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您修了这么多所学校, 是为了报答当年那位大善人的恩情”
年轻的记者合上笔记本,睁着双大眼睛,笑吟吟问他。
面前的这位男子, 已经年逾古稀, 穿着普通的青布衫, 身上的气质却沉稳如钟。如果不是接了主编派下来的采访, 她提前看过资料, 她可能会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帅老头而已。
“是啊,她帮了我很多,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
闻益阳说完,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他兀自笑了下, 薄唇抿起, 金丝眼镜的一双眼睛苍老却有神。
“那您可以和我们聊一聊他吗”
记者说话的时候,清亮的眼睛专注地看着他,温和而有力。
这眼神让他想起一个人,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人。
“闻先生”记者伸手, 在他眼前轻轻晃了两下。
他点点头, 说“可以。”
闻益阳出生在一个很困窘的家庭。
他出生的那年,他父亲五十岁。
因为他的母亲是个傻子。
在农村里, 这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非常少见的情况。
因为大央村太穷了, 外面的女人不会嫁进来, 里面的女人都想嫁出去, 光棍一多,男人们就被剩下来了。
闻益阳的父亲一直剩到了四十九岁, 才等到村里一个傻子的老妈松口, 把半疯半癫的女儿嫁给了闻益阳的父亲。
他出生那年, 他母亲二十五岁,他父亲五十岁。
实在是畸形。
他对他的母亲没什么印象。
据村里的人说,他母亲在生下他之后,疯病偶然间的好了,好了以后,看着床上的儿子,以及五十岁的头发半白的丈夫,她实在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连夜跑出了大央村。
闻益阳是他父亲拉扯大的,大央村里没有幼儿园,他三岁的时候就会背着背篓去山上挖红薯了。
他一直拖到九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
原因之一是他的父亲没有上学的概念,他也没读过书,总觉得那玩意儿没用;原因之二是家里实在没钱继续供养他了。
后来义务教育轰轰烈烈推广开来,村委会做思想工作做到老闻家。闻益阳的父亲才松口送他去学校。
他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那个孩子。
“欸,你太高了,容易挡住其他小朋友,坐最后一排吧。”
这是老师经常对他说的话。
他话不多,不像其他一年级的小孩一样多动话多。他总是一个人坐在窗边,安安静静地用手指在桌上比划。
老师下课后问他“你在桌上划些什么”
“算题。”
他们在学基础的加减法。
老师“怎么不在纸上算”
闻益阳抿着唇,很珍惜地看了眼桌上的草稿本,他摇摇头说“舍不得用。”
老师一时默然。
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去办公室,拍着他的背,递给他一摞本子和笔,“以后不够就来找老师。”
小小的少年沉默着点头。
他抬头的瞬间,偶然瞥到她旁边批改的作业本,他说“老师,那道题你阅错了。”
老师垂眼看下去,那是一道乘法题,她因为批阅得过快,刚好把学生的答案阅错了。
老师不可思议道“你会看二年级的乘法题”
他点点头,“窗户对面是二年级的教室,我能听得懂。”
老师哑然,原来这个总是沉默着坐在最后一排望着窗外的少年是在听课。
她从抽屉里抽出一张二年级的数学试卷“来,你做一下。”
闻益阳接过来,用铅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上面写。他写得很慢,字也算不上好看,甚至连握笔的姿势都很生疏。因为他没有读过幼儿园,也没有怎么握过笔。
老师就坐在旁边,看他一个一个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她脸上的表情由最初的惊叹,渐渐变为沉默。
那之后的第三天,闻益阳又被带到了校长办公室,老校长又拿了两套试卷给他做。
他还是沉默着做完了。
最后,老校长说“去二年级的班里念吧,已经够了。”
闻益阳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即使跳了一级,他还是班里年龄最大的那个。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虚荣心。他一走进教室,就有人捂着嘴笑“他的鞋子,怎么好像有洞。”
他局促地往后缩了一下,默默走到最后一排坐下。
