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难以忘怀
“其实我最擅长的是炖菜,不大会做面,不过我儿子每年生日,我都会给他做这样一碗长寿面,他老喜欢吃了,公公别嫌弃啊。”
那位来自江州的厨娘体态微丰,长相敦厚,带着江州口音,说话爽利。
听着熟悉的乡音,李全倍感亲切,忙说“不嫌弃,不嫌弃”话虽如此,可面上到底还是有些顾虑。
柳荫又道“我知道公公贵人事忙,但吃一碗面也费不了许多功夫,父皇那边想也不会计较这一时半刻的,您就放心吃吧。”
李全又略微犹豫了一会儿,“既如此,那老奴多谢王妃娘娘。”说罢,接过面条吃了起来。
柳荫见李全端了面吃,忽然想起那几个跟他来的小太监,因又吩咐紫鹊道“还有另外几位小公公,你也下去瞧瞧,看茶水点心有没有备齐全,他们难得来我们府上一趟,万不可怠慢了。”
李全正吃着面,听闻柳荫的话,说道“王妃娘娘何必为他们几个费心,随便给条凳子让他们坐了,再给几个果子吃就是了。”
柳荫笑道“他们可都是公公您的弟子,岂可怠慢”又说“他们年纪都还小,在宫里头当差也不容易,难得有机会,便让他们好好歇歇吧。”
李全道“王妃娘娘宅心仁厚,待人和善,是那几个小子的福气。”
柳荫笑笑,没有说话。
送走了李全之后,柳荫便在心里盘算起为三位公主择婿一事。近来她时常进宫陪伴太后,跟几位公主也多有接触。她们是公主,难免会有些娇气,可总体而言,品行端良,并不骄纵。其中二公主为长,为人端庄,性格沉稳;三公主母族势力仅次于长孙贵妃,公主之中最得帝宠,性子活泼,长相也是公主中最拔尖的,是个玲珑娇俏的美人;而四公主文静清丽,娇弱可人,一对水汪汪的眸子就像是小鹿的眼睛
其实不用参加什么琼林宴,柳荫也心中有数,今年中榜的进士,许多都参加过雍亲王府举办的雅集宴会,各人品性如何,大体都知道些。只是事关公主婚事,马虎不得,她将人选择出来之后,需得派人认真仔细调查之后,再呈报给太后,万不可出现类似于陈世美这样的事情来。至于派谁去调查,还得穆子契回来拿主意才行,毕竟是他的属下,他最了解什么人擅长做什么事。
晚间穆子契回来,柳荫将这事说了,穆子契虽然同其他皇子不大来往,可对于几个妹妹还是比较上心的,当下就挑了十来个擅长收集情报的暗卫供柳荫差遣。
夫妻两个说了会儿话,因后日琼林宴,柳荫忽然想起尤成来,便问穆子契有关尤成查卷一事进展如何穆子契没有细说,听他话语里的意思大约是不太顺利,可观其眉目神情,又似乎淡定从容极有把握。
其实柳荫这些天也隐约听说了一些,朝中那些勋贵世家对于查卷一事反对之声极其强烈,关于尤成查卷一事,并不单纯的只是为了一个学子的公平,而是科举制度改革能否推进的问题,一旦朝廷答应查卷,便预示着科举制度改革的开端。
这是一场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斗,大宣朝科举制度百年积弊,寒门学子早已心存不满,然而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勋贵世族,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挠改革的进行,而且目前朝中,明显是世家门阀的势力占据上风
想到这里,柳荫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皇帝答应在今科进士中为公主择婿,既如此,前三甲自然是首要人选,然而三甲之中,有两位是寒门学子出身,若是皇帝答应将公主下嫁给他们二人,那岂不是有意要栽培寒门子弟
看样子,皇帝对于这些年来势力庞大根深叶茂的门阀世家早已心存取缔之意。
如此看来,柳家如今势微,反倒是好事,至少不会成为皇帝打击的对象。只是如今柳景淼首当其冲,他虽是世家出身,可却是改革一派的领头人物。改革若是失败,柳家必然落难,可就算改革成功,那些损失了利益的勋贵门阀世家肯定会联起手来强烈反扑,报复柳景淼,到时候皇帝为了安抚他们,平衡朝中势力,也极有可能会放弃柳景淼这颗棋子,柳家依然是牺牲品。
可以说,不论成功与否,历来改革家的结果都不太好,比如商鞅、王安石
想到此处,柳荫只觉心中一阵凉意侵袭,手中的茶盏握了半天,茶都已经凉了却没有喝,穆子契瞧她神情不对,问她怎么了。柳荫回过神来,放下茶盏,叹道“没什么,我只是担心父亲他带头挑战世家的权势利益,结果会是如何”
其实不光是其他世家,就连柳家对于柳景淼带头改革一事也颇为不满,只不过如今其他几房都没柳景淼这般能耐,不能奈他何罢了。
穆子契同柳荫心灵相通,一下听出了柳荫所担心的问题,承诺道“你放心,有孤王在,定保柳家无虞。”
