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秋风生渭水7
徐若心中有万千言语想说, 但在此刻,她只贪恋这一方温暖。
“我要是不回马,你怎么办摔成这样, 额头都青了, 你看,手上还有血痕呢。”头上传来他有些无奈的声音。
她仰起头, 朝他有些傻兮兮一笑,双手有些讨好地攥住他的衣襟, 微微扯了几下。
他不是温润的长相, 他的眉目比秦王和吴秋行都要凌厉, 可他的眼神语气却比任何人都温柔,是她这十几年来人生里唯一真实的温柔。
见她这模样, 谁又能说出重话,郑思如唉了声,道“算了,服了你, 还能站起来么”
徐若点点头,又摇摇头。
“嗯”
她笑了声,“我要抱抱, 才能起来。”
郑思如闻言,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别闹。”
话虽如此,他还是把她横抱起来,只不过抱起来的瞬间, 他心中微痛。
太轻了,明明是寒冬,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是这么瘦弱,比雅若和小若都要轻。
徐若搂着他的脖子,他抱着她往她的宅院一步步走回去。
她问“思如,你喜欢吃什么”
“吃什么无所谓,主要是有好酒。”
“那你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
“吃甜的,尤其是各种花做的糕点。”
“这你都知道”
“这有什么我知道的多了去了。我还知道你生于仲春第一日,喜欢的花是莲花、海棠和茉莉,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和金色,对月亮、太阳、天空和大海有莫名的好感,看着它们发呆可以发一整天,喜欢幻想喜欢玩,内心敏感又多情,跟个孩子似的。”
徐若被他说得不好意思,反问道“嗯原来你知道这么多,那你呢你是什么时候生的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花喜欢什么颜色”
郑思如活了那么些年,早忘自己什么时候化成人形,“什么时候生的这不记得了,大约是暮秋时节,喜欢喝酒,喜欢莲花,喜欢金色红色。”
“那咱们很像嘛。”
“谁和你像我比你成熟多了,起码不会这么狼狈摔在大雪地里。”
“摔雪地里怎么了只许宋人守株待兔,不让秦女守雪待君”
“这什么玩意儿”
“要是我每次摔在雪地里,你都会出现把我带走,那我多摔几次也没什么关系。”
“胡闹。”
美好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眼见行至宅院,徐若便下来自己走。
“原是送你,结果你又把我送回来了。”
“不必送我,你赶快回屋换身衣服,把自己擦干,免得着凉。”
“好。”
“我走了。”
“好。”
结果两人互相望着,谁也没动。
“你先进屋,我看着你进屋,我再走。”
徐若答应了,她的心情也不似第一次分别时那么难受,只是惆怅之情依旧萦绕心头。她走到院门前,再回身望他一眼,挥一挥手,推门进去。
郑思如见她听话进去,便放下心离去。
他离去时,院门开了条小小的缝,徐若从那缝中悄悄看着他渐行渐远。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天地之间,唯流风逝水能无此恨罢了。
在燕国,她对郑宸呵护备至,几乎把对郑朗的母爱和期盼也都弥补性地加诸他身上。
郑宸稍大时,她就开始严格教导他。文上,列国经典、诸子文集一个不可落下;武上,她嘱咐专门的武师傅对他严加训练;君子六艺,一个不可落下。再大一些时,她便开始和他讲列国风物,秦国内政。
她对他说“宸儿,你是秦王之子,先公之孙,当具秦人之傲骨、王室之气魄、君子之学识,做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男儿郎。”
郑宸却问她“娘亲,孩儿的父亲是王,那孩儿以后也会是王吗”
“宸儿不会是王,宸儿将成为王臣,未来的秦王是你的亲生兄长。”
“那为什么兄长没和我们在一起”
