总工会。1926年底,回南陵创立中公南陵特支并担任书记,在南陵芜湖一带领导农动,还曾在武昌被捕
“那不就行了。”刘主任笑起来, “他们都是省立一中、师大附中、实验中学跟八中的高材生,不要埋没他们,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用途。”
两人走到田头的时候, 刚好听到田雨大呼小叫“余秋, 那怎么办用什么消毒止血呢”
余秋摇摇头“没有东西的话, 就让它自行止血。里头的血冲出来,也起到了冲洗的作用。”
刘主任停下脚步,转头问秘书“她叫余秋”
“对。”秘书反应过来, “就是她, 我忘了跟您说。县革委会安排下来的知青有十三位, 这姑娘不知道为什么也跟了出来。昨晚上风大雨大,没办法把人送走,就只好留她住了一晚上。”
现在如何安置这位余秋, 还是个大问题。
刘主任摇摇头“这有什么问题,就当她是投亲好了。是人才就不要推三阻四的, 咱们公社的合作医疗到现在都不成规模。广大社员尤其是住在山上的社员连病都看不上。”
秘书犯难“投亲的话,到底投什么亲呢”
刘主任笑了笑“就认在我家里头吧,我爱人朋友的孩子。”
当年这丫头跟着她父亲巡回医疗时, 才到大人腿高。正换牙,用说话漏风的嘴巴强调“我以后不当大夫, 我跟我妈弹钢琴。”
现在她大了, 她母亲去世了,父亲也关进了牛棚。
秘书疑惑地抬起头,然而领导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刘主任不仅在田头查看, 他还抓着铁锹帮忙挖排水沟。
直到太阳下山,天都黑透了,收工的口哨声响起,他才放下手里头的铁锹,大声招呼知青都过去。
余秋赶紧从田里头爬起来,撒欢儿往田埂跑。
栽了一下午的秧苗,她现在有三个结论,第一、插秧机是人类福音;第二、谁都不要再跟她说什么下田劳作田园风光。她的一把老骨头啊,姐姐的腰都要断了。第三、在生存面前,任何小情绪都是矫情。
她没骨气,她现在宁可回医院上夜班,跟人扯皮打官司她也认了。
行到田头,经过沤肥的坑时,余秋赶紧一路小跑。
再多诗情画意,都能死于一桶大粪。
夏天蚊虫多,田头尤甚。走到田边的大路上,余秋还偷偷左右动弹自己的双腿,企图避免自己变成蚊子窝。
刘主任朝大家点点头,清清嗓子道“刚才我跟大家商量了一下,定下了你们插队的具体地点。”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虽说革命螺丝钉,祖国让去哪里就去哪里,可螺丝钉也分位置啊。
就连余秋也脖子微微往前倾,她被迫穿越只想休长假,真的没打算活活累死在这里。
太要命了,再这样插秧下去,她要么被蚂蟥抬走,要么手直接泡烂,绝对没有别的去向。
刘主任微笑,充满鼓励地看向众人“你们都写了自己的特长,我们决定发挥所长。郝红梅,你会打算盘,那就去供销社站柜台。陈媛,你毛笔字好,那做个宣传干事应该不成问题。”
他一口气报了好几个名字。神奇的是,每个人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完全没发生张冠李戴的事情。
余秋心中大写的佩服,有这种能耐的人绝对能成大器。
几乎所有的知青都被安排在了不错的工作岗位上,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要下田挣工分。
就连跃跃欲试想当赤脚医生的郝建国跟周伟民,前者普通话好被派去了广播站当广播员。后者说自己跟电工父亲学过手艺,立刻进公社当电工。
刘主任目光往边上移,落在田雨脸上“至于田雨,既然在学校当过小老师,那就在杨树湾也当小老师,好好教育社会主义接班人。”
田雨又惊又喜,完全没想到居然会是这种安排。
她结结巴巴道“我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我要参加农业劳动。”
她今天看到连十岁的秀秀都跟着下田插秧,更觉得自己应当好好劳动,不能当米虫,让贫下中农养活自己。
余秋差点儿没晕过去,姑娘,你就不怕广大人民群众撕了你吗你这种行为叫拖大家集体下水啊。
没想到知青同志们的觉悟远远超乎余秋想象。
胡杨也跟着附和“我也希望在泥巴地里滚掉骄娇二气。”
公社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杨树湾大队会计,因为老会计眼睛不行了,看不清账簿。
其他人跟着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要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扎根农村的心。
余秋心里头呵呵,年轻人,要么天真要么油滑,年纪轻轻的,一个个能否脚踏实地真诚些呢
不要自己往火坑里头跳,你跟领导假客气,领导会打蛇随棍上的。
刘主任往下压压手,笑道“要参加农业生产方法多的是。每天下班以后,天黑之前,照样可以参加农业生产。我看你们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合作社,定期帮助孤寡老人跟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嘛。至于你”
