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李恪昭率众前往遂锦城东郊, 无咎带人在东城门外迎候。
昨日清晨大家在官渡码头下船入城后, 无咎便留在城外, 领手下一干人等忙了通夜, 于东郊青冈林筹备好十四名亡者的殡葬事宜。
此时岁行云、司金枝、明秀、花福喜甚至包括郁郁沉默近两月的叶冉,生还者十九人, 全数到场。
当初在西院朝夕共处的三十三人, 死的活的,都在这里了。
葬礼虽简单, 却足够庄严肃穆。
生者心头沉重的悲伤已在月余行程中被消解,虽个个泪盈于睫,却再无谁撕心恸哭。他们甚至欣慰带笑。
因为李恪昭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亲自手书悼词, 让亡者有名有姓、以平民之身下葬。
在当世,奴籍者连人都不算,不过是主人名下会喘气的物件。
他们这群人, 原本与天底下所有奴籍者并无不同, 命运无非就是劳作、伺候主人、被送给新主人。
左右一世浑浑噩噩, 他们自己都不知为何生,便也无所谓为何死。
有的被拖去殉葬, 这还不算差, 至少还能得个入土为安。若因种种缘故意外死去, 被往乱葬岗一扔, 此生便如船过水无痕。
可当他们这群人遇到缙六公子这位新主人后, 总算不同了。
他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让他们有所盼,死有安顿,靠自己挣来了为人的体面。
逝者已矣,生者还会带着远景念想继续前行,只因从此知为何而活。
站在人群最后的无咎唇角微扬,望着李恪昭的背影,轻声道“终有一日,这天地将大有不同。”
毕竟无咎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岁行云记得当日正是无咎将自己背下山的。
可回来的路上她在舱中养伤,无咎也不曾在她跟前露面,她便一直未能寻到道谢的机会。
今日还是岁行云真正亲眼见到无咎的模样。
无咎低声自语时,岁行云就在相隔不远处。
再次听到无咎的声音,她总算能确定自己被救那时并非五感出了差错,着实是无咎的嗓音雌雄难辨。
甚至不独嗓音,整个人看上去都是如此。
简洁的白衣武袍,木簪束发,半面鎏金面具遮蔽,只能见其挺秀鼻梁与薄薄的唇。
身量比岁行云高一点,劲瘦挺拔。
看起来该是个俊俏温宁的年轻男子,身形轮廓却又比寻常习武男子多几分秀雅之感。
葬礼既毕,众人鱼贯出林准备回城。岁行云放缓步子,待到无咎近前,才试探轻巡“你是无咎”
“正是。”无咎唇畔含笑,止步抱拳。
“多谢你救命之恩。”
岁行云也回以抱拳礼“我这人天生的见面自带三分熟。既是自己人,我也懒耍什么花腔。往后若有机会并肩再战,这恩情我定还你。”
执礼既毕,无咎颇为诧异地觑着她与自己同样的动作,一时无语。
岁行云笑笑“我不喜这礼节上细小的男女殊异。谁高谁低,该各凭本事。”
当世同辈间的常礼,男子抱拳躬身,女子屈膝致福。
后世同辈间男女常礼却都为抱拳,因为屈膝意味着低人一头。
最可气是,这“低一头”并非因双方年岁辈分、家门阶层、荣耀功勋、官阶高低的差异,仅仅由于对方是男子。
凭什么呢岁行云是不服这歪理的。
“也对。生而是男是女为天定,以此来论高低,毫无道理。”无咎若有所悟。
稍顷,他噙笑又道“至于所谓救命之恩,那倒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挂念着要还。弟妹放心,小六定不会再让你涉险。”
“弟妹小六”岁行云惊讶脱口,“你是他的”
原本走在前的李恪昭不知何时去而复返“算是,兄长吧。”
岁行云总觉他这话断句诡异,仿佛藏着什么秘密。
“如何算是”无咎轻笑,对岁行云道,“我乃宜阳君公仲廉的远房外甥,论起来是小六的表兄。”
“就年长不足一炷香的时间,不占便宜能死回你的宜阳去。”李恪昭冷眼睥睨他,带着岁行云走了。
岁行云忽然福至心灵地回头,见秋阳透过林间枝叶,似碎金洒了一地,也落在无咎发间熠熠生辉。
半副鎏金面具遮去他大半容颜,却衬得他双眸愈发明亮。
此时他正出神地望着李恪昭与她的背影,眸中有清澈潋滟的水光,似有许多心事千回百转。
直到回府,岁行云才醒过神来“不对啊若无咎是宜阳君的外甥,怎会没有姓氏”
