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和蒙古来势汹汹,朝中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战, 一派主和。沈陵是主战一派, 都范到家门口了,如何能忍。
沈陵加紧同兵部研发新的火器,最好能研发出轻便一些的热武器, 火炮移动起来太麻烦,如果战败, 还有可能被敌方缴获,成为敌方攻打我方的武器。
所以沈陵想在不影响威力的同时,尽可能缩小火炮的体积以及重量。
其次就是火枪, 如果有了火枪,才是真正进入热武器战争,现在的战争主要还是靠人力,炮弹是辅助, 所以战争死伤太大, 主和派主要是担心战争影响国内的安稳。
一场战争短到几个月,长到几年,劳民伤财, 一旦国内发生动荡, 很容易两面夹击。但如今皇权集中, 地方安稳, 再加上国库丰盈, 正适合打压这些边境小国的适合。
沈陵很希望收复失地, 尤其是蒙古、台湾这些地方。蒙古的分裂和俄罗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设立两国之间的屏障,硬生生将外立出去,并且抢去一大片土地。
中国的边境线太长,周围的国家太多,而且就现在,文朝所认可的统治区域,其实不太包括新疆西藏那边,那边有属于自己的统治,但是臣服于文朝,现在的民族隔阂是比较深的。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满族、蒙古统治时期,汉人的地位就低。
沈陵坚持主战,这是头一回他和文官集团产生意见分歧,文官素来主和,武官主战,这也是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权力斗争的问题,一旦有战争,武官必定得势,对于文官来说,不是好事情。
沈陵实在有些不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竟还在掰扯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都来劝他,沈陵坚持主战“你们意思我都懂,我并非被武官所拉拢。我所惦念的也是国泰民安,先有国再有家,蒙古能打进来一次就能有两次三次,花钱买一时的安稳,若有一天他们不满足于这些钱,占领天下所获得可远远不止这些。”
当然同他一样主张的文官也是有的,严清辉算一个,他上书主战,言辞之激烈令沈陵拍案叫好。
文官骂他,武官自然对他有好感,陈老将军一把老骨头跪在圣上面前请求出战,圣上如何能让自己这么大年纪的舅舅出战。
陈老将军只不过是表示自己的态度,他这个年纪了根本不适合出战。
他同陈老将军还是淮南府时的交情,回京后,因派别的问题,来往变少,听闻他这般支持主战,陈老将军特地见他一面。
“像你这样顾全大局的文人真的不多,他们只知道武官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可守卫国家就是我们的责任,无关什么权不权,只要边境有人来犯,就得打出去求和弱者才要求和,如今国力强盛,去向蒙古求和亏他们也说得出来”陈老将军怒目,激动地猛地一锤桌子。
沈陵看着满头白发的陈老将军,心中更是难受,国家面前谈何私利,陈老将军这般岁数,还愿意为国厮,文人却只想着安稳,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不禁想到了南宋,花钱买平安的典型代表,可最后的,还不是被元朝取代,他真怕历史又拐回去。
沈陵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求和之路,以后必定会贪恋这种“和平”,长时间保持这种“和平”,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都将弱化,到最后根本大不了仗,军队也是需要锻炼的,沉迷于安稳,必将退化。
“大人所说劳民伤财,求和便不伤财吗口口声声上国,上国会向一连国家都不是游牧族求和岂不是笑话”
“游牧族便是窥探我朝的豺狼虎豹,今日给了一块肉,他们便知道有更多的肉,一旦胃口养大了,便是明日之祸”
圣上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增兵边疆,周将军在边境苦苦支撑,拖住蒙古与罗刹的脚步。
圣上派的是永安侯世子,永安侯府乃武将世家,镇守西北,除手中亲兵,还需调集各地军队,全力支援,京城的周围的军队是不能动的。
文官再如何反对,圣上下了圣旨,还是得全力配合,兵部、工部最忙,兵部负责调兵之事,后边的物资以及后勤都得工部负责。
还好如今国库充盈,打一场仗的钱完全是充足的,物资不可能一下子备齐,并且需要源源不断补给。
