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曹家上下陆续从邺城、许都被接到洛阳, 曹冲也见到了环夫人和两个弟弟。
一别就是近两年,两个弟弟长高了不少,只不过也才十岁出头, 搁后世还是中小学生,如今却已经封侯了, 说不准再过些时日还能封个王什么的。要不怎么说人要回投胎
曹冲抬手揉揉两个弟弟的脑袋,笑眯眯地问“近来可有好好读书”
曹据和曹宇心里对曹冲很亲近,连听到曹冲这种灵魂拷问都挺高兴, 与他分享了许多在邺城读书的事。
曹家人到齐之后,最远的蜀中也有人回来了,这样的大事哪怕不能全数归来, 那也是轮流归京的。
这次回来的是夏侯渊, 他本就不太擅长守城,这次把事情安排妥当便从蜀地归来, 顺便捎带上一批蜀中人才。
曹冲得知此事,屁颠屁颠跟着曹丕、夏侯去迎接夏侯渊一行人,想看看夏侯渊从蜀中捡回什么人才。
到了地方听夏侯渊一介绍,曹冲就惊呆了。
夏侯渊捎回来的蜀中人才, 居然有法正和孟达
这两人本都是扶风郡人, 后来天下大饥, 他们相携逃入蜀中,投入刘璋麾下, 曹仁和夏侯渊等人入蜀轻松拿下刘璋,这两人来不及外逃, 也半推半就地改换门庭
曹冲吃惊的倒不是法正和孟达投了他们曹魏, 而是
曹操的目光看向夏侯渊的脖子。
夏侯渊,字妙才。
他记得有一出故事叫“计斩妙才”, 讲的就是法正给刘备出谋划策,设计斩杀夏侯渊。
夏侯渊这个汉中守将没了,军心一下子乱了,曹操当时都六十几岁了,得知夏侯渊死讯后咬牙亲临汉中,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守住这地方,不得不让出荆州数郡给孙权来制衡刘备
所以说世事多奇妙,他居然看到夏侯渊和法正凑在一起,甚至还相谈甚欢
真是活久见啊
现在刘备没拿到益州,没接收法正等人才,自然也没有什么汉中之战,他爹应该不用拖着六十多岁高龄的身躯亲临前线了
曹冲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他爹坐镇洛阳,好好靠武力震慑众人,这样稳住个十几二十年,天下应该可以被收拾得盘靓条顺。
到时他爹正好退休疗养身体,安排他二哥上位,他二哥上位后手段稍微温和点也没关系,反正该整顿的都整顿了,接下来只要踏踏实实守成就好
看来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好好喂养他爹和他二哥,让他们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这样天下会更安稳一点
曹冲认认真真在心里做着未来规划,很快便迎来了禅位大典这一天。
作为曹操排行相对比较靠前的儿子,曹冲与已经封侯的兄弟是有资格参与这次禅位大典的,只是位置不怎么重要罢了。
曹丕、曹彰有实职在身,没与他们站在一块,排在曹冲前头的便只有他家四哥。
曹冲明显看到他家四哥不时对二哥、三哥投以羡慕的眼神。
想想也是,都是一个母亲生的,岁数还相差不远,曹丕只因为年长几岁就能隐隐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曹植哪里能甘心
曹冲在心里叹了口气。
要不怎么说平定天下只是第一步,一统天下之后曹操手里的权力就大了,跟着他打天下的人得封赏,继承人的问题也得开始考虑。
蛋糕到手了,怎么分是个大问题。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定不下合适人选也很正常,古往今来大多英雄人物都有点自恋,看着后继者总觉得哪都不太符合自己心意。
这是当真有皇位要继承的,谨慎一点总不会有错要是选了个昏君出来,岂不是白瞎了自己二十几年的南征北战
曹冲想想曹操把一堆站队的人不是杀就是贬,也就不太想掺和进这些事里面。左右他也不是什么有决定性作用的人,他二哥和四哥总不会逮着他问“爱我还是他”
只要不至于杀弟弟,随他们折腾去吧。
曹冲乖巧地站在队列之中,等待禅让大典开始。
禅让这事儿干的人少,没有多少旧例可遵循,往上数大概得照抄孺子婴给王莽禅位,可新朝命太短,抄他们那一套总觉得不太吉利,所以曹操直接让人自己搞了一套。
很多人修习礼乐的人根本不乐意帮曹操搞这个,曹操也不甚在意,反正他们不乐意干,自然有愿意干的人。实在不行,随便搭个台子完成禅位大典也没什么关系
反正重要的不是仪式隆不隆重,而是让他的上位过程变得名正言顺
看着天子刘协的皇舆缓缓驶来,曹冲心里不免也有点小激动。
他见证的这一刻,约莫类似于溥仪废弃尊号、离开皇宫
曹冲觉得此时此刻,值得来一首走进新时代。可惜他此时此刻没机会一展琴技,只得等惯例结束再抽空去找司马懿分享分享
唉,老师太凶,公瑾太好,只能对不住司马仲达了
曹冲正想着,就听到嘹亮的军乐响彻整座皇城,他甚至还在里面听见了唢呐合奏
