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 (2/2)
功臣,第二次是太宗皇帝功成之后,封赏靖难功臣,勋爵难得,有个伯爵、侯爵的位置便算是承天之幸了,谁又敢奢想公爵之位
一时四座歆羡异常,刚刚入口的美酒发酵,仿佛也有些变酸了。
于谦亦是怔在当场,回过神来,忙跪地推辞,诚恳道“瓦剌打到了北京,以至于国朝要在京师四邻设防,这是士大夫的耻辱,臣又岂敢居功”
这个于谦啊,就是太过勤勤恳恳,也太过忠直了。
这么说话皇帝听着舒服,但同僚们听在耳朵里,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臣子,才值得老朱偏爱,百般厚赏。
上一世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是保住了大明的颜面和北方江山,如此大功,封个爵位过分吗
一点也不
那时候是景泰帝在位,虽说没封,但是对于谦的优待都摆在那儿,可是后来呢
朱祁镇那个王八羔子上位,反手就把于谦杀了,策划夺门之变的石亨得了忠国公爵位,内侍曹吉祥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这踏马上哪儿说理去
“京城之危,皆因太上皇昏庸,与诸位卿家何干”
朱元璋手持酒盏,步下玉阶,亲自将于谦搀扶起来“朕已经拟好了旨意,卫国公无需推辞”
又举杯相敬“请”
于谦神情怔然,眼底有泪光一闪即逝,同样举杯,震声道“谦为明臣,幸甚之至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
胡濙在侧,微微发笑,朱元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旋即便转向他“胡尚书。”
胡濙正要起身,肩膀却被朱元璋按住,又向一侧王直道“王尚书。”
王直作势起身,也被朱元璋示意不必。
他正色道“大明之所以有今日,其功一在卫国公,二在两位尚书,朕向来说有过当罚,有功自然也该赏,朕已经拟定了圣旨,加胡尚书为永嘉侯,加王尚书为平宁侯,旨意将于明日正式下发,又因为朕初登大宝、驱除瓦剌,同时大赦天下,与民同庆”
胡濙与王直领了这意外之喜,着实欢畅。
他们俩不是于谦,满肚子为国为民的热血,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是007全天发电,虽说品性出众,能力不俗,但也要为后世儿孙打算。
得了勋爵,就有了一张长期饭票,就不必世代紧逼着儿孙读书科举,战战兢兢于阶级滑落,门户倾覆,这时候听皇帝如此言说,心中感激尤甚,与百官一道跪地,山呼万岁。
朱元璋欣然大笑,歌舞渐起,气氛就此推上高潮。
悠扬端雅的乐声伴着觥筹交错声,言笑声与酒香气融和一体,让百官熏熏然,也叫皇太后泪盈于眶。
朱祁锟初登基,就敢搞哭太庙的把戏,还没大败瓦剌的时候,就敢幽禁太后,这时候掌控权位,施恩上下,竟连太上皇都不忌讳了,张口太上皇昏庸,闭口太上皇有罪
皇太后心下恼恨,不觉湿了眼眶,又怕被人瞧见说闲话,忙用帕子擦拭,再扭头一瞧,满殿文武酒席上气氛正酣,哪有人给予她半个眼神
与儿子分离的苦楚与被人忽视的萧瑟杂糅,她心中怨囿更深,看一眼木偶一样坐在旁边的儿媳妇,恍惚是瞧见了当初的胡皇后,心中愈发不快,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钱皇后吓了一跳,呆怔几瞬,视线模糊不清的往御座之上看了一眼,局促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这时候正同武将们叙话,笑着问那年轻小将“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朕好帮你寻摸”
那年轻小将原以为自己是做了个协助朱将军拿下居庸关的支线任务,万万没想到是撞大运接到了结交天子的史诗级任务,知晓皇帝身份之后,颇有种撞了头彩的感觉。
这时候听皇帝发问,他自然不会真的说个子丑寅卯出来,只恭敬道“陛下的眼光必然是好的,您给个什么样的,臣就要什么样的”
朱元璋哈哈大笑,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有冲劲,有胆量,还会说话,值得栽培
又说笑几句,便见内侍悄悄近前,道“皇太后离席了,太上皇后还在那儿呢。”
朱元璋眼底有淡淡一缕阴霾闪过,语气却和煦道“皇太后累了,随她去吧,太上皇后身体欠佳,别叫她在这儿熬着了,好生送她回去吧。”
内侍领命而去。
皇太后的离席到底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只是这等关头,却不会有人大煞风景,跳出来说什么孝道礼仪,反倒想起了另一桩大事来。
宫中宴席散掉之后,胡濙同王直一道出宫,又商议说“昔日往洛阳去迎陛下往北京继位时,陛下已经定了王妃人选,只是北京事急,方才顾不得那头,现下瓦剌既退却,海内澄清,也是时候该将陛下的大婚事宜提上日程了”
王直不曾往洛阳去过,此时便正色几分“亲王妃也便罢了,这次要选的可是皇后,不容有失”
胡濙对皇帝怀抱着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也连带着将这股自信传到了璐王妃身上“贤良淑德,温婉得当,确有母仪天下之态”