当世就连寻常平民也都有姓氏的,纵使无咎只是公仲廉的远房外甥,那也不至于是奴籍者。
“他的身世不宜外传,”李恪昭冷漠脸,意有所指,“如今你只是半个夫人,恕我不能相告。”
“不说拉倒。”岁行云笑睨他一眼,并不接他的话茬。
李恪昭也睨她“不听拉倒。”
已近午时,两人便一道往主院膳厅用饭。
途中岁行云后背伤口疼痒得厉害,总忍不住反手想去挠。李恪昭沿路注视着她这小动作,频频将她的手扯下来。
老大夫与明秀都曾反复叮嘱,她那道伤如今正是愈合时,遇热疼痒交加在所难免,定要忍住不能挠,否则会留下难以祛除的疤痕。
“你猴变的”李恪昭没好气地轻斥一句,索性将她的手紧紧牵住。
岁行云难受地咬牙强忍着,却还要顶嘴“叶冉说我牛嚼牡丹,你又说我猴变的,那请问我究竟是牛还是猴”
说起叶冉,李恪昭沉沉一叹,伸手揉了揉她发顶。
“他也就还肯与你说些闲话了。近几日你若得空,就替我多去看看他。待朝堂陈情有了结果,我再与他细谈后续。”
叶冉是缙国令尹大夫的外孙,他家就在离王都遂锦不过五十里的陶丘城。若他提出归家,三日即达。
可他没有,显然是有心继续追随李恪昭走下去。
叶冉既是陪伴李恪昭从少年到青年的老大哥,也是他最信任的臂膀。既叶冉不打算半途而废,李恪昭自也不会放弃他。
岁行云高高举起手臂,也在他头顶揉了揉“别发愁,都会好的。”
朝堂质询本就是李恪昭精心算计来的,倒也从容。
接连两日,岁行云与飞星陪他集思广益,再次细细预判了一些重要官员在此事上最可能关切的要点,尽全力争取朝堂质询得到对李恪昭最有利的结果。
八月初六,李恪昭遵缙王之命,于朝堂自陈归国情由,接受朝臣质询。
他清早临行前吩咐了差事给飞星,飞星便以鸟语哨点人到前院。
眼下岁行云精神一天天好转,除后背伤痕总是痛痒之外并无大碍。
前两日她还能帮李恪昭做点事,倒不觉无聊,今日陡然闲着便闷得慌,一听飞星点人的哨音,也不管点没点自己,兴冲冲就往前院去。
半道遇见同样意气风发、摩拳擦掌的司金枝与花福喜,三人便结伴同行。
“也不知是什么差事,似乎要出门,”花福喜激动得忽然有些结巴,“你们听见、听见飞星点我了么我、我还没见过咱们王都的
昨日清晨大家在官渡码头下船入城后, 无咎便留在城外, 领手下一干人等忙了通夜, 于东郊青冈林筹备好十四名亡者的殡葬事宜。
此时岁行云、司金枝、明秀、花福喜甚至包括郁郁沉默近两月的叶冉,生还者十九人, 全数到场。
当初在西院朝夕共处的三十三人, 死的活的,都在这里了。
葬礼虽简单, 却足够庄严肃穆。
生者心头沉重的悲伤已在月余行程中被消解,虽个个泪盈于睫,却再无谁撕心恸哭。他们甚至欣慰带笑。
因为李恪昭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亲自手书悼词, 让亡者有名有姓、以平民之身下葬。
在当世,奴籍者连人都不算,不过是主人名下会喘气的物件。
他们这群人, 原本与天底下所有奴籍者并无不同, 命运无非就是劳作、伺候主人、被送给新主人。
左右一世浑浑噩噩, 他们自己都不知为何生,便也无所谓为何死。
有的被拖去殉葬, 这还不算差, 至少还能得个入土为安。若因种种缘故意外死去, 被往乱葬岗一扔, 此生便如船过水无痕。
可当他们这群人遇到缙六公子这位新主人后, 总算不同了。
他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让他们有所盼,死有安顿,靠自己挣来了为人的体面。
逝者已矣,生者还会带着远景念想继续前行,只因从此知为何而活。
站在人群最后的无咎唇角微扬,望着李恪昭的背影,轻声道“终有一日,这天地将大有不同。”
毕竟无咎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岁行云记得当日正是无咎将自己背下山的。
可回来的路上她在舱中养伤,无咎也不曾在她跟前露面,她便一直未能寻到道谢的机会。
今日还是岁行云真正亲眼见到无咎的模样。
无咎低声自语时,岁行云就在相隔不远处。
再次听到无咎的声音,她总算能确定自己被救那时并非五感出了差错,着实是无咎的嗓音雌雄难辨。
甚至不独嗓音,整个人看上去都是如此。
简洁的白衣武袍,木簪束发,半面鎏金面具遮蔽,只能见其挺秀鼻梁与薄薄的唇。