“其实我最擅长的是炖菜,不大会做面,不过我儿子每年生日,我都会给他做这样一碗长寿面,他老喜欢吃了,公公别嫌弃啊。”
那位来自江州的厨娘体态微丰,长相敦厚,带着江州口音,说话爽利。
听着熟悉的乡音,李全倍感亲切,忙说“不嫌弃,不嫌弃”话虽如此,可面上到底还是有些顾虑。
柳荫又道“我知道公公贵人事忙,但吃一碗面也费不了许多功夫,父皇那边想也不会计较这一时半刻的,您就放心吃吧。”
李全又略微犹豫了一会儿,“既如此,那老奴多谢王妃娘娘。”说罢,接过面条吃了起来。
柳荫见李全端了面吃,忽然想起那几个跟他来的小太监,因又吩咐紫鹊道“还有另外几位小公公,你也下去瞧瞧,看茶水点心有没有备齐全,他们难得来我们府上一趟,万不可怠慢了。”
李全正吃着面,听闻柳荫的话,说道“王妃娘娘何必为他们几个费心,随便给条凳子让他们坐了,再给几个果子吃就是了。”
柳荫笑道“他们可都是公公您的弟子,岂可怠慢”又说“他们年纪都还小,在宫里头当差也不容易,难得有机会,便让他们好好歇歇吧。”
李全道“王妃娘娘宅心仁厚,待人和善,是那几个小子的福气。”
柳荫笑笑,没有说话。
送走了李全之后,柳荫便在心里盘算起为三位公主择婿一事。近来她时常进宫陪伴太后,跟几位公主也多有接触。她们是公主,难免会有些娇气,可总体而言,品行端良,并不骄纵。其中二公主为长,为人端庄,性格沉稳;三公主母族势力仅次于长孙贵妃,公主之中最得帝宠,性子活泼,长相也是公主中最拔尖的,是个玲珑娇俏的美人;而四公主文静清丽,娇弱可人,一对水汪汪的眸子就像是小鹿的眼睛
其实不用参加什么琼林宴,柳荫也心中有数,今年中榜的进士,许多都参加过雍亲王府举办的雅集宴会,各人品性如何,大体都知道些。只是事关公主婚事,马虎不得,她将人选择出来之后,需得派人认真仔细调查之后,再呈报给太后,万不可出现类似于陈世美这样的事情来。至于派谁去调查,还得穆子契回来拿主意才行,毕竟是他的属下,他最了解什么人擅长做什么事。
晚间穆子契回来,柳荫将这事说了,穆子契虽然同其他皇子不大来往,可对于几个妹妹还是比较上心的,当下就挑了十来个擅长收集情报的暗卫供柳荫差遣。
夫妻两个说了会儿话,因后日琼林宴,柳荫忽然想起尤成来,便问穆子契有关尤成查卷一事进展如何穆子契没有细说,听他话语里的意思大约是不太顺利,可观其眉目神情,又似乎淡定从容极有把握。
其实柳荫这些天也隐约听说了一些,朝中那些勋贵世家对于查卷一事反对之声极其强烈,关于尤成查卷一事,并不单纯的只是为了一个学子的公平,而是科举制度改革能否推进的问题,一旦朝廷答应查卷,便预示着科举制度改革的开端。
这是一场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斗,大宣朝科举制度百年积弊,寒门学子早已心存不满,然而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勋贵世族,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挠改革的进行,而且目前朝中,明显是世家门阀的势力占据上风
想到这里,柳荫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皇帝答应在今科进士中为公主择婿,既如此,前三甲自然是首要人选,然而三甲之中,有两位是寒门学子出身,若是皇帝答应将公主下嫁给他们二人,那岂不是有意要栽培寒门子弟
看样子,皇帝对于这些年来势力庞大根深叶茂的门阀世家早已心存取缔之意。
如此看来,柳家如今势微,反倒是好事,至少不会成为皇帝打击的对象。只是如今柳景淼首当其冲,他虽是世家出身,可却是改革一派的领头人物。改革若是失败,柳家必然落难,可就算改革成功,那些损失了利益的勋贵门阀世家肯定会联起手来强烈反扑,报复柳景淼,到时候皇帝为了安抚他们,平衡朝中势力,也极有可能会放弃柳景淼这颗棋子,柳家依然是牺牲品。
可以说,不论成功与否,历来改革家的结果都不太好,比如商鞅、王安石
想到此处,柳荫只觉心中一阵凉意侵袭,手中的茶盏握了半天,茶都已经凉了却没有喝,穆子契瞧她神情不对,问她怎么了。柳荫回过神来,放下茶盏,叹道“没什么,我只是担心父亲他带头挑战世家的权势利益,结果会是如何”
其实不光是其他世家,就连柳家对于柳景淼带头改革一事也颇为不满,只不过如今其他几房都没柳景淼这般能耐,不能奈他何罢了。
穆子契同柳荫心灵相通,一下听出了柳荫所担心的问题,承诺道“你放心,有孤王在,定保柳家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