沈陵同时顶着好几项事情,他想抓紧把火枪研发出来,大概模型是有了,但卡在了弹药上。只能先把火炮改良完成,待永安侯回京面圣时,沈陵专门同他讲解了一下新型火炮的使用规范。
这个火炮能够180度旋转,火炮的威力他还没有改进完成,暂时只能做到这儿。
永安侯远在西北亦是听过他的名字,知道此次出征有他的一份功劳,好几位老将军都对他赞誉有加,更难得的是他在文官中名声也不错,即便因主战的事情,他在文官中依旧混得开,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在圣上下旨之后,沈陵给宋奇等人送过赔礼,写了一封信。不算是道歉,缓和一下关系,在这件事上他不想携带任何私心,在他看来朝堂之上不管如何斗,国家民族的安危存亡是底线,应该是一致对外的。
虽未言明,但关系却是也是缓和了。
永安侯和沈陵接触几次之后,便明白了为何他在朝中人缘如此之好,并非左右逢源,他行事极为认真,但做事也很少夹杂私心,很让人服气。
“沈侍郎,此次出征有你在后边,本侯至少能放心一半。我朝有你这样的人,是我朝的幸事。你虽不领兵打仗,但有些人的作用不在于冲锋陷阵,远在千里之外亦能对战事起决定作用。火炮对士兵们太重要了,本侯替此次出征的战士谢过沈大人。”
大军集结完成,圣上为永安侯践行,大军赶往蒙古边境。
战争打响后,战报每半个月来一份,沈陵对后勤物资格外注重,不容许有半点差错,这是承载了近十万大军的性命安危,谁都赌不起。
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次出海开始了,这一次又扩大了规模,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第三次安亲王不去了,换成了商贸部和鸿胪寺的人,两次平安归来,大家对航海的恐惧也减少了。
前线吃着国库,自然需要海外贸易增加收入,海外贸易带动了多少商户,原本沿海地段都是比较穷苦的,如今朝廷开始修筑码头,开放通商口岸,自是开始兴盛起来。
我朝已经和高句丽、倭国、暹罗等建立了航线,这几个国家比较近,商船来往非常方便,第二回的时候,商船从暹罗带回了许多热带的种子,沈陵让人在两广一带种植起来,暹罗就是泰国,泰国的水果特别丰盛。
沈陵一直想找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不过都在美洲大陆,目前还去不了这么远,希望能在别的国家找到。
如今海运发达以后,对京城最显著的好处就是热带的水果以及海鲜运到京城更加容易了。内地人不太会吃海鲜,觉得那东西腥气,像鲍鱼什么一般会晒成干,然后用来煲汤,内地的菜系里海鲜最大的用处就是煲汤。
沈陵组织了几场海鲜烧烤,做了几顿海鲜宴之后,京城渐渐流行起了吃海鲜。
这些官老爷们都吃起了海鲜,酒楼能不跟上吗,从沿海地带挖厨子,买海鲜,倒是兴起了一项新的生意,有些商贩就看到了海鲜的前景,开始从沿海收海鲜,然后一路海运过来。
靠海的渔民在这个时候其实生活非常困苦,目前像广东深圳这样的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沿海的地方还属于小渔村,出海非常辛苦,伴随着危险。
不过,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沈陵相信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会逐渐凸显。
前方的战况不断传来,永安侯和周将军把蒙古和罗刹打回边境外,正备受鼓舞时,忽然间情况急转,我方的火炮被间谍出卖,罗刹掠去了几个火炮,回攻我朝,周将军受伤,被罗刹掠去一城,永安侯紧急退后,此次伤亡数万人。
传回京城,一片哗然,无数人指责永安侯御下不严,被间谍钻了空子。圣上如何不动怒,大好的势头被破坏了。
沈陵不建议临时调换领军“永安侯已经同军队磨合得差不多了对敌军也有较深的了解,此次失误也并非永安侯全部过失,若是陡然间换人,岂不是廉颇赵括”
陈老将军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未全军溃败就没有完全失败。
好在还有永安侯的亲信保护,但周将军受了伤,还是需要再有个将领过去辅助,周将军在边关苦苦坚持了一年,如今还受了重伤,圣上立即派陈小将军过去,陈小将军是陈老将军的孙子,是陈家晚辈中最出挑的。
沈陵几乎天天在军械所,跟着军火工匠,天天研究如何加大炮火的威力,减轻火炮的体积,军械所有个独眼师傅,是被火药炸瞎了一只眼睛,他对火药很有研究。
但研究火药实在是危险特别大,沈陵上回都被弹到了一下,腿上现在还有疤痕,他立即做了一套防护服给崔师傅。
