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案迟迟没有进展, 除了丢了孩子的家人极其亲眷,其他百姓渐渐都对破案失去了信心。
但就在这天上午, 京城及周围县府村镇的官差突然在各要道路口张贴出告示, 不认字的百姓拉着认字的让帮忙念,这才得知锦衣卫已经找到了六个丢失的孩子, 叫六子家人去认亲,告示上还写出了六子死去的惨状,并声明已经活捉了一个凶手, 锦衣卫正连夜审讯, 逼问凶手同党。
六个可爱的孩子啊,全被凶手挖了心
百姓们恨得目眦欲裂,短短半天功夫, 京城一带大街小巷谈论的都是此案。
大臣们比百姓们知道的更详细。
早朝的时候, 魏澜亲自向惠文帝汇报了抓捕凶手的经过,说那凶手嘴里藏着毒随时准备自尽, 但锦衣卫的迷药瞬间发作, 让凶手没能得逞。魏澜还推测该凶手只是死士, 她背后一定藏着一个有权势或财势的人。
惠文帝问他“凶手可交代了什么”
魏澜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她很忠心,暂且还不肯背叛主人, 不过皇上放心, 明日早朝, 臣定能结案。”
百官看到他的笑, 都感到浑身一寒。
据说锦衣卫里面设有各种刑具, 活人进去恨不得死了, 死人进去也会诈尸。
端王也想破案,他快要当爹了,京城出了这么一个残害无辜稚童的凶神恶煞,端王恨不能亲手揪他出来
“魏大人说得嚣张,倘若明早你破不了案,又如何”端王习惯地讽刺魏澜道。
魏澜便跪到大殿之上,向惠文帝立下军令状“倘若明早臣依然没能揪出凶手,臣会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至死不再入朝为官。”
惠文帝面露为难,但既然魏澜有信心,他一拍龙椅扶手“好,明日朕等爱卿的结果”
魏澜叩首,转身退出了大殿。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魏澜肯定有把握能审出凶手啊,否则怎会拿一辈子的仕途做赌注
大臣们都很期待明早,无论魏澜能否破案,都有热闹瞧了。
只有一人,心急如焚。
锦衣卫有很多地牢,魏澜将女死士的尸首放到了最隐秘的一间,除了进入这间地牢的人,外面的人只能听到声音。
魏澜亲自审问犯人,只留了两个心腹在外面。
凶手已死,魏澜自然审问不出什么。
魏澜在等消息。
他要让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破案的希望全放在了这个“活捉”的凶手之上,借此蒙蔽藏在暗处的真凶。
死尸身边,摆着她留下的那个食盒,普普通通的食盒,里面放着一个普普通通的瓷碗,但在瓷碗与食盒中间,填满了冰块儿。
凶手将心放到碗中,任谁都会联想到有人要吃这些孩子的心。
什么人会丧心病狂地吃人心还是一个能养得起死士的人
幕后真凶一定是个富户,可能是富商,也可能是勋贵官员。培养死士需要时间,至少几年的功夫,幕后真凶为何以前没有吃人心的习惯,今年突然开始吃了
魏澜断定,今年上半年幕后真凶的身边一定出了什么变故。
什么样的变故会促使他吃人心
做生意失败了,仕途不顺,这些横祸吃什么都不管用,除非是幕后真凶突然重病,他遍寻良医都根治不了,才会想到这种血腥残忍的偏方。
魏澜已经派心腹暗探去查了,凡是半年内频繁请郎中去府上看病的权富之家都是他的目标。
与此同时,魏澜还安排人盯着皇城门口,但凡有人回府,官员也好,官员身边的小厮也好,都要立即禀报他。
魏澜这一等,就等到了中午。
盛夏的日头连续不停地炙烤着大地,树叶蔫蔫地挂在树上,鸟雀也都无精打采地躲在叶子底下懒懒地趴着,只有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
这么热的天气,除非不得已,否则谁也不想出门。
户部衙门,宁国公之子、薛太后的亲侄子宁国公世子连续跑了几趟恭房,同僚们见他脸色难看,都劝他回府休息。
宁国公世子惭愧地解释道“昨晚贪凉吃了很多西瓜,没想到吃坏了肚子。”
同僚们笑着表示理解。
宁国公世子将手头的差事分派给下属,这便告假出宫了。
锦衣卫的暗探马上将消息报告给魏澜。
魏澜当即想到今年三月份开始,五十出头的宁国公便卧床不起了,据说是时常心悸咳血。
每天生病的人那么多,魏澜又连续忙碌一个月,如果不是宁国公世子在这个节骨眼离开,魏澜根本不会想起宁国公
如今一想起,魏澜几乎断定宁国公世子是回府报信去了
一旦给宁国公机会销毁证据,那就算暗探们查到最近宁国公一直在寻医问药,锦衣卫也没有证据指认宁国公
魏澜当机立断,命心腹带一百锦衣卫去宁国府,不许任何人妄动
心腹面露迟疑“大人,太后娘娘”
魏澜冷声道“速去安排”
心腹得令,立即出去了。
魏澜直接去求见惠文帝。
“皇上,事不宜迟,臣宁可事后向宁国公负荆请罪,也不愿错过此时之机。”
跪在惠文帝面前,魏澜恳求道。
惠文帝紧抿着唇,额头青筋直跳。
