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刺杀一事, 皇帝显然十分震怒,然而后续宫里却并没有什么动作传出来。

    这不禁让很多人都百思不解、寝食难安。

    皇帝将那两个刺客交给了林望喆,就一头扎进了文华殿,中间传过一次膳,不过最后又都原封不动的端了出来。

    殿内只有李全陪着。

    外头的月亮已经升的老高,暗幽幽地,缺了一角。

    殿内灯火通明。

    皇帝埋头看奏折, 就跟往常一样。

    李全给皇帝上了一杯安神茶,小声劝道“陛下,时辰不早了, 该歇息了。”

    皇帝终于从如山的奏折从抬起头, 看向李全,反问“你觉得, 朕能睡着吗”

    李全一时无言, 亦不敢妄言。

    皇帝沉默了片刻,仍了手中的奏折, 问李全“你觉得, 今日太极殿行刺,谁的嫌疑最大”

    李全面露惶恐之色, “陛下,这老奴哪里知道。”

    历来内监参政乃是大忌, 李全向来谨守本分, 未敢逾越。

    皇帝淡淡笑了一下, 道“这里没有旁人, 你但说无妨。”

    其实说起来,这个世界上跟皇帝最亲近的人,不是太后,不是后宫嫔妃,也不是儿女,而是李全。

    每次遇到烦心之事,也多是与李全说话排解。

    皇帝有很多面,天子、儿子、丈夫、父亲每一重身份所展露出来的面貌,都或多或少,自愿或不自愿糅杂了虚情假意。

    皇帝的身份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孤家寡人。

    也就只有在李全面前,他偶尔会展露一下真实的一面。

    疲惫的、温和的、甚至有些无助

    皇帝的问话是必须回答的,李全左思右想,这才说道“老奴听闻,自来君子端方,便会遭宵小惦记。陛下乃圣明之君,自然会遭小人所妒,陛下不必放在心上。”

    皇帝啧了一声,“朕是问你谁最有嫌疑,你说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

    眼见皇帝不悦,李全没有办法,只得大着胆子说道“其他人老奴不知道,不过雍王应于此事无关。”

    李全说完,小心觑了一眼皇帝。

    皇帝沉默,良久,叹道“是啊,这件事情,福寿、世家、旬邑王都有可能,唯独子契不可能。”

    如果刺杀成功,皇帝宾天,新帝继位,对于雍亲王府来说,没有利,只有弊。而且当时他看见刺客冲向雍亲王妃之时,他面上那种惊恐和害怕不像作假。

    皇帝话里点出的这些人,已经超出李全能够议论的范围,他矮了矮身子,没有说话。

    好在皇帝也没有继续为难他,只是兀自在那儿慨叹“这么多年了,他还在恨朕”

    这话,李全也不敢接,只能默默听着,心里想着,安神茶已凉了,待会儿给陛下重新换一杯。

    正说话间,外头小太监传报“陛下,尚书右仆射林望喆大人求见。”

    皇帝坐直了身子,重新拿起御案上的奏折,道了声“宣”。

    李全走到皇帝身侧站定。

    林望喆进来的步履有些匆忙,面上倒还算镇定,跪在皇帝面前说道“陛下,微臣无能,那两名刺客方才在牢中自尽身亡了微臣无能,请陛下恕罪。”

    林望喆一边说一边磕头请罪,他连着磕了好几个响头,上头却是没反应。

    许久之后,他停止磕头,抬起头,小心翼翼地瞧了一眼皇帝。后者正低头看奏折,没有惊疑,也没有雷霆震怒

    林望喆不由得心下疑惑。

    过了半天,皇帝才慢悠悠道了一句“知道了,你下去吧。”

    林望喆惊疑不定,依旧跪在那儿没有起身,李全见状,出言提醒他“林大人,陛下让您起来。”

    林望喆方回过神来,颤巍巍地站起来,谢恩之后退了出去,到了殿外,深深地呼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细长的三角眼中充满了了探究的神色。

    与此同时,辅国公杨是安、定阳侯周怀能、武昌侯宋谷令等几个世家家主稳不住了,趁着夜色在辅国公家的密道里秘密聚会,商量对策。

    密道里头黑黢黢地,只点了两个火把,三人站在那里相互争吵指责。

    “你不是说保证万无一失么现在为什么是这个状况”

    “就是啊,原本最多不过被削爵,可现在倒好如若此事败露,可是要诛灭九族的。”

    定阳侯周怀能和武昌侯宋谷令站在一起责怪辅国公杨是安。

    辅国公杨是安冷声说道“当初定下这个计划,是我们三人商量好的,现在怎么反过来怪责我一人”

    定阳侯周怀能道“当初我就不该鬼迷心窍参与进来。”

    武昌侯宋谷令亦在一旁摇头叹息表示后悔。

    “真是竖子不足以为谋。”

    杨是安冷哼一声,不屑地瞧着眼前的二人。

    “你”

    遭受鄙夷的周怀能和宋谷令十分恼怒。

    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丑王爷的佛系王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枫烟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枫烟遥并收藏丑王爷的佛系王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