崔师傅穿归穿,嫌弃归嫌弃“麻麻烦烦的,又重又沉的。”
前方军队重新整顿之后,和罗刹蒙古又打了几场战,你来我往,双方军队都有些疲乏了,焦灼在那边,永安侯写信过来,罗刹和蒙古好似有意同他们耗着,罗刹又运了粮食过来,准备打长久战。
罗刹和蒙古就在赌,赌文朝耗不耗得起,耗不起就得给钱。他们甚至提出了三百万两的和平费,以及割让土地的要求沈陵如何能忍。
这等无赖的作风满朝文武皆痛恨,这场战争已经耗了一年多了,朝中有异议的不少,也就好在海外贸易赚钱,才能这么耗着。
“第一组准备放炮火”
沈陵望着对面的山头,那座山基本上被炸得寸草不生,山头在过去立了一个标志,这是他们的希望射程,炮轰得一声,灰尘伴着烟雾腾空,不一会儿,大家才看清那边的情况。
“报大人,此次击中目标”
围观的工匠、官吏们欣喜不已,纷纷围着沈陵恭贺“沈大人,终于成了”
“沈大人,多亏了您啊”
沈陵闻着火药的味道,笑着说道“也多亏了大家,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都收拾收拾,本官立即向圣上汇报”
此次火炮,不仅在体积与质量上做了改进,射程比原先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是什么概念,火炮的射程就是火炮的威力所在,在战场上,如果能离得远远的就能打到敌军,那就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歼灭敌方。
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其次在弹药方面亦是整改了,可以一次发五枚炮弹。这样一个炮火,在目前世界沈陵相信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上一世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就是这样对中国实行了的侵略,他们可以用几千人将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打倒,人肉之驱如何能抵挡热武器。
如今的火炮在战场上运用的好是利器,不好便是累赘,运送麻烦,打一下需要加弹药,所以火炮的利用没有那么高。
沈陵一想到罗刹和蒙古提出的要求就火急火燎,满身的弹药味就入了宫。
不仅圣上,中枢大臣们、武将纷纷前来观看,当一场炮火演示完毕
沈陵加紧同兵部研发新的火器,最好能研发出轻便一些的热武器, 火炮移动起来太麻烦,如果战败, 还有可能被敌方缴获,成为敌方攻打我方的武器。
所以沈陵想在不影响威力的同时,尽可能缩小火炮的体积以及重量。
其次就是火枪, 如果有了火枪,才是真正进入热武器战争,现在的战争主要还是靠人力,炮弹是辅助, 所以战争死伤太大, 主和派主要是担心战争影响国内的安稳。
一场战争短到几个月,长到几年,劳民伤财, 一旦国内发生动荡, 很容易两面夹击。但如今皇权集中, 地方安稳, 再加上国库丰盈, 正适合打压这些边境小国的适合。
沈陵很希望收复失地, 尤其是蒙古、台湾这些地方。蒙古的分裂和俄罗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设立两国之间的屏障,硬生生将外立出去,并且抢去一大片土地。
中国的边境线太长,周围的国家太多,而且就现在,文朝所认可的统治区域,其实不太包括新疆西藏那边,那边有属于自己的统治,但是臣服于文朝,现在的民族隔阂是比较深的。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满族、蒙古统治时期,汉人的地位就低。
沈陵坚持主战,这是头一回他和文官集团产生意见分歧,文官素来主和,武官主战,这也是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权力斗争的问题,一旦有战争,武官必定得势,对于文官来说,不是好事情。
沈陵实在有些不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竟还在掰扯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都来劝他,沈陵坚持主战“你们意思我都懂,我并非被武官所拉拢。我所惦念的也是国泰民安,先有国再有家,蒙古能打进来一次就能有两次三次,花钱买一时的安稳,若有一天他们不满足于这些钱,占领天下所获得可远远不止这些。”
当然同他一样主张的文官也是有的,严清辉算一个,他上书主战,言辞之激烈令沈陵拍案叫好。
文官骂他,武官自然对他有好感,陈老将军一把老骨头跪在圣上面前请求出战,圣上如何能让自己这么大年纪的舅舅出战。