宁国公是他的血亲舅舅,但如果那六个孩子真是宁国公所害,
但就在这天上午, 京城及周围县府村镇的官差突然在各要道路口张贴出告示, 不认字的百姓拉着认字的让帮忙念,这才得知锦衣卫已经找到了六个丢失的孩子, 叫六子家人去认亲,告示上还写出了六子死去的惨状,并声明已经活捉了一个凶手, 锦衣卫正连夜审讯, 逼问凶手同党。
六个可爱的孩子啊,全被凶手挖了心
百姓们恨得目眦欲裂,短短半天功夫, 京城一带大街小巷谈论的都是此案。
大臣们比百姓们知道的更详细。
早朝的时候, 魏澜亲自向惠文帝汇报了抓捕凶手的经过,说那凶手嘴里藏着毒随时准备自尽, 但锦衣卫的迷药瞬间发作, 让凶手没能得逞。魏澜还推测该凶手只是死士, 她背后一定藏着一个有权势或财势的人。
惠文帝问他“凶手可交代了什么”
魏澜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她很忠心,暂且还不肯背叛主人, 不过皇上放心, 明日早朝, 臣定能结案。”
百官看到他的笑, 都感到浑身一寒。
据说锦衣卫里面设有各种刑具, 活人进去恨不得死了, 死人进去也会诈尸。
端王也想破案,他快要当爹了,京城出了这么一个残害无辜稚童的凶神恶煞,端王恨不能亲手揪他出来
“魏大人说得嚣张,倘若明早你破不了案,又如何”端王习惯地讽刺魏澜道。
魏澜便跪到大殿之上,向惠文帝立下军令状“倘若明早臣依然没能揪出凶手,臣会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至死不再入朝为官。”
惠文帝面露为难,但既然魏澜有信心,他一拍龙椅扶手“好,明日朕等爱卿的结果”
魏澜叩首,转身退出了大殿。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魏澜肯定有把握能审出凶手啊,否则怎会拿一辈子的仕途做赌注
大臣们都很期待明早,无论魏澜能否破案,都有热闹瞧了。
只有一人,心急如焚。
锦衣卫有很多地牢,魏澜将女死士的尸首放到了最隐秘的一间,除了进入这间地牢的人,外面的人只能听到声音。
魏澜亲自审问犯人,只留了两个心腹在外面。
凶手已死,魏澜自然审问不出什么。
魏澜在等消息。
他要让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破案的希望全放在了这个“活捉”的凶手之上,借此蒙蔽藏在暗处的真凶。
死尸身边,摆着她留下的那个食盒,普普通通的食盒,里面放着一个普普通通的瓷碗,但在瓷碗与食盒中间,填满了冰块儿。
凶手将心放到碗中,任谁都会联想到有人要吃这些孩子的心。
什么人会丧心病狂地吃人心还是一个能养得起死士的人
幕后真凶一定是个富户,可能是富商,也可能是勋贵官员。培养死士需要时间,至少几年的功夫,幕后真凶为何以前没有吃人心的习惯,今年突然开始吃了
魏澜断定,今年上半年幕后真凶的身边一定出了什么变故。
什么样的变故会促使他吃人心
做生意失败了,仕途不顺,这些横祸吃什么都不管用,除非是幕后真凶突然重病,他遍寻良医都根治不了,才会想到这种血腥残忍的偏方。
魏澜已经派心腹暗探去查了,凡是半年内频繁请郎中去府上看病的权富之家都是他的目标。
与此同时,魏澜还安排人盯着皇城门口,但凡有人回府,官员也好,官员身边的小厮也好,都要立即禀报他。
魏澜这一等,就等到了中午。
盛夏的日头连续不停地炙烤着大地,树叶蔫蔫地挂在树上,鸟雀也都无精打采地躲在叶子底下懒懒地趴着,只有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
这么热的天气,除非不得已,否则谁也不想出门。
户部衙门,宁国公之子、薛太后的亲侄子宁国公世子连续跑了几趟恭房,同僚们见他脸色难看,都劝他回府休息。
宁国公世子惭愧地解释道“昨晚贪凉吃了很多西瓜,没想到吃坏了肚子。”
同僚们笑着表示理解。
宁国公世子将手头的差事分派给下属,这便告假出宫了。
锦衣卫的暗探马上将消息报告给魏澜。
魏澜当即想到今年三月份开始,五十出头的宁国公便卧床不起了,据说是时常心悸咳血。
每天生病的人那么多,魏澜又连续忙碌一个月,如果不是宁国公世子在这个节骨眼离开,魏澜根本不会想起宁国公
如今一想起,魏澜几乎断定宁国公世子是回府报信去了
一旦给宁国公机会销毁证据,那就算暗探们查到最近宁国公一直在寻医问药,锦衣卫也没有证据指认宁国公
魏澜当机立断,命心腹带一百锦衣卫去宁国府,不许任何人妄动
心腹面露迟疑“大人,太后娘娘”
魏澜冷声道“速去安排”
心腹得令,立即出去了。
魏澜直接去求见惠文帝。
“皇上,事不宜迟,臣宁可事后向宁国公负荆请罪,也不愿错过此时之机。”
跪在惠文帝面前,魏澜恳求道。
惠文帝紧抿着唇,额头青筋直跳。
宁国公是他的血亲舅舅,但如果那六个孩子真是宁国公所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