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的里火苗一下子窜高,扬起几许灰屑,熏红了他的眼眶。
第七日,停灵完毕,宁老太君灵柩出殡,天明时分,吉时已到,一百名高僧大德于前方开路。念诵经文,后头跟着经幡等各色器皿队伍,前后簇拥着宁老太君的灵柩徐徐出城,柳家族中上下,加上各官客送殡的马车,总共加起来不下百余乘,白茫茫排了一路,足足有四五里远。加上道路两旁柳家四位主君的同僚下属沿路路祭,各家又要出面答谢周旋,慢腾腾,竟是走了大半天才堪堪出了城门。
柳家的兴盛在宁老太君的丧事上被推向了极致,然后盛极转衰
只是现下,似乎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一味沉浸在这种烈火烹油般的兴盛之中,只是不知油尽必将灯枯,自古兴衰交替,乃千古不变之定律。
柳荫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柳景沐等人一开始也有所担忧,但在看到皇帝对柳家连番恩典之后,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办理丧事,一味的奢靡铺张,任意恣肆。柳荫劝过两回,但她虽是王妃,可在柳家,终究是个已外嫁的姑娘,柳景沐和柳景泉并不肯听她的,柳荫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另外三房四房,柳景泓无可无不可,宁老太君是他生母,丧礼隆重些他自然乐意,至于四房柳景淼,乃是庶出,哪怕官拜二品,也无缘置喙。此乃家族礼制,就是皇帝也奈何不得。
出了城,又行了半日,殡葬队伍终于到了郊外莲花寺,宁老天君的灵柩将停放在此处,待三年孝满之后,再送回老家扬州入柳家祖坟按照。
所有事宜,诸多繁杂,自然又是一阵忙碌,直到傍晚时分,人才散完。族中至亲要住在莲花寺,等做完三日道场之后再回去。莲花寺简朴,柳荫怕穆子契住不惯,想让他先回雍亲王府,可穆子契坚持要留下来陪她,她便也只好由着他了。再者,这几日实在繁忙,身心俱疲,有个人在身边可以依靠,她心里头也踏实些。
三日之后回城,柳荫便听到了白牡丹终于沉冤昭雪,得以出狱的消息。关于连姓女子的死,终于真相大白,玷污她的,果真另有其人,而且此人竟是尚书右仆射费冠成的嫡幼子费冰,此人仗着家族势力,在京城一贯耀武扬威,那林望喆断案如神,早已从种种迹象之中查到了他的头上,只是因为案发之后下过雨,牡丹阁花园现场被毁,没有真凭实据不敢轻举妄动,后林望喆行了一计,暗地里找了几个机巧灵动的邀他喝酒,席间各自吹牛,神乎其神,那费冰贯好面子,不肯落人后,又喝了酒,神智已失,便将当日在牡丹阁暗处尾随连姓女子假冒白牡丹对其行玷污之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被一直藏于屏风后头的林望喆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听了个真切当场被抓
那费冰平日里耀武扬威极其张狂,然到了京兆府衙大堂,两旁衙役杀威棒敲在地上咚咚作响,大喊“威武”之时,却吓得趴在地上裤子都尿湿,林望喆惊堂木一拍,还什么都没问呢,就连连说“大人,我招我招”
自此,白牡丹沉冤得雪,至于他假死之事,在雍亲王府暗中授意下,那两名江湖游侠一口咬定,他们半夜路过乱葬岗,听见一个新堆的坟包里头有异响,便挖开来看了一下,结果救出了一丝尚存,还未死透的白牡丹
如此一来,也算不得是白牡丹越狱,反而是京兆府尹因刑讯逼供,将人打“死”之后不经仵作验尸,反而草草掩埋,企图蒙混过关,草菅人命而被追责。
至于他于人私奔一事,此乃风月情案,不归有司管理,但凡惩罚,也有家族执行,但白牡丹幼时失怙,族人凋零,哪儿来的家族