陈老将军只不过是表示自己的态度,他这个年纪了根本不适合出战。
他同陈老将军还是淮南府时的交情,回京后,因派别的问题,来往变少,听闻他这般支持主战,陈老将军特地见他一面。
“像你这样顾全大局的文人真的不多,他们只知道武官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可守卫国家就是我们的责任,无关什么权不权,只要边境有人来犯,就得打出去求和弱者才要求和,如今国力强盛,去向蒙古求和亏他们也说得出来”陈老将军怒目,激动地猛地一锤桌子。
沈陵看着满头白发的陈老将军,心中更是难受,国家面前谈何私利,陈老将军这般岁数,还愿意为国厮,文人却只想着安稳,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不禁想到了南宋,花钱买平安的典型代表,可最后的,还不是被元朝取代,他真怕历史又拐回去。
沈陵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求和之路,以后必定会贪恋这种“和平”,长时间保持这种“和平”,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都将弱化,到最后根本大不了仗,军队也是需要锻炼的,沉迷于安稳,必将退化。
“大人所说劳民伤财,求和便不伤财吗口口声声上国,上国会向一连国家都不是游牧族求和岂不是笑话”
“游牧族便是窥探我朝的豺狼虎豹,今日给了一块肉,他们便知道有更多的肉,一旦胃口养大了,便是明日之祸”
圣上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增兵边疆,周将军在边境苦苦支撑,拖住蒙古与罗刹的脚步。
圣上派的是永安侯世子,永安侯府乃武将世家,镇守西北,除手中亲兵,还需调集各地军队,全力支援,京城的周围的军队是不能动的。
文官再如何反对,圣上下了圣旨,还是得全力配合,兵部、工部最忙,兵部负责调兵之事,后边的物资以及后勤都得工部负责。
还好如今国库充盈,打一场仗的钱完全是充足的,物资不可能一下子备齐,并且需要源源不断补给。
沈陵同时顶着好几项事情,他想抓紧把火枪研发出来,大概模型是有了,但卡在了弹药上。只能先把火炮改良完成,待永安侯回京面圣时,沈陵专门同他讲解了一下新型火炮的使用规范。
这个火炮能够180度旋转,火炮的威力他还没有改进完成,暂时只能做到这儿。
永安侯远在西北亦是听过他的名字,知道此次出征有他的一份功劳,好几位老将军都对他赞誉有加,更难得的是他在文官中名声也不错,即便因主战的事情,他在文官中依旧混得开,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在圣上下旨之后,沈陵给宋奇等人送过赔礼,写了一封信。不算是道歉,缓和一下关系,在这件事上他不想携带任何私心,在他看来朝堂之上不管如何斗,国家民族的安危存亡是底线,应该是一致对外的。
虽未言明,但关系却是也是缓和了。
永安侯和沈陵接触几次之后,便明白了为何他在朝中人缘如此之好,并非左右逢源,他行事极为认真,但做事也很少夹杂私心,很让人服气。
“沈侍郎,此次出征有你在后边,本侯至少能放心一半。我朝有你这样的人,是我朝的幸事。你虽不领兵打仗,但有些人的作用不在于冲锋陷阵,远在千里之外亦能对战事起决定作用。火炮对士兵们太重要了,本侯替此次出征的战士谢过沈大人。”
大军集结完成,圣上为永安侯践行,大军赶往蒙古边境。
战争打响后,战报每半个月来一份,沈陵对后勤物资格外注重,不容许有半点差错,这是承载了近十万大军的性命安危,谁都赌不起。
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次出海开始了,这一次又扩大了规模,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第三次安亲王不去了,换成了商贸部和鸿胪寺的人,两次平安归来,大家对航海的恐惧也减少了。
前线吃着国库,自然需要海外贸易增加收入,海外贸易带动了多少商户,原本沿海地段都是比较穷苦的,如今朝廷开始修筑码头,开放通商口岸,自是开始兴盛起来。
我朝已经和高句丽、倭国、暹罗等建立了航线,这几个国家比较近,商船来往非常方便,第二回的时候,商船从暹罗带回了许多热带的种子,沈陵让人在两广一带种植起来,暹罗就是泰国,泰国的水果特别丰盛。
沈陵一直想找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不过都在美洲大陆,目前还去不了这么远,希望能在别的国家找到。
