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有宫人来接周莺, 马车径直驶向皇宫, 接着又换肩舆, 直到寿芳宫门前。
早有宫人在那候着了, 周莺认出里头的春燕姑姑,打了招呼,春燕道“几个有体面的姑姑前些日子恩赦放归乡里了, 如今是奴婢们伺候着。难得郡主还记着奴婢。”
周莺身后的乳母抱着个胖嘟嘟的孩子, 睡得正好。
春燕忙打了帘子, 请周莺入内。
太后不能下床,被扶着到正殿榻上坐着, 听见外头的说话声,眼睛就红了, 见周莺进来行礼,嘴唇打着颤叫周莺快点起来。
周莺见里头除了春燕, 都是太后跟前宠信的人, 红着眼跪下去, 喊了声“曾祖母”。
太后没想到她说这个,当即张了张嘴,还没发出声音眼泪就掉了下来。
春燕早从乳母手里把臻哥儿接过了, 抱到太后跟前“太后娘娘别哭, 您瞧瞧小侯爷。”
太后伸手想抱, 又怕弄醒了睡熟的孩子, 连连道“好, 好”
春燕笑道“小侯爷真似皇爷。”
她口中的皇爷, 指的是前太子正宏。
一句话说得太后又哭了,下头人连忙打水递巾帕,周莺起身,从旁接过帕子给太后擦干了脸。
“您别难过,以后我和臻哥儿常常进宫瞧您。”
太后连连点头“好,常来,要常来。”
正说着话儿,那边春燕手里的孩子哭了起来,声音不大,小猫儿似的。
周莺抿嘴笑笑“烦请将他抱给乳母。”
太后目光随在孩子身上,直待看不见了,不无担忧地问“可靠吗”
问的是乳母,关心臻哥儿,怕有人存了恶意,苛待孩子。找乳母是很有讲究的。
周莺道“是这孩子干娘帮忙找的人,家世清白,人也干净。我们老夫人打听过,是个好的,才请了。”
太后点头“可惜了,你受苦的时候曾祖不在你身边。”
周莺垂头瞧她的腿,听说走不了了,得的急症,说瘫痪就瘫痪了,怪不得人人都说,人生无常。
周莺刚要说话,就听外头传报说潼阳大长公主到了,太后喜道“听说你来,特地来瞧你的。”
片刻人进了屋,周莺上前行礼,被潼阳按住“傻孩子,自家人客气什么,坐坐。”
周莺想了想,喊了声“姑祖母。”
潼阳长公主是晋帝的姐姐,前太子正宏的姑姑,故而唤若此。
潼阳不无感慨地应了,叫人拿东西来打赏周莺。
一会儿抱了孩子回来,轮流赞了一番,不免又赏了不少东西。
眼看日西沉,在宫里耽了大半日了,欲要告辞,太后把周莺喊道跟前,小声道“他待你好不好那顾老太,没给你委屈受吧”
周莺心里软得不像话,红着眼道“他们都待我好,您放心。过两日我再来瞧您,您一定要保重。”
太后点头“这么多人伺候着,你不用惦记我。倒是你,听说你伤了身子,可要好好养着。”
依依不舍地放开周莺,目送她行礼去了。
才走出寿芳宫,就见晋帝乘肩舆路过。
他在上没有叫停,远远瞥周莺一眼,昔年那个叫他魂牵梦萦的女人消失在这世上了,他也清楚知道,这个女子不是当年的那人。
余光瞥见那个锦绣裹着的娃娃,和长子幼时的模样,真是太像了。
周莺避让在旁蹲身行礼,晋帝慰勉了两句,乘肩舆去了。
夕阳下,周莺举目看向那个越来越远的背影。
那个她该称为祖父的人,头发已经全白了。这两年他憔悴了许多。
也听说,宫里如今有了两个皇子了。
自打罗贵妃去后,重开选秀,填充后宫,如今两宫并立,两位妃嫔受宠,还先后诞下了皇子。
晋帝不再纠结于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耿耿于怀的那些东西,渐渐淹没在记忆的烟云里。
