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力。”余秋一边叮嘱宝珍做好接生准备, 一边指点秀华呼吸,“听我的, 吸气呼气吸气,对,很好,保持这个频率。”
再一次宮缩来的时候,鼓鼓的羊膜囊破了,混杂着白色胎脂的羊水流淌了出来。
听诊器挂在余秋的脖子上, 她又听了一次胎心, 大概每分钟一百五十次,秀华的肚皮再一次变硬, 强有力的宮缩推着宝宝的头往下去。
宝珍想要拿利多卡因的时候, 余秋摇摇头,示意她“保护会荫。”
秀华肚子不大,余秋预估她的孩子应该不会超过六斤半重,没必要非得挨一剪刀。
在这种卫生环境下接生,还是尽量避免切口,实在太容易感染了。
宝珍有些慌,往秀华屁股底下垫布单的手都在抖。
余秋朝她使了个眼色, 示意她别怕。
趁着秀华肚子不疼的时候, 余秋赶紧跟秀华交代“下面我们先不给你剪口子, 尽可能让你少受点儿罪。万一裂开了,我们再给你缝。”
产床上的秀华胡乱点头。
余秋非常怀疑她到底听进去自己的话没有。
老实讲,估计是听不进去的, 因为她现在肯定疼得够呛。
犹太谚语说,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分娩有多痛临产的阵痛来临时,不打麻药做会荫侧切术,产妇往往都感觉不到剪刀剪肉的疼痛。
“来,张嘴哈气。”余秋鼓励秀华,“你做的都很好。”
现在宮缩非常强,只要她愿意,一个猛子就能让孩子的头出来。
但是现在余秋需要她放缓点儿,让宝宝慢慢被挤压出来而不是冲出来,这对产妇跟孩子都好。
这样产妇下面不容易裂伤,产道的充分挤压有利于孩子身体各器官更好适应外面的世界。
宝珍的手抵在宝宝的头上,防止小家伙速度过快地冒出来。
因为紧张,因为天气炎热,因为手上用力,瘦小的接生员额头布满了密集的汗珠。
余秋拿手指将她的汗珠拢到一边。
她想给宝珍擦汗的,可惜她没有面纸。
再一阵宮缩来了,宝宝的头露出了13。
余秋都没来得及喊秀华稍微用点儿力气,那漆黑的小脑袋就慢慢被挤了出来。
孩子面皮发青,脸上全是血跟黏液。
“哈气,不要用力,很好,非常棒。”余秋大声夸奖秀华,眼睛盯着下面。
宝珍左手四指托着宝宝的下巴,拇指从鼻根向下挤压,白色的粘液被挤了出来。
她有些手忙脚乱,一时间居然想不起来到底应当怎样帮助产妇娩出胎肩。
余秋安慰她“托住宝宝的头就好。”
虽然教科书上要求助产士协助胎头复位,手掌下压胎儿颈部帮助前肩娩出。
但是按照近些年的新理念,助产人员应当尽可能减少干预分娩过程。
即使不用他们帮忙,胎儿也会在产道里头自行调整位置,顺利离开妈妈的身体。
就像余秋预料的一样,下一阵宮缩来的时候,宝宝的前肩顺利地分娩出来。
秀华的宮缩实在太强了,余秋不得不叮嘱她始终张嘴哈气,避免往下用力。
饶是如此,又一阵宮缩之后,胎儿的后肩也出来了。
宝珍托着孩子的肩膀,滚烫的羊水汹涌而出,胎儿的下半身像是被水冲出来的一样。
她下意识地想观察产妇下面的撕裂情况,被余秋阻止了“你管宝宝就行。”
宝珍赶紧清理了孩子口腔里头的粘液,小东西还没等到断脐就扯着嗓子嚎啕起来。
这一哭,他那发青的脸色立刻泛出了红润,小手小脚都有力的很。
搞得宝珍给他清理脐带进行包扎的时候,都不得不按住他奋力动弹的两条腿。
宝珍手忙脚乱地处理好宝宝的脐带,回过头看产妇的会荫,好像有点儿擦伤,下面裂开了一点。
她有些犹豫,是不是应该缝两针
余秋摇头“不用管,等到胎盘下来就好。”
这种i°裂伤无需特别处理,产道的擦伤用棉球按压止血便可。即使有小血肿,只要没有活动性出血都不要管,身体会自然吸收的。
干扰越少,产妇反而恢复越快,发生感染的概率也越低。
“你注意观察胎盘。”余秋叮嘱宝珍。
她接手了小家伙,帮他穿好衣服,将孩子抱到了秀华怀里,协助新手妈妈给孩子喂奶。
秀华已经迅速忘记了生孩子的痛苦,红彤彤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来,满怀欣慰地看着自己刚生下来的宝宝。
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余秋给她擦拭干净汗水淋漓的胸部,帮着小家伙寻找妈妈的奶。