只要是,唢呐一响,那调子简直太突出了,叫人想忽略都不行。
一别就是近两年,两个弟弟长高了不少,只不过也才十岁出头, 搁后世还是中小学生,如今却已经封侯了, 说不准再过些时日还能封个王什么的。要不怎么说人要回投胎
曹冲抬手揉揉两个弟弟的脑袋,笑眯眯地问“近来可有好好读书”
曹据和曹宇心里对曹冲很亲近,连听到曹冲这种灵魂拷问都挺高兴, 与他分享了许多在邺城读书的事。
曹家人到齐之后,最远的蜀中也有人回来了,这样的大事哪怕不能全数归来, 那也是轮流归京的。
这次回来的是夏侯渊, 他本就不太擅长守城,这次把事情安排妥当便从蜀地归来, 顺便捎带上一批蜀中人才。
曹冲得知此事,屁颠屁颠跟着曹丕、夏侯去迎接夏侯渊一行人,想看看夏侯渊从蜀中捡回什么人才。
到了地方听夏侯渊一介绍,曹冲就惊呆了。
夏侯渊捎回来的蜀中人才, 居然有法正和孟达
这两人本都是扶风郡人, 后来天下大饥, 他们相携逃入蜀中,投入刘璋麾下, 曹仁和夏侯渊等人入蜀轻松拿下刘璋,这两人来不及外逃, 也半推半就地改换门庭
曹冲吃惊的倒不是法正和孟达投了他们曹魏, 而是
曹操的目光看向夏侯渊的脖子。
夏侯渊,字妙才。
他记得有一出故事叫“计斩妙才”, 讲的就是法正给刘备出谋划策,设计斩杀夏侯渊。
夏侯渊这个汉中守将没了,军心一下子乱了,曹操当时都六十几岁了,得知夏侯渊死讯后咬牙亲临汉中,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守住这地方,不得不让出荆州数郡给孙权来制衡刘备
所以说世事多奇妙,他居然看到夏侯渊和法正凑在一起,甚至还相谈甚欢
真是活久见啊
现在刘备没拿到益州,没接收法正等人才,自然也没有什么汉中之战,他爹应该不用拖着六十多岁高龄的身躯亲临前线了
曹冲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他爹坐镇洛阳,好好靠武力震慑众人,这样稳住个十几二十年,天下应该可以被收拾得盘靓条顺。
到时他爹正好退休疗养身体,安排他二哥上位,他二哥上位后手段稍微温和点也没关系,反正该整顿的都整顿了,接下来只要踏踏实实守成就好
看来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好好喂养他爹和他二哥,让他们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这样天下会更安稳一点
曹冲认认真真在心里做着未来规划,很快便迎来了禅位大典这一天。
作为曹操排行相对比较靠前的儿子,曹冲与已经封侯的兄弟是有资格参与这次禅位大典的,只是位置不怎么重要罢了。
曹丕、曹彰有实职在身,没与他们站在一块,排在曹冲前头的便只有他家四哥。
曹冲明显看到他家四哥不时对二哥、三哥投以羡慕的眼神。
想想也是,都是一个母亲生的,岁数还相差不远,曹丕只因为年长几岁就能隐隐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曹植哪里能甘心
曹冲在心里叹了口气。
要不怎么说平定天下只是第一步,一统天下之后曹操手里的权力就大了,跟着他打天下的人得封赏,继承人的问题也得开始考虑。
蛋糕到手了,怎么分是个大问题。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定不下合适人选也很正常,古往今来大多英雄人物都有点自恋,看着后继者总觉得哪都不太符合自己心意。
这是当真有皇位要继承的,谨慎一点总不会有错要是选了个昏君出来,岂不是白瞎了自己二十几年的南征北战
曹冲想想曹操把一堆站队的人不是杀就是贬,也就不太想掺和进这些事里面。左右他也不是什么有决定性作用的人,他二哥和四哥总不会逮着他问“爱我还是他”
只要不至于杀弟弟,随他们折腾去吧。
曹冲乖巧地站在队列之中,等待禅让大典开始。
禅让这事儿干的人少,没有多少旧例可遵循,往上数大概得照抄孺子婴给王莽禅位,可新朝命太短,抄他们那一套总觉得不太吉利,所以曹操直接让人自己搞了一套。
很多人修习礼乐的人根本不乐意帮曹操搞这个,曹操也不甚在意,反正他们不乐意干,自然有愿意干的人。实在不行,随便搭个台子完成禅位大典也没什么关系
反正重要的不是仪式隆不隆重,而是让他的上位过程变得名正言顺
看着天子刘协的皇舆缓缓驶来,曹冲心里不免也有点小激动。
他见证的这一刻,约莫类似于溥仪废弃尊号、离开皇宫
曹冲觉得此时此刻,值得来一首走进新时代。可惜他此时此刻没机会一展琴技,只得等惯例结束再抽空去找司马懿分享分享
唉,老师太凶,公瑾太好,只能对不住司马仲达了
曹冲正想着,就听到嘹亮的军乐响彻整座皇城,他甚至还在里面听见了唢呐合奏
只要是,唢呐一响,那调子简直太突出了,叫人想忽略都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