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的名誉。苏温允竟然被他唬着了,信了唐慎的鬼话,以为自己真误会了王溱。推己及人,他甚至还给王溱道歉了。

    谁曾想,当日连唐慎都被他说动摇了之后他义正言辞地指责苏温允,仅仅是为了维护王溱罢了,并没有任何切实证据。

    王溱今年二十有九,至今未婚,无非就三个原因。

    一来他没有瞧得上的人,眼光太高,不肯屈就,所以至今没有婚配。

    二来他不举,虽说有的人可能会糊弄过去,随便娶妻成家,甚至将婚后无子的事怪罪在女人身上,推卸责任。但唐慎知道王溱不是这样的人,如果自家师兄真的不举,他绝不会去祸害其他姑娘。

    三来

    “王子丰真喜欢男人”

    唐慎眉毛皱成一团,整个脸都皱成了苦瓜脸。他左右为难,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长长一叹“不举和断袖,到底哪个才更好”顿了顿,他又道“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哪怕师兄喜欢男人那又如何,他依旧是我师兄。”

    目光在这张薄薄的信纸上停留许久,唐慎自己都没注意到,在他思索王子丰到底是不举还是断袖的时候,他手指下意识地捏着宣纸,几乎要将这张纸捏碎。然而当他想明白后,他竟然松了口气,甚至心底深处还有丝莫名的期待。

    唐慎勾起嘴角,笑道“我自当陪他一生,待他如亲人。”

    唐慎自我安慰一样地下定决心。他拿出宣纸,开始给王溱回信。

    第二日清晨,唐慎悄悄收拾了行礼,放在驿馆房间中。为了掩人耳目,他命书童奉笔依旧留在幽州,自己一个人进辽。早晨,唐慎唤来一个官差,将自己写给王溱的信交给对方“大约几日能到盛京”

    官差道“回大人的话,这并非军情,所以不可走急道。若是正常来说,需要六日。如果大人需要,小的可特意说一声,大约四日就能到。”

    “四日不必了,就六日吧。”

    “是。”

    送信的时候,唐慎碰上了苏温允。

    两人在走廊上相遇,互相看了一眼。

    苏温允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唐大人,真是不巧。”

    唐慎拱手行礼“下官见过工部右侍郎大人。”

    苏温允睨了他一眼,抬步离开。两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唐慎低声道“今日深夜。”

    苏温允脚步一顿,继续向前,扬长而去。

    入夜,幽州城一片寂静,唯有春季经常刮起的大风呼啸着吹着城中的胡杨树,响起哗啦啦的声音。

    幽州城东,两辆装着军饷的马车哒哒地驶过。

    马车走到城门下,守门的将士拦下车,朗声道“什么车,半夜出城所为何事”

    随车而行的官差立即拿了批文,送到这将士的手上,他赔笑道“大人,小的是银引司的差役。银引司新进了一批军饷,征西元帅李将军急用,所以不得已半夜要送去。您瞧瞧,这是银引司的官印和李将军的令牌批印。”

    幽州城的士兵和银引司向来不和,这守城士兵看了看批文,发现确实是银引司的官印,上头的征西元帅令牌印估计也是真的。

    银引司之所以这么惹人讨厌,除了它掌管幽州大营所有的军饷军用外,还有一点,就是银引司总是不按常理出牌。银契什么的就不必说了,大半夜送军饷的事银引司还真干过,且不止干过一次。

    这士兵本想为难两句,一旁的另一个守城士兵道“诶,是李将军的差事。将军的脾气你我又不是不知道,放行吧。”

    士兵想了想,无奈道“走吧。”

    城门吱呀一声打开,士兵们压根没去检查车上的东西,就放了两辆马车出门。

    军饷马车出幽州城的事,没有引起城中任何人的注意。这事甚至都没传到李景德耳中,李景德自个儿都不知道,自己大半夜找银引司要了一批军饷。

    四月初八,浓云密布,不见星月。

    幽州驿馆中,苏温允一夜未眠,他坐在桌子前一杯杯地给自己倒茶。等到了天色洒亮,他再要给自己倒一杯茶,忽然发现茶壶不知何时已经空了,而他也已然喝了一肚子的凉水。

    另一边,唐慎带着人马顺利地出了幽州城,没有惊动任何一方。

    到了宋辽边境,这两辆马车改头换面,那位说自己是银引司差役的年轻男人,原来竟是乔九的亲生儿子。他们摇身一变,乔九成了一个来自江南的茶商,唐慎等人则化身成同行的茶贩,卢深等几个武将则变成随队的武师。