周莺快步出了宫,宫门前马车上,有人撩开帘子,她看过去,顾长钧面无表情地朝她望,眸中深情,不需别人懂。
坐上车,顾长钧道“久不在京城,若你不觉累,莫如一同走走。”
叫人把臻哥儿抱回侯府,乘车沿长街朝前行驶。
两侧厚重的帘幕都卷起来,只隔着一层特制的轻纱,外头瞧不清里面,里面的人能看清外面。
一转弯就看见卖果仁的老牌铺子,香粉店,油茶摊儿,文玩馆空气中都飘着熟悉的味道。
干爽晴朗的天,不是那个阴湿的江南。
她在京城久,更适应京城的气候,也对说京话的人更觉亲切。
顾长钧在城南那座茶楼还在,上了二楼,叫伙计去对面天香楼要了几样酒菜,用托盘端过来,沏了顾长钧喜欢的君山银针。
这间厢房是长日替顾长钧留着的,偶尔他见客,或独自过来歇一会儿,没回家住的那几年,他好多时间都是在这儿打发的。
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容易忘记怎么和人相处。好在周莺也是安静的性子,他只需握住她的手,有时什么都不需说,也觉得很安心。
对面楼下那戏台常年唱戏,周莺伏在窗边听着。
顾长钧背靠在窗格上侧过脸注视着她。
周莺知道他瞧自己,目光甚是热烈,脸上不觉绽开粉艳的桃色,顾长钧察觉到她紧张,闷声笑了笑,靠向她那边的左手摸到绯色衣带,察觉到她欲避,另一只手也摸上去,扣住腰,抱在怀里。
周莺没处躲,喘着气两手推他的肩,顾长钧顿了下,浓眉凝起,用火光炽烈的眸子瞧着她。
周莺心头一软,搭在他肩上的手攥成拳,咬住嘴唇,低声道“可知道您做什么带我来这儿了”
顾长钧闷笑一声“后悔也迟了,难得有个没人处。”
周莺仰头红着脸,瞥见头顶那扇窗还未曾关。紧紧咬住下唇不敢吭声,怕给外头知晓机关。
再想这段时间院子里乳娘媳妇子
早有宫人在那候着了, 周莺认出里头的春燕姑姑,打了招呼,春燕道“几个有体面的姑姑前些日子恩赦放归乡里了, 如今是奴婢们伺候着。难得郡主还记着奴婢。”
周莺身后的乳母抱着个胖嘟嘟的孩子, 睡得正好。
春燕忙打了帘子, 请周莺入内。
太后不能下床,被扶着到正殿榻上坐着, 听见外头的说话声,眼睛就红了, 见周莺进来行礼,嘴唇打着颤叫周莺快点起来。
周莺见里头除了春燕, 都是太后跟前宠信的人, 红着眼跪下去, 喊了声“曾祖母”。
太后没想到她说这个,当即张了张嘴,还没发出声音眼泪就掉了下来。
春燕早从乳母手里把臻哥儿接过了, 抱到太后跟前“太后娘娘别哭, 您瞧瞧小侯爷。”
太后伸手想抱, 又怕弄醒了睡熟的孩子, 连连道“好, 好”
春燕笑道“小侯爷真似皇爷。”
她口中的皇爷, 指的是前太子正宏。
一句话说得太后又哭了,下头人连忙打水递巾帕,周莺起身,从旁接过帕子给太后擦干了脸。
“您别难过,以后我和臻哥儿常常进宫瞧您。”
太后连连点头“好,常来,要常来。”
正说着话儿,那边春燕手里的孩子哭了起来,声音不大,小猫儿似的。
周莺抿嘴笑笑“烦请将他抱给乳母。”
太后目光随在孩子身上,直待看不见了,不无担忧地问“可靠吗”
问的是乳母,关心臻哥儿,怕有人存了恶意,苛待孩子。找乳母是很有讲究的。
周莺道“是这孩子干娘帮忙找的人,家世清白,人也干净。我们老夫人打听过,是个好的,才请了。”
太后点头“可惜了,你受苦的时候曾祖不在你身边。”
周莺垂头瞧她的腿,听说走不了了,得的急症,说瘫痪就瘫痪了,怪不得人人都说,人生无常。
周莺刚要说话,就听外头传报说潼阳大长公主到了,太后喜道“听说你来,特地来瞧你的。”