其中曲折太多,徐若觉得这对一个孩子而言太难理解,于是轻描淡写回他“你兄长自幼长于王后身边,所以没和娘一起来燕国。”
郑宸若有所思,“娘亲曾说过,嫡庶有别,王后是嫡,王后养子就是嫡子,兄长是依仗卫国王后的身份才名正言顺即位的。同时,王后是卫国人,兄长的老师也是卫国人,那待到兄长即位时,必对卫人有所优待,秦国或会和卫国再起联盟。”
“宸儿说的很好,怎么了吗”
“孩儿记得,娘亲不喜欢这样。”
“嗯所以宸儿长大后,要替你兄长把控好朝政,不能让卫人替我秦国做决定。”
“所以孩儿应该亲近袁相国。”
徐若揉揉他的头,说“宸儿很聪明,娘亲有一份名单,在名单上的叔叔,你以后可以多亲近。”
郑宸少年老成地叹息,“娘亲,好麻烦啊。”
“宸儿不想入朝为官吗其实娘不想强迫宸儿,宸儿如果不愿,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郑宸摇摇头,眼睛亮亮地回她“娘亲,如果孩儿是王,就不会这么麻烦。卫人把持朝政的情况,从一开始就不会出现。”
徐若微怔,而后失笑道“宸儿,嫡庶有别。”
“嫡庶有别,贤愚亦有别。孩儿日后必定发奋读书,勤勉克己,让娘亲当真正的王太后。”
郑宸年幼,眼中势在必得的意气叫人看了却有些心悸。
徐若低声教育他“宸儿,这话在娘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可在他人面前妄言,否则你我将会遭受杀身之祸。”
郑宸冲她乖巧一笑。
郑宸容貌与她十分类似,细眉杏眼,唇红齿白,就连那颗痣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在他这年纪,便是极其可爱的男娃娃。笑一笑,显得十分乖巧和顺,让人难以生出猜疑和恶感。
和他母亲一样,气质中带着一种极具欺骗性的天真。
在燕国的岁月很漫长,但因有郑宸,徐若也不那么枯燥无聊,甚至她还有些喜欢上这样规律又简单的生活。
郑宸十一岁这年,迎她母子回秦的王旨被传到襄平。
原因有二一,秦燕联军攻打
徐若心中有万千言语想说, 但在此刻,她只贪恋这一方温暖。
“我要是不回马,你怎么办摔成这样, 额头都青了, 你看,手上还有血痕呢。”头上传来他有些无奈的声音。
她仰起头, 朝他有些傻兮兮一笑,双手有些讨好地攥住他的衣襟, 微微扯了几下。
他不是温润的长相, 他的眉目比秦王和吴秋行都要凌厉, 可他的眼神语气却比任何人都温柔,是她这十几年来人生里唯一真实的温柔。
见她这模样, 谁又能说出重话,郑思如唉了声,道“算了,服了你, 还能站起来么”
徐若点点头,又摇摇头。
“嗯”
她笑了声,“我要抱抱, 才能起来。”
郑思如闻言,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别闹。”
话虽如此,他还是把她横抱起来,只不过抱起来的瞬间, 他心中微痛。
太轻了,明明是寒冬,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是这么瘦弱,比雅若和小若都要轻。
徐若搂着他的脖子,他抱着她往她的宅院一步步走回去。
她问“思如,你喜欢吃什么”
“吃什么无所谓,主要是有好酒。”
“那你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
“吃甜的,尤其是各种花做的糕点。”
“这你都知道”
“这有什么我知道的多了去了。我还知道你生于仲春第一日,喜欢的花是莲花、海棠和茉莉,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和金色,对月亮、太阳、天空和大海有莫名的好感,看着它们发呆可以发一整天,喜欢幻想喜欢玩,内心敏感又多情,跟个孩子似的。”
徐若被他说得不好意思,反问道“嗯原来你知道这么多,那你呢你是什么时候生的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花喜欢什么颜色”