内阁学士陈循途径他身边,听得黑人问号脸“你见过人家吗,这时候都吹出花儿来了”
胡濙振振有词道“见不见过要紧吗只看陛下这样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便知道他选定的妻室必然不会错”
锦衣卫将三人对话一一讲给朱元璋听,他嘴角翘起,就没再落下去过。
空间里皇帝们也跟着笑了。
高祖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李世民道“所谓久旱逢甘霖,正如大明再度遇上老朱啊”
嬴政道“老朱遇上于谦,倒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刘彻道“老朱与老妻再度重逢,算是洞房花烛夜,至于金榜题名时嘛”
朱元璋踌躇满志的接了下去“大败瓦剌,天下政令出我之手,扬名天下,岂不胜过金榜题名万千”
脸上笑意愈胜,又问锦衣卫“他们还说了什么”
锦衣卫笑道“都是些褒赞陛下盛德的好话”
那就更要听了
朱元璋轻咳一声“且说说看”
锦衣卫道“讲陛下神武非凡,明断政务,有唐太宗之善,却无唐太宗之恶”
李世民“”
李世民怀疑人生道“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朱元璋欣然道“是吗他们对朕的评价这么高”
“老朱你别装听不到”
李世民怒道“我怎么就恶了问他,我怎么就恶了”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问道“唐太宗一代英主,怎么就恶了”
锦衣卫道“胡大人也这么问了,王大人就说,唐太宗什么都好,贞观盛世,天可汗,一代圣主啊,就是有一点不好,爱刷声望,而且还没善始善终,立起魏征这块牌匾,后来又自己给推翻了”
李世民“”
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高祖递了块帕子过去“兄弟,你还好吧”
李世民咬牙切齿“该死的乡巴佬”
高祖“”
李世民说一个字,吐一口唾沫“要不是他做的太过分了,我本来是可以一直装下去的”
皇帝们“”
李世民满口牙咬得死紧,每个字都是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皇帝么,那不得逢场作戏吗,两厢情愿的事情,他却背地里搞黑材料阴朕,我能不生气吗你们说,这谁能不生气”
皇帝们“”
朱元璋有点尴尬,劝他说“世民啊,你冷静一点。”
“君臣相得失败了,到了明朝,居然还有人笑朕笑朕笑朕”
李世民恍若未闻,神情狰狞“死乡巴佬,下一世千万别被我逮到”
朱元璋咳嗽一声“我还是睡觉去吧。”
一时四座歆羡异常,刚刚入口的美酒发酵,仿佛也有些变酸了。
于谦亦是怔在当场,回过神来,忙跪地推辞,诚恳道“瓦剌打到了北京,以至于国朝要在京师四邻设防,这是士大夫的耻辱,臣又岂敢居功”
这个于谦啊,就是太过勤勤恳恳,也太过忠直了。
这么说话皇帝听着舒服,但同僚们听在耳朵里,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臣子,才值得老朱偏爱,百般厚赏。
上一世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是保住了大明的颜面和北方江山,如此大功,封个爵位过分吗
一点也不
那时候是景泰帝在位,虽说没封,但是对于谦的优待都摆在那儿,可是后来呢
朱祁镇那个王八羔子上位,反手就把于谦杀了,策划夺门之变的石亨得了忠国公爵位,内侍曹吉祥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这踏马上哪儿说理去
“京城之危,皆因太上皇昏庸,与诸位卿家何干”
朱元璋手持酒盏,步下玉阶,亲自将于谦搀扶起来“朕已经拟好了旨意,卫国公无需推辞”
又举杯相敬“请”
于谦神情怔然,眼底有泪光一闪即逝,同样举杯,震声道“谦为明臣,幸甚之至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
胡濙在侧,微微发笑,朱元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旋即便转向他“胡尚书。”
胡濙正要起身,肩膀却被朱元璋按住,又向一侧王直道“王尚书。”
王直作势起身,也被朱元璋示意不必。
他正色道“大明之所以有今日,其功一在卫国公,二在两位尚书,朕向来说有过当罚,有功自然也该赏,朕已经拟定了圣旨,加胡尚书为永嘉侯,加王尚书为平宁侯,旨意将于明日正式下发,又因为朕初登大宝、驱除瓦剌,同时大赦天下,与民同庆”
胡濙与王直领了这意外之喜,着实欢畅。
他们俩不是于谦,满肚子为国为民的热血,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是007全天发电,虽说品性出众,能力不俗,但也要为后世儿孙打算。
得了勋爵,就有了一张长期饭票,就不必世代紧逼着儿孙读书科举,战战兢兢于阶级滑落,门户倾覆,这时候听皇帝如此言说,心中感激尤甚,与百官一道跪地,山呼万岁。
朱元璋欣然大笑,歌舞渐起,气氛就此推上高潮。
悠扬端雅的乐声伴着觥筹交错声,言笑声与酒香气融和一体,让百官熏熏然,也叫皇太后泪盈于眶。