他点点胡杨,“想在泥巴里头滚,再简单不过,你们七位男同志,集体编入民兵队伍,训练都不要偷懒。”
众人这才勉为其难地点头表示接受。
田雨突然间反应过来“余秋呢主任,余秋安排去哪里”
难不成是公社卫生院好是好,就是离杨树湾有点儿远,以后不能跟自己见面了。
刘主任微笑“关于余秋同志,我们有个想法。杨树湾的合作医疗站一直没认真搞起来,以前的赤脚医生刚开始工作,就被铁路招走了。余秋同志既然有这方面的专长,就试试干个赤脚医生吧。”
郝建国还没放弃当赤脚医生的梦想,神差鬼使冒了一句“余秋不想当大夫的。”
要不是当着革委会主任的面,田雨真想动手殴打革命同志。谁让他多嘴多舌的
像余秋这样的,她不当大夫谁能当
“没有的事”田雨抓着余秋的手,眼神渴求而热切,“你想当的,对不对”
她的目光是如此的热情迫切,跟太阳光似的,刺得余秋躲都没地方躲。
余秋喉咙像被什么堵着一样,不得不清清嗓子挤出一句“我只怕我学得不精,耽误了乡亲们。”
“没事。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刘主任点点头,招呼众人,“早点儿休息,明天一早去各自工作岗位报到。”
知青们嘴里头喊着乌拉,精神抖擞地往前跑。
经过田头水渠的时候,胡杨手上拎着的马灯照亮了蹲着的农民。
胡杨看着他手里的竹筒就心慌,说话不由自主地带上抖“老乡,你干什么呢”
他腿上的伤口虽然愈合了,可他总觉得到现在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味。
不对,就是有血。
胡杨抬高手中的马灯,照亮了水田边上的竹篓,那里面赫然放着一块猪血。
猪血块显然是新鲜的,甚至有丝丝缕缕的血往外头渗,晚风一吹,血腥味直往知青们鼻孔里头钻。
田雨吓得脸色发白,问话的声音都不由自主地尖锐起来“你在干什么啊”
那人头也不抬,只忙着自己手上的事“抓蚂蟥,田里头蚂蟥太多,大家下田容易被咬到。”
胡杨如释重负,立刻大声赞扬他“你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向你学习。”
陈媛也认真肯定“我要写通讯稿表扬你。”
那人笑了,露出的牙齿颇为洁白“不用了,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上了大路,知青们还在讨论抓蚂蟥的农民。大家七嘴八舌,都对他佩服的紧。
周卫东小声嘀咕了一句“说不定他是在抓蚂蟥卖钱呢。你们没听他说,蚂蟥是中药吗说不定很值钱。”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集聚在余秋脸上,看得新上任的赤脚医生莫名其妙“我哪儿知道蚂蟥值不值钱。”
姐姐是西医,孩子们,姐姐不看中药。
她笑着揶揄众人“怎么你们打算抓蚂蟥卖”
十几岁的大姑娘小伙子们齐齐变色,毫不犹豫地摇头。算了,挖草药都比抓蚂蟥好。
众人赶紧踩着星光向知青点跑。
经过大树底下时,余秋听到有人哭。
这黑灯瞎火的,呜呜咽咽的哭声听得可真是瘆人的很。大家面面相觑,琢磨着要不要上前一探究竟。
黑暗中,又传来说话的声音“好啦发洪水淹死猪,谁都不想的。队长不是说了嘛,社员都晓得不是你的责任。”
哭泣的人还在伤心“才五十多斤重啊,要是养到年底的话,肯定能养到起码一百五十斤。我愧对了队里的信任。”
田雨听得心酸,小声道“他肯定很难过。”
“没关系的。”安慰他的人又开了口,“再养一头就是了。反正淹死的猪也没浪费,肉都烧给学校娃娃还有公社干部跟知青们吃了。”
给知青们吃了。
余秋脑海中上前头草泥马奔腾,每一头身上都顶着瘟猪肉三个大字。
麻蛋,她竟然吃瘟猪肉了。
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他还扬起了胳膊,恰好叫拍门男人手里提着的马灯照亮了书的封面。
赤脚医生手册。
余秋眼皮子直跳,她看这书没感觉,她只怕旁边知青手上抓着的银针戳到了人。
男知青兴致勃勃,像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找什么接生婆,我们要遵循伟大领袖的六二六指示,赤脚医生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
余秋眼皮子跳得更厉害了,这是她今天第二次听到赤脚医生这个名词。
“你们站在这里干什么”
先前带她们进屋的小姑娘手上端着一筐子煮山芋,茫然地看着众人。
她老太喊她过来给知青姐姐们送点儿吃的。
提着马灯的男人一把抓住小姑娘的胳膊“秀秀,赶紧喊你老太,我老婆生不下来。”
“我老太不接生了,不是有宝珍姐姐在吗宝珍姐姐去县里头学过的。”小姑娘连连摇头,放下山芋筐子就走。
男人追着她往黑暗中去,那主动请缨却碰了一鼻子灰的“赤脚医生”也跟着上去。
田雨与几位女知青面面相觑,既害怕又期待,生孩子啊,她们也想去看看。
“余秋,你要不要一块儿过去”
坐在灶膛门口的余秋摇摇头,声音仍旧沙哑“我不去了。”