吮吸反射真是人类的本能,没有任何人教他,小家伙叼着奶头就用力吸了起来,吃的香的很。
正常情况下,尽早开奶对于孩子跟母亲都是好事。
于孩子来说,母乳喂养的好处不言而喻,经济营养卫生,是任何代乳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
对母亲而言,尽早给孩子喂奶有利于子宮复旧,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概率。也有助于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大有裨益。
余秋放下孩子,拿出血压计帮秀华测了次血压,又听了听心脏。
分娩期是产妇发生心衰的高危时段,尤其是从来没有做过产检的大肚子,随时都有潜在风险。
好在秀华身体健康,血压、心跳以及脉搏都很正常。
余秋放下听诊器的时候,宝珍也一手按在秀华的肚子上,一手牵着脐带慢慢带下自行剥离的胎盘。
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掌握好时机。
等到产妇宮底变硬,脱离体外的脐带变长,按压子宮下段也不回缩,且下面出血量增多的时候,就是胎盘自行剥离了。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半小时内,胎盘会自己剥离,不用特别干预。
倘若强行用力拉扯胎盘的话,尚未来得及剥离的胎盘可能会带着子宮发生内翻,反而危险。
今天一切顺利,胎盘完完整整地剥离下来,边缘也不毛糙。
秀华的子宮很快收缩变硬。
余秋抓着她的手放在肚脐下,笑着招呼她“你摸一摸,像什么”
秀华小心翼翼地按了按,语气迟疑“像皮球。”
余秋笑了起来“对,就是这个皮球。你宝宝就是从这里生出来的。你没事就多揉揉,可以帮助它快点儿恢复的。”
秀华难以置信“就这点大”
她的宝宝好像也不是特别小啊,怎么可能塞得进去。
余秋戴上手套,给秀华仔细做内检,笑着回应她的疑惑“这就跟吹气球一样,气慢慢打进去,气球一点点的变大。等到气漏了,气球很快就缩回头。”
等摸清楚宮井完整,确定没有活动出血点之后,余秋就脱了手套,开玩笑地来了一句,“恭喜你打了个胜仗。”
外头响起笑声。
为了减少感染发生几率,整个分娩过程,家属都被请出了产房外。
老太太跟婶婶扒着窗户问“大夫,让我们看看打胜仗的英雄不”
余秋看宝珍已经收拾妥当,笑着邀请她们进来“可以,战利品是个漂亮的小伙子。”
门一开,呼啦啦挤进了五六个人。
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中午下工的点,家属都急着看小宝宝。
秀华的婆婆抓着媳妇的手“你莫急,卫红已经去你娘家报信了。”
话音还没落下呢,屋里头就冲进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子。
他等不及丈母娘跟自己一块儿出来,先急吼吼地跑回家了。
刚当父亲的小伙子有些不知所措,面对裹着襁褓的孩子居然不敢伸出手。
郑大爹嫌弃儿子没用“抱就是咯,又不是让你当董存瑞顶炸药包。”
老太太偏疼孙子,立刻教训儿子“来来,你抱抱你孙子。”
吓得郑大爹连连摆手,嘴里头一个劲嘟囔“我吃完饭还得下田呢。”
屋子里头爆发出一阵笑声,谁也不给新手爷爷留面子。
孩子父亲挪到了妻子旁边,也许是当着长辈的面,他有话也不好意思说。
吭哧了半天,大高个子的小伙子才挤出一句话“你是功臣,辛苦你了。”
他额头上的汗珠亮晶晶的,也不晓得伸手抹一把,就任由汗水滴下来。
秀华也腼腆起来“我应该的。”
孩子父亲满脸通红“你好好坐月子,我多挖草沤肥挣工分。”
社员挣工分,除了依靠去生产队上工之外,就是给队里上交农家肥。
农家肥数量有限,农民既养殖禽畜蓄肥,也要想方设法多挖草垫厩。正因为如此,村里头连杂草都看不见。
孩子奶奶赶紧附和“对对对,你认认真真坐月子,家里头养的起你们母子。”
余秋在边上微笑,这家的婆婆跟丈夫都不错,起码现在能拿出态度来,产妇应该能够恢复好。
老太太拉住余秋的手“大夫,你跟宝珍都不许走,妥妥地坐着。”
余秋笑了起来“我不走啊,我得观察两个小时呢。”