片刻人进了屋,周莺上前行礼,被潼阳按住“傻孩子,自家人客气什么,坐坐。”
周莺想了想,喊了声“姑祖母。”
潼阳长公主是晋帝的姐姐,前太子正宏的姑姑,故而唤若此。
潼阳不无感慨地应了,叫人拿东西来打赏周莺。
一会儿抱了孩子回来,轮流赞了一番,不免又赏了不少东西。
眼看日西沉,在宫里耽了大半日了,欲要告辞,太后把周莺喊道跟前,小声道“他待你好不好那顾老太,没给你委屈受吧”
周莺心里软得不像话,红着眼道“他们都待我好,您放心。过两日我再来瞧您,您一定要保重。”
太后点头“这么多人伺候着,你不用惦记我。倒是你,听说你伤了身子,可要好好养着。”
依依不舍地放开周莺,目送她行礼去了。
才走出寿芳宫,就见晋帝乘肩舆路过。
他在上没有叫停,远远瞥周莺一眼,昔年那个叫他魂牵梦萦的女人消失在这世上了,他也清楚知道,这个女子不是当年的那人。
余光瞥见那个锦绣裹着的娃娃,和长子幼时的模样,真是太像了。
周莺避让在旁蹲身行礼,晋帝慰勉了两句,乘肩舆去了。
夕阳下,周莺举目看向那个越来越远的背影。
那个她该称为祖父的人,头发已经全白了。这两年他憔悴了许多。
也听说,宫里如今有了两个皇子了。
自打罗贵妃去后,重开选秀,填充后宫,如今两宫并立,两位妃嫔受宠,还先后诞下了皇子。
晋帝不再纠结于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耿耿于怀的那些东西,渐渐淹没在记忆的烟云里。
周莺快步出了宫,宫门前马车上,有人撩开帘子,她看过去,顾长钧面无表情地朝她望,眸中深情,不需别人懂。
坐上车,顾长钧道“久不在京城,若你不觉累,莫如一同走走。”
叫人把臻哥儿抱回侯府,乘车沿长街朝前行驶。
两侧厚重的帘幕都卷起来,只隔着一层特制的轻纱,外头瞧不清里面,里面的人能看清外面。
一转弯就看见卖果仁的老牌铺子,香粉店,油茶摊儿,文玩馆空气中都飘着熟悉的味道。
干爽晴朗的天,不是那个阴湿的江南。
她在京城久,更适应京城的气候,也对说京话的人更觉亲切。
顾长钧在城南那座茶楼还在,上了二楼,叫伙计去对面天香楼要了几样酒菜,用托盘端过来,沏了顾长钧喜欢的君山银针。
这间厢房是长日替顾长钧留着的,偶尔他见客,或独自过来歇一会儿,没回家住的那几年,他好多时间都是在这儿打发的。
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容易忘记怎么和人相处。好在周莺也是安静的性子,他只需握住她的手,有时什么都不需说,也觉得很安心。
对面楼下那戏台常年唱戏,周莺伏在窗边听着。
顾长钧背靠在窗格上侧过脸注视着她。
周莺知道他瞧自己,目光甚是热烈,脸上不觉绽开粉艳的桃色,顾长钧察觉到她紧张,闷声笑了笑,靠向她那边的左手摸到绯色衣带,察觉到她欲避,另一只手也摸上去,扣住腰,抱在怀里。
周莺没处躲,喘着气两手推他的肩,顾长钧顿了下,浓眉凝起,用火光炽烈的眸子瞧着她。
周莺心头一软,搭在他肩上的手攥成拳,咬住嘴唇,低声道“可知道您做什么带我来这儿了”
顾长钧闷笑一声“后悔也迟了,难得有个没人处。”
周莺仰头红着脸,瞥见头顶那扇窗还未曾关。紧紧咬住下唇不敢吭声,怕给外头知晓机关。
再想这段时间院子里乳娘媳妇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