    马车上的军饷是一包包的茶叶。

    来到宋辽边境,乔九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幽州府衙批文,顺利通关,进入辽国。

    初入辽境,一切与大宋民间没有不同,城镇酒楼应有尽有。等到再往里走,都城越加减少,沿途大多是一个个聚积迁徙的部落。每遇到一个小城,众人都会停下来补给物资。

    然而有件事倒是相反的。

    唐慎刚进辽国,在辽国与大宋边境处,他们见到的辽人一个个对他们怒目相视,仿佛经年死敌。但到了辽国深处,那些从未经历过宋辽战役的辽人们对他们就没那么大敌意,只是言行举止间一副轻蔑傲慢的姿态,毫不掩饰。

    一行人顶着风沙,六日后,才风尘仆仆地抵达辽国南京析津府。

    进城门时,乔九弯腰哈背,不停地给守城门的辽兵塞钱。唐慎站在这高大巍峨的析津府前,他缓缓抬头,看着城门上硕大的“析津”二字,他心思震荡,久久不能回神。

    “公子,可是瞧见什么东西了”

    唐慎转首看向对方。说话的是乔九的儿子,但是如今在他们这支商队里,乔九的儿子扮演的是一个伙计,而唐慎扮演的则是乔九的儿子。

    宋商来辽,都喜欢裹上麻布,遮挡风沙。

    唐慎的脸被褐色的麻布挡住,只露出一双眼睛。他点点头,伸手指着析津府城门上的两个字,道“这两个字写得不错,竟然还是汉字。”

    乔幸道“南京原本不叫析津府,是十多年前,辽国的王子太师给改的名,这两个字听闻也是他写的。”说着,他压低声音,在唐慎的耳边道“大人喜欢辽国王子太师的字这太师的墨宝也不是不可求,若是您想要,是可以弄到的。”

    唐慎低笑一声。

    辽人写汉字,再好看能好看到哪里去

    这辽国王子太师的字写得是不错,但也就是唐慎这个水平。和傅渭、王溱比起来,简直是班门弄斧。

    乔幸发现自己拍错了马屁,没再说话。

    乔九塞了三个钱袋,终于将这群贪婪的守城辽兵给喂饱了。不过能花钱总是好事,这几个辽兵随随便便地就将他们放入城,压根没怎么盘问。

    等进了析津府,众人在乔九早就安排好的客栈下榻。

    唐慎站在窗边,俯视析津府。他身后帮他收拾东西的伙计并不明白他在看什么,可唐慎却知道,他眼前所看的并不是析津,而是千年之后,那个繁华至极的北京城

    不错,辽国的南京析津府,正是千年后的北京。

    辽国多是部落联盟,国境内的大都市不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五京。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上京临潢府是辽国首都,其余四都则是陪都。

    来到析津府,唐慎心中感慨万千。然而他甚至不知道,千年之后,脚下这片土地到底会不会成为他记忆中的那个北京。

    闭上眼重重地叹了口气,唐慎问道“乔九那边如何了”

    这伙计也是知情的,据说是乔九的心腹。他道“老爷那儿早已准备妥当,今天天色已晚,所以想请大人暂时歇息。等明日,我们便去辽国的商行寻找门路。”

    唐慎点点头,等这伙计走后,他吹灭了蜡烛,房间里顿时陷入漆黑。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盛京城中,户部尚书府。

    王溱从皇宫中回来,今日他被皇帝召进了登仙台,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

    自从太后去世、赵辅大病一场后,他的性情不得不说有一些转变。唐慎一直身在幽州,并不清楚此事,而王溱则体会最深。今日从宫中回来,王溱敞开双手,让书童为自己更衣。这时管家敲门进来,拿着一封信,道“公子,是从幽州来的信。”

    王溱眉头一动,他声音清雅“景则的”

    “是。”

    嘴角不由上扬,王溱轻声道“暂且不更衣了,你先下去吧。”

    书童低声应是。

    王溱穿着这件只脱了一半的衣服,也没管自己此刻的仪容是否失了世家公子的气度,他走到管家面前,拿起那封信。修长的手指按在信件的正面,王溱定定看了会儿“师兄亲启”四个字,接着打开了信封。

    然而才刚刚看到第一行字,王溱便倏然失笑,怔了好一会儿。

    只见唐慎在这封信的开头,用与王溱如出一辙的字体,赫然写着

    “敬请师兄

    履安敬叩”

    王溱没往下看,他目光幽深地看着开头这两行字。良久,他转过头,温和地笑着问管家道“在琅琊王氏时,你也跟着读过许多书。是否是我记错了,写信时,敬请、履安敬叩,是对父母而言”

    管家哪里知道王溱在说什么,他老老实实道“回公子的话,是。”

    言下之意您没记错,这两个词都是儿女对爹妈用的。

    王溱悠然笑了,他晃了晃手中的信纸“我儿的信,当仔细瞧着,你先下去吧。”,新       ,,,

章节目录

山河不夜天[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莫晨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晨欢并收藏山河不夜天[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