产后两小时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时期,一般在医院生产的话,这个时间段的产妇跟孩子都会留在产房里,方便助产人员随时观察母婴的情况。
老太笑开怀“那就好,赶紧先吃饭再说。”
余秋吓得连连摆手“不不不,我回家吃饭。”
她今天才知道的,知青在外头吃饭一顿要四两粮票,1毛2分钱。
她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穷的连叮当响叮当不起来,因为叮当起码需要两个硬币。
宝珍赶紧收拾家当,朝余秋做了个鬼脸,笑嘻嘻地想闪人“奶奶,我回家啦。”
老太太一把摁住人“回什么家啊,别以为我不晓得,你们队里今天挖水渠,吃大锅饭,没你的份”
宝珍傻眼了,这怎么买一送一,把她也给捎带上了。
星期天一大早,其他知青从公社跟各个大队赶回他们最初的据点时,刚好目睹洗衣机下水实验。
近几日余秋跟宝珍都没接生,自然没有用过的布巾可以试验洗涤效果。
不过这不是事,因为七位男知青每人都带了一包脏衣服过来。
这个礼拜,郝建国跟着公社刘主任下各个大队采访水灾后恢复工作,充当了喇叭的角色。
所有知青都晓得胡杨正在造洗衣机的事,男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可以偷懒不洗衣服的借口。
要不是大家下乡带的衣裳都不多,而且天热必须得每天洗澡换衣裤,估计他们整个礼拜都能不洗衣服。
男孩子们拿出衣服的时候,围在边上的女知青齐齐脑袋往后面倾,饶是这样,还照样差点儿被熏倒在地。
陈媛捏着鼻子跺脚“你们可真行也不怕招蚊子。”
余秋摇头“我觉得蚊子都会被熏晕。”
郝建国笑嘻嘻的“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走,兄弟姐妹们,跟我一块儿挖水渠去。”
这些天连着下过好几场雨,虽然都是夜里下白天出太阳,但土壤还是松软的,挖起水渠来倒不是特别吃力。
可惜他们挖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迫收工,因为突然间又打雷下雨了。
农民没
再一次宮缩来的时候,鼓鼓的羊膜囊破了,混杂着白色胎脂的羊水流淌了出来。
听诊器挂在余秋的脖子上, 她又听了一次胎心, 大概每分钟一百五十次,秀华的肚皮再一次变硬, 强有力的宮缩推着宝宝的头往下去。
宝珍想要拿利多卡因的时候, 余秋摇摇头,示意她“保护会荫。”
秀华肚子不大,余秋预估她的孩子应该不会超过六斤半重,没必要非得挨一剪刀。
在这种卫生环境下接生,还是尽量避免切口,实在太容易感染了。
宝珍有些慌,往秀华屁股底下垫布单的手都在抖。
余秋朝她使了个眼色, 示意她别怕。
趁着秀华肚子不疼的时候, 余秋赶紧跟秀华交代“下面我们先不给你剪口子, 尽可能让你少受点儿罪。万一裂开了,我们再给你缝。”
产床上的秀华胡乱点头。
余秋非常怀疑她到底听进去自己的话没有。
老实讲,估计是听不进去的, 因为她现在肯定疼得够呛。
犹太谚语说,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分娩有多痛临产的阵痛来临时,不打麻药做会荫侧切术,产妇往往都感觉不到剪刀剪肉的疼痛。
“来,张嘴哈气。”余秋鼓励秀华,“你做的都很好。”
现在宮缩非常强,只要她愿意,一个猛子就能让孩子的头出来。
但是现在余秋需要她放缓点儿,让宝宝慢慢被挤压出来而不是冲出来,这对产妇跟孩子都好。
这样产妇下面不容易裂伤,产道的充分挤压有利于孩子身体各器官更好适应外面的世界。
宝珍的手抵在宝宝的头上,防止小家伙速度过快地冒出来。
因为紧张,因为天气炎热,因为手上用力,瘦小的接生员额头布满了密集的汗珠。
余秋拿手指将她的汗珠拢到一边。
她想给宝珍擦汗的,可惜她没有面纸。
再一阵宮缩来了,宝宝的头露出了13。
余秋都没来得及喊秀华稍微用点儿力气,那漆黑的小脑袋就慢慢被挤了出来。
孩子面皮发青,脸上全是血跟黏液。
“哈气,不要用力,很好,非常棒。”余秋大声夸奖秀华,眼睛盯着下面。
宝珍左手四指托着宝宝的下巴,拇指从鼻根向下挤压,白色的粘液被挤了出来。
她有些手忙脚乱,一时间居然想不起来到底应当怎样帮助产妇娩出胎肩。
