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马车驶过山道,已入冬, 林中寂静, 山风透骨。
马车里, 留着山羊胡子的教书先生,五十来岁的年纪,正襟危坐,穿一身半旧的棉布衣裳。身材瘦弱,面上无肉,两颊颧骨高高突起,一双眼睛却是亮得厉害。
林信抱着小奴坐在旁边,同是一身棉布衣,身形清瘦,老猫儿似的。
他摸着下巴想了想, 也变了胡子。
栖梧转头看他, 笑着摇摇头“你照着师祖的模样变的”
“只借鉴了胡子。”林信捋了把胡子,还有些不习惯,“如果不是做教书先生,我还想变屠夫的那种胡子,满脸都是的那种。”
百变林信。
仙界仙君出任务,由南华老君安排, 不得更换。
这种改朝换代的大事, 并非一朝一夕可得, 是个需要耗费几十年的大任务。
虽然用的时间多, 但是能得的功德也多。
每年积攒一些, 也不用时时刻刻都守在人间,只是把人间之事往天道规定的轨道上推一把。其余的事情,天道会解决。
发下来的文书上边,写有任务的大致情况。
原来前些年,朝廷在枕水村设立了学塾,由朝中派人执教。
不过村中清苦,找得到门路的,都换了职位。几年来换了好几个学官。
栖梧所变幻的楚栖梧,便是新上任的学官。
他前些年于山中求学,出山之后,屡试不第,与师弟林某一同,在吴国都城里羁留。
正巧某日,朝中官员正为了枕水村这个遗民村子的学官人选而烦恼,轿辇经行街道,他掀开帘子,看见外边有个乞丐似的人物。
便是他了。
识得几个字,又不敢存有攀高枝的心思,大约能安稳地在枕水村待下去。
于是便让他即刻启程,前往枕水村中赴任,教导天命之子。
这是栖梧的文书。
相较而言,林信的文书就简单得多。
那上边就只有一句话楚栖梧师弟林某,随师兄上任。
林信拧眉“为什么我连名字都没有”
栖梧道“你头一回做这种事,老君怕你不会,更照顾你一些。”
想想也是,那上边写的东西少些,说明他要做的事情也不多。
“老君想让我待在枕水村里,也熟悉一些。”林信摸摸鼻尖,“但我又是枕水村的护佑神,我是不是应该避嫌的”
“这倒不用。”栖梧笑着叹了一口气,“你要是有这种野心,早就复国了。老君让你过来,自然是知晓你的为人。”
话虽如此,但林信仍有其他顾虑“师兄啊”
“怎么了”
“我想来想去,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枕水村里,到底有哪个人能算得上是天命之子。”
“天机不可泄露。”栖梧神秘地笑了笑,“师兄也不知道是谁,教好村子里的每一个学生就好。”
林信往后靠了靠,恹恹地靠在马车壁上,垂眸道“总归天命之子是会登上皇位的,说不准还会统一江南。在这之前,必然要经历战争,村子里的人,江南的百姓与士兵,又有多少能活下来呢”
栖梧摸摸他的脑袋“为后人谋一份太平,前人在所不辞。”
林信了然地点点头,然后抓起自己的胡子,在他面前晃了晃“师兄,我都这么老了,别摸头了。”
“你再老也是师弟。”栖梧道,“给师兄摸个头怎么了”
马车晃晃悠悠地驶过一段颠簸的山路,便到了枕水村。
林信抱着猫下了马车,有模有样地在马车边站好,掀开马车帘子,伸手去扶栖梧。
“师兄。”
栖梧没有说话,从马车里探出头来,把手递给他。
马车是当地官府派来的马车,他们两个下来之后,官差将赴任的文书还有他们的行李交给他们,便赶着车回去了。
枕水村中,也早已接到了新学官上任的统治文书。
仍旧是林信认识的那位老人家,他作为村中长辈,由林蓁还有两个十来岁的年轻人陪同,站在村口等候,迎接学官。
见他二人来了,便上前向栖梧行礼“楚先生。”
他再看向林信,面露疑色。
栖梧道“与我同门的师弟,林”
不能说是“林某”。
林信忙道“林顽。”
老人家作揖“林先生。”
他再行一礼“两位先生光临敝村,有失远迎。请寒舍中饮茶。”
栖梧还了礼“老人家客气了。”
他二人携手走在前边,轻声交谈。林信抱着行李、拖着木箱走在后边。
他们的行李不多毕竟在文书上是“乞丐式的人物”。衣裳财物确实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装着书的大箱子,算是老君给的任务道具。
林信这时的模样,妥妥的是个老书生,还是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老书生。
跟在老人家身后的两个年轻人上前,帮他把箱子抬起来。
林信道了谢,背着两个蓝布包袱,跟在他们身后。
然后有一个“小姑娘”上来扶他。
林蓁道“山路不便,林先生小心。”
林信连连点头“好好,谢谢你。”
