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容晏【番外三】 (1/2)
就在被拍当日, 也在春晚官博发出声明的当日,晏歌确实受邀参加了春晚的第一次彩排。
理所当然,她参排的是音乐类节目, 更确切说是器乐演奏类, 古琴独奏。曲目是高山流水。
然毕竟是一年一度的大型联欢晚会,比之其他舞台,春晚的时间安排也更紧凑。因而如非大合唱、大合奏, 其余的音乐类节目都以串烧形式出现,一次性串联播出。
晏歌的独奏亦是如此。
在古典曲目串联中, 春晚节目组将晏歌的高山流水放在了首位,随其后的是林引之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再其后则是笛箫合奏,最后则是中国古典女子乐团的大合奏。
因高山流水与春江花月夜是前后相连的两个节目,且均是独奏,演奏者的配合便显得格外重要。一人演奏毕下台,而后幕暗约五秒, 另一人便必须光速上台演奏。
前两首独奏彩排结束, 负责指导音乐类节目的副导陈景才要召晏歌二人来讲解注意事项, 那厢春江花月夜的男演奏者林引之却径自抬腿走人了, 一边轻飘飘丢了句话扬在风里,“陈导, 我爷爷过来了,我先去接他。”
林引之年二十五,蓄着长发, 演奏时白袍束发, 打扮装束都挺古风, 走时背影也翩然若谪仙的。
扮得是挺仙的, 但话可就说得不好听了。
林引之带的助理就有五个,随便哪个去接不是接现导演要说正事呢,就非得在这时候亲自去接不可
在场众人心里都了然这只是个由头。
真正的原因,怕是林引之不满自己演奏的那部分排在人后,这会儿在给人下马威瞧呢。
大家伙侧目去看,心底也暗忖。
须知这林引之是琵琶世家出身,祖上三代到祖父林尽染,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时起,便以琴技在沪上闻名。后投靠表亲北上,这才在京定居下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更难得的是家学传承未丢,三代人都是琵琶圣手。
林引之亦然。
八岁通过琵琶专业考级的满级,十八岁上星光大道并冠军出道,二十五登顶维也纳金色大厅。自此凭琵琶扬名九州。
可以说,从小到大,林引之都是大众眼里的音乐翘楚。去哪个舞台表演,也势必都是作为被众星捧着的月,几时给人做过配
这回为高山流水作配,原也是第一回。
三两下的工夫,大家伙也就想通透了琵琶世家的子弟,音乐业界的翘楚,头遭作了配,心底里不舒服,就当众耍起排场来了。
只是嘛
众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心里头的想法都挺一致这么有脾气有意见,尽管去跟节目组提就是了,在这里为难导演和小姑娘算什么本事
思及此,在场众人便不觉轻轻摇头。
一言难尽。
末了林引之走出,导演陈景便对晏歌无奈笑笑,侧身过去,压低声半是解释地道“老爷子上岁数了,引之也是不放心那咱们就等他回来再说吧你看可以吗,小晏”
晏歌当然不会说不行。
虽然她也了然,陈景所说,大半不是真正的原因。
林引之双腿迈得开,步伐亦走得快,长衫广袖生风,三两步从走廊穿行而过,一个小助理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二人从内走到外时,正巧那台宾利慕尚就停在平台处。侍者将门拉开,本家的两位叔叔就搀着林家爷爷下了车。林引之见此忙急步上前,跟本家叔叔一道,搀过了爷爷的手臂。
这林家爷爷姓林名尽染,年龄刚逾八旬,年轻时也是位琵琶巨擘,现在高校音乐系专业课本里还有人校正的琵琶曲。老人家一身唐装,银发满头,目光却炯炯有神。
大抵是孙子被邀去参加春晚彩排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林尽染益显精神得紧。见了林引之,林尽染便乐呵呵地问“排练得怎么样了”
林引之原本尚可的脸色至此一变,从鼻孔里轻哼了声,也不说话。还是一侧随行过来的小助理知情识趣,凑边上来打小报告,“老爷子,您是不知道,这节目组过分得很呐,不把少爷排第一也就算了,还把一个十八岁业余小丫头的节目排到了前头”
小助理这样说,固然是林引之授的意事实上,林引之确是看不上那姓晏的小女孩。
搞文艺做学术的都看重流派,尤其是林家这样延续了三代的音乐家庭。于林引之而言,晏歌既不是音乐专业,更不是世家出身,弹得再好听,那也就是个业余选手,走的是野路子终归难登大雅之堂。
可现在,人家不只登了大雅之堂,人家还压了他一头,林引之心里头难免有怨气郁积,这时候当着自家亲爷爷的面,借旁人的口说出了,他面色才纾解了少许。
林尽染一听,未置可否地问了句,“是这样吗,引之”
对着自家爷爷,林引之颔首“是,爷爷。”稍稍停顿,他又极为勉强地添了句“但她的古琴还行。”