白牡丹无罪释放。他的粉丝听闻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而白牡丹出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周太师府上,请求祭拜周品兰。被周太师拒之门外,他在周府门口行了叩拜大礼之后离开,不知去向。三日后,他再次登门,这一回,竟然是带着聘礼而来。他跪在周太师面前说“周姑娘因我而死,白某不愿见她孤魂飘零,无所皈依,愿娶她为妻,葬入白家祖坟。”
原来这周品兰未婚而亡,不能入周家祖坟安葬,又因她死因不甚体面,京中贵族均不愿亲人坟茔与其相邻,以免饶了亡灵安宁,是以周家纵然显贵,却在京中找不到一块好的墓地安葬周品兰,周太师又不愿草草安葬,委屈了孙女,是以她的灵柩在家停了十余日还没法发丧。
周太师哪里肯依,捶胸顿足,拗哭哀叹“我周家门楣显耀,家风清正,兰儿纵然是死了,也轮不着你这戏子来娶”当下命人打了出去。
白牡丹并未因此而气馁,带着聘礼,在周府门口跪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周太师还是舍不得唯一的孙女孤魂飘零,在家中老仆的苦劝之下,松口答应了。
事已至此,难得白牡丹情深义重,对周品兰而言,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至少,死后有人供奉,不用做个孤魂野鬼。
白牡丹和周品兰举行冥婚,周太师操劳半生,位极人臣,却子嗣单薄,儿子儿媳早逝,对这唯一一个孙女视若珍宝,从她幼时起便开始为其筹备嫁妆,想着将来有朝一日能够送她风光出嫁因着这一执念,周太师将这场冥婚举办的极其隆重,当真如周品兰在世出嫁 一般。
周家撤去白幔,挂上红布,举办婚礼。周氏族人闻讯,也不过是来走个过场,放下礼物即匆匆走人,周太师昔日同僚来者也只寥寥数人,场面颇为冷清。后不知为何,南麓书院尤成、赵毅、裴原等寒门学子,不知道从何处听闻了白牡丹之事,感怀于他二人的情之忠贞,竟相约前来周太师府捧场喝喜酒,还纷纷写诗赞颂俩人崇高伟大冲破世俗的爱情,此例一开,诸多倾慕于白牡丹的戏迷也纷纷到周府捧场,自此,周府门前一改往日冷清,门庭若市,宾客如云,好不热闹。
柳神珠在莲花寺伴灵七日,回府那一日,恰好遇上白牡丹到周家迎亲
第七日,停灵完毕,宁老太君灵柩出殡,天明时分,吉时已到,一百名高僧大德于前方开路。念诵经文,后头跟着经幡等各色器皿队伍,前后簇拥着宁老太君的灵柩徐徐出城,柳家族中上下,加上各官客送殡的马车,总共加起来不下百余乘,白茫茫排了一路,足足有四五里远。加上道路两旁柳家四位主君的同僚下属沿路路祭,各家又要出面答谢周旋,慢腾腾,竟是走了大半天才堪堪出了城门。
柳家的兴盛在宁老太君的丧事上被推向了极致,然后盛极转衰
只是现下,似乎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一味沉浸在这种烈火烹油般的兴盛之中,只是不知油尽必将灯枯,自古兴衰交替,乃千古不变之定律。
柳荫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柳景沐等人一开始也有所担忧,但在看到皇帝对柳家连番恩典之后,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办理丧事,一味的奢靡铺张,任意恣肆。柳荫劝过两回,但她虽是王妃,可在柳家,终究是个已外嫁的姑娘,柳景沐和柳景泉并不肯听她的,柳荫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另外三房四房,柳景泓无可无不可,宁老太君是他生母,丧礼隆重些他自然乐意,至于四房柳景淼,乃是庶出,哪怕官拜二品,也无缘置喙。此乃家族礼制,就是皇帝也奈何不得。
出了城,又行了半日,殡葬队伍终于到了郊外莲花寺,宁老天君的灵柩将停放在此处,待三年孝满之后,再送回老家扬州入柳家祖坟按照。
所有事宜,诸多繁杂,自然又是一阵忙碌,直到傍晚时分,人才散完。族中至亲要住在莲花寺,等做完三日道场之后再回去。莲花寺简朴,柳荫怕穆子契住不惯,想让他先回雍亲王府,可穆子契坚持要留下来陪她,她便也只好由着他了。再者,这几日实在繁忙,身心俱疲,有个人在身边可以依靠,她心里头也踏实些。