很快便到了那位老人的家中,村中几个较有名望的老人家都已等候在门前,相互见过礼,于堂中落了座。
林信在下首坐了,安安静静地听着栖梧与老人家们说话。
忽然有个老人家转过头来,对林信道“楚先生出口即有高义,想来林先生也与师兄一般学问广博。”
林信不爱念书,在人间时就没怎么看过书他是个瞎子。
他笑了笑,答道“不敢与师兄相比。我学识一般,平常只是跟着师兄,帮师兄研墨打扫。”
“林先生谦虚了。”
林信抿了口粗茶,笑得诚实。
他们再说了一会儿的话,日近正午,便请入席。
老人家道“乡野地方,粗茶淡饭,为两位先生接风洗尘,请。”
仍旧是他与栖梧携手走在前边,其余一众长辈与林信跟在后边。
席间,老人家试探着对栖梧道“上任学官走后,村子里的孩子都在不远处的桃溪镇念书,学塾许久没有打扫。再加上入冬寒冷,先生初来乍到,恐水土不服,不如歇一会儿”
大约是害怕这任学官也如前几任一般,嫌弃他们这个小村子,瞧不上乡野孩子,只把这个职位当做踏板,很快就要离开。
所以老人家会这么问他。
栖梧放下竹筷,正色道“学问不得荒废片刻,入冬寒冷,却是农闲时节。我今日且作休整,明日便可执教。”
村中人等便都放了心,待新来的学官愈发亲热。
林信专心地捧着碗吃饭,枕水村的饭菜还是如从前一般好吃。
因为学生不多,枕水村的学塾并不大。
一个天井小院,堂前是学塾,后边便是学官居住的地方。
席上老人家说学塾长久没有打扫,其实是在试探。
学塾与仙君祠一般,每隔几日便有人打扫,一尘不染。
林信将屋中器具简单擦过一遍,把老君给他们的任务道具那一箱子书摆在书架上,正抱着扫帚打扫院子的时候,林蓁挎着篮子来送东西。
“林先生,还是我来扫吧,小心跌跤。”
林信微怔,随后反应过来。
他现在是个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摔倒之后,容易骨折。
他道“不用不用,我马上就整理完了。”
林蓁看了一眼这位先生,见他一双桃花眸,眼中光彩似曾相识。想他年轻时,应该是那种又风流又漂亮的人物,老了也有些气度在身上。
林信将扫帚靠在门后,问道“你爷爷让你过来送东西”
“嗯,这里是一些过冬的粮食。阿爷说,官府的俸禄还没有下来,不能让先生们挨饿上课。”
林信接过篮子“那替我和师兄谢谢你爷爷。”
林蓁应了一声,临走时,再回头看了一眼。
林信会意,又问“你从前有没有在学塾听讲”
马车里, 留着山羊胡子的教书先生,五十来岁的年纪,正襟危坐,穿一身半旧的棉布衣裳。身材瘦弱,面上无肉,两颊颧骨高高突起,一双眼睛却是亮得厉害。
林信抱着小奴坐在旁边,同是一身棉布衣,身形清瘦,老猫儿似的。
他摸着下巴想了想, 也变了胡子。
栖梧转头看他, 笑着摇摇头“你照着师祖的模样变的”
“只借鉴了胡子。”林信捋了把胡子,还有些不习惯,“如果不是做教书先生,我还想变屠夫的那种胡子,满脸都是的那种。”
百变林信。
仙界仙君出任务,由南华老君安排, 不得更换。
这种改朝换代的大事, 并非一朝一夕可得, 是个需要耗费几十年的大任务。
虽然用的时间多, 但是能得的功德也多。
每年积攒一些, 也不用时时刻刻都守在人间,只是把人间之事往天道规定的轨道上推一把。其余的事情,天道会解决。
发下来的文书上边,写有任务的大致情况。
原来前些年,朝廷在枕水村设立了学塾,由朝中派人执教。
不过村中清苦,找得到门路的,都换了职位。几年来换了好几个学官。
栖梧所变幻的楚栖梧,便是新上任的学官。
他前些年于山中求学,出山之后,屡试不第,与师弟林某一同,在吴国都城里羁留。
正巧某日,朝中官员正为了枕水村这个遗民村子的学官人选而烦恼,轿辇经行街道,他掀开帘子,看见外边有个乞丐似的人物。
便是他了。
识得几个字,又不敢存有攀高枝的心思,大约能安稳地在枕水村待下去。
于是便让他即刻启程,前往枕水村中赴任,教导天命之子。
这是栖梧的文书。
相较而言,林信的文书就简单得多。
那上边就只有一句话楚栖梧师弟林某,随师兄上任。
林信拧眉“为什么我连名字都没有”
栖梧道“你头一回做这种事,老君怕你不会,更照顾你一些。”
想想也是,那上边写的东西少些,说明他要做的事情也不多。
“老君想让我待在枕水村里,也熟悉一些。”林信摸摸鼻尖,“但我又是枕水村的护佑神,我是不是应该避嫌的”
“这倒不用。”栖梧笑着叹了一口气,“你要是有这种野心,早就复国了。老君让你过来,自然是知晓你的为人。”
话虽如此,但林信仍有其他顾虑“师兄啊”
“怎么了”
“我想来想去,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枕水村里,到底有哪个人能算得上是天命之子。”