闻益阳变得话更加少了。
他安安稳稳跟着
年轻的记者合上笔记本,睁着双大眼睛,笑吟吟问他。
面前的这位男子, 已经年逾古稀, 穿着普通的青布衫, 身上的气质却沉稳如钟。如果不是接了主编派下来的采访, 她提前看过资料, 她可能会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帅老头而已。
“是啊,她帮了我很多,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
闻益阳说完,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他兀自笑了下, 薄唇抿起, 金丝眼镜的一双眼睛苍老却有神。
“那您可以和我们聊一聊他吗”
记者说话的时候,清亮的眼睛专注地看着他,温和而有力。
这眼神让他想起一个人,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人。
“闻先生”记者伸手, 在他眼前轻轻晃了两下。
他点点头, 说“可以。”
闻益阳出生在一个很困窘的家庭。
他出生的那年,他父亲五十岁。
因为他的母亲是个傻子。
在农村里, 这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非常少见的情况。
因为大央村太穷了, 外面的女人不会嫁进来, 里面的女人都想嫁出去, 光棍一多,男人们就被剩下来了。
闻益阳的父亲一直剩到了四十九岁, 才等到村里一个傻子的老妈松口, 把半疯半癫的女儿嫁给了闻益阳的父亲。
他出生那年, 他母亲二十五岁,他父亲五十岁。
实在是畸形。
他对他的母亲没什么印象。
据村里的人说,他母亲在生下他之后,疯病偶然间的好了,好了以后,看着床上的儿子,以及五十岁的头发半白的丈夫,她实在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连夜跑出了大央村。
闻益阳是他父亲拉扯大的,大央村里没有幼儿园,他三岁的时候就会背着背篓去山上挖红薯了。
他一直拖到九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
原因之一是他的父亲没有上学的概念,他也没读过书,总觉得那玩意儿没用;原因之二是家里实在没钱继续供养他了。
后来义务教育轰轰烈烈推广开来,村委会做思想工作做到老闻家。闻益阳的父亲才松口送他去学校。
他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那个孩子。
“欸,你太高了,容易挡住其他小朋友,坐最后一排吧。”
这是老师经常对他说的话。
他话不多,不像其他一年级的小孩一样多动话多。他总是一个人坐在窗边,安安静静地用手指在桌上比划。
老师下课后问他“你在桌上划些什么”
“算题。”
他们在学基础的加减法。
老师“怎么不在纸上算”
闻益阳抿着唇,很珍惜地看了眼桌上的草稿本,他摇摇头说“舍不得用。”
老师一时默然。
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去办公室,拍着他的背,递给他一摞本子和笔,“以后不够就来找老师。”
小小的少年沉默着点头。
他抬头的瞬间,偶然瞥到她旁边批改的作业本,他说“老师,那道题你阅错了。”
老师垂眼看下去,那是一道乘法题,她因为批阅得过快,刚好把学生的答案阅错了。
老师不可思议道“你会看二年级的乘法题”
他点点头,“窗户对面是二年级的教室,我能听得懂。”
老师哑然,原来这个总是沉默着坐在最后一排望着窗外的少年是在听课。
她从抽屉里抽出一张二年级的数学试卷“来,你做一下。”
闻益阳接过来,用铅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上面写。他写得很慢,字也算不上好看,甚至连握笔的姿势都很生疏。因为他没有读过幼儿园,也没有怎么握过笔。
老师就坐在旁边,看他一个一个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她脸上的表情由最初的惊叹,渐渐变为沉默。
那之后的第三天,闻益阳又被带到了校长办公室,老校长又拿了两套试卷给他做。
他还是沉默着做完了。
最后,老校长说“去二年级的班里念吧,已经够了。”
闻益阳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即使跳了一级,他还是班里年龄最大的那个。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虚荣心。他一走进教室,就有人捂着嘴笑“他的鞋子,怎么好像有洞。”
他局促地往后缩了一下,默默走到最后一排坐下。
闻益阳变得话更加少了。
他安安稳稳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