三日之后回城,柳荫便听到了白牡丹终于沉冤昭雪,得以出狱的消息。关于连姓女子的死,终于真相大白,玷污她的,果真另有其人,而且此人竟是尚书右仆射费冠成的嫡幼子费冰,此人仗着家族势力,在京城一贯耀武扬威,那林望喆断案如神,早已从种种迹象之中查到了他的头上,只是因为案发之后下过雨,牡丹阁花园现场被毁,没有真凭实据不敢轻举妄动,后林望喆行了一计,暗地里找了几个机巧灵动的邀他喝酒,席间各自吹牛,神乎其神,那费冰贯好面子,不肯落人后,又喝了酒,神智已失,便将当日在牡丹阁暗处尾随连姓女子假冒白牡丹对其行玷污之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被一直藏于屏风后头的林望喆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听了个真切当场被抓
那费冰平日里耀武扬威极其张狂,然到了京兆府衙大堂,两旁衙役杀威棒敲在地上咚咚作响,大喊“威武”之时,却吓得趴在地上裤子都尿湿,林望喆惊堂木一拍,还什么都没问呢,就连连说“大人,我招我招”
自此,白牡丹沉冤得雪,至于他假死之事,在雍亲王府暗中授意下,那两名江湖游侠一口咬定,他们半夜路过乱葬岗,听见一个新堆的坟包里头有异响,便挖开来看了一下,结果救出了一丝尚存,还未死透的白牡丹
如此一来,也算不得是白牡丹越狱,反而是京兆府尹因刑讯逼供,将人打“死”之后不经仵作验尸,反而草草掩埋,企图蒙混过关,草菅人命而被追责。
至于他于人私奔一事,此乃风月情案,不归有司管理,但凡惩罚,也有家族执行,但白牡丹幼时失怙,族人凋零,哪儿来的家族
白牡丹无罪释放。他的粉丝听闻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而白牡丹出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周太师府上,请求祭拜周品兰。被周太师拒之门外,他在周府门口行了叩拜大礼之后离开,不知去向。三日后,他再次登门,这一回,竟然是带着聘礼而来。他跪在周太师面前说“周姑娘因我而死,白某不愿见她孤魂飘零,无所皈依,愿娶她为妻,葬入白家祖坟。”
原来这周品兰未婚而亡,不能入周家祖坟安葬,又因她死因不甚体面,京中贵族均不愿亲人坟茔与其相邻,以免饶了亡灵安宁,是以周家纵然显贵,却在京中找不到一块好的墓地安葬周品兰,周太师又不愿草草安葬,委屈了孙女,是以她的灵柩在家停了十余日还没法发丧。
周太师哪里肯依,捶胸顿足,拗哭哀叹“我周家门楣显耀,家风清正,兰儿纵然是死了,也轮不着你这戏子来娶”当下命人打了出去。
白牡丹并未因此而气馁,带着聘礼,在周府门口跪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周太师还是舍不得唯一的孙女孤魂飘零,在家中老仆的苦劝之下,松口答应了。
事已至此,难得白牡丹情深义重,对周品兰而言,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至少,死后有人供奉,不用做个孤魂野鬼。
白牡丹和周品兰举行冥婚,周太师操劳半生,位极人臣,却子嗣单薄,儿子儿媳早逝,对这唯一一个孙女视若珍宝,从她幼时起便开始为其筹备嫁妆,想着将来有朝一日能够送她风光出嫁因着这一执念,周太师将这场冥婚举办的极其隆重,当真如周品兰在世出嫁 一般。
周家撤去白幔,挂上红布,举办婚礼。周氏族人闻讯,也不过是来走个过场,放下礼物即匆匆走人,周太师昔日同僚来者也只寥寥数人,场面颇为冷清。后不知为何,南麓书院尤成、赵毅、裴原等寒门学子,不知道从何处听闻了白牡丹之事,感怀于他二人的情之忠贞,竟相约前来周太师府捧场喝喜酒,还纷纷写诗赞颂俩人崇高伟大冲破世俗的爱情,此例一开,诸多倾慕于白牡丹的戏迷也纷纷到周府捧场,自此,周府门前一改往日冷清,门庭若市,宾客如云,好不热闹。
柳神珠在莲花寺伴灵七日,回府那一日,恰好遇上白牡丹到周家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