看什么生孩子,她现在对接生毫无兴趣。有接生员有接生婆,她多管什么闲事。踢在她腰上的那一脚,到现在还隐隐作痛呢。
她只奇怪一件事,为什么被她代替了身份的这个人也叫余秋。难道是这名字太过寻常,所以凑巧碰一块儿了
身体还是她的身体,幸亏她今天穿的是绿军裤配蓝棉布衬衫,脚上为了走路舒服,套了双布鞋。虽然比不上其他知青统一绿军装武装带解放鞋的打扮,也不至于太出格。
否则搞不好要被当典型批判的。
可惜的是,她的手机跟钥匙不知道是不是被洪水冲走了,口袋里空空如也。
田雨没勉强她,只点点头叮嘱“那你把门窗关好,我们去去就回来。”
余秋嘴里头嗯了一声,心道想得挺美的,生孩子又不是鸡生蛋,最短也要几个小时,说不定疼到天亮都生不下来。
她腹中空空如也,随手拿起个煮山芋送到嘴边。
大概是饿狠了,煮山芋吃在嘴里头居然也分外香甜。
余秋狼吞虎咽,一连干掉三个煮山芋才感觉心里头慌得不是那么厉害。她停下手想找水瓶,山芋吃多了也口渴。
可惜屋里有水的地方就是水缸,想喝水得自己烧,她却连灶膛都点不着。
余秋出门的时候告诫自己,她就是去小姑娘家讨口水喝的,其他的事情都跟她没关系。
多事都没好下场。要是自己够豁的出去,做完术前准备直接下夜班走人,那台手术,她不就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的吗
只隔壁屋子黑的,连旁边的男知青点也黑黢黢。
少年人热血沸腾,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帮半大小子居然也跑去看人生孩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廖主任的话中领袖指示是指毛的626指示,其中有段话“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传染给自己。要分别对待嘛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的隔阂。”
打鸡血一说的由来
文格时quot打鸡血quot的荒谬疗法:人人怀抱公鸡等待注射
人民网 2010年10月29日 08:09
“我们家附近地段医院的注射室门口,开始排起长蛇般的队伍。人人提着装鸡的篮子或网兜,等待护士小姐出手,一边交流打鸡血的经验与传闻,地上到处遗留着肮脏的鸡毛和鸡屎,此外就是鸡的尖声惊叫。它们的恐惧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了整个时代。”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回忆当时“打鸡血”盛况时说,“鸡血不仅是养生的圣药,而且给疯狂的种族注入了诡异的激素。格命的热血奔涌在身上,而格命的烈火则燃烧在祖国的大地上。从1967到1968,打鸡血盛行的时间,据说维持了十个月之久,与文格最疯狂的时刻完全暗合。它跟造返狂热之间的神秘呼应,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索解的悬谜。”
从1959年到“文格”期间,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在“打鸡血”这个形容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是一段狂热的岁月。
文杜兴
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上海永安棉纺三厂次年8月转为上海无线电三厂,一个叫俞昌时的医生,在依约而来的病人眼前,给自己打了一针鲜鸡血。五年后,他回忆这次“当众表演”时说,“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
医生的亲身示范消释了病人们的疑虑。从下午1时开始,四十多人让俞注射了鸡血,奇迹立刻显现“有的频频咳嗽,注后五分钟即愈;有的喘息数月不能睡,当晚即睡得极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疖肿大消”。
这已经不是俞第一次打鸡血。在过去几年里,坚信“鸡血疗法”对百病都有“奇效”的俞昌时已经暗自搞了一些实验,而“大越近”的到来,更让他觉得有了“攻关”的动力。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看似不可思议的“鸡血疗法”,竟然会伴随着狂热岁月的激情,得以四处蔓延,并最终流行了十多年之久。
肇始
1903年生于安徽南陵的俞昌时,有一份红彤彤的格命简历。19岁时,在上海医科大学读书的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半后转为中公党员。“五卅运动”期间,他活跃在上海总工会。1926年底,回南陵创立中公南陵特支并担任书记,在南陵芜湖一带领导农动,还曾在武昌被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