郑思如活了那么些年,早忘自己什么时候化成人形,“什么时候生的这不记得了,大约是暮秋时节,喜欢喝酒,喜欢莲花,喜欢金色红色。”
“那咱们很像嘛。”
“谁和你像我比你成熟多了,起码不会这么狼狈摔在大雪地里。”
“摔雪地里怎么了只许宋人守株待兔,不让秦女守雪待君”
“这什么玩意儿”
“要是我每次摔在雪地里,你都会出现把我带走,那我多摔几次也没什么关系。”
“胡闹。”
美好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眼见行至宅院,徐若便下来自己走。
“原是送你,结果你又把我送回来了。”
“不必送我,你赶快回屋换身衣服,把自己擦干,免得着凉。”
“好。”
“我走了。”
“好。”
结果两人互相望着,谁也没动。
“你先进屋,我看着你进屋,我再走。”
徐若答应了,她的心情也不似第一次分别时那么难受,只是惆怅之情依旧萦绕心头。她走到院门前,再回身望他一眼,挥一挥手,推门进去。
郑思如见她听话进去,便放下心离去。
他离去时,院门开了条小小的缝,徐若从那缝中悄悄看着他渐行渐远。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天地之间,唯流风逝水能无此恨罢了。
在燕国,她对郑宸呵护备至,几乎把对郑朗的母爱和期盼也都弥补性地加诸他身上。
郑宸稍大时,她就开始严格教导他。文上,列国经典、诸子文集一个不可落下;武上,她嘱咐专门的武师傅对他严加训练;君子六艺,一个不可落下。再大一些时,她便开始和他讲列国风物,秦国内政。
她对他说“宸儿,你是秦王之子,先公之孙,当具秦人之傲骨、王室之气魄、君子之学识,做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男儿郎。”
郑宸却问她“娘亲,孩儿的父亲是王,那孩儿以后也会是王吗”
“宸儿不会是王,宸儿将成为王臣,未来的秦王是你的亲生兄长。”
“那为什么兄长没和我们在一起”
其中曲折太多,徐若觉得这对一个孩子而言太难理解,于是轻描淡写回他“你兄长自幼长于王后身边,所以没和娘一起来燕国。”
郑宸若有所思,“娘亲曾说过,嫡庶有别,王后是嫡,王后养子就是嫡子,兄长是依仗卫国王后的身份才名正言顺即位的。同时,王后是卫国人,兄长的老师也是卫国人,那待到兄长即位时,必对卫人有所优待,秦国或会和卫国再起联盟。”
“宸儿说的很好,怎么了吗”
“孩儿记得,娘亲不喜欢这样。”
“嗯所以宸儿长大后,要替你兄长把控好朝政,不能让卫人替我秦国做决定。”
“所以孩儿应该亲近袁相国。”
徐若揉揉他的头,说“宸儿很聪明,娘亲有一份名单,在名单上的叔叔,你以后可以多亲近。”
郑宸少年老成地叹息,“娘亲,好麻烦啊。”
“宸儿不想入朝为官吗其实娘不想强迫宸儿,宸儿如果不愿,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郑宸摇摇头,眼睛亮亮地回她“娘亲,如果孩儿是王,就不会这么麻烦。卫人把持朝政的情况,从一开始就不会出现。”
徐若微怔,而后失笑道“宸儿,嫡庶有别。”
“嫡庶有别,贤愚亦有别。孩儿日后必定发奋读书,勤勉克己,让娘亲当真正的王太后。”
郑宸年幼,眼中势在必得的意气叫人看了却有些心悸。
徐若低声教育他“宸儿,这话在娘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可在他人面前妄言,否则你我将会遭受杀身之祸。”
郑宸冲她乖巧一笑。
郑宸容貌与她十分类似,细眉杏眼,唇红齿白,就连那颗痣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在他这年纪,便是极其可爱的男娃娃。笑一笑,显得十分乖巧和顺,让人难以生出猜疑和恶感。
和他母亲一样,气质中带着一种极具欺骗性的天真。
在燕国的岁月很漫长,但因有郑宸,徐若也不那么枯燥无聊,甚至她还有些喜欢上这样规律又简单的生活。
郑宸十一岁这年,迎她母子回秦的王旨被传到襄平。
原因有二一,秦燕联军攻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