朱祁锟初登基,就敢搞哭太庙的把戏,还没大败瓦剌的时候,就敢幽禁太后,这时候掌控权位,施恩上下,竟连太上皇都不忌讳了,张口太上皇昏庸,闭口太上皇有罪
皇太后心下恼恨,不觉湿了眼眶,又怕被人瞧见说闲话,忙用帕子擦拭,再扭头一瞧,满殿文武酒席上气氛正酣,哪有人给予她半个眼神
与儿子分离的苦楚与被人忽视的萧瑟杂糅,她心中怨囿更深,看一眼木偶一样坐在旁边的儿媳妇,恍惚是瞧见了当初的胡皇后,心中愈发不快,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钱皇后吓了一跳,呆怔几瞬,视线模糊不清的往御座之上看了一眼,局促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这时候正同武将们叙话,笑着问那年轻小将“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朕好帮你寻摸”
那年轻小将原以为自己是做了个协助朱将军拿下居庸关的支线任务,万万没想到是撞大运接到了结交天子的史诗级任务,知晓皇帝身份之后,颇有种撞了头彩的感觉。
这时候听皇帝发问,他自然不会真的说个子丑寅卯出来,只恭敬道“陛下的眼光必然是好的,您给个什么样的,臣就要什么样的”
朱元璋哈哈大笑,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有冲劲,有胆量,还会说话,值得栽培
又说笑几句,便见内侍悄悄近前,道“皇太后离席了,太上皇后还在那儿呢。”
朱元璋眼底有淡淡一缕阴霾闪过,语气却和煦道“皇太后累了,随她去吧,太上皇后身体欠佳,别叫她在这儿熬着了,好生送她回去吧。”
内侍领命而去。
皇太后的离席到底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只是这等关头,却不会有人大煞风景,跳出来说什么孝道礼仪,反倒想起了另一桩大事来。
宫中宴席散掉之后,胡濙同王直一道出宫,又商议说“昔日往洛阳去迎陛下往北京继位时,陛下已经定了王妃人选,只是北京事急,方才顾不得那头,现下瓦剌既退却,海内澄清,也是时候该将陛下的大婚事宜提上日程了”
王直不曾往洛阳去过,此时便正色几分“亲王妃也便罢了,这次要选的可是皇后,不容有失”
胡濙对皇帝怀抱着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也连带着将这股自信传到了璐王妃身上“贤良淑德,温婉得当,确有母仪天下之态”
内阁学士陈循途径他身边,听得黑人问号脸“你见过人家吗,这时候都吹出花儿来了”
胡濙振振有词道“见不见过要紧吗只看陛下这样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便知道他选定的妻室必然不会错”
锦衣卫将三人对话一一讲给朱元璋听,他嘴角翘起,就没再落下去过。
空间里皇帝们也跟着笑了。
高祖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李世民道“所谓久旱逢甘霖,正如大明再度遇上老朱啊”
嬴政道“老朱遇上于谦,倒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刘彻道“老朱与老妻再度重逢,算是洞房花烛夜,至于金榜题名时嘛”
朱元璋踌躇满志的接了下去“大败瓦剌,天下政令出我之手,扬名天下,岂不胜过金榜题名万千”
脸上笑意愈胜,又问锦衣卫“他们还说了什么”
锦衣卫笑道“都是些褒赞陛下盛德的好话”
那就更要听了
朱元璋轻咳一声“且说说看”
锦衣卫道“讲陛下神武非凡,明断政务,有唐太宗之善,却无唐太宗之恶”
李世民“”
李世民怀疑人生道“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朱元璋欣然道“是吗他们对朕的评价这么高”
“老朱你别装听不到”
李世民怒道“我怎么就恶了问他,我怎么就恶了”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问道“唐太宗一代英主,怎么就恶了”
锦衣卫道“胡大人也这么问了,王大人就说,唐太宗什么都好,贞观盛世,天可汗,一代圣主啊,就是有一点不好,爱刷声望,而且还没善始善终,立起魏征这块牌匾,后来又自己给推翻了”
李世民“”
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高祖递了块帕子过去“兄弟,你还好吧”
李世民咬牙切齿“该死的乡巴佬”
高祖“”
李世民说一个字,吐一口唾沫“要不是他做的太过分了,我本来是可以一直装下去的”
皇帝们“”
李世民满口牙咬得死紧,每个字都是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皇帝么,那不得逢场作戏吗,两厢情愿的事情,他却背地里搞黑材料阴朕,我能不生气吗你们说,这谁能不生气”
皇帝们“”
朱元璋有点尴尬,劝他说“世民啊,你冷静一点。”
“君臣相得失败了,到了明朝,居然还有人笑朕笑朕笑朕”
李世民恍若未闻,神情狰狞“死乡巴佬,下一世千万别被我逮到”
朱元璋咳嗽一声“我还是睡觉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