林尽染便侧首看了眼孙子,眉扬了扬,似是几分稀罕。却也不形于色,只是乐呵呵地道“那我们就进去看看吧。”
爷爷一锤定音,林引之也不便再多说什么。接下来,一行人便鱼贯而入了彩排舞台的现场。可巧,一道素色的影便独处台上,一个人,一张琴,手抚琴时,音从弦上转,也自音箱放出。
说起来,还是因为林引之先前不配合节目安排,陈景也不好干晾着一堆人,因而就从晏歌开始又再排了一遍。
看见这一幕,林引之回头跟自家爷爷以眼神示意。林尽染微微颔首,而后往台上看
年纪轻轻,端庄持重,看着倒是很有家教的孩子。
此时手动,弦动,音动,而那乐符凭借了空气的介质,入耳脉时,高山巍峨,流水款款,万物有声而回环。
只听得一声琴,林尽染神色间便有赞叹深深。
这弦一拨,便是二三十年的功底哪尽管演奏的这位小姑娘,甚至还不到双十年华。
什么是天赋这就是了。
但听这一句,林尽染便明白了缘何会将她的独奏安排在先。
外行人看热闹,只知听琴声;内行人看门道,亦观赏指法。
林尽染既听着,也看着弹琴的那一双指法来。初时神色已是凝定,看到最后则是大撼,以至于瞳仁亦不住收缩。
这是
林引之听了,紧皱的眉结亦不由己地舒展开来,但想到了什么,旋即又是紧皱虽然是野路子,但不得不说,她的演奏确实有两把刷子。
因是曲目串烧,给独奏的时间也只一分多钟,稍转即逝。末了林引之舒了一口气,再去看爷爷时,却见老人面上是从未有过的凝重与震撼,一时微有骇然,他小心出声,“爷爷”
叫了两声,这位林家爷爷方从出神状态彻底醒转过来。林尽染神色稍缓,偏首望向林引之,面色凝滞,却带着些急于确认的迫切。
“这孩子姓不姓晏”
台上那位流量虽大、热度虽高,但究竟是娱乐圈中事,老一辈人自然一不关心,二不知情。因而林引之倏然听爷爷这样问,不免稍稍诧异,“您知道她”
林尽染瞳孔震了震果然如此
见爷爷沉吟不语,林引之顿了顿,又道“虽然她是野路子,但是弹琴勉强算”
“野路子”林尽染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话,双目斜睨过去,眼风是少见的严厉。
“晏家要是野路子,那我们就是比野路子还远不如的旁门左道”
“”
从未见过爷爷这般神色,林引之一时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旁门左道
他家可是传了三代的琵琶世家,这样深的家学渊源,古典乐界谁提了不夸一句芝玉生庭阶,优秀子弟辈出怎么就旁门左道了
甚至于,还是自家爷爷亲口说的旁门左道
林尽染看
理所当然,她参排的是音乐类节目, 更确切说是器乐演奏类, 古琴独奏。曲目是高山流水。
然毕竟是一年一度的大型联欢晚会,比之其他舞台,春晚的时间安排也更紧凑。因而如非大合唱、大合奏, 其余的音乐类节目都以串烧形式出现,一次性串联播出。
晏歌的独奏亦是如此。
在古典曲目串联中, 春晚节目组将晏歌的高山流水放在了首位,随其后的是林引之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再其后则是笛箫合奏,最后则是中国古典女子乐团的大合奏。
因高山流水与春江花月夜是前后相连的两个节目,且均是独奏,演奏者的配合便显得格外重要。一人演奏毕下台,而后幕暗约五秒, 另一人便必须光速上台演奏。
前两首独奏彩排结束, 负责指导音乐类节目的副导陈景才要召晏歌二人来讲解注意事项, 那厢春江花月夜的男演奏者林引之却径自抬腿走人了, 一边轻飘飘丢了句话扬在风里,“陈导, 我爷爷过来了,我先去接他。”
林引之年二十五,蓄着长发, 演奏时白袍束发, 打扮装束都挺古风, 走时背影也翩然若谪仙的。
扮得是挺仙的, 但话可就说得不好听了。
林引之带的助理就有五个,随便哪个去接不是接现导演要说正事呢,就非得在这时候亲自去接不可
在场众人心里都了然这只是个由头。
真正的原因,怕是林引之不满自己演奏的那部分排在人后,这会儿在给人下马威瞧呢。
大家伙侧目去看,心底也暗忖。
须知这林引之是琵琶世家出身,祖上三代到祖父林尽染,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时起,便以琴技在沪上闻名。后投靠表亲北上,这才在京定居下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更难得的是家学传承未丢,三代人都是琵琶圣手。
林引之亦然。
八岁通过琵琶专业考级的满级,十八岁上星光大道并冠军出道,二十五登顶维也纳金色大厅。自此凭琵琶扬名九州。
可以说,从小到大,林引之都是大众眼里的音乐翘楚。去哪个舞台表演,也势必都是作为被众星捧着的月,几时给人做过配
这回为高山流水作配,原也是第一回。
三两下的工夫,大家伙也就想通透了琵琶世家的子弟,音乐业界的翘楚,头遭作了配,心底里不舒服,就当众耍起排场来了。
只是嘛