余秋安慰她“托住宝宝的头就好。”
虽然教科书上要求助产士协助胎头复位,手掌下压胎儿颈部帮助前肩娩出。
但是按照近些年的新理念,助产人员应当尽可能减少干预分娩过程。
即使不用他们帮忙,胎儿也会在产道里头自行调整位置,顺利离开妈妈的身体。
就像余秋预料的一样,下一阵宮缩来的时候,宝宝的前肩顺利地分娩出来。
秀华的宮缩实在太强了,余秋不得不叮嘱她始终张嘴哈气,避免往下用力。
饶是如此,又一阵宮缩之后,胎儿的后肩也出来了。
宝珍托着孩子的肩膀,滚烫的羊水汹涌而出,胎儿的下半身像是被水冲出来的一样。
她下意识地想观察产妇下面的撕裂情况,被余秋阻止了“你管宝宝就行。”
宝珍赶紧清理了孩子口腔里头的粘液,小东西还没等到断脐就扯着嗓子嚎啕起来。
这一哭,他那发青的脸色立刻泛出了红润,小手小脚都有力的很。
搞得宝珍给他清理脐带进行包扎的时候,都不得不按住他奋力动弹的两条腿。
宝珍手忙脚乱地处理好宝宝的脐带,回过头看产妇的会荫,好像有点儿擦伤,下面裂开了一点。
她有些犹豫,是不是应该缝两针
余秋摇头“不用管,等到胎盘下来就好。”
这种i°裂伤无需特别处理,产道的擦伤用棉球按压止血便可。即使有小血肿,只要没有活动性出血都不要管,身体会自然吸收的。
干扰越少,产妇反而恢复越快,发生感染的概率也越低。
“你注意观察胎盘。”余秋叮嘱宝珍。
她接手了小家伙,帮他穿好衣服,将孩子抱到了秀华怀里,协助新手妈妈给孩子喂奶。
秀华已经迅速忘记了生孩子的痛苦,红彤彤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来,满怀欣慰地看着自己刚生下来的宝宝。
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余秋给她擦拭干净汗水淋漓的胸部,帮着小家伙寻找妈妈的奶。
吮吸反射真是人类的本能,没有任何人教他,小家伙叼着奶头就用力吸了起来,吃的香的很。
正常情况下,尽早开奶对于孩子跟母亲都是好事。
于孩子来说,母乳喂养的好处不言而喻,经济营养卫生,是任何代乳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
对母亲而言,尽早给孩子喂奶有利于子宮复旧,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概率。也有助于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大有裨益。
余秋放下孩子,拿出血压计帮秀华测了次血压,又听了听心脏。
分娩期是产妇发生心衰的高危时段,尤其是从来没有做过产检的大肚子,随时都有潜在风险。
好在秀华身体健康,血压、心跳以及脉搏都很正常。
余秋放下听诊器的时候,宝珍也一手按在秀华的肚子上,一手牵着脐带慢慢带下自行剥离的胎盘。
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掌握好时机。
等到产妇宮底变硬,脱离体外的脐带变长,按压子宮下段也不回缩,且下面出血量增多的时候,就是胎盘自行剥离了。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半小时内,胎盘会自己剥离,不用特别干预。
倘若强行用力拉扯胎盘的话,尚未来得及剥离的胎盘可能会带着子宮发生内翻,反而危险。
今天一切顺利,胎盘完完整整地剥离下来,边缘也不毛糙。
秀华的子宮很快收缩变硬。
余秋抓着她的手放在肚脐下,笑着招呼她“你摸一摸,像什么”
秀华小心翼翼地按了按,语气迟疑“像皮球。”
余秋笑了起来“对,就是这个皮球。你宝宝就是从这里生出来的。你没事就多揉揉,可以帮助它快点儿恢复的。”
秀华难以置信“就这点大”
她的宝宝好像也不是特别小啊,怎么可能塞得进去。
余秋戴上手套,给秀华仔细做内检,笑着回应她的疑惑“这就跟吹气球一样,气慢慢打进去,气球一点点的变大。等到气漏了,气球很快就缩回头。”
等摸清楚宮井完整,确定没有活动出血点之后,余秋就脱了手套,开玩笑地来了一句,“恭喜你打了个胜仗。”
外头响起笑声。
为了减少感染发生几率,整个分娩过程,家属都被请出了产房外。