身量比岁行云高一点,劲瘦挺拔。
看起来该是个俊俏温宁的年轻男子,身形轮廓却又比寻常习武男子多几分秀雅之感。
葬礼既毕,众人鱼贯出林准备回城。岁行云放缓步子,待到无咎近前,才试探轻巡“你是无咎”
“正是。”无咎唇畔含笑,止步抱拳。
“多谢你救命之恩。”
岁行云也回以抱拳礼“我这人天生的见面自带三分熟。既是自己人,我也懒耍什么花腔。往后若有机会并肩再战,这恩情我定还你。”
执礼既毕,无咎颇为诧异地觑着她与自己同样的动作,一时无语。
岁行云笑笑“我不喜这礼节上细小的男女殊异。谁高谁低,该各凭本事。”
当世同辈间的常礼,男子抱拳躬身,女子屈膝致福。
后世同辈间男女常礼却都为抱拳,因为屈膝意味着低人一头。
最可气是,这“低一头”并非因双方年岁辈分、家门阶层、荣耀功勋、官阶高低的差异,仅仅由于对方是男子。
凭什么呢岁行云是不服这歪理的。
“也对。生而是男是女为天定,以此来论高低,毫无道理。”无咎若有所悟。
稍顷,他噙笑又道“至于所谓救命之恩,那倒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挂念着要还。弟妹放心,小六定不会再让你涉险。”
“弟妹小六”岁行云惊讶脱口,“你是他的”
原本走在前的李恪昭不知何时去而复返“算是,兄长吧。”
岁行云总觉他这话断句诡异,仿佛藏着什么秘密。
“如何算是”无咎轻笑,对岁行云道,“我乃宜阳君公仲廉的远房外甥,论起来是小六的表兄。”
“就年长不足一炷香的时间,不占便宜能死回你的宜阳去。”李恪昭冷眼睥睨他,带着岁行云走了。
岁行云忽然福至心灵地回头,见秋阳透过林间枝叶,似碎金洒了一地,也落在无咎发间熠熠生辉。
半副鎏金面具遮去他大半容颜,却衬得他双眸愈发明亮。
此时他正出神地望着李恪昭与她的背影,眸中有清澈潋滟的水光,似有许多心事千回百转。
直到回府,岁行云才醒过神来“不对啊若无咎是宜阳君的外甥,怎会没有姓氏”
当世就连寻常平民也都有姓氏的,纵使无咎只是公仲廉的远房外甥,那也不至于是奴籍者。
“他的身世不宜外传,”李恪昭冷漠脸,意有所指,“如今你只是半个夫人,恕我不能相告。”
“不说拉倒。”岁行云笑睨他一眼,并不接他的话茬。
李恪昭也睨她“不听拉倒。”
已近午时,两人便一道往主院膳厅用饭。
途中岁行云后背伤口疼痒得厉害,总忍不住反手想去挠。李恪昭沿路注视着她这小动作,频频将她的手扯下来。
老大夫与明秀都曾反复叮嘱,她那道伤如今正是愈合时,遇热疼痒交加在所难免,定要忍住不能挠,否则会留下难以祛除的疤痕。
“你猴变的”李恪昭没好气地轻斥一句,索性将她的手紧紧牵住。
岁行云难受地咬牙强忍着,却还要顶嘴“叶冉说我牛嚼牡丹,你又说我猴变的,那请问我究竟是牛还是猴”
说起叶冉,李恪昭沉沉一叹,伸手揉了揉她发顶。
“他也就还肯与你说些闲话了。近几日你若得空,就替我多去看看他。待朝堂陈情有了结果,我再与他细谈后续。”
叶冉是缙国令尹大夫的外孙,他家就在离王都遂锦不过五十里的陶丘城。若他提出归家,三日即达。
可他没有,显然是有心继续追随李恪昭走下去。
叶冉既是陪伴李恪昭从少年到青年的老大哥,也是他最信任的臂膀。既叶冉不打算半途而废,李恪昭自也不会放弃他。
岁行云高高举起手臂,也在他头顶揉了揉“别发愁,都会好的。”
朝堂质询本就是李恪昭精心算计来的,倒也从容。
接连两日,岁行云与飞星陪他集思广益,再次细细预判了一些重要官员在此事上最可能关切的要点,尽全力争取朝堂质询得到对李恪昭最有利的结果。
八月初六,李恪昭遵缙王之命,于朝堂自陈归国情由,接受朝臣质询。
他清早临行前吩咐了差事给飞星,飞星便以鸟语哨点人到前院。
眼下岁行云精神一天天好转,除后背伤痕总是痛痒之外并无大碍。
前两日她还能帮李恪昭做点事,倒不觉无聊,今日陡然闲着便闷得慌,一听飞星点人的哨音,也不管点没点自己,兴冲冲就往前院去。
半道遇见同样意气风发、摩拳擦掌的司金枝与花福喜,三人便结伴同行。
“也不知是什么差事,似乎要出门,”花福喜激动得忽然有些结巴,“你们听见、听见飞星点我了么我、我还没见过咱们王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