众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心里头的想法都挺一致这么有脾气有意见,尽管去跟节目组提就是了,在这里为难导演和小姑娘算什么本事
思及此,在场众人便不觉轻轻摇头。
一言难尽。
末了林引之走出,导演陈景便对晏歌无奈笑笑,侧身过去,压低声半是解释地道“老爷子上岁数了,引之也是不放心那咱们就等他回来再说吧你看可以吗,小晏”
晏歌当然不会说不行。
虽然她也了然,陈景所说,大半不是真正的原因。
林引之双腿迈得开,步伐亦走得快,长衫广袖生风,三两步从走廊穿行而过,一个小助理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二人从内走到外时,正巧那台宾利慕尚就停在平台处。侍者将门拉开,本家的两位叔叔就搀着林家爷爷下了车。林引之见此忙急步上前,跟本家叔叔一道,搀过了爷爷的手臂。
这林家爷爷姓林名尽染,年龄刚逾八旬,年轻时也是位琵琶巨擘,现在高校音乐系专业课本里还有人校正的琵琶曲。老人家一身唐装,银发满头,目光却炯炯有神。
大抵是孙子被邀去参加春晚彩排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林尽染益显精神得紧。见了林引之,林尽染便乐呵呵地问“排练得怎么样了”
林引之原本尚可的脸色至此一变,从鼻孔里轻哼了声,也不说话。还是一侧随行过来的小助理知情识趣,凑边上来打小报告,“老爷子,您是不知道,这节目组过分得很呐,不把少爷排第一也就算了,还把一个十八岁业余小丫头的节目排到了前头”
小助理这样说,固然是林引之授的意事实上,林引之确是看不上那姓晏的小女孩。
搞文艺做学术的都看重流派,尤其是林家这样延续了三代的音乐家庭。于林引之而言,晏歌既不是音乐专业,更不是世家出身,弹得再好听,那也就是个业余选手,走的是野路子终归难登大雅之堂。
可现在,人家不只登了大雅之堂,人家还压了他一头,林引之心里头难免有怨气郁积,这时候当着自家亲爷爷的面,借旁人的口说出了,他面色才纾解了少许。
林尽染一听,未置可否地问了句,“是这样吗,引之”
对着自家爷爷,林引之颔首“是,爷爷。”稍稍停顿,他又极为勉强地添了句“但她的古琴还行。”
林尽染便侧首看了眼孙子,眉扬了扬,似是几分稀罕。却也不形于色,只是乐呵呵地道“那我们就进去看看吧。”
爷爷一锤定音,林引之也不便再多说什么。接下来,一行人便鱼贯而入了彩排舞台的现场。可巧,一道素色的影便独处台上,一个人,一张琴,手抚琴时,音从弦上转,也自音箱放出。
说起来,还是因为林引之先前不配合节目安排,陈景也不好干晾着一堆人,因而就从晏歌开始又再排了一遍。
看见这一幕,林引之回头跟自家爷爷以眼神示意。林尽染微微颔首,而后往台上看
年纪轻轻,端庄持重,看着倒是很有家教的孩子。
此时手动,弦动,音动,而那乐符凭借了空气的介质,入耳脉时,高山巍峨,流水款款,万物有声而回环。
只听得一声琴,林尽染神色间便有赞叹深深。
这弦一拨,便是二三十年的功底哪尽管演奏的这位小姑娘,甚至还不到双十年华。
什么是天赋这就是了。
但听这一句,林尽染便明白了缘何会将她的独奏安排在先。
外行人看热闹,只知听琴声;内行人看门道,亦观赏指法。
林尽染既听着,也看着弹琴的那一双指法来。初时神色已是凝定,看到最后则是大撼,以至于瞳仁亦不住收缩。
这是
林引之听了,紧皱的眉结亦不由己地舒展开来,但想到了什么,旋即又是紧皱虽然是野路子,但不得不说,她的演奏确实有两把刷子。
因是曲目串烧,给独奏的时间也只一分多钟,稍转即逝。末了林引之舒了一口气,再去看爷爷时,却见老人面上是从未有过的凝重与震撼,一时微有骇然,他小心出声,“爷爷”
叫了两声,这位林家爷爷方从出神状态彻底醒转过来。林尽染神色稍缓,偏首望向林引之,面色凝滞,却带着些急于确认的迫切。
“这孩子姓不姓晏”
台上那位流量虽大、热度虽高,但究竟是娱乐圈中事,老一辈人自然一不关心,二不知情。因而林引之倏然听爷爷这样问,不免稍稍诧异,“您知道她”
林尽染瞳孔震了震果然如此
见爷爷沉吟不语,林引之顿了顿,又道“虽然她是野路子,但是弹琴勉强算”
“野路子”林尽染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话,双目斜睨过去,眼风是少见的严厉。
“晏家要是野路子,那我们就是比野路子还远不如的旁门左道”
“”
从未见过爷爷这般神色,林引之一时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旁门左道
他家可是传了三代的琵琶世家,这样深的家学渊源,古典乐界谁提了不夸一句芝玉生庭阶,优秀子弟辈出怎么就旁门左道了
甚至于,还是自家爷爷亲口说的旁门左道
林尽染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