老太太跟婶婶扒着窗户问“大夫,让我们看看打胜仗的英雄不”
余秋看宝珍已经收拾妥当,笑着邀请她们进来“可以,战利品是个漂亮的小伙子。”
门一开,呼啦啦挤进了五六个人。
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中午下工的点,家属都急着看小宝宝。
秀华的婆婆抓着媳妇的手“你莫急,卫红已经去你娘家报信了。”
话音还没落下呢,屋里头就冲进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子。
他等不及丈母娘跟自己一块儿出来,先急吼吼地跑回家了。
刚当父亲的小伙子有些不知所措,面对裹着襁褓的孩子居然不敢伸出手。
郑大爹嫌弃儿子没用“抱就是咯,又不是让你当董存瑞顶炸药包。”
老太太偏疼孙子,立刻教训儿子“来来,你抱抱你孙子。”
吓得郑大爹连连摆手,嘴里头一个劲嘟囔“我吃完饭还得下田呢。”
屋子里头爆发出一阵笑声,谁也不给新手爷爷留面子。
孩子父亲挪到了妻子旁边,也许是当着长辈的面,他有话也不好意思说。
吭哧了半天,大高个子的小伙子才挤出一句话“你是功臣,辛苦你了。”
他额头上的汗珠亮晶晶的,也不晓得伸手抹一把,就任由汗水滴下来。
秀华也腼腆起来“我应该的。”
孩子父亲满脸通红“你好好坐月子,我多挖草沤肥挣工分。”
社员挣工分,除了依靠去生产队上工之外,就是给队里上交农家肥。
农家肥数量有限,农民既养殖禽畜蓄肥,也要想方设法多挖草垫厩。正因为如此,村里头连杂草都看不见。
孩子奶奶赶紧附和“对对对,你认认真真坐月子,家里头养的起你们母子。”
余秋在边上微笑,这家的婆婆跟丈夫都不错,起码现在能拿出态度来,产妇应该能够恢复好。
老太太拉住余秋的手“大夫,你跟宝珍都不许走,妥妥地坐着。”
余秋笑了起来“我不走啊,我得观察两个小时呢。”
产后两小时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时期,一般在医院生产的话,这个时间段的产妇跟孩子都会留在产房里,方便助产人员随时观察母婴的情况。
老太笑开怀“那就好,赶紧先吃饭再说。”
余秋吓得连连摆手“不不不,我回家吃饭。”
她今天才知道的,知青在外头吃饭一顿要四两粮票,1毛2分钱。
她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穷的连叮当响叮当不起来,因为叮当起码需要两个硬币。
宝珍赶紧收拾家当,朝余秋做了个鬼脸,笑嘻嘻地想闪人“奶奶,我回家啦。”
老太太一把摁住人“回什么家啊,别以为我不晓得,你们队里今天挖水渠,吃大锅饭,没你的份”
宝珍傻眼了,这怎么买一送一,把她也给捎带上了。
星期天一大早,其他知青从公社跟各个大队赶回他们最初的据点时,刚好目睹洗衣机下水实验。
近几日余秋跟宝珍都没接生,自然没有用过的布巾可以试验洗涤效果。
不过这不是事,因为七位男知青每人都带了一包脏衣服过来。
这个礼拜,郝建国跟着公社刘主任下各个大队采访水灾后恢复工作,充当了喇叭的角色。
所有知青都晓得胡杨正在造洗衣机的事,男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可以偷懒不洗衣服的借口。
要不是大家下乡带的衣裳都不多,而且天热必须得每天洗澡换衣裤,估计他们整个礼拜都能不洗衣服。
男孩子们拿出衣服的时候,围在边上的女知青齐齐脑袋往后面倾,饶是这样,还照样差点儿被熏倒在地。
陈媛捏着鼻子跺脚“你们可真行也不怕招蚊子。”
余秋摇头“我觉得蚊子都会被熏晕。”
郝建国笑嘻嘻的“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走,兄弟姐妹们,跟我一块儿挖水渠去。”
这些天连着下过好几场雨,虽然都是夜里下白天出太阳,但土壤还是松软的,挖起水渠来倒不是特别吃力。
可惜他们挖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迫收工,因为突然间又打雷下雨了。
农民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