“天机不可泄露。”栖梧神秘地笑了笑,“师兄也不知道是谁,教好村子里的每一个学生就好。”
林信往后靠了靠,恹恹地靠在马车壁上,垂眸道“总归天命之子是会登上皇位的,说不准还会统一江南。在这之前,必然要经历战争,村子里的人,江南的百姓与士兵,又有多少能活下来呢”
栖梧摸摸他的脑袋“为后人谋一份太平,前人在所不辞。”
林信了然地点点头,然后抓起自己的胡子,在他面前晃了晃“师兄,我都这么老了,别摸头了。”
“你再老也是师弟。”栖梧道,“给师兄摸个头怎么了”
马车晃晃悠悠地驶过一段颠簸的山路,便到了枕水村。
林信抱着猫下了马车,有模有样地在马车边站好,掀开马车帘子,伸手去扶栖梧。
“师兄。”
栖梧没有说话,从马车里探出头来,把手递给他。
马车是当地官府派来的马车,他们两个下来之后,官差将赴任的文书还有他们的行李交给他们,便赶着车回去了。
枕水村中,也早已接到了新学官上任的统治文书。
仍旧是林信认识的那位老人家,他作为村中长辈,由林蓁还有两个十来岁的年轻人陪同,站在村口等候,迎接学官。
见他二人来了,便上前向栖梧行礼“楚先生。”
他再看向林信,面露疑色。
栖梧道“与我同门的师弟,林”
不能说是“林某”。
林信忙道“林顽。”
老人家作揖“林先生。”
他再行一礼“两位先生光临敝村,有失远迎。请寒舍中饮茶。”
栖梧还了礼“老人家客气了。”
他二人携手走在前边,轻声交谈。林信抱着行李、拖着木箱走在后边。
他们的行李不多毕竟在文书上是“乞丐式的人物”。衣裳财物确实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装着书的大箱子,算是老君给的任务道具。
林信这时的模样,妥妥的是个老书生,还是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老书生。
跟在老人家身后的两个年轻人上前,帮他把箱子抬起来。
林信道了谢,背着两个蓝布包袱,跟在他们身后。
然后有一个“小姑娘”上来扶他。
林蓁道“山路不便,林先生小心。”
林信连连点头“好好,谢谢你。”
很快便到了那位老人的家中,村中几个较有名望的老人家都已等候在门前,相互见过礼,于堂中落了座。
林信在下首坐了,安安静静地听着栖梧与老人家们说话。
忽然有个老人家转过头来,对林信道“楚先生出口即有高义,想来林先生也与师兄一般学问广博。”
林信不爱念书,在人间时就没怎么看过书他是个瞎子。
他笑了笑,答道“不敢与师兄相比。我学识一般,平常只是跟着师兄,帮师兄研墨打扫。”
“林先生谦虚了。”
林信抿了口粗茶,笑得诚实。
他们再说了一会儿的话,日近正午,便请入席。
老人家道“乡野地方,粗茶淡饭,为两位先生接风洗尘,请。”
仍旧是他与栖梧携手走在前边,其余一众长辈与林信跟在后边。
席间,老人家试探着对栖梧道“上任学官走后,村子里的孩子都在不远处的桃溪镇念书,学塾许久没有打扫。再加上入冬寒冷,先生初来乍到,恐水土不服,不如歇一会儿”
大约是害怕这任学官也如前几任一般,嫌弃他们这个小村子,瞧不上乡野孩子,只把这个职位当做踏板,很快就要离开。
所以老人家会这么问他。
栖梧放下竹筷,正色道“学问不得荒废片刻,入冬寒冷,却是农闲时节。我今日且作休整,明日便可执教。”
村中人等便都放了心,待新来的学官愈发亲热。
林信专心地捧着碗吃饭,枕水村的饭菜还是如从前一般好吃。
因为学生不多,枕水村的学塾并不大。
一个天井小院,堂前是学塾,后边便是学官居住的地方。
席上老人家说学塾长久没有打扫,其实是在试探。
学塾与仙君祠一般,每隔几日便有人打扫,一尘不染。
林信将屋中器具简单擦过一遍,把老君给他们的任务道具那一箱子书摆在书架上,正抱着扫帚打扫院子的时候,林蓁挎着篮子来送东西。
“林先生,还是我来扫吧,小心跌跤。”
林信微怔,随后反应过来。
他现在是个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摔倒之后,容易骨折。
他道“不用不用,我马上就整理完了。”
林蓁看了一眼这位先生,见他一双桃花眸,眼中光彩似曾相识。想他年轻时,应该是那种又风流又漂亮的人物,老了也有些气度在身上。
林信将扫帚靠在门后,问道“你爷爷让你过来送东西”
“嗯,这里是一些过冬的粮食。阿爷说,官府的俸禄还没有下来,不能让先生们挨饿上课。”
林信接过篮子“那替我和师兄谢谢你爷爷。”
林蓁应了一声,临走时,再回头看了一眼。
林信会意,又问“你从前有没有在学塾听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