如今海运发达以后,对京城最显著的好处就是热带的水果以及海鲜运到京城更加容易了。内地人不太会吃海鲜,觉得那东西腥气,像鲍鱼什么一般会晒成干,然后用来煲汤,内地的菜系里海鲜最大的用处就是煲汤。
沈陵组织了几场海鲜烧烤,做了几顿海鲜宴之后,京城渐渐流行起了吃海鲜。
这些官老爷们都吃起了海鲜,酒楼能不跟上吗,从沿海地带挖厨子,买海鲜,倒是兴起了一项新的生意,有些商贩就看到了海鲜的前景,开始从沿海收海鲜,然后一路海运过来。
靠海的渔民在这个时候其实生活非常困苦,目前像广东深圳这样的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沿海的地方还属于小渔村,出海非常辛苦,伴随着危险。
不过,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沈陵相信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会逐渐凸显。
前方的战况不断传来,永安侯和周将军把蒙古和罗刹打回边境外,正备受鼓舞时,忽然间情况急转,我方的火炮被间谍出卖,罗刹掠去了几个火炮,回攻我朝,周将军受伤,被罗刹掠去一城,永安侯紧急退后,此次伤亡数万人。
传回京城,一片哗然,无数人指责永安侯御下不严,被间谍钻了空子。圣上如何不动怒,大好的势头被破坏了。
沈陵不建议临时调换领军“永安侯已经同军队磨合得差不多了对敌军也有较深的了解,此次失误也并非永安侯全部过失,若是陡然间换人,岂不是廉颇赵括”
陈老将军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未全军溃败就没有完全失败。
好在还有永安侯的亲信保护,但周将军受了伤,还是需要再有个将领过去辅助,周将军在边关苦苦坚持了一年,如今还受了重伤,圣上立即派陈小将军过去,陈小将军是陈老将军的孙子,是陈家晚辈中最出挑的。
沈陵几乎天天在军械所,跟着军火工匠,天天研究如何加大炮火的威力,减轻火炮的体积,军械所有个独眼师傅,是被火药炸瞎了一只眼睛,他对火药很有研究。
但研究火药实在是危险特别大,沈陵上回都被弹到了一下,腿上现在还有疤痕,他立即做了一套防护服给崔师傅。
崔师傅穿归穿,嫌弃归嫌弃“麻麻烦烦的,又重又沉的。”
前方军队重新整顿之后,和罗刹蒙古又打了几场战,你来我往,双方军队都有些疲乏了,焦灼在那边,永安侯写信过来,罗刹和蒙古好似有意同他们耗着,罗刹又运了粮食过来,准备打长久战。
罗刹和蒙古就在赌,赌文朝耗不耗得起,耗不起就得给钱。他们甚至提出了三百万两的和平费,以及割让土地的要求沈陵如何能忍。
这等无赖的作风满朝文武皆痛恨,这场战争已经耗了一年多了,朝中有异议的不少,也就好在海外贸易赚钱,才能这么耗着。
“第一组准备放炮火”
沈陵望着对面的山头,那座山基本上被炸得寸草不生,山头在过去立了一个标志,这是他们的希望射程,炮轰得一声,灰尘伴着烟雾腾空,不一会儿,大家才看清那边的情况。
“报大人,此次击中目标”
围观的工匠、官吏们欣喜不已,纷纷围着沈陵恭贺“沈大人,终于成了”
“沈大人,多亏了您啊”
沈陵闻着火药的味道,笑着说道“也多亏了大家,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都收拾收拾,本官立即向圣上汇报”
此次火炮,不仅在体积与质量上做了改进,射程比原先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是什么概念,火炮的射程就是火炮的威力所在,在战场上,如果能离得远远的就能打到敌军,那就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歼灭敌方。
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其次在弹药方面亦是整改了,可以一次发五枚炮弹。这样一个炮火,在目前世界沈陵相信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上一世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就是这样对中国实行了的侵略,他们可以用几千人将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打倒,人肉之驱如何能抵挡热武器。
如今的火炮在战场上运用的好是利器,不好便是累赘,运送麻烦,打一下需要加弹药,所以火炮的利用没有那么高。
沈陵一想到罗刹和蒙古提出的要求就火急火燎,满身的弹药味就入了宫。
不仅圣上,中枢大臣们、武将纷纷前来